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眶联合入路显微切除眶内球后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分析5例手术治疗的眶内球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颅眶联合入路,将眉弓、部分眶上壁连同额骨骨瓣一起取下,咬除眶上壁达视神经管顶壁,经硬膜外显微切除眶内肿瘤。结果5例患者肿瘤全部根治性切除,仅1例失明患者术后视力未恢复且伴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颅眶联合人路显微手术是眶内球后肿瘤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颅眶联合入路显微切除眶内球后肿瘤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分析25例手术治疗的眶内球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颅眶联合入路,将眉弓、部分眶上壁连同额骨骨瓣一起取下,咬除眶上壁达视神经管顶壁,经硬膜外显微切除眶内肿瘤.结果 25例患者肿瘤全部根治性切除,其中2例失明患者术后视力未恢复且伴有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颅眶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是眶内球后肿瘤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直接改善治疗效果,手术护士术前备好显微器械,术中娴熟配合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颅显微切除眶内球后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8例经颅显微切除眶内球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有6例为全切,有2例为次全切,其中1例视力较差患者术后视力无恢复且伴有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经颅显微手术是眶内球后肿瘤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入路设计科学、定位准确、手术精度高、手术瘢痕隐蔽等诸多优势,术中可以直视切除范围,可以有效提高全切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眶尖区肿瘤改良经颅眶上外侧壁入路开眶治疗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眶尖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经颅眶上外侧壁入路开眶,其中以眶-翼点为主34例,联合眶-额、眶灏、颧-翼点入路14例.术后常规复查增强MRI,并进行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或部分切除6例,活检2例.术后视功能良好40例,存在动眼神经和视神经损伤7例,偏瘫1例.结论 改良经颅眶上外侧壁入路开眶结合显微技巧可较好治疗眶尖区肿瘤;合适的角度开眶可最大限度地切除眶尖区肿瘤和保护神经功能,减少不必要的创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眶-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中窝底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颅中窝底肿瘤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总结经颅-眶-颧入路的优点、操作关键点及切除肿瘤的手术技巧.结果本组30例全部采用颅-眶-颧入路,发现该入路可缩短手术操作距离,深部病变的观察角度明显扩大,降低了颅中窝底肿瘤的手术难度,术后亦未见明显的脑牵拉性伤,未发生额肌麻痹、眼球内陷、视力损害等并发症.结论改善手术疗效的关键在于恰当的手术入路和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经颅-眶-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中窝底肿瘤,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眶内及眶颅沟通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眶内及眶颅沟通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中眶内肿瘤21例,眶颅沟通性肿瘤11例,均出现与视器有关的症状.13例采用经额硬膜外入路,另19例采用经翼点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27例,大部切除4例,1例未切除.术中15例行颅底重建,均恢复良好.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 眶内及眶颅沟通性肿瘤目前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采用不同的手术人路及联合人路,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可以增加肿瘤全切的可能性,能直接改善手术治疗效果;颅底重建对于预防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及随诊结果。结果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2例,残余肿瘤予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术后出现或尿崩加重9例、高钠血症4例、嗜睡3例、视力下降2例、高热3例。随诊3个月至3.1年,术前症状均有好转,肿瘤复发3例。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是切除颅咽管瘤的一种微创、安全及高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颅入路切除颅眶和颅鼻沟通瘤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颅入路切除前颅底--眶、副鼻窦沟通瘤的可行性及并发症。方法 对2000-07~2001-04,采用单纯经颅入路切除广泛累及前颅底眶内和副鼻窦肿瘤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颅底--眶内肿瘤4例,颅底--副鼻窦、眶内肿瘤5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做到病变全切,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上睑轻度下垂2例,随访20-29个月,1例术后1年死于复发,8例无瘤生存。结论 单纯经颅入路能切除累及前颅底、眶内、副鼻窦的广泛肿瘤;眶顶骨膜的剥离可致提上睑困难而影响关容。因此尽量不用扩展的入路;带蒂颅骨膜瓣修复颅底骨缺损为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分析近年耳鼻咽喉科、眼科和神经外科协作处理的颅鼻眶沟通肿瘤16例的治疗结果,探讨鼻腔鼻窦肿瘤累及颅眶手术治疗效果和最佳手术入路选择。结果表明,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累及范围,能充分地切除肿瘤,保护正常结构及功能修复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额叶血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邻近颅底的额叶血肿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部分病例使用内镜辅助观察,血肿清除后骨瓣复位、固定。结果共治疗额叶血肿13例,其中高血压性血肿3例、外伤性10例,血肿量30~60ml。术前剧烈头痛6例、嗜睡4例、昏睡2例、浅昏迷1例。术中出血量约10~50ml,手术时间70—105min。术后第1天复查CT显示血肿完全清除10例、大部分清除3例。术后患者神志及头痛症状明显好转,随诊3个月无血肿复发。结论对于合适病例,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是清除邻近颅底额叶血肿的一种微创、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