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一  张静 《管理评论》2002,(12):14-17,26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否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中国多年持续的贸易顺差能否继续持续?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这些问题不仅是政府决策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企业界非常关注的宏观经济问题。在本文中,我们首先总结2002年中国外贸的基本情况,然后用计量模型对2003年度中国对外贸易进行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编辑手记     
每期杂志都得有个“编辑手记”。编完这期杂志,想说的话很多,到了电脑前却又不知道写些什么好。正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康晓光先生的《未来3—5年中国大陆政治稳定性分析》一文,对全球关注的中国稳定问题娓娓道来,尽管发表时有所删改,但是在同类话题上,仍不失为近年来中国大陆纸质媒体公开发表的较有分量的作品。王绍光等人合写的文章则从学者的角度指出了中国经济繁荣背后的不稳定。而王建先生在本期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警惕全球金融风暴的预言。岳德明先生的《中国南海政策刍议》既发人深思,也耐人寻味。当一些学者和媒体较多关注与…  相似文献   

3.
2002年第3期《战略与管理》刊登了康晓光的《未来3—5年中国大陆政治稳定性分析》,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好文章。作者对于中国大陆的社会状况及其“问题”有着敏锐的观察和解析,并提出了关于政治稳定性的“三维分析法”,在理论建构与学术创新方面做出了贡献。限于篇幅,笔者非常遗憾不能更多着墨于赞词,一开篇就要从批评下笔。[1]康文的理论模型从“群体”、“问题”、“手段”三个维度考察挑战政治稳定的力量。所谓“群体”是根据资源占有情况对社会成员进行分类的结果,所谓“问题”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问题”,所谓“手段…  相似文献   

4.
未来10年中国政治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改革时代政治发展回顾在《中国:改革时代的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一文中,我提出了分析中国大陆政治发展的“结构/群体分析模型”,其中“结构模型”关注社会的整体结构及其变化,关注社会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变迁及其相互关系。“群体模型”关注社会的群体结构及其演变,关注各个群体的处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希望通过对结构和群体两个维度的观察和分析,来理解过去25年中国大陆的政治变迁。改革的初始条件会对改革产生直接而持久的影响。在毛时代,在国家与社会的力量对比格局中,政府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更为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5.
王石 《经理人》2010,(3):82-82
在布鲁塞尔至哥本哈根的“气候特快”上,欧洲的记者反复问一个问题:“作为一位中国企业家,是什么原因让你关注全球变暖,公司采用环保绿色产品的呢?”“why?”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港台地区的新儒学现象,大陆出现了“国学热”。对于“国学热”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如今我们为何要重提国学,国学到底为何物?中华传统文化的“二分”倾向能否解决继承和发展的问题,成为需要讨论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眼中的“大中华”王缉思,朱文莉“大中华”的含义80年代后期,《经济学家》、《商业周刊》等酉方报刊开始用“大中华”一词来表示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间扩大了的经济联系和政治统一的前景。美国人最早公开讨论“大中华”概念,是在1990年3月美中关系...  相似文献   

8.
胥和平 《科学咨询》2009,(23):I0002-I0002
9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2009—2010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大陆由去年的第30位上升至第29位,继续领跑“金砖四国”,瑞士则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  相似文献   

9.
民主党派是指在中国大陆范围内,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八个参政党的统称。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合作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合法与正义之间——关于两种民主的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思想界爆发的“自由主义″与“新左派″的论战,正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重视。这场论战表明了:持续了二十多年的中国改革和开放,在如何继续,往什么方向发展这样的大问题上,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选择。这场“自由主义”与“新左派”所论及的领域和问题非常广泛和复杂,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领域,而且在现代性的整体反思和更宽广的全球背景上展开讨论。作为一篇论文,要想对之进行全面的回应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自由主义”与“新左派”在政治领域的分歧,从双方在论战中提出的问题出发,…  相似文献   

11.
刘武 《决策探索》2010,(13):42-44
一年前,神木“全民免费医疗”引一发全国关注,这个陕北资源强县的民生实验,能否为中国艰难的医改带来一种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2.
周光凡 《决策》2010,(1):62-63
为什么美国政府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大做文章?奥巴马政府如果推行“碳关税”,中国经济将受到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中国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要继续追赶发达国家,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现代化指标方面的发展差距。如果直截了当地说,就是以更快的速度追赶美国,这是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追赶世界最发达的也是最强大的国家,这将构成21世纪中国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令人关注的重大事件。那么,在21世纪中国能否追赶美国?如果能够的话,追赶美国的含义是什么?或者说中国如何追赶美国?在哪些方面是我们追赶美国的重点和优先领域? 第一,中国将明显缩小与美国经济总量的相对差距。 第二,中国将先缩小在人类发…  相似文献   

14.
高层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为何屡次发生?怎样通过制度化建设预防腐败?党的十八大期间,备受关注的反腐倡廉问题再次成为讨论主题。代表们提出,“政治清明”“廉洁政治”写入报告,将会有效堵塞腐败漏洞,提升反腐防腐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代晓灵 《领导文萃》2009,(16):19-23
在当今这个“多点崛起”的时代里,世界为何偏偏对中国焦虑?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的行为逻辑、政治和文明主张没有系统的、全面的、令人信服的展示和表达”,  相似文献   

16.
温燕 《领导文萃》2009,(5):59-63
最近,美国各大智库接连推出数个中国报告,预测中美关系及中国未来,并为下一届总统建言献策。这令国人越来越关注美国智库这个隐藏于政府背后的“思想酝酿者”和“点子高手”。美国智库到底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对美国外交发挥怎样的作用?中国智库的发展能否从中借鉴到什么?  相似文献   

17.
赵蕾 《领导文萃》2008,(10):35-40
腐败泛滥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恶果? 是否被认定的“腐败”一定都是真正的腐败? 腐败是政治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能否对腐败问题引入大赦机制,像民企原罪问题一样? 反腐两个系统,法律系统和党内系统,是否可能统一? 腐败能治吗?感冒,还是癌症?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缩略词语,党政文件和国内媒体对“三个代表”一词都加了引号,这无疑是正确的。但随着人们对它熟知程度的增加,是否还需继续加引号,值得文件起草者和语文工作者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19.
客座总编辑     
《经理人》2013,(3):8-9
不论是国际同行,还是中国的同行,都会关注巴斯夫如何变革与转型。大家为什么会关注巴斯夫?因为,巴斯夫不仅是全球化工行业的龙头,而且凭借“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在148年里保持业绩长青。我想,无论是同行企业,还是其他企业,在当今化工企业经常被社会抗议、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环境下,都希望探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秘诀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读来读往     
《经理人》2007,(9):8-8
在奥运TOP榜上,中国企业占据90%,且多数是国营垄断型企业;而在赞助商、供应商中,80%是民营企业。这说明北京奥运会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但问题是,众多的中国企业在砸钱以后,能否复制“三星速度”?——张实/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