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微量白蛋白尿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微量白蛋白尿可预示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的发生〔1,2〕。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征之一〔3〕。本研究目的是了解胰岛素抵抗性与微量白蛋白尿间的相互关系。一、对象与方法1.病例选择:未经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n=11,UAER<20μg·min-1)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A)(n=12,UAER20~200μg·min-1)。非糖尿病正常对照8例。所有受试者无其它内分泌和肝、肾疾患,年龄、体重指数(BMI)、腰/髋比例均相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解偶联蛋白2( U C P2) 基因定位于人类11q 染色体区,该区域与高胰岛素血症及肥胖相关连。本研究拟探讨 U C P2 基因 Ala55 Val( A/ V55) 变异与中国人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 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359 例无亲缘关系的中国人( 据97 年 A D A 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者193 例,2 型糖尿病166 例) 及66 例白种人用 P C R R F L P 检测 U C P2 基因 A/ V55 变异。结果 中国人( A A0 .31 , A V0 .51 及 V V0 .18) 与白种人( A A0 .32 , A V0 .56 及 V V0 .12) U C P2 基因 A/ V55 变异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 P= 0 .615) ,且该基因变异与中国人2 型糖尿病发病无相关性( P= 0 .558) 。在166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中, U C P2 基因 A/ V55 变异与 糖负荷3 小时 胰岛素总值( S U M)( P=0 .0108) ,胰岛素曲线下面积( A U C)( P= 0 .0149) 以及 H O M Aβ细胞功能( P= 0 .0174) 相关。且糖负荷3 小时 C 肽总值及 C 肽曲线下面积变化亦与胰岛素有相同趋势。结论  U C P  相似文献   

3.
用基因诊断技术在207例无亲缘关系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中,筛查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糖尿2,2例基因诊断阳性。本病在具有不常临床表现的NIDDM亚群中占2.4%-11.1%。对2例阳性者的家系进行临床及基因分析,检测26个家系成员中,10个基因诊断阳性,提出于起病早、对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需改用胰岛素治疗、有胰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消瘦、神经性耳聋、有糖尿病及/或  相似文献   

4.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MAU)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血压正常的3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MAU患者与26例未合并MAU患者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血脂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所有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有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MAU组ISI(-4.99±0.48)显著低于未合并MAU组(-4.76±0.48,P<0.05),而且ISI与UAER呈独立相关〔标准偏回归系数(β)=-0.397,P<0.01〕。结论在血压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是MAU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解偶联蛋白2基因Ala55Val变异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定位于人类11q染色体区,该区域与高胰岛素血症及肥胖相关连。本研究拟探讨UCP2基因Ala55Val(A/V55)变异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359例无亲缘关系的中国人(据97年ADA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者193例,2型糖尿病166例)及66例白种人用PCR-RFLP检测UCP2基因A/V55变异。结果 中国人(AA0.31,AV0.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长期治疗作用,将46例新诊断的血压正常、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30mg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服ACEI培哚普利(perindopril),2mg/d,B组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肾小球滤过率、肾有效血浆流量、滤过分数、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胰岛素敏感指数(SI)及血脂进行为期约2年的观察。结果表明,A组用ACEI治疗2年后,NIDDM者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得以改善(P<0.05),UAER明显减少(P<0.05),SI降低,血压稳定;而非ACEI治疗的B组,肾功能指标有恶化趋势,并且血压明显增高,SI改善不明显。两组的血脂在治疗前后变化均不明显(P>0.05)。提示小剂量培哚普利长期治疗,对早期糖尿病性肾病具有保护其肾功能的作用,并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实验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大鼠肝脏葡萄糖激酶活性的改变。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13只用半量链脲佐菌素(30μg/g体重)加高脂、高糖、高热量饲料喂养18周,制成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模型,另选用20只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糖和胰岛素释放水平,同时测肝脏葡萄糖激酶活性。结果糖尿病组肝脏葡萄糖激酶活性(2.17±0.20U/g肝组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87±0.11U/g肝组织,P<0.01)。结论肝脏葡萄糖激酶活性降低可能参与NIDDM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血糖变化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GLUT4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血糖变化对STZ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体(GLUT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较小剂量的STZ获得正常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的糖尿病大鼠,使用根皮苷纠正这种糖尿病大鼠进食后2小时的高血糖,利用Northern blot测定骨骼肌中GLUT4mRNA的含量。结果 糖尿病大鼠的骨骼肌中GLUT4mRNA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大鼠(P〈0.01),根皮苷治疗在不影响体重和胰岛素水平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用普通短效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hIGFⅠ)治疗1型糖尿病成年患者,以探讨rhIGFⅠ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IGF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血糖及胰岛素治疗的影响。对象与方法 选取6例血糖控制良好的1型糖尿病成年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35.3±4.0)岁,病程(13.5±2.4)a,体重指数(BMI)(24.2±1.9)kg/m2,HbA1c7.2%±0.5%,胰岛素治疗剂量(47.8±6.7)U/d。无明显糖尿病并发症,甲状腺、肾脏、肝脏功…  相似文献   

