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成人神经干细胞(NSCs)脑内移植后新生神经元突触形成和电生理功能。方法从开放性脑损伤患者外露的脑组织中分离培养出成人NSCs,利用病毒基因转移的方法对成人NSCs进行标记。将rAAV-LacZ标记的成人NSCs进行裸鼠脑内移植后行免疫电镜检查,观察新生神经元突触形成情况;重组GFP逆转录病毒标记成人NSCs裸鼠脑内移植后进行脑片的细胞电生理检测。结果免疫电镜检查表明成人NSCs移植后分化的神经元与宿主细胞之间形成突触联系,膜片钳检测显示由成人NSCs分化而来的GFP阳性神经元具有自发的动作电位,全细胞膜片钳模式下可记录到Na^+、K^+电流。结论成人NSCs移植后可以与宿主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其分化的神经元细胞具有电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于春泳  魏学忠 《医学综述》2002,8(10):585-586
长久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神经组织一旦成熟就不可能再生。这样神经组织一旦受到损害 ,将不可逆转 ,永久缺失。所以 ,许多神经科学工作者将目光集中到脑移植 ,期望象肝移植、肾移植那样 ,通过脑组织移植达到治疗目的 ,但是收效甚微。随着近年来对神经组织的不断研究和探索 ,发现了神经干细胞的存在 ,这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带来了新的曙光。现将对神经干细胞及脑移植做重点介绍。1 脑移植在脑移植的研究中 ,最早采用的是组织块移植[1 ] 。即首先在脑实质内作一个脑腔 ,再将整块脑组织植入。但是这种移植方法 ,组织存活率很低。为了提高存活率 ,…  相似文献   

3.
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瑞玲 《吉林医学》2011,(7):1425-1425
<正>干细胞技术是近年现代生物科技继克隆技术、基因工程之后的第三大科学成就,他不仅促使人们重新认识细胞生长与分化的基本生命原理,也为多种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划时代的革命。2006年我科开展了神经干细胞移植技术,至今已达50例,治疗了十余种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CO中毒性脑病、运动神经元病、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脑瘫等均收到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神经干细胞移植到病损或者受伤的脑组织中,能产生新的神经细胞,促进脑的再生修复.国内外医学学术界都公认神经干细胞移植是修复神经功能受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H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对PD模型动物旋转行为和神经生化的影响。方法 构建pN2ATH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用PA317细胞包装,G418筛选阳性克隆,病毒上清感染神经干细胞,将神经干细胞和表达TH的神经干细胞植入PD大鼠纹状体内,测定移植后不同时间PD大鼠旋转行为改善以及DA和DOPAC含量变化。结果 TH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8周后能显著降低PD大鼠旋转行为,增加纹状体DA和DOPAC含量,疗效好于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结论 TH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能增加纹状体DA和DOPAC含量,降低PD大鼠旋转行为,从而对PD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也为PD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大鼠神经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性.方法从孕16 d的大鼠胚胎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其特征.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 d后移植未分化的神经干细胞于梗死灶同例的侧脑室内.记录损伤和移植后的大鼠运动功能,不同时间杀死大鼠,研究移植后的神经干细胞迁徙、分化的情况.结果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显示其具有良好的自我繁殖能力,体外诱导可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结论大鼠神经干细胞能在缺血区内分化成为神经元细胞,移植后能有效穿透室管膜进入脑组织,迁徒至脑缺血病灶,侧脑室移植神经干细胞能有效改善脑缺血动物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大鼠脑创伤的可行性.方法:取孕14周流产胎儿脑组织,进行NSCs培养及鉴定,并应用Hoechest33258标记细胞.54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损伤组(A组)、治疗对照组(B组)及NSCs移植组(C组).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大鼠脑创伤模型后,C组给予NSCs移植,B组给予生理盐水,A组不打击脑组织.3组分别于移植术后2 d及7 d进行大鼠行为学评分,分别于植术后2周和4周行Y迷宫试验测学习和记忆评分.移植后3 d、7 d脑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存活情况,移植后2周、4周行GFAP、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NSCs移植后2 d行为学评分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移植后7 d行为学评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移植后2周学习评分和4周记忆评分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B、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C组脑组织GFAP、NSE染色阳性,可见标记的NSCs.