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皮穿刺氩氦刀治疗肝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估氩氦刀对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38例肝癌患者共接受51次经皮穿刺氩氦刀治疗(分别采用B超引导26次,CT引导25次),手术病灶64个.结果①冷冻1 min后即可有冰球形成,B超可见冰球的前缘呈弧形强回声带,后方伴有"干净"的声影,其后弧形光带逐渐增宽.CT可见密度明显变低、边界清楚的冰球影.两把以上的超导刀同时操作时,可见冰球的融合图像.②B超可见瘤灶治疗后1周内瘤体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少部分瘤灶可见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减少,瘤灶中央出现液化区;CT显示手术后肿瘤密度变低,有的呈空洞样改变.术后肿瘤病理可见明确的凝固性坏死灶形成.③无一例患者发生出血、胆管瘘等并发症.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平均生存(9.8±1.3)个月.结论 B超为氩氦刀提供了术前、术后的肿块观测和术中治疗过程的实时监测,CT可用于术前制定治疗计划、术后判断疗效.超声引导氩氦刀的治疗过程实时、快捷,经济方便,对侵犯血管、胆管的肿瘤有更好的检测价值.CT引导准确可靠,并能准确地判断疗效,但费时、费力,需根据病灶部位的不同灵活选用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2.
CT引导经皮氩氦刀靶向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经肺氩氦刀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CT影像学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62例肺癌患者在CT定位后,经皮穿刺置入行氩氦刀进行治疗。结果经氩氦刀治疗后3个月,胸部CT复查显示52个肿瘤病灶明显缩小(70.2%)。CT显示肿瘤冷冻后呈低密度坏死区,3个月冷冻区实变,12个月冷冻区阴影几乎消失。术后并发症包括气胸、咳嗽、咯血和发热。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创伤小,效果较好,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肺癌的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癌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王洪武 《中国肿瘤》2002,11(8):462-464
氩氦靶向治疗系统是美国采用太空火箭制导和多项欧美专利技术制造的、世界上第一个兼具超低温和热效应双重功能的医疗系统。海军总医院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癌170余例,取得了明显的疗效,该技术具有不开刀、损伤小、并发症小、恢复快等特点,可重复使用,也可与化疗、放疗或手术疗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氩氦刀冷冻是一种只在刀尖冷冻,刀柄保持常温惟一可用氦气解冻的微创靶向冷冻仪器。这种冷热逆转疗法对肿瘤摧毁更为彻底,并可调控肿瘤抗原,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此项技术因术后出血少、损伤少、效果好而为患者所接受。2003年7月-2004年10月我院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56例,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癌的氩氦刀冷冻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6):656-657
  相似文献   

6.
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肝癌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氩氦刀治疗肝癌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9月-2007年8月共32例肝癌患者在B超及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术后患者定期复查肿瘤标记物及B超或CT检查.结果 全组病人无术中死亡,无大出血、感染、肝破裂等并发症.16例病人术后出现低热,1例病人出现局限性腹腔积液.治疗后B超或CT检查肿块缩小或形成空洞者占81.2%,肿瘤标志阳性转阴者占66.7%.术后6个月原发肝癌存活率76.9%,肝转移癌存活率83.3%.结论 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对原发肝癌及肝转移癌都有良好治疗效果,且副损伤小,能明显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引导氩氦刀冷冻治疗肿瘤的价值.方法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腹后腔血管内皮肉瘤、左肺鳞状细胞癌及右甲状腺髓样癌患者各一例在B超引导下进行氩氦刀冷冻治疗.结果4例患者三个月后B超及CT复查瘤体均缩小1/3,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B超引导氩氦刀冷冻治疗,定位准确,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9.