10.
细胞工程与糖尿病基因治疗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均为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所致。β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水平、葡萄糖激酶的水平及其与己糖激酶比例在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中起关键作用。应用细胞工程和转基因技术建立特定的细胞系,可以具有或接近正常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可以推断,将这些基因工程细胞移植到体内治疗糖尿病的时代将会到来。  相似文献   

11.
硝苯吡啶引起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倍增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苯吡啶引起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倍增2例辽河油田第一职工医院干诊科(盘锦,124010)张一为,杜琼芳例1:男性,53岁。糖尿病史8年,近2~3年来口服优降糖15mg/d、疗效欠佳。曾间断使用胰岛素36U/d,效果良好,但未能坚持使用。近日口渴、乏力...  相似文献   

12.
拜糖平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氮质血症十八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最终因慢性肾功能不全(CRF)需要胰岛素治疗,以控制病人的血糖,增加合成代谢并减少非蛋白氮的形成。但对于超重的2型糖尿病肾病氮质血症期病人,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因素致胰岛素用量较大,势必增加病人的体重,并加重病人水钠潴留致血压升高加剧。为了解决上述治疗矛盾,本文对比18例糖尿病(DM)控制尚可的超重2型糖尿病肾病氮质血症期病人加用拜糖平治疗,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对象为本院住院的体重指数(BMI)>24kg/m2的2型糖尿病肾病氮质血症期病人(符合WHODM专家委员会1985年DM…  相似文献   

13.
用基因诊断技术在207例无亲缘关系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中,筛查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糖尿病,2例基因诊断阳性。本病在具不常见临床表现的NIDDM亚群中占2.4%~11.1%。对2例阳性者的家系进行临床及基因分析,检测25个家系成员中,10个基因诊断阳性。提出对于起病早、对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需改用胰岛素治疗、有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消瘦、神经性耳聋、有糖尿病及/或听力障碍家族史且符合或不能除外母系遗传一种或多种情况的NIDDM者应疑及本病。可用方法简便、易于判断的等位基因特异引物扩增(ASPA)或PCR206bp/ApaI或HaeⅢ技术进行临床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自然过程:10年前瞻性研究[英]/Mathie-senER…DiabeticMed.-1995,12(6)。-482~487微量白蛋白尿(MAU)预示着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但MAU发生、发展的自然病程罕有长期前瞻性研...  相似文献   