结论:人NSCs植入大鼠创伤脑内后,可存活并和宿主组织融合在一起,促进大鼠行为学恢复,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并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NSCs移植为治疗脑创伤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腓肠肌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后腓肠肌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损伤组(B组)和NSCs移植组(C组),每组10只;将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悬液注入C组切断脊髓处,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2个月,进行腓肠肌肌电位、肌湿重测定,观察腓肠肌运动终板的变化。结果:①与A组比较,B组和C组腓肠肌肌电位的峰值下降,时限延长(P<0.01),C组电位有所恢复。②与A组比较,B组的腓肠肌肉湿重下降近70%,C组肌肉湿重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P<0.01)。③B组和C组的运动终板形状变得单一,运动终板的总数量减少,其中C组比B组减少数目为主。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脊髓损伤的横断处,能延缓肌肉的萎缩,有助于其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10.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对1例脑性瘫痪的患者进行静脉及椎管内NSCs移植。治疗方案:在30mins内将30ml含108~109数量的NSCs注入体内,共4次,每次间隔3~4d,第1,2,4次均为静脉注射,第3次为5mlNSCs椎管内注射+25ml静脉注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0d对患儿进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BI)及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定。结果术后60d患儿肌张力下降,肢体活动能力提高,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由术前的Ⅱ级降至术后Ⅰ级,BI由术前的46分提高至69分,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无明显改善。结论NSCs治疗脑性瘫痪对本例患儿近期临床效果尚可,远期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人类神经前体细胞大鼠胎脑内移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神经前体细胞大鼠胎脑侧脑室内移植后的移行和分布。方法采用机械方法从胎脑中分离神经细胞,应用N2培养基进行培养,细胞用携带LacZ基因的腺病毒或BrdU标记,移植到孕期为16~18d的胎鼠侧脑室内,检查出生后不同时期脑组织中移植细胞的分布和移行。结果成功培养出人类的神经干细胞,细胞聚集形成神经球,呈悬浮状态,大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前体细胞的标志物巢蛋白,这种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可以稳定表达外源性基因,移植到胎鼠脑内,人类胚胎神经前体细胞广泛移行并分布于宿主的脑组织中,结合到大鼠的前脑、中脑和后脑,形成广泛的嵌合现象。结论神经干细胞可以稳定表达外源性基因,移植到发育期的脑内,能够整合到脑组织中,形成广泛的嵌合现象。  相似文献   

12.
成体干细胞应用于器官移植比胚胎干细胞更具优势,因为病人可以使用自己的成体干细胞,制造替代器官,同时也能够减少器官买卖,保证公平,防止道德滑坡,并且有着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为了更好地维护人类的健康利益,需对两者的结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伦理规范.这样,才会使再生医学的研究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新建系的人胚胎干细胞株SYSU-7,运用胚体形成的方法,探讨不同的分化条件对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的影响。【方法】 首先检测人胚胎干细胞株SYSU-7的Oct4SSEA4(stage-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4)、TRA-1-60和AKP(Alkaline phosphatase)等胚胎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及体内外三胚层分化的能力;之后,应用含20% Knockout Serum Replacement (KSR)的培养液和神经干细胞培养液(neural progenitor medium, NPM)分别诱导细胞形成悬浮的拟胚体(悬浮时间为4 d或7 d),然后将拟胚体贴壁于多聚鸟氨酸(Polyornithine, PO)和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 FN)包被的培养皿中继续培养4 ~ 10 d在分化的不同时间点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胚胎干细胞和神经细胞相关的标志性抗原。【结果】 SYSU-7胚胎干细胞表达未分化细胞特异性标志Oct4SSEA4,TRA-1-60,AKP染色呈强阳性,在体内外具有向三胚层分化的潜能;在体外诱导其向神经分化,结果发现KSR培养液比神经干细胞培养液更有利于胚胎干细胞的神经分化,悬浮生长7 d的拟胚体贴壁后出现特征性的玫瑰花环样结构(rosette structure)的时间更早数量更多。【结论】 SYSU-7细胞系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等胚胎干细胞特性。本实验为研究人胚胎干细胞的神经分化提供了新的细胞模型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神经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效果与机制的差异。方法:用成年Wist-ar大鼠建立脊髓半横切模型,随机分为神经干细胞(NSCs)组(n=1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注射组(n=10)、PBS注射组(n=10)及只打开椎板的假手术组(n=10)。移植后行BBB运动功能学评分,半切位置的免疫组化及核磁成像比较。结果:BBB评分NSCs注射组明显高于BMSCs注射组,NSCs注射组和BMSCs注射组均明显高于PBS注射组,脊髓切片中可观察到被标记的NSCs及BMSCs,核磁成像显示移植后半切形成的脊髓空洞有所减小。结论:静脉注射NSCs、BMSCs均能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但注射NSCs效果更明显。静脉注射干细胞后,细胞可迁移至脊髓损伤的位置,核磁成像显示脊髓空洞有所减小,提示干细胞可能通过补充或替代损失的神经细胞,修复已缺失的神经组织和功能性神经单位,重建神经环路。  相似文献   

15.
