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根廷锂资源潜力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阿根廷是世界上卤水锂资源丰富的国家,锂资源主要分布在阿根廷西北部的普纳高原区,其镁锂比值低,伴生有可综合利用的钾和硼等,资源赋存状态好,开采条件优越。由于投资不足,阿根延锂的开发和利用仅限于少数几个盐湖,还有大量的盐湖没有得到很好的勘探和开发利用。主要总结了阿根廷锂资源情况,介绍了阿根廷锂矿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了中国企业在该国的锂资源开发利用上要占有一席之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银的历史     
同是重要的贵金属,白银一直活在黄金的阴影下.不过,这不代表白银相关的趣闻就会比黄金逊色,不然怎么会有银行、收银台,却没有金行、收金台?白银的十大八卦趣闻,帮你发掘它不为人知的一面. 1.银的化学符号Ag来源于拉丁文的银Argentum.这个词是不是看着很熟悉?没错,就是阿根廷(Argentina)!阿根廷的国名来自于西班牙殖民者对新大陆的美好想象——白银之河(Riode la Plata),但实际上,这条河也只是传说而已.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阿根廷并不盛产富集白银矿.  相似文献   

3.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和智利4个拉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我国处于相似阶段,分析其碳排放特征、评估其碳中和政策的成效,对我国碳中和实现路径的探索具有借鉴意义。该文利用拉美4国的化石燃料碳排放、陆地碳收支等数据,分析其1990—2016年碳排放及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特征及驱动因素;系统梳理拉美4国长期减排目标相关政策规划,采用情景分析方法评估各国2017—2050年的减排成效和碳中和状况。研究表明:(1)经济增长和人口膨胀是驱动拉美4国碳排放量上升的主要原因,但墨西哥、阿根廷和智利的能源强度变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碳排放量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主要受毁林活动强度和森林碳汇功能影响,巴西、阿根廷因毁林活动较强远离碳中和目标,但墨西哥和智利的陆地生态系统能吸收部分化石燃料碳排放,其中智利大致接近碳中和状态。(2)情景预测结果显示,现有政策规划可实现巴西2025年和2030年阶段性目标、阿根廷2030年阶段性目标以及智利2050年碳中和目标,可使巴西基本接近2050年碳中和目标,但在实现阿根廷2050年碳中和目标以及墨西哥各阶段性目标上存在困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我国在碳中和实现路径和方案探索中,应注重推...  相似文献   

4.
拉丁美洲有劳动能力的人约有40%从事农业,其中以海地所占比例最高(66%),以波多黎各最低(10%)。农产品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在30%以上(有7个国家低于10%)。区域内农产品率平均都很低,大约是美国水平的1/4,农产品率最高的国家是阿根廷、乌拉圭和波多黎各,最低的国家是海地。区域总土地面积的85%为大地产(?)制,约2/3的农场土地面积小于5公顷,但又往往不少于2公顷,除墨西哥、阿根廷和哥伦比亚以外,从10公顷到100公顷面积的中等农场比例部不大。近些午来,传统的大地产已完全改变为大型资本主义农场。在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已取得特别广泛的规模。  相似文献   

5.
据《地球时代》1980年12月号报道,阿根廷拉布拉多博物馆的帕斯夸尔和美国洛桑泽尔斯自然史博物馆的托尼证实.  相似文献   

6.
戴玉洁 《中国地名》2013,(10):54-55
巴拉圭河是南美洲中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巴西和巴拉圭。它起源于巴西的马托格罗索省,在阿根廷的科连特斯市北注入巴拉那河,全长2549千米。  相似文献   

7.
巴拉那河,系南美洲第二大河,长3998千米,流域面积280万平方千米。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曼蒂凯拉山脉,主源为1290千米长的格兰德河,汇合巴拉那伊巴河后始称巴拉那河。流经巴拉圭、乌拉圭和阿根廷,上游连接巴拉圭河,下游汇合乌拉圭河和拉普拉塔河,然后出海。巴拉那河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自格兰德河与巴拉那伊巴河汇合点至阿根廷的科连特斯,长2700多千米。有著名的伊瓜苏瀑布。下巴拉那河段长1200千米,自北向南流贯拉普拉塔平原,河谷宽坦。  相似文献   

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已知含硼矿物在60种以上,目前主要利用的矿石如表1。美国仅加里福利亚州的两处大矿床的硼矿储量可利用100年以上。蕴藏硼的矿区,硼酸钠的储量在1亿吨以上,预计加里福利亚州的西尔斯湖硼砂储量约1.5亿吨。南美的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秘鲁均有硼矿。阿根廷除有硼酸钙以外,还蕴藏有硼酸钠,储量虽没有详细的数据,估计可达数百万吨。土耳其的硬硼钙石估计约1,500-2,000  相似文献   

