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肾切除、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并设立正常对照(NC)组;DN对照(DN)组,苦参碱治疗组(MT)(100 mg·kg~(-1)·d~(-1)),腹腔给药8 w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苦参碱对DM大鼠肾功能的影响,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NC组大鼠比较,DN组大鼠尿蛋白排泄量增多,肾小球体积增加,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升高,肾组织TGF-β1表达上调(P<0.01).苦参碱明显减少DN大鼠尿蛋白排泄量,降低血清BUN、Cr水平(P<0.05,P<0.01),肾小球体积明显改善,肾组织TGF-β1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结论 苦参碱显著改善抑制肾脏TGF-β1表达,改善肾小球肥大,减轻蛋白尿,对DM大鼠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给予褪黑素治疗8周后,检测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血及肾脏氧自由基代谢状态和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而肾组织内在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胨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同时伴尿蛋白排泄量MDA含量,并使尿蛋白排泄量减少,肾重/体重比值降低。结论 褪黑素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肾功能,肾组织内在抗氧化酶缺乏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线粒体保护及机制.方法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非干预组(DM组)和GSH干预组(DM+GSH组),并以正常组(NC组)作对照.干预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光镜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和肾皮质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及各组肾脏线粒体膜电位和肿胀度的变化.结果 DM组大鼠UAER、SCr、BUN较NC组显著升高(均P<0.05),肾脏组织发生糖尿病肾病病理改变,血清MDA(μmol/L)和肾皮质中MDA(μmol/g)显著升高(5.59±1.03 vs 2.97±0.77;4.80±0.83 vs 2.98±0.75;均P<0.01),血清SOD(U/ml)和肾皮质中SOD(U/mg)含量显著降低(89.13±22.73 vs 124.1±9.27;46.05±10.24 vs 89.89±17.62;均P<0.01),肾脏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495.79±124.71 vs 965.77±246.48,P<0.05),线粒体肿胀度趋势明显减弱.与DM组相比,DM+GSH组大鼠UAER、SCr、BUN显著降低(均P<0.05),肾脏病理形态得到一定改善.血清MDA(μmol/L)和肾皮质中MDA(μmol/g)降低(4.15±0.59 vs 5.59±1.03;3.39±0.61 vs 4.80±0.83;均P<0.05),血清SOD(U/ml)及肾皮质中SOD(U/mg)升高(112.92±8.93 vs 89.13±22.73;83.15±16.75 vs 46.05±10.24;均P<0.05),肾脏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715.97±188.65 vs 495.79±124.71,P<0.05),线粒体肿胀度趋势增强.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的功能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贝前列腺素钠(BPS)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BPS治疗组(BPS组),T2DM组和BPS组大鼠给予高脂饮食合并小剂量链脲佐菌素( STZ)腹腔注射,建模成功后,BPS组给予0.6 mg/(kg.d)灌胃,其余饲养条件3组相同,最终纳入实验各组6只.给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血糖、24 h尿量、肾质量体质量比(KW/BW)、24h尿蛋白(24 h Ualb),血肌酐(Cr),尿素氮(BUN)以及各组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及炎症因子指标,包括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结果 给药8周后,T2DM组血糖、尿量、KW/BW、24 h Ualb、Cr、BUN、MIDA、IL-6、TNF-α、MPO、hs-CRP水平均较NC组显著升高;体质量、SOD、GSH水平较NC组显著降低(P<0.01).BPS组较T2DM组血糖、尿量、KW/BW、24 h Ualb、Cr、IL-6、M DA、TNF-α、MPO、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体质量、SOD、GSH水平显著升高(P<0.05). 结论 BPS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减少炎症因子的生成,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排泄量,改善其肾功能,对T2DM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苦瓜提取物(MCE)对糖尿病(DM)大鼠早期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产生大鼠DM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NC)、模型组(DN)、MCE预防给药低、高剂量组(A、B组)、MCE治疗给药低、高剂量组(C、D组)。检测各组大鼠肾脏肥大指数、血糖、测定24 h尿蛋白量、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UAE)量及尿中β2-球蛋白(β2-MG)浓度及肾皮质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结果 A、B、C、D各组均能明显降低DN组大鼠的血糖、肾指数及24 h尿蛋白量、24 h UAE量、尿β2-MG浓度,并显著降低肾皮质MDA含量和明显升高SOD活性(P<0.05或P<0.01),且MCE各给药组均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了DN组大鼠的肾小球结构模糊、细胞数增多等病理变化;同剂量下,A组较C组,B组较D组效应更显著(P<0.05或P<0.01)。结论苦瓜提取物对DM的早期肾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雷公藤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GLUT-1 mRNA 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建立DM动物模型.