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应用四刀系统对 46例晚期肝癌患者分别采取开腹冷冻、经皮穿刺冷冻及手术切除肝断面的冷冻治疗。结果示 ,全组无手术死亡 ,无出血、胆瘘、肝破裂及穿刺道转移等并发症 ;术前AFP值增高的 17例 ,术后AFP值均有下降 ,其中 12例恢复正常 ,46例患者均得到 1年以上随访 ,16例存活 1年以上 ,3 0例 1年内死亡 ,1年存活率为 3 4 8%。其中肝癌病灶 <5cm者 5例 ,均生存 1年以上 ;病灶 5~ 10cm者共 2 6例 ,1年存活 9例 ( 6例肝功能异常者均 1年内死亡 ) ;病灶 >10cm者 15例 ,有 2例存活 1年以上。初步研究结果示 ,冷冻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提供了一有效的治疗途径 ;经皮穿刺或经腹冷冻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微创的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皮氩氦靶向治疗肝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184例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行氩氦靶向治疗,探讨其近期局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局部麻醉,在B超或CT监视下,经皮穿刺靶向治疗。结果 184例中97例治疗时间在1年以上,1年生存率70.1%(68/97)。术后并发肝内出血4例(2.2%),肝区疼痛64例(34.8%),发热92例(50.0%)。结论 经皮氩氦靶向治疗肝癌是一种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局部治疗肝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席占国  李珂  李杏梅  陈晔  陈梅 《肿瘤防治研究》2010,37(11):1249-1251
 目的 探讨氩氦刀治疗兔VX2肝脏肿瘤的疗效。方法 兔VX2肝肿瘤模型兔30只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假手术、手术切除和氩氦冷冻,干预后第14、28天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观察3组CT动态表现,并比较3组肝内转移有无差异。结果 术后14天C组表现为消融区低密度、无强化,消融区边缘呈环形强化。术后28天,两组消融区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区;强化扫描时,部分边缘未见强化,部分边缘强化环较前扩大,病理提示强化部分有残瘤形成。治疗后35天,病理证实B、C两组肿瘤原位完全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C两组肝内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氩氦刀治疗能够杀灭肿瘤细胞,不会增加肿瘤的转移概率,CT可作为评价肝癌冷冻治疗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肝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建立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肝癌的技术和探讨其原理、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8例无法手术的原发和继发性肝癌,其中3例术前行肝动脉栓塞化疗,采用氩氦超导手术系统(简称氩氦刀),分别在CT、DSA定位或术中直视下对肿瘤病灶行冷冻治疗.结果8例患者冷冻治疗后无手术死亡、出血、胆瘘、皮肽冻伤、感染、穿刺道种植转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CT影像能观察到病灶冷冻治疗的有效范围,3例术前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者术后1~6个月瘤体有进一步不同程度的缩小.3例原发性肝癌术前AFP值增高的患者术后均有下降.治疗后随访2~11个月,仅1例死于全身转移,其余均存活.结论CT、DSA引导和术中直视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技术可靠,创伤小,安全性高,是治疗无手术机会肝癌的一种有效的新手段,其远期疗效和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价值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说明.  相似文献   

13.
