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治"肺"方剂常将性能、作用趋势相反的药物配伍应用。鉴于肺病证发病主要为肺气的升降、开合、散收运动失常,其组方配伍多升降并用,散收同施;外邪极易伤肺,痰常为肺病证发病的"夙根",故表里同病之证,遣药自当表里并治;肺的解剖特点与生理特性,决定其用药攻补不能太过,是以临证组方常合补泻于一方;肺喜润恶燥,故于肺燥阴虚夹痰之证,用药又宜润燥结合。相反相成配伍法在肺病证方剂中既可单独使用,也能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利用复杂网络相关算法,结合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药物作用,分析中医痰症核心药物用药配伍规律的可行性。方法:首先,构建方剂子网,根据方剂中药物作用构建中药方剂复杂网络模型;其次,改进PageRank算法确立药物核心度,并使用改进COPRA算法挖掘用药规律;最后,搜集中医痰症经典方剂使用该方法进行挖掘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对比,该方法可发现更多基于核心药物的用药配伍规律,分析结果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结论:该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基于聚类、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算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揭示用药配伍规律的内隐性,是研究总结方剂配伍规律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干姜(或生姜)、细辛、半夏、五味子("姜辛夏味")是张仲景治疗寒痰水饮证的经典药物组合,吕翠霞教授继承并发扬其精华,将"姜辛夏味"配伍用于痰咳的治疗。吕老师认为,痰咳的病机为痰浊壅滞、肺失宣肃,治疗当以恢复肺之宣降为务,故无论外感内伤、寒痰热痰,皆用"姜辛夏味"配伍,以其收、散、升、降之效俱备,顺应肺之生理特性。同时,吕老师处方亦注重辨证化裁,治疗慢性咳嗽或寒痰水饮所致咳嗽,法遵仲景,多用原方;对证属痰热郁肺及兼有其他症状者,或配伍他药,或随证易换某一药味。  相似文献   

4.
处方用药,应灵活多变,具体包括或单味用药,以少胜多;或兼备药味,顾护周全;或配伍正规,平正取胜;或配伍玄妙,出其不意;或以峻烈之药,直捣中坚;或用平和之品,功深妙藏.如此才能百战百胜,扶正祛邪,除病延年.  相似文献   

5.
彭欣  王冰  秦林 《山东中医杂志》2009,(12):827-828
二陈汤中配伍乌梅,多认为是取其酸收润燥之性。但分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方的用药规律,发现乌梅是祛痰止咳的配伍常用药。乌梅敛肺而不敛痰、生津而不滋腻,可佐制温燥以"减毒";其长于止咳化痰,又可协助祛痰而"增效"。二者兼论,方能全面体现出乌梅在二陈汤等祛痰方中的双重配伍价值。特别是针对后世"用二陈而畏乌梅"的局面,尤其应当强调:乌梅为二陈汤中的有效药物,不可随意舍弃。  相似文献   

6.
于顾然教授临床治疗呆病多年,认为呆病的病机为"肾虚为本,痰瘀为标",传承历代医家用药经验,根据个人临证经验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总结出治疗呆病有效药,通过不同药灵活配伍用于临床多可见效,现将于教授治疗呆病的常用药配伍思路总结分享,以供同道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7.
五脏苦欲补泻、毒药学说为<内经>中重要的中医医学理论,其中蕴涵有相反相成用药配伍思想,这些理论对认识"十八反"十九畏"用药思想的内涵有着重要研究意义和价值.反治法思想揭示了一种具有独特内容的、反常态的重视多重矛盾的共现特征,在治疗上求其本质,为解决多重矛盾,在用药上要敢于打破用药配伍禁忌原则"反其道而用之",综合解决各...  相似文献   

8.
所用的生半夏,系购自我市医药公司.用于煎剂内服,每剂用药约3~4钱,亦有用至1两者,用后未见不良反应.且生半夏作用较清半夏为大.半夏的功用,主要在治饮邪,治水气.《本经》在半夏主治各条中未提及"痰"字,《别录》始有"半夏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的记载,仲景用半夏各条,未见因痰而施.《伤寒论》第33条、172条,《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均因呕而加半夏.关于生半夏配伍生姜可以解半夏的毒性问  相似文献   

9.
药物配伍禁忌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本质的具体体现,关乎到临床用药安全,是社会民众与医药卫生领域高度关注的焦点和重大科学问题。配伍用药是中医遣药组方、辨证施治的主要形式和应用特点。中华民族在长期的临床用药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以"十八反"、"十九畏"等为代表的中药配伍禁忌经验轮廓,它体现了中药配伍禁忌的基本特征。提出科学假说:中药配伍禁忌是药性相反或相制的代表性组合;反药组合的构成-剂量-物质变化具有特定的毒效表征;妨害治疗与宜忌转化是反药配伍规律的辩证体现。构建技术体系:构建中药配伍禁忌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技术;构建中药配伍毒性发现与评价方法技术;构建中药配伍致毒增毒减效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方法技术;构建基于反药组合的毒效物质代谢过程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技术;构建基于同方配伍的反药组合妨害治疗作用机制研究技术;构建基于特定病理环境的反药配伍组合宜忌转化研究技术。为中药配伍禁忌研究和丰富中医药配伍理论提供技术支撑。研究任务与目标:以古今文献信息数据挖掘为支撑,以药物安全性评价、毒理毒代、毒效物质、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方法为手段,揭示中药配伍禁忌代表性反药组合的毒效表征及其变化规律;基于药物配伍环境及特定病理条件,从妨害治疗和宜忌转化的角度探讨反药配伍临床应用宜忌条件。最终目标是通过对中药配伍禁忌代表性反药组合禁、忌、宜的科学界定和系统性示范研究,形成特色鲜明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思路与技术体系框架,创建客观适宜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模式,丰富和发展中药配伍禁忌理论,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指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配伍禁忌内容的修订提供依据,为构建我国中药及其临床配伍用药安全预警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所收录的痰瘀同治方治疗心绞痛医案,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痰瘀同治方中常用药物配伍、组方与证治规律。结果:共选取符合标准的医案115首,所用中药共132味。瓜蒌、丹参、薤白、川芎、半夏、黄芪、茯苓、当归、陈皮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医案痰瘀同治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其药物四气以温、平、寒药为主,五味以苦、甘(淡)、辛为主,药物归经以归心经、肝经、脾经为主;痰瘀同治方治疗心绞痛频次较多的药对为瓜蒌与薤白或半夏、瓜蒌与丹参、丹参与川芎或黄芪及半夏与茯苓或陈皮;出现频率最多的3味药物组合为瓜蒌、薤白与半夏或枳壳;核心组方为瓜蒌薤白半夏汤、川芎当归散、茯苓川芎汤与黄芪丹参汤等化裁而成。结论:现代临床医者应用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配伍用药规律为化痰药、活血化瘀药与补益气血药、理气药、祛湿药的结合为主;治法治则为活血化瘀,理气化痰,养心通脉。  相似文献   