9.
叙述中国西北地区的黑河流域、塔里木盆地南缘和阿根廷西北的门多萨、圣地亚哥德埃斯特罗省等检验区的退化土地的类型、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结合近百年来平原区气候变化有明显暖化和旱化 ,阿根廷半干旱区的降水波动 ,和人口增长对土地利用压力的加大趋势 ,可以预测在人工绿洲外围和河流下游 ,尽管人类在优化绿洲建设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方面可以取得很大进步 ,但土地退化的趋势还会继续 ,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生态脆弱边缘土地的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
高乔是南美洲牧人的称谓,通常生活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乌拉圭及巴西的南里奥格兰德州,就像“牛仔”这个称谓,通常代表19世纪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牧人。说起“牛仔”,人们马上想到美国好莱坞的西部电  相似文献   

11.
南极条约     
1959年12月1日,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南极考察的十二个国家(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苏联、英国和美国)于华盛顿签定了《南极条约》.  相似文献   

12.
李淮涛 《地理教学》2011,(13):26-27
一、解读“课标”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关于本节课的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多种多样,而本节讲述了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人教版教师用书则对“课标”进行了如下处理:  相似文献   

13.
玻利维亚矿产资源与相关投资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玻利维亚位于南美洲中部,内陆国。东北与巴西为邻,东南毗邻巴拉圭,南邻阿根廷,西南邻智利,西接秘鲁。属温带气候。总面积109.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95万,其中印第安人占54%,印欧混血种人占31%,白种人占15%。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首都拉巴斯,货币为比索。  相似文献   

14.
1981年6月8日至12日,联合国和芬兰政府合作在赫尔辛基召开了发展中国家泥炭能源利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十九个国家(阿根廷、孟加拉、巴西、布隆迪、几内亚、圭亚那、牙买加、巴拉圭、秘鲁、菲律宾、卢旺达、塞内加尔、扎伊尔、中国、瑞典、爱尔兰、苏联、美国、芬兰)和联合国有关机构的代表共60人。  相似文献   

15.
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委托,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共同举办了联合国沙漠化防治第三期讲习班。这次讲习班主要为发展中国家主办的。讲习班于1984年6月11日在北京开幕。参加的国家有:阿根廷、几内亚、摩洛哥、马达加斯加、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叙利亚以及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等九个国家和机构。 本次讲习班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6.
黄耀荣 《极地研究》1992,4(2):51-58
本文利用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的海上实测水文气象资料 ,以及智利南极弗雷气象中心和阿根廷所发布的每日高空和地面天气图 ,对海雾进行了天气学分析 ,指出了夏季影响德雷克海峡地区的海雾过程主要是平流冷却雾。通过分析这种海雾生消时的气压场和其它要素场特征 ,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从而为本区海雾的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陆春芳 《地理教学》2012,(12):43-45
一、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举例说明"是行为动词,属于应用层次认知水平,因此在教学中选取以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牧牛业和西欧的乳畜业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说明该类农业地域类型的一些共性知识,使学生感悟和体会出其中蕴涵的人文地理原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及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张敬业 《中国沙漠》1985,5(1):52-52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8-1984年以来,委托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在我国举办了3次国际沙漠化讲习班。曾先后组织印度、埃及、阿根廷、秘鲁、突尼斯、苏丹、尼日利亚、墨西哥、民主也门、塞内加尔、索马里、坦桑尼亚、土耳其、几内亚、摩洛哥、马达加斯加、叙利亚及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等十多个国家和机构,参观了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等6个盟的治沙典型区。  相似文献   

19.
《西部资源》2013,(2):53-53
在阿根廷举行的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确定,我国浙江长兴煤山剖面为古生界、中生界地层断代界线的标志——"金钉子"。中国地质大学的殷鸿福院士对此进行了解释。地层的年代分为前古生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每个界又分为多个系。系与系之间的全球标准就俗称为"金钉子"。显然,"金钉子"不止一个,但却有大小之分、主次之分。  相似文献   

20.
朱瑛  薛桂芳  李金蓉 《极地研究》2011,23(4):318-327
自《南极条约》1961年生效以来,南极地区一直处于以《南极条约》为核心的南极条约体系的约束之下.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建立了大陆架制度,要求沿海国应在批准《公约》生效10年内完成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划定①.1994年《公约》生效后,澳大利亚、挪威、阿根廷和英国在提交各国200海里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