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赤黄散治疗慢性肾衰8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84例慢性肾衰患者分为中药赤黄散治疗组(52例)和包醛氧化淀粉对照组(32例),进行组间对照观察,治疗组并进行自身治疗前后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对慢性肾衰的总有效率(80.8%)优于对照组(56.3%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酐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尤对氮质血症期及尿毒症早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补肾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观察补肾冲剂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1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分为治疗组(A组60例),中药对照组(B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C组25例)分别采用补肾冲剂、乙肝清热解毒冲剂和干扰素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患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乙肝标志物及B超等项目。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78.3%,临床疗效优于B组(P<0.05),与C组疗效无显差异(P>0.05);肝功能3项指标治疗后、随访1年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性差异(P<0.05)。A组治疗结束时HBcAg、HBV-DNA明转率分别为38.6%、39.65;随访半年时HBg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1.8%、32.1%,提示补肾冲剂对于慢性乙肝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脑病的疗效,探讨尿毒症脑病的病因。方法:随机把52例尿毒症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HDF组)和对照组(HD)组,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清除血β2-MG的效果;别测定同期住院条件相似的非尿毒脑病的慢性肾衰患者的β2-MG浓度作对比。结果:HDF组尿毒症脑寅完全缓解96.1%,部分缓解3.9%,HDF后血β2-MG显著下降(P<0.001);HD组尿毒症脑病完全缓解15.4%,部分缓解19.2%,无效65.4%,HD前后血β2-MG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发现尿毒症脑病缓解程度与β2-MG清除率成正比关系,尿毒症脑病患者血β2-MG浓度明显高于非尿毒症脑病的慢性肾衰患者(P<0.001)。结论:HDF治疗尿毒症脑病疗效显著,能有效地清除血β2-MG;尿毒症脑病的病因可能与β2-MG在体内蓄积有关。  相似文献   

4.
蓝光照射治疗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适宜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光疗治疗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UCB)的适宜时间,我们将120例高UCB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患儿采用每日6-8h短时照射法,对照组60例采用10-12h照射法,结果两组血清胆红素平均每小时降低程度有显性差异(P<0.01),血清游离脂肪酸测定中C18:1及C20:4有显性差异(P<0.05及P<0.01),两组光照后血象中Hb、RBC及PC的影响有显性差异,两组副作用有显性差异(P<0.05)。提示短时照射法简便,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加替沙星联合热毒平治疗老年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联合热毒平治疗老年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97例老年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加替沙星联合热毒平冲剂)51例,对照组(单独服用加替沙星)46例,两组均口服加替沙星,每次0.4g,每日1次,治疗组加服热毒平冲剂,每次2包,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尿路感染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6%和67.39%,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细菌学清除率分别为93.33%和78.57%,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加替沙星联合热毒平冲剂在治疗老年尿路感染中较单独服用加替沙星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方芳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60-60
目的:观察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探索反流性食管炎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甲氰咪胍(0.2g)、西沙珏利(0.02g),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吗丁啉(0.02g)每日2次,甲氰咪胍(0.2g)。疗程7天,观察两组Hp根除率的差异,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根除率84.84%,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治愈率66.67%。两组比较,治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治愈率高,症状缓解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血液吸附对尿毒症中分子物质清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大孔高吸附表面积高分子吸附剂对尿毒症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方法:用大孔高吸附表面积高分子吸附剂型吸附器与透析器串联,对30例慢性尿毒症患者作单次吸附-透析治疗,并与血液透析作交叉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中分子物质的清除差异。结果:治疗后吸附-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中分子物质均有所降低,但吸附-透析组降低比血液透析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对尿素氮和肌酐的清除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白蛋白、球蛋白、红细胞、血色素、白细胞、血小板和电解质的改变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吸附比透析能更有效清除尿毒症病人体内的中分子物质,与透析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丁凌  杨莹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2):26-27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肾衰患者60例.按顺序分为i组:A组采取日间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法(CVVHD),B组采取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法(CVVH),C组采取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法(CVVDHF),比较血肌酐、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水平,统计肾功能恢复情况及平均每日费用等。结果净化后,三组肾功能、血液的血肌酐、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B、C组费用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CVVDHF与CVVH均效果良好;CVVHD更经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白细胞、血小板、血沉、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MTX(甲氨喋呤)10-15mg,每周1次口服,SASP(柳氮磺胺吡啶)0.25-1.0g,每日3次口服;NSAIDs(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组给予雷公藤10-20mg,每日1次口服,SASP(柳氮磺胺吡啶)0.25~1.0g,每日3次口服,NSAIDs(非甾体抗炎药)。结果:对于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组在降低血小板,类风湿因子、血沉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WBC的影响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对尿毒症非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尿毒症非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百令治疗组和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营养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百令治疗组Hs—CRP、IL-6的水平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31岁,来自黑龙江,因心慌、胸闷、憋气半个月,来心内科门诊。进入诊室时,有两位 50多岁的妇女陪同,均面有愠色。当我请患者详说病史时,有一位妇女说:“挂了那么多科的号,看了那么多医生,做了那么多检查,吃了那么多药,什么事也不管。”从她那愤愤不平的态度中,我已感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德育课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专设课程,有着不同于一般文化课程教学的特殊规律和方法.在教学内容已作系统规定的情况下,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对这些规律和方法的运用。笔者以为,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应着力于树立“一个目标”和在“三个改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从"两个凡是"到"两个突破",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创新成果.三大理论创新成果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创新性是它们共同的真谛.应随着时代、形势和实践的发展,坚持思维方式、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创新,不断地把社会主义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Normal" and "deviant" sexual behavi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 Marmor 《JAMA》1971,217(2):165-170
  相似文献   

19.
《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儿科专著,作者对书名中"直"怀有疑问,思考后提出三个假设。通过查阅文献得出结论,书名"真"因避讳制度改为"直"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0.
经典理由 大医院总被冠以“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的称谓。但在目前面临生存压力的大环境下,医院如何不丢弃“防”的功能,在慢病管理中有所作为,己成为医院彰显公益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