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台州市食品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分型情况,建立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分型本底信息,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近几年从食品中分离的10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基因分型,用Bio Numerics v6.6软件对分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对1起食物中毒患者分离的4株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及溯源分析。结果 109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经Sma I酶切PFGE分型后,共得到59种带型,每种带型包含1株~9株不等,相似度在56.7%~100%,4株食物中毒分离株与P15带型图谱相同,多位点测序分析均为ST6型。结论台州市食品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散在克隆分布为主,ST6型存在致病流行风险,建立的基因分型数据库可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同一地区食品污染中分离出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DiversiLab分型,研究其同源性关系,为保障食品安全和进行食源性疾病溯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DiversiLab分型系统对2005年-2007年从哈尔滨地区食品样品中分离出的21株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型,其中分型流程包括DNA提取、rep-PCR、微电泳芯片分离检测和数据分析。结果经DiversiLab分析软件聚类分析,相似度为97%时,21株菌被分成了11组,这11组中的菌株在遗传水平不可区分;相似度为95%时,21株菌被分成了9组,这9组中的菌株在遗传水平具有相关性。结论 DiversiLab分型结果较准确地揭示了21株菌株间的遗传特征和亲缘性关系;自动化的DiversiLab分型是一种分辨率高、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的基因分型方法,可以作为食源性疾病同源性分析的分型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一起疑似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幼儿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结合病原学分析,为明确食源性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分离自某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6株金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进行生化鉴定,采用微孔板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进行肠毒素型别检测,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应用BioNumerics软件对不同来源的菌株进行比对,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4份样品检出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均为阳性,其中3株(分别来源于患者呕吐物、患儿粪便、切菜台)检出SEA、SEC、SEE等3种肠毒素,2株(分别来源于食物样本、生活老师粪便)检出SEE 1种肠毒素,1株(来源于食物样本)检出SEA、SEC等2种肠毒素。PFGE分型结果显示,1株来源于患者呕吐物的株菌和1株来源于切菜台的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96.8%)。结论 本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由具有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切菜台导致,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对明确食源性疾病的病因十分重要,PFGE分型技术有助于食源性疾病的溯源分析。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查明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预防并控制类似食源性疾病发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4份病例样本和6份食品样本,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对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分离出的菌株用PCR方法进行肠毒素基因分型(SEA~SEE),对分离株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0份样本检出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室结果显示3份病例样本和2份食品样本分离菌株同时携带C、D两型肠毒素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耐药结果一致,对氨苄西林、四环素耐药,对庆大霉素中度敏感。结论该起食源性疾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食物引起,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宣传指导,尽量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临床治疗应有针对性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马鞍山市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性,为追踪传染源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马鞍山市食物中毒来源、食品和腹泻患者等样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用mini-VIDAS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菌株肠毒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菌株做分子分型,采用琼脂稀释法对菌株做药敏试验。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5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肠毒素阳性有40株(67.8%);PFGE分型结果,除4株不能分型外,55株菌株分为33个型别,两起食物中毒的11株菌分别属于同一型别;44散发菌株产生33个带型,表现为多样性。但某些分离自不同时间的菌株可有相同的带型;或者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分离的菌株,其带型可表现不同。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对去甲万古霉素100%敏感,对其余11种则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结论应加强对食品和腹泻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监测分析,以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和追踪传染来源。  相似文献   

6.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食源性疾病分离株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学进行检测和分析。方法按照相关卫生检验标准对食源性疾病患者肛拭、呕吐物、剩余食品等26份检材进行致病菌检测,并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结果从2名患者肛拭子、吃剩的相关食品中分离到8株产A型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两份食品直接检出A型肠毒素,RAPD图谱显示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分成2个基因型。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资料、病原学鉴定及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证实该起食源性疾病是由于进食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品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廊坊市高危食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空肠弯曲菌的污染状况,提高我市食源性疾病检测、预警和控制能力,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进行。结果:检测生畜肉、生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动物性水产品、蔬菜、速冻米面食品、非发酵豆制品共300件,检出沙门菌3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6株,副溶血性弧菌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1株,未检出弯曲菌。结论:廊坊市居民主要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动物性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株污染较重,生肉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建立广元市金黄色葡萄球菌脉冲场电泳(PFGE)分型及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分型数据库,了解广元市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流行型别以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广元市城区四家综合医疗机构2017-10/2018-03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进行SPA、PFGE分型及mecA基因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被分为23个PFGE型,PFGE图谱相似性在44.80%以上;SPA基因型可分为15个,其中t437、t189、t701、t002四个型别占50.00%,MRSA分离率35.71%,mecA基因携带率25.00%,呼吸道来源的标本MRSA分离率较高。