神经干细胞(NSCs)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是一类具有永生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动物实验表明,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行NSCs移植治疗可改善受损的运动、感觉等神经的功能以及认知功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早期神经炎症和病情的进展。NSCs在TBI的治疗中应用前景广阔,但其作用机制复杂,仍面临着来源、增殖分化调控、安全性、神经环路重建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细胞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探讨利用其治疗神经损伤疾病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直接分离培养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对其细胞特性进行鉴定,化学诱导法诱导其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免疫组化技术验证诱导细胞特性。结果成功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表型鉴定结果为CD73、CD90、CD105表达阳性,CD14、CD34、CD45表达阴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诱导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Nestin、GFAP和成熟神经元标志物NSE等。结论骨髓间充质细胞在特定诱导因子作用下能向神经细胞表型转化,并能稳定表达神经细胞因子,可以作为神经损伤疾病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7.
人类神经干细胞的长期培养和传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及其传代的方法。【方法】采用机械方法从胎脑中分离神经细胞 ,应用N2培养基进行培养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刺激细胞扩增 ;传统方法和对神经球切割的方法进行传代培养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流产胎脑当中成功培养出人类的神经干细胞 ,培养条件下呈悬浮状态生长 ,形成神经球 ,绝大多数的细胞表达波形蛋白和Musashi1两种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 ;这种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 ,早期的培养有少量的少突胶质细胞 ;在这种培养条件下 ,神经干细胞生长速度较慢 ,而采用切割神经球的方法保持了细胞间的联系 ,神经干细胞可获得较大的扩增速度。【结论】体外的培养条件下 ,可从胎脑组织中培养出神经干细胞 ,它可做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移植治疗的潜在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8.
人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延峰  李作孝 《医学综述》2008,14(13):1949-1951
人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可从人胚胎和中枢神经系统成功分离并培养,经体外诱导或植入体内后均能分化为成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为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功能重建和神经再生提供了新的途径。人神经干细胞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其生物学性状和分化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明了,现就神经干细胞的特性、表现、分化、迁移、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异丙酚对于成年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对异丙酚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给予BrdU后,分别用10、50、100μg/ml的异丙酚进行处理,并同时设立溶媒对照和空白对照.24 h后.采用免疫染色显示BrdU阳性细胞,DAPI复染细胞核.细胞存活率采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法测定.人工计数BrdU阳性细胞和固缩细胞核的比例.用Fura 2-AM检测胞浆内Ca2+浓度.分别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CREB和磷酸化CREB的表达位置和水平.结果 低浓度(10μg/ml)异丙酚不能促进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而中浓度(50μg/ml)和高浓度异丙酚(100μg/ml)则呈剂量依赖性的促进其增殖.异丙酚提高了BrdU阳性细胞的比例.细胞死亡率在处理前后维持在低水平上(<2%).异丙酚显著提高了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胞浆内的游离Ca2+浓度.异丙酚处理前后,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均能表达CREB和磷酸化CREB,但是异丙酚干预后,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内磷酸化CREB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异丙酚可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成年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水平,这是细胞存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胞浆内Ca2+浓度以及CREB磷酸化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成体哺乳动物的神经元是退出细胞周期的终末分化细胞,因此长期以来神经系统被认为缺乏再生能力。自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及神经发生在许多物种尤其哺乳动物的成体中被广泛发现和证实后,成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神经发生的机制和功能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神经干细胞的基因组在多种表观遗传因子和微环境的共同调节下,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表达出特异的RNA及蛋白质。新生神经细胞经过增殖、分化、迁移、整合并最终成熟为特化的神经细胞,这一过程即为成体神经发生。成体哺乳动物脑中的神经发生贯穿整个生命周期,且已在侧脑室的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和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的颗粒下区(subgranular zone,SGZ)被明确证实。成体神经发生受到多种生理和病理因素的调控,与嗅球和海马等脑区的功能密切相关。移植神经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变性疾病被广泛研究并且在临床前实验中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然而,成体神经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尤其新生神经细胞如何与CNS的神经细胞、免疫细胞、以及微环境相互作用而发挥治疗作用需要深入研究。此外,神经干细胞移植疗法还需要解决神经干细胞来源、体外培养技术、免疫排斥、移植剂量、脑部定位以及各种疾病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口选择等问题。总之,深入了解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发生的机制不仅会极大地推动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也为CNS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案,有着广阔的理论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