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诺飞  杜开春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63-186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异常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血脂、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观察2型糖尿病高尿微量白蛋白患者和正常尿微量白蛋白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伴高尿微量白蛋白组与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比较,表现为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脂代谢紊乱,联合检测可作为监测早期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肥胖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将肥胖型IGT(体重指数>25)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MAU)组和正常白蛋白尿(NAU)组。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空腹胰岛素和C肽值,OGTT试验测定餐后2h血糖,DSS糖化血红蛋白仪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MAU组的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NAU组(P<0.01)。结论: 糖耐量减低且肥胖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存在与高胰岛素血症和糖代谢异常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UAER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无微量白蛋白尿组,测定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浆空腹胰岛素(F—ins)、血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酸(BUA)。将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组病程、年龄与无微量白蛋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微量白蛋白组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较无微量白蛋白组明显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无微量白蛋白组明显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MI、舒张压、空腹血浆胰岛素两组无差别。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关;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均是2型糖尿病伴发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脑梗塞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脑梗塞危险因素。方法 :将无糖尿病脑梗塞组、糖尿病无脑梗塞组、糖尿病脑梗塞组的糖化红血蛋白、血压、血脂、空腹胰岛素、纤维蛋白原、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脑梗塞组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纤维蛋白原、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脑梗塞组及糖尿病无脑梗塞组 (P <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脑梗塞的发生与血压、血糖、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尿微量白蛋白、高胰岛素血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高胆固醇血症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将 90例 2型糖尿病患者 ,依据病情程度分组。同时测定糖尿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血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白蛋白排出率、内生肌酐清除率 ,分析胆固醇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酐、尿白蛋白排出率与内生胆酐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 高胆固醇血症与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白蛋白排出率分别呈正相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与糖尿病肾病有相关性 ,高胆固醇血症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降血胆固醇治疗可防治及延缓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早期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73例经临床确诊为有早期肾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采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及数据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成正比.结论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糖尿病早期肾脏微血管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8名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照组38例,继续原降糖药治疗。疗程16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结果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在降低血清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相似文献   

8.
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对已确诊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做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并检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测定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进行眼底检查。结果 其中28例尿微量白蛋白为阳性,占38.9%,其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眼底病变,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结论 早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是减缓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早期肾微血管病变糖尿病HbAlc与mALB水平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耱、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舍量与早期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3例经临床确诊为有早期肾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乐微量白蛋白采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及数据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成正比。结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糖尿病早期肾脏微血管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缪旭  徐晓英 《吉林医学》2014,(22):4862-4864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18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98例)和正常尿酸组(82例),检测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并将98例高尿酸血症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别嘌醇降尿酸治疗,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尿酸及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均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尿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肾脏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唾液酸与微量白蛋白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毅  龚小云 《重庆医学》2000,29(6):498-49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清唾液酸(SA)的关系。方法:测定了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2例正常人(C组)血清总唾液酸(TSA)、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UAER。根据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A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B组)。结果①A组TSA较C组及B组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胆结石与高血糖、高胰岛素、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对56例糖尿病合并胆结石患者与56例糖尿病不伴胆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合并胆结石患者BMI、胰岛素、C肽及餐后2小时血糖显著高于不伴胆结石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不伴胆结石组(P〈0.01),而两组糖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TCL、LDL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肥胖、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低HDL血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胆结石的易患因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及早纠正以上因素势必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52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UAER)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U)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低于未合并微量白蛋白尿(NMAU)组(P<0.01).结论在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和伴微量白蛋白尿组(DM UAER组),分别观察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LD)、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因素的组间差异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结果①两组比较,DM UAER组WHR、FPG、2hPG、HOMA-IR均高于DM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ER与FPG(r=0.521)、2hPG(r=0.397)、HOME-IR(r=0.26)成正相关(P<0.05);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r=0.521、P<0.01)是影响UAE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不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空腹血糖是影响尿蛋白排泄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陈晖 《广西医学》1999,21(3):391-393
对21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更年期妇女合并微量白蛋白尿,23例正常蛋白尿及20例正常人在葡萄糖耐量试验期间血清胰岛素(Ins)及雌二醇(E2)、睾酮(T)进行测定,伴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E2与T比值明显下降,且E2/T与空腹血清胰岛素呈负相关,提示NIDDM更年期妇女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14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分析,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有关因素。方法:检测患者眼底、血压、糖化血红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占44.9%。与病程、血压、尿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关系较密切。结果: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眼底检查、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是防治视网膜病变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文迪雅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及空腹胰岛素及C肽水平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结果 空腹血塘、餐后血糖,塘基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醣,空腹胰岛素,C肽水平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文迪雅联合其他降糖药可减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尿酸水平并根据血尿酸水平将其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56)与正常血尿酸组(n=40),检测两组患者的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采用随机数表法将高血尿酸组随机分为观察亚组与对照亚组,每组28例,对照亚组采用常规血糖控制治疗,观察亚组在常规疗法上进行别嘌呤醇降尿酸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亚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高尿酸血症组患者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血尿酸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亚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尿酸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肾功能指标与正常血尿酸水平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风险更高,与肾功能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王小平 《当代医学》2016,(14):52-53
目的:针对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糖尿病患者120例(白蛋白尿正常60例,白蛋白尿微量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正常组和微量组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并对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正常白蛋白尿患者与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糖指标进行的比较,正常组低于微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归回分析显示,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均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5),需要加强控制和预防。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早期进行微量白蛋白尿检查,对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等进行进行严格的控制,可以防止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也可以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李应琴  马静 《新疆医学》2016,(4):428-430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较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对75例糖化血红蛋白<7,且血压≤140/90mm Hg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波动系数反应血糖波动,测定24 h尿白蛋白定量,同时观察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等。结果 (1)2型糖尿病尿蛋白正常组、尿微量白蛋白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的患者血糖波动系数分别为(1.3±0.7)、(2.7±1.5)、(3.5±2.1)。(2)比较糖尿病病程,2型糖尿病尿蛋白正常组、尿微量白蛋白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分别为(4.7±1.6)年、(5.1±2.1)年、(7.6±1.8)年。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较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压正常的情况下,血糖波动及糖尿病病程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