结论广元市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PFGE分型较分散,SPA分型中t437等4个型别为流行优势型别,MRSA检出率及mecA基因携带率不容忽视,应持续监测MRSA流行变化,完善分子分型数据库,为金葡菌的临床感染监控以及由金葡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监控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分离株RAPD分子分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肠毒素(血清学)分型方法可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A、B、C、D、E、G、H、I、J、K10种型,其中C型抗原根据等电点不同又分为3个亚型(C1、C2、C3),正确的肠毒素分型可为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但此法只能大概区分不同地区和来源的菌株,并且由于抗原位点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突变,当出现新的肠毒素型时就可能给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带来困难,因此有必要采用分子分型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子分型。目前应用的细菌分子分型方法主要有泳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核糖体基因分型(Ri—botyping)、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等心,其中,RAPD方法因其简便、快速、无须预先了解被测基因组的相关分子生物学背景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分子分型与鉴定,因此,本研究拟采用RAPD方法对近年从食源性疾病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子分型,了解广州地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分离株的基因多态性,为食源性疾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实验依据;也为进一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源性致病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核糖体基因分型、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血流感染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分离的临床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共47株),标本来源均为患者静脉血.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所有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PCR方法 检测pvl毒素基因,DiversiLab~(TM)Rep-PCR分型系统分析菌株的同源性;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葡萄球菌染色体/mec(SCCmec)分型以及ST239型别的快速筛查;综合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挑选部分代表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 47株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中,pvl基因检出率为4.3%.MRSA占51.1%.MRSA均为SCCmec Ⅲ型菌株;Rep-PCR分为A~L共12个型,其中A型为最主要的型,共22株(46.8%),所有的MRSA均属于A、B两型.结论 47株临床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MRSA绝大部分为多重耐药克隆ST239-MRSA-SCCmecⅢ型.  相似文献   

11.
16SrDNA分型技术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浙江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系统树,为食物中毒事件追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16SrDNA的方法,对浙江省2000~2005年从食品中分离的3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分子分型,并结合MEGA软件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带型关系系统树状图。结果:所采用PCR方法可使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扩增出1.5 kb大小的条带,应用MEGA软件构建的系统树可以将3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划分为两大类,18个分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血清型与16SR rDNA系统树无关联。结论:16SrDNA分型方法可以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有效分型,可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某地区1月内连续地发生3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对疫情分离菌株进行分析,为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控制疫情发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对3起疫情中分离的7株肠炎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起疫情中分离的7株肠炎沙门菌交叉分为3个基因型,其中分别从疫情1、2、3中的4株菌同属基因型1,分别从疫情1、2中分离的2株菌同属基因型2,从疫情1中分离的1株菌属基因型3。结论此地区1月内暴发的3起疫情分离菌株的PFGE型别具有相同的型别,提示该地1月内暴发的3起疫情有共同的传染来源。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2005年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四川省2005年霍乱弧菌分子特征,以及霍乱暴发疫情分离的菌株与菌株之间,疫情分离的菌株与海、水产品监测分离的霍乱弧菌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查找霍乱传染来源,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O139群霍乱弧菌特异性编码脂多糖基因(LPS)和霍乱毒力基因(ctxAB);脉冲场凝胶电泳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所得结果以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试16株霍乱弧菌14株LPS阳性,为O139群霍乱弧菌;另2株为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2株稻叶型霍乱弧菌和1株O139群霍乱弧菌ctxAB阴性,其余13株菌均具有ctxAB,为产毒株.对16株菌以NotⅠ酶切后PFGE可分为5个型别.O139群霍乱弧菌优势流行株与从甲鱼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PFGE型别一致,且同为产毒株.结论:甲鱼等海、水产品被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情况严重,甲鱼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与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之间高度同源,被污染的甲鱼可能是本年度食源性霍乱暴发的主要传染来源之一,海、水产品的监测是近期霍乱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安康市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分布,为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本市居民饮食安全。方法在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11—2012年共采集6大类444个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沙门菌、阪崎肠杆菌、0157:H7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等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444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致病菌46株,总检出率10.3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7株(6.08%);阪崎肠杆菌3株(5.77%);单增李斯特菌15株(4.36%);沙门菌1株(0.24%);0157:H7未检出。6大类食品中致病性阳性率最高的是凉皮(30.00%),其次为凉拌菜(11.11%)和糕点及饼干(7.95%),熟肉制品、婴幼儿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在本市市售食品中广泛存在,应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各类食品致病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自贡市2007-2010年分离到的沙门菌菌株,评估分子分型技术在食源性传染病暴发识别和处置中的价值。 方法 对自贡市2007-2010年从食品和腹泻患者中分离的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实验,用 BioNumerics软件分析菌株之间的相似度。 结果 55株沙门菌中,来源于2007-2008年的10个腹泻患者粪便和2008年的15个皮蛋中的25株鼠伤寒沙门菌菌株PFGE带型相似度为100%,均为P9带型。 结论 感染鼠伤寒沙门菌的皮蛋是导致自贡市2007-2008年10名患者腹泻暴发的污染源,为快速准确识别食源性疾病暴发并及时溯源、控制,应在食品安全监测中普及PFGE等分子分型技术。  相似文献   