氩氦刀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彩霞  程颖  马丽霞  靳凤艳  刘玉霞 《肿瘤》2007,27(9):741-743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择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ELISA法测定氩氦刀治疗前和治疗后10 d血清IL-2,TNFα-,IL-12浓度。同时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以人肺癌细胞株SPC-A-1和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作为靶细胞,用MTT法测定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活性以及T细胞亚群。结果:氩氦刀治疗后病灶消失3例,病灶缩小50%以上者为34例,病灶稳定47例,病灶进展16例,1年生存率43%,中位治疗到疾病进展时间(TTP)4个月。对肿瘤细胞非特异性杀伤(NK)能力和特异性杀伤(CTL)能力提高,分别增加83%和67%。血清中IL-2,TNFα-,IL-12水平明显增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D3 ,CD4 ,CD4 /CD8 T细胞表达均有所提高。结论:氩氦刀局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仅可以从影像学上观察到治疗效果,而且可以调动和激发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尤其对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氩氦刀局部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The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sonographically guided biopsy of hepatic tumors which had been carried out in 30 outpatients suffering primary cancer of the liver (3 cases), metastases (16), lymphosarcoma (2), cysts (2), adenoma (2), hemangioma (4) and hydatidiform mole (1 patient). The sensitivity of the method in tumor diagnosis was 89%, specificity--80%.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the liver pathologies were studied versus morphologic type. Indication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mbulatory ultrasonographically guided biopsy of the liver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肺癌已成为最常见死因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肺癌,冷冻是一种安全可选择的消融治疗手段,但肺为含气组织,与冷冻肝脏、胰腺等实体器官不同,在理论上冷冻范围很难超过肿瘤边缘.本研究旨在通过正常猪肺模型实验了解不同冷冻-复温循环对肺部组织坏死范围的影响并探讨经皮冷冻肺治疗的技术方案.方法 采用6只平均体重为23 kg的正常西藏小型猪作为模型.在CT引导下选择猪肺上叶1点和下叶2点作为靶点,使用直径为1.7 mm的冷冻探针分别插入肺叶各靶点做经皮穿刺冷冻.左肺行冷冻10 min、复温5 min共2个周期的冷冻-复温循环;右肺先行冷冻5 min、复温5 min的2个冷冻-复温循环,然后行冷冻10 min、复温5 min的第3个冷冻一复温循环.左右肺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均相同.实验中,观察CT影像下冰球的形态学变化.分别取冷冻后4h、3 d和7 d的猪肺标本,观察其大体形态及其在光镜下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猪肺冷冻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循环次数的增加,冰球逐渐增大;无论2个或3个冷冻-复温循环,所产生的冷冻范围("假定坏死区")在大体标本上均超过CT上冷冻过程中显示的冰球大小;冷冻后随着时间延长,组织学坏死区逐步增大,3天及以后,假定坏死区即为组织学坏死区.结论 经皮冷冻肺可以达到有效破坏靶组织的目的;在技术上,肺冷冻以3个冷冻-复温循环为佳;冷冻范围不强求冷冻"1 cm安全边缘".上述研究结果对于简化冷冻治疗过程及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的局部复发是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研究旨在探索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冷冻消融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3年10月-2015年1月共入组22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行27次冷冻消融术,术后随访12~32个月。治疗后影像学随访采用盆腔增强CT或MRI。统计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1年内靶病灶局部控制率,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疼痛评分。结果:该组研究技术成功率为100%,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8.5%,包括小便困难、患侧肌力下降、脓肿形成、重度组织冻伤。术后1年内靶病灶局部控制率为72.7%,局部病灶进展时间为(11.1±4.3)个月。患者术前与术后第3天进行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术前与术后6个月N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2个月N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4)。结论:CT引导下冷冻消融作为一种治疗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新方法,安全可行,靶病灶局控率高,短期内疼痛缓解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实体瘤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接受氩氦刀局部冷冻联合治疗的103例恶性中晚期实体瘤患者共计115个瘤灶进行术中评价及术后随访。结果:术中对115个瘤灶疗效评价总有效率达93·9%;术后3个月和6个月对追访到的病例疗效评价显示3个月时肿瘤控制率(CR PR NC)为48·6%;6个月时肿瘤控制率为36·1%。所有病例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中晚期实体瘤灶疗效较好,扩大冷冻范围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肿瘤控制率,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article some recent data concerning the approach o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of liver tumors are reviewed. Specifically, several critical statements between surgical and percutaneous approach are raised and discussed: (1) Open approach may lead to a higher complication rate; (2) Temporary occlusion of hepatic inflow during surgical approach may lead to a higher rate of ablation of the liver tumors; (3) Surgical approach may permit better targeting of the tumor to be ablated. (4) Surgical approach may discover additional liver tumors. Finally, several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also addre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