将46只3月龄160~190 g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模型组,雷公藤组(6.7mg·kg-1·d-1) .第4、8、12周末各组处死4只大鼠并收集标本,记录体重、右肾重、检测血糖、血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用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水平.肾组织行HE、PAS染色.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模型组大鼠造模成功后血糖明显增高(P<0.01),但24 h尿蛋白排泄量无明显增高(P>0.05);4 w时体重、肾重指数、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排泄量、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均<0.01),12 w时增加更加显著.与DM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组8 w时血糖、尿素氮、肌酐降低(P均<0.05),24 h尿蛋白排泄量和肾皮质GLUT-1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均<0.01);12 w时体重增加(P<0.05),肾重指数才明显下降(P<0.01).②肾组织HE、PAS染色病理学观察:DM模型组光镜下肾小球肥大,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弥漫性或结节性增多,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增厚,而雷公藤组这些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雷公藤能明显减少DM大鼠尿蛋白排泄量,抑制肾脏肥大、减轻肾脏的纤维化硬化程度.其机制可能是下调GLUT-1 mRNA的表达量及功能活性,最终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MET)对T2DM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及对DKD肾损害的保护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30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T2DM组、MET组[300 mg/(kg·d)]和格列本脲干预组[GLY,5 mg/(kg·d)],每组各10只,并设正常对照组(NC,n=10)。检测各组FPG、HbA_1c、FIns、BUN、UACR、血清MCP-1水平及肾小球基底膜厚度(GBMT),检测肾组织MCP-1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NC组比较,T2DM组FPG、HbA_1c、MCP-1 mRNA、MCP-1_(IOD)、GBMT和血清MCP-1升高(P0.05)。与T2DM、GLY组比较,MET组MCP-1 mRNA、MCP-1_(IOD)、GBMT、血清MCP-1降低(P0.05)。结论 MET可下调T2DM大鼠肾组织MCP-1表达及血清MCP-1水平,可能与其肾脏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大鼠造模后肾脏Ⅳ型胶原的表达及肾小球病理形态改变及坎地沙坦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出正常对照组(NC组)12只,余24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12只和坎地沙坦干预组(DMC组)12只;DM-C组给予坎地沙坦5 mg·kg-1·d-1灌胃.干预12 w后,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PG)、血压、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24 h UAE)、肌酐清除率(Ccr)、肾重指数(KI);光镜下观察肾小球病理形态改变,测定肾小球平均截面积(MGA)、肾小球平均体积(MGV)和肾小球系膜基质分数(MMF);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的FPG、24 h UAE、Ccr及KI均显著升高(P<0.01),MGA、MGV及MMF显著增大(P<0.01),肾小球Ⅳ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DMC组较DM组肾小球Ⅳ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FPG、24 h UAE、Ccr及KI均显著降低(P<0.01),MGA、MGV及MMF显著减小(P<0.01);三组间大鼠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肾脏Ⅳ型胶原表达增加;坎地沙坦具有独立于降压以外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精多糖对顺铂(DDP)致大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DDP 2 mg/kg的方法制备肾损害模型,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精多糖小剂量组(5 g/kg)、黄精多糖大剂量组(20 g/kg),分别给药处理10 d,观察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肾组织匀浆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SCr、BUN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肾组织匀浆中SOD、GSH-Px均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黄精多糖可明显降低DDP致大鼠肾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氧化应激(OS)在血糖波动加速DN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16只雄性GK大鼠随机分为持续高血糖(MS)组与血糖波动(MF)组,另选择8只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NC)组。MF组每日错时腹腔注射葡萄糖及皮下注射胰岛素造成血糖波动模型,MS组每日错时腹腔注射葡萄糖造成持续高血糖模型,NC组每日错时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6周。每日观察大鼠的一般体征,第6周末检测全日9个时间点的血糖。麻醉处死大鼠,心脏采血,检测血肌酐(Scr)、血尿酸(SUA)、TC、TG等指标的含量;取双侧肾脏,称重,计算肾脏指数;检测肾组织与肾组织线粒体中OS水平,包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MS组与MF组体重增长速度减慢,肾脏指数、Scr、SUA、TC、TG、肾组织与肾组织线粒体中MDA升高(P0.05或P0.01),肾组织与肾组织线粒体中SOD与GSH-Px降低(P0.05或P0.01),肾脏病理改变严重;与MS组相比,MF组肾脏指数、Scr、SUA、TC、肾组织与肾组织线粒体中MDA、SOD、GSH-Px等指标及肾脏病理上的变化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 OS水平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与肾组织线粒体中增强,其在血糖波动加速DN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MET)对T2DM模型大鼠肾组织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探讨MET对DKD的保护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T2DM)组、MET组[MET,300 mg/(kg·d)]和格列本脲(GLY)组[GLY,5 mg/(kg·d)],并设正常对照组(NC)。