16.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在追溯O139霍乱传染来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分析四川省2004年7起因聚餐暴发霍乱疫情的分离菌株之间,及其与常规监测中从外环境、水产品中分离的霍乱弧菌之间的分子分型特征和遗传相关性,查找霍乱传染来源.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霍乱毒力基因(ctxAB),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所得结果以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试72株O139群霍乱弧菌中所有4株从河水分离的菌株ctxAB阴性,其余均具有ctxAB,为产毒株.对其中的67株菌以Not I酶切后PFGE可分为16个型别.从甲鱼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与同期流行的O139群霍乱弧菌优势PFGE型别一致,并且也为产毒株.7起暴发中分离的菌株型别各不相同.结论2004年四川省O139霍乱暴发感染来源复杂,提示并非因为菌株在该地持续存在而引起,但甲鱼可能是2004年度霍乱聚餐暴发的主要传染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茂名地区2018-2019年水产品中分离的创伤弧菌进行毒力相关基因、耐药性分析和分子基因分型,初步建立该菌区域病原学特征数据库和耐药谱,为创伤弧菌的溯源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CR技术进行毒力相关基因和生物型、血清分型的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基因分子分型和药物敏感性(AMS)分析。结果 175份水产品分离出51株创伤弧菌,阳性率为29.14%。41株创伤弧菌毒力相关基因vcg C/E和16S rRNA A/B分型结果显示共有3种型别,分别为CB型、EA型、CAB型;生物分型全为BT1型。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出现较多耐药株。PFGE指纹图谱结果显示41株创伤弧菌有41种分子型别。结论 茂名市水产品中创伤弧菌污染较为严重。毒力基因型别以CB型为主;PFGE型别多,菌株存在遗传多样性。因此,需对茂名水产品中创伤弧菌的食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和耐药监测,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8.
Preventing cross-infection with epidemic strains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requires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These call for simple, rapid, discriminatory and reproducible methods for typing this pathogen. In this study 140 isolates/strains from 105 hospitals in England and Wales, representing 72 diverse phage types, were analysed by bacteriophage typing and PCR coagulase (coa) gene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Isolates gave a coa gene PCR product that was either 660 base pairs (bp), 603 bp or 547 pb in size. The PCR products were digested with Alu I and Cfo I, and the fragments separated by gel electrophoresis. Eight coa gene RFLP patterns, numbered 1 to 8, were observed. Pattern 3 was most common (N = 25 isolates), followed by patterns 2 and 5 (18 isolates each), pattern 1 (14 isolates), pattern 4 (11 isolates), pattern 7 (10 isolates), pattern 8 (eight isolates) and pattern 6 (six isolates). Isolates of the same phage type often gave different coa gene RFLP patterns, and the patterns within the epidemic types EMRSA-03, EMRSA-15 and EMRSA-16 were heterogeneous. Thus, representatives of EMRSA-03 were subtyped to coa RFLP patterns 1 and 2, those of EMRSA-05 to coa RFLP patterns 1, 2, 7 and 8, and those for EMRSA-16 to coa RFLP patterns 2, 3, 4, 5 and 6. The range of patterns within single phage types of S. aureus could help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isolates/strains, and in a hierarchical approach coa gene RFLP could occupy an intermediate position between phage typing and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相似文献   

19.
A molecular typing method for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sed on coagulase gene polymorphisms (coagulase gene typing) was evaluated by examining a total of 240 isolates which comprised 210 meth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 (MRSA) and 30 methicillin-susceptible S. aureus (MSSA) collected from a single hospital. By AluI restriction enzyme digestion of the PCR-amplified 3''-end region of the coagulase gene including 81-bp repeated units, the MRSA and MSSA isolates examined were divided into 6 and 12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patterns, respectively, whereas five patterns were commonly detected in MRSA and MSSA. MRSA isolates that showed a particular RFLP pattern were considered to be predominant in the hospital. Coagulase typing with type-specific antisera was also performed for all S. aureus isolates for comparison. Coagulase types II and VII were most frequently detected and included isolates with four and five different AluI RFLP patterns, respectively, whereas each of the other coagulase types corresponded to a single RFLP pattern.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FLP typing was more discriminatory than serological typing, for typing S. aureus and demonstrated its utility in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 of S. aureus infection in hospitals.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特点及其同源性,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3—8月ICU患者各类感染标本分离的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PCR方法扩增7个管家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获得菌株ST分型,对ST分型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 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可以扩增出7个管家基因的特异性产物;共分为10个ST基因型,其中2个基因型为新发现的ST型(STn1和STn2),1个为国内新发现的ST型(ST675)。ST239是ICU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ST型别,占74.20%,分布于6个ICU,分布范围最广;其次为ST5,分布于3个ICU。62株菌株在系统进化树上形成7个主要分支,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5株,占88.71%。结论医院ICU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并且少数型别表现出集中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