11.
韩捷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9):1657-1659
通过对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回顾和综合,认为其体现出的辨证法思维包括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的抽象思维,以取类比象为特征的形象思维,在实践基础上厚积薄发的灵感思维以及人体稳态结构和失稳态结构两个层次,实际包括多种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多层次一元辨证观和辨证统一体系的建立,对中医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加之以现代医学观点来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质,使中医辨证论治仍具有强大生命力.但中医辨证论治在实际操作时因其人为参与因素过多,容易偏离客观实际,故还需在客观化和规范化方面努力,而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病名的结合乃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于月书 《河南中医》2011,31(3):224-225
王久源教授在治疗男性不育方面重视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辨证时强调应以脏腑(五脏)辨证为中心,阴阳、气血精津、六淫、痰瘀辨证为辅助,研究制定统一的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辨"与"辩"、"辨证"与"辩证"的探讨,认识中医学中"辨证论治"并非"辩证论治",分析"辨证"与"辩证"在词义上的细微差别,并根据不同的语境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4.
韩捷 《中医药学刊》2005,23(9):1657-1659
通过对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回顾和综合,认为其体现出的辨证法思维包括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的抽象思维,以取类比象为特征的形象思维,在实践基础上厚积薄发的灵感思维以及人体稳态结构和失稳态结构两个层次,实际包括多种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多层次一元辨证观和辨证统一体系的建立,对中医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加之以现代医学观点来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质.使中医辨证论治仍具有强大生命力。但中医辨证论治在实际操作时因其人为参与因素过多,容易偏离客观实际,故还需在客观化和规范化方面努力,而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病名的结合乃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辨病与辨证论治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临床上倾向于把病证结合理解为以西医诊病与中医治证的结合,并视作病证结合的基本模式,这种认识存在片面性。系统地回顾中医学辨病与辨证论治的历史沿革表明:《内经》时期确立辨病论治原则并产生辨证论治思想的萌芽;东汉张仲景奠定了在辨病论治体系下辨证论治的基础;晋唐时期辨病论治是进一步的继承与发展;宋金元明清时期确立辨证论治的核心地位;近现代医家对辨病与辨证结合论治作出重视审视。  相似文献   

16.
根据《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提出一般性辨证论治和复杂性辨证论治的理念。可用"知常达变"概括,"知常"体现的是一般性辨证论治思维;"达变"体现的是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主要包括变法辨证思维、动态辨证思维、整体性辨证思维、相对性辨证思维、逆向性辨证思维等。《伤寒论》六经辨证最大的特点或曰精髓就是"述变",亦即阐述复杂性辨证思维。本文以变法辨证思维和动态辨证思维为例,结合《伤寒论》的病脉证治和临床医案,探讨了复杂性辨证思维的表现形式、运用特点和辨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维亮  李金田 《河南中医》2011,31(7):697-699
张仲景将阴阳五行学说的抽象思维、取类比象的形象思维、实践基础上形成直觉认识的"灵感"思维完美结合,形成了病证结合辨证法、排除式辨证法、假设辨证法、定量辨证法、定势辩证法、相似辨证法、体质辨证法等辨证论治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以病为依托,以辨证结果为依据,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突出了中医辨证特色和优势,是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晚期原发性周围型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型与中医临床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6例中晚期原发性周围型肺癌(以下简称肺癌)肺癌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类型及中医临床证型资料,按照中医辨证分组:分为肺郁痰瘀、脾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4种证型,研究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类型与各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4种证型中以肺郁痰瘀型多见(37.5%)。不同中医证型的病理类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郁痰瘀型以鳞癌多见;脾虚痰湿型以肺泡癌多见;阴虚痰热型以腺癌多见;不同临床分期的中医证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周围型肺癌组织病理学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浅论体质辨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广仁 《天津中医药》2007,24(2):122-124
讨论了体质辨析的内涵、临床操作及临床意义。指出体质辨析的内涵有辨析形体结构、辨析机能代谢和辨析心理特征3方面;临床上体质辨析的对象是健康人、亚健康状态人和患者。健康人体质特征的确定对其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具有重要意义;亚健康状态人的体质辨析对其通过合理的调适以恢复健康状态具有重要作用;患者的体质辨析对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提高诊治水平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