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制备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阳离子型共聚物.利用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乳化剂种类、配比、分散介质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油水体积比、单体配比、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共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探讨了相关因素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 methyl cellulose,简称CMC)为基材,石蜡为油相,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在反相乳液中合成羧甲基纤维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MC-g-DMDAAC-AM)。考察了乳化剂、引发剂、油水体积比和单体配比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得到合成CMC-g-DMDAAC-AM的最佳条件为:W(total monomers)=35%,m(DMDAAC):m(AM)=1:1.75,w(Span-80)=6%.引发剂c[(NH2)4S208]=0.055mol/L,油水体积比V(油):V(水)=1.2:1,θ=48℃.t=4h。  相似文献   

3.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甲胺和氯丙烯为原料 ,合成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考察了原料配比、NaOH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当n (氯丙烯 )∶n(二甲胺 ) =2 .1∶1、n (NaOH)∶n(二甲胺 ) =0 .95∶1、反应温度 35℃、反应时间 6h时 ,产品收率可达 98%以上。采用溴化法测定了DMDAAC水溶液的含量 ,用1 3CNMR确定了DMDAAC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以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简称CMC)为基材,石蜡为油相,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在反相乳液中合成羧甲基纤维素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MC g DMDAAC AM)。考察了乳化剂、引发剂、油水体积比和单体配比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得到合成CMC g DMDAAC AM的最佳条件为:w(totalmonomers)=35%,m(DMDAAC)∶m(AM)=1∶1.75,w(Span 80)=6%,引发剂c[(NH2)4S2O8]=0.055mol/L,油水体积比V(油)∶V(水)=1.2∶1,θ=48℃,t=4h。  相似文献   

6.
二步法合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烯丙基氯与二甲胺采用二步法合成了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方法。分析了烯丙基氯加入方式,反应温度对叔胺产率的影响;以及季铵化温度和季铵化时间对季铵盐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分析讨论了单体浓度,乙二胺四乙酸钠浓度,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介绍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高分子抗静电剂在丙纶纤维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分析了讨论了单体浓度、乙二胺四乙酸钠浓度、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介绍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高分子抗静电在丙纶纤维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及聚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甲苯为有机相溶剂,二甲胺(水溶液)和烯丙基氯为原料,采用双液相二步法合成了固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烯丙基氯和二甲基烯丙基胺的摩尔比≥2.0,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5h,二甲基二内基氯化铵一次产率为78%。母液套用后,原料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以甲醛、二甲胺为胺化试剂,通过对反相乳液中制得的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St-g-AM)进行Mannich反应,得到阳离子化的乳液产品。对合成路线、醛胺缩合反应及Mannich反应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将甲醛与二甲胺进行反应,再与反相乳液中的淀粉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反应的路线对反应更为有利。当n(酰胺基)∶n(甲醛)∶n(二甲胺)为1∶1∶1.2,反应温度为40~50℃,介质pH值为5~6,反应时间为3~4 h,胺化度可达到23.5%,产品的特性粘数达到960 mL/g,且产品的稳定性、溶解性都较好。通过Mannich反应制得的淀粉接枝共聚物的胺化产物是具有优良絮凝性能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  相似文献   

11.
DMMC-AM反相乳液聚合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反相乳液聚合合成聚2-甲基丙烯酸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M)-丙烯酰胺(AM)阳离子型共聚物的方法。分析讨论了反应温度、油水体积比、乳化剂质量分数、单体质量分数对共聚物特性粘数的影响,并进行了污泥脱水应用实验。最佳工艺条件为:t=60℃,V(oil):V(H2O)=2,ωE=8%,ωM=35%。  相似文献   

12.
通过月桂醛与甲醛之间发生坎尼扎罗反应,合成新的三元醇,进而合成新的膨胀单体:3,9—二羟甲基—3,9—二癸基—1,5,7,11—四氧杂螺环[5,5]十一烷,并以此单体为反应物,通过与不同比例的异氰酸酯反应生成预聚物.研究该预聚物与环氧树脂共聚固化反应,并对共聚过程中实验现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聚氨酯与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影响制备稳定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共聚的因素作了初步的讨论。讨论了乳化剂的配比、乳化剂的用量、聚氨酯的用量对共聚乳液的影响。要得到相对较稳定的共聚乳液, 乳化剂用量应大于9 % ; 乳化剂的配比可在十二烷基硫酸钠与OP- 10之比1/7 ~1/5 之间; 聚氨酯用量应少于5 % 。  相似文献   

14.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探讨增溶剂β-环糊精(β-CD)用量、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反应温度、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用量、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β-CD的加入对单体最终转化率影响不大,且单体的转化速率随着β-CD用量的增加而降低;APS含量为0.6wt%时,所得共聚乳液转化率高,稳定性好;最佳反应温度为80℃;转化率随DFHMA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制备聚丙烯酰胺胶乳的方法,并为工业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Span-80,Op-4为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工艺.用溴化法测定单体转化率,用粘度法测定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讨论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油水比等因素对转化率、相对分子质量和胶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用两种方法得到了转化率大于98%,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0万的稳定胶乳.结论引发剂用量和油水比对产物相对分子质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超声辐照下BA/AM体系的无皂乳液聚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丙烯酸丁酯(BA)与丙烯酰胺(AM)超声无皂乳液共聚合,在不加入引发剂的情况下,合成了BA/AM乳液共聚物。研究了超声波强度,无机盐浓度,环境温度等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以及不同超声波强度下乳液粒径的分布。同时还作了乳液粒子的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在450W超声强度时,所得乳液粒径最小,可达160nm。透射电镜分析表明,乳液粒子具有核壳结构,壳层为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酰胺的共聚物,核层为丙烯酸丁酯的均聚物。  相似文献   

17.
反相乳液聚合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聚合方法,具有聚合速率高、高度分散、大小均一等突出优点.以Tween60与Span8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w/o型反相乳液体系.考察了乳化转速、时间、乳化剂的HLB值和质量分数以及油水体积比对乳液类型和稳定性的影响.由实验确定了反相乳液的最优条件:转速为14 000 r/min,乳化时间35 min,乳化剂HLB值为5.0,油水体积比为1∶1,乳化剂质量分数为4%时,可形成较为稳定的W/O型乳液.同时,结合实验结果对部分稳定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乳液共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来进行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共聚合反应的研究.研究了加料方式对得到的共聚物组成均匀性的影响,并用DSC研究了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聚合工艺,可以得到组成较为均匀、耐热性好的共聚物树脂,改善PS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9.
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离子型共聚单体苯乙烯磺酸钠(NaSS)及非离子型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为功能单体,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进行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研究.讨论了反应温度、功能单体用量、功能单体配比以及有机硅加入顺序等因素对乳液聚合及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反应温度为78~80,℃,功能单体用量为0.4%(NaSS:HEMA=3:1)时,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可以得到稳定的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有机硅先加、后加均可得到稳定的硅丙乳液;有机硅加入后,保温阶段易出现凝胶;采用有机硅后加,先热引发、后氧化还原,复合引发体系聚合稳定性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