15.
对30例非肥胖高血压病(EH)患者、17例正常血压者(NT)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结果显示:EH组空腹、服糖后2小时血清胰岛素及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AUC]1)高于NT组;EH组空腹、服糖后2小时血糖及葡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AUC]G)亦高于NT组,提示非肥胖EH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西拉普利(cilazapril)治疗后EH患者血清胰岛素、[AUC]1、血糖及[AUC]G均较治疗前降低,显示有改善I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对象与方法为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肌超声组织特性(UTC)的改变,我们于1997年9月至1998年3月用视频分析法检测了58例2型糖尿病(DM2)患者的心肌UTC。DM2老年患者28例,年龄60~76岁;非老年患者30例,年龄45~54岁;另选健康...  相似文献   

17.
用L-精氨酸(L-ARG)或葡萄糖(GLU)刺激法,对42例发病年龄25岁-39岁之间的糖尿病酮症(DK)和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胰岛β细胞对LARG刺激虽有一定的反应性,但胰岛素和C肽分泌峰值明显低于正常人,随病程工逐渐降低,经良好控制血糖和其它代谢紊乱后,Ins和C肽分泌峰值有所提高。GLU胰β细胞刺激反应明显减弱,治疗后也无明显提高;(2)病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鼠胰岛素治疗后血压升高机制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雄性Wistar大鼠以含0.3%氯化钠饲料喂养,用STZ65mg/kg制成DM模型,予胰岛素8~12U/d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这时糖尿病组血浆胰岛素水平(38.6±2.4U/L)明显高于对照组(15.4±1.8U/u),表明DM鼠模型已产生医源性高胰岛素血症,测血压、心率、血去甲肾上腺素、24小时尿VMA(三甲基四羟基苦杏仁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3±2.7kPa,445±15次/分,0.52±0.03nmol/24h,1.47±0.03μmol/24h对14.1±2.0kPa,360±15次/分,0.31±0.02nmol/24h,0.54±0.04μmol/24h),但24小时尿钠(0.50±0.08mmol,kg-1/24h)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12mmol·kg-2/24h),二组间血醛固酮无差异,表明高胰岛素能引起血压升高,可能与体内钠潴留和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有关,而与醛固酮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线粒体t R N A Leu( U U R) 基因3243 位点 A→ G 突变是糖尿病的致病基因之一。本研究是为了了解该基因的突变在中国1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情况以及与自身免疫导致1 型糖尿病有无关联。方法 对116 例随机收集的1 型糖尿病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作该点突变的筛选;82 例患者同时进行了谷氨酸脱羧酶( G A D) 抗体的测定。结果 发现1 例该点突变(0 .86 % ) ,48 例 G A D 抗体阳性(58 .5 % ) 。线粒体t R N A Leu( U U R) 基因突变携带者 G A D 抗体阴性,其家系成员糖尿病有不同的发病方式,但均表现为胰岛素缺乏。结论 线粒体t R N A Leu( U U R) 基因异常所致糖尿病表现为胰岛素缺乏可能与自身免疫胰岛炎无关,而是一种独特的糖尿病亚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解偶联蛋白(UCP)基因A→G(-3826)变异与2型糖尿病脂代谢,体脂含量及分布的关系。方法238例中国人(其中糖耐量正常者132例,2型糖尿病106例)及64例白种人用PCRRFLP检测UCP基因A→G(-3826)变异。体脂分布参数用核磁共振测定。结果中国人与白种人UCP基因A→G(-3826)变异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2.03×10-6及6.8×10-7)。“G”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男性腹内脂肪(VA)增加(P=0.026)、2型糖尿病女性腹部皮下脂肪(SA)减少(P=0.014)、股部皮下脂肪(FA)减少(P=0.042)及TC增高(P=0.002)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UCP基因在2型糖尿病男性中与VA(P=0.0130)及TG(P=0.0052)有关,在2型糖尿病女性中与FA(P=0.0096)有关。结论UCP基因中“G”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者腹内脂肪的绝对(表现于男性)或相对(表现于女性)的增加有关。UCP基因或与UCP基因A→G(-3826)变异处于连锁不平衡的邻近基因的突变可能参与人类体脂分布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