检测各组FPG、HbA_1c,UAlb、尿肌酐(Ucr)、尿PEDF水平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GBMT);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PEDF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PEDF蛋白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PEDF mRNA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T2DM组PEDF的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7.11±0.30)vs(0.33±0.03)、(1.07±0.01)vs(0.40±0.01),P0.05],FPG、HbA_1c、UACR、PEDF/Ucr(UPCR)和GBMT升高(P0.05)。与T2DM组比较,MET组PEDF的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0.33±0.03)vs(3.10±0.67)、(0.40±0.01)vs(0.80±0.04),P0.05],UACR、UPCR和GBMT降低(P0.05);与GLY组比较,MET组PEDF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1.76±0.67)vs(3.10±0.67)、(0.61±0.15)vs(0.80±0.04),P0.05],UACR、UPCR、GBMT降低(P0.05)。结论 MET可增加T2DM大鼠肾组织PEDF表达,降低尿蛋白排泄,改善肾脏病理结构,其机制可能与肾脏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影响。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和高糖刺激大鼠肾系膜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生化指标,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测定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增殖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肾脏和系膜细胞中SIRT1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肾病(DN)组大鼠的24 h尿蛋白定量、肾脏肥大指数、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 r)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而TSG能明显改善上述指标,并改善大鼠抗氧化应激能力。TSG能明显增加糖尿病大鼠肾脏和高糖环境下系膜细胞SIRT1蛋白表达,并抑制TGF-β1蛋白表达。结论 TSG对DN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调节SIRT1活性,并抑制肾脏TGF-β1蛋白表达而减少DN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C组)、IR组、IR异丙酚干预组(P组),采用夹闭双侧肾动脉45min后松夹再灌注6h的方法制作大鼠肾IR损伤模型,P组在夹闭血管前10min给予异丙酚100mg/kg腹腔注射,C、IR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测定三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留取肾脏组织测定肾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作为氧化应激参数,定量检测肾皮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同IR组相比,P组IR血清BUN、Cr、肾组织MDA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肾组织GSH-Px水平明显升高(P〈0.01),肾脏ICAM-1蛋白、基因过度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异丙酚对大鼠IR具有肾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特性抑制肾组织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阿霉素肾病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肾衰组、氯沙坦组,每组16只.肾衰组及氯沙坦组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4 mg/kg,每周1次,持续5 w,制作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应用同样的方法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复制成功后,氯沙坦组大鼠给予氯沙坦1.2 mg/只灌胃,1 次/d;肾衰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均连续给药2 w.生化法检测24 h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化学比色法检测肾皮质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AT1、AT2、ACE及AGT 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肾衰组血清BUN、Cr均显著升高,肾皮质中MDA升高,SOD降低(P<0.05);氯沙坦组与肾衰组比较,血清BUN、Cr均显著降低,肾皮质中MDA降低,SOD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肾衰组肾脏AT1表达上调,AT2降低,AGT和ACE水平增高(P<0.05);氯沙坦组转为AT1下调,AT2表达接近对照组水平,AGT水平降低,ACE水平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氯沙坦具有延缓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功能不全进展,减少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肾安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肾脏切除、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成功制作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模型18只并随机分为糖肾安组和模型组各9只;10只健康大鼠为对照组。连续灌药6周,测定各组肾重、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Ⅳ型胶原蛋白(COLⅣ)水平及肾脏TGF-β1、VEGF 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浆COLⅣ水平及肾脏TGF-β1、VEGF mRNA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且TGF-β1、VEGF mRNA水平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及血浆COLⅣ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模型组相比,糖肾安组血糖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血浆COLⅣ水平及肾脏TGF-β1、VEGF mRNA水平降低(P均〈0.01)。结论 糖肾安联合糖适平对DKD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1、VEGF的表达水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及氯沙坦治疗组。检测各组第6、12周的血糖、血肌酐 、尿蛋白、尿肌酐、肾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铜锌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氯沙坦治疗组较非治疗组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水平、血脂、血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P<0.05),非治疗组肾脏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肾脏抗氧化酶活性(Cu、Zn-SOD,CAT和GSH-PX)明显降低,经氯沙坦治疗后,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肾脏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加。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氧化损伤在糖尿病肾病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氯沙坦可能通过增加肾脏的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郭志新  John  H  McNeill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8,16(9):544-547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正常对照NAC治疗组(CT组)、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NAC治疗组(DT组)。8周后测定血糖、胰岛素、肌酐、游离15-F2t-异前列烷和总抗氧化物水平、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UPro/24h)、肾系膜基质增宽指数、肾皮质p22phox、p67phox、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UPro/24h、血浆游离15-F2t-异前列烷水平、系膜基质增宽指数、肾脏p22phox、p67phox和CTGF蛋白表达显著增高,血浆总抗氧化物浓度和肾脏Cu-Zn-SOD蛋白表达显著降低。NAC治疗能显著逆转糖尿病大鼠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结论NAC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对肾组织的损伤,产生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未处理组(B组)和糖尿病氟伐他汀治疗组(C组).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模型.12周后,检测尿蛋白排泄率;肾脏匀浆测氧化应激及羰基应激指标.结果与B组相比,C组大鼠①肾重/体重和尿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②肾组织MDA、蛋白羰基的水平明显降低,而总抗氧化力、SOD活性、GSH-Px活性明显升高,但总巯基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氟伐他汀能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肾组织的氧化应激和羰基应激状态,抑制尿蛋白排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狼疮清颗粒对主动型Heymann肾炎(AHN)模型大鼠肾功能的作用及其对MRL/lpr小鼠肾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肾皮质加弗氏完全佐剂腹腔注射建立AHN大鼠模型,应用狼疮清颗粒、泼尼松、狼疮清颗粒联合泼尼松,对AHN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治疗4 w,检测其24 h尿蛋白、尿素氮(BUN)、肌酐(Cr)及肾脏病理学变化,同时对MRL/lpr小鼠干预治疗4 w,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均降低AHN模型大鼠尿蛋白、BUN、Cr的水平,不同程度的改善AHN模型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显著降低MRL/lpr小鼠NF-κBp65蛋白的表达,其中以狼疮清颗粒联合泼尼松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最为明显。结论狼疮清颗粒对狼疮性肾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和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抗凋亡分子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n=8)、糖尿病组(DM,n=8)和辛伐他汀治疗组(DM+Sim,n=8)。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每天记录1次体重,每3d测1次血糖,在辛伐他汀治疗第1周末和第4周末分别检测24h尿蛋白含量。实验结束后,抽取腹主动脉血,检测TC和TG,并取出双侧肾脏,检测肾脏组织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蛋白nephrin、p53、p-p53、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和DM+Sim组体重增长缓慢,而血糖迅速升高;DM组和DM+Sim组体重和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治疗第1周末时,与NC组比较,DM组24h尿蛋白增加(P0.01);辛伐他汀治疗第4周末时,DM组和DM+Sim组24h尿蛋白均增加,与NC组比较,DM组24h尿蛋白增加,而DM+Sim组较DM组24h尿蛋白下降(P0.05)。与NC组比较,DM组TC、TG和MDA水平及p53、p-p53和Bax表达升高(P0.01),而SOD活性以及nephrin、Bcl-2表达降低(P0.01);与DM组比较,DM+Sim组TC、TG和MDA水平及p53、p-p53和Bax表达降低(P0.05或P0.01),而SOD活性及nephrin、Bcl-2表达升高(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进而抑制促凋亡蛋白和上调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来保护糖尿病大鼠的肾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