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W乳化-溶剂挥发法,选择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Tween60)为乳化剂,天然高分子明胶作为共表面活性剂,制备出了形态较好的聚乳酸微球,而且在可确定因素固定下来后,在保证成球质量的基础上,可以分别通过调节Tween60和明胶的用量在一定范围内来控制微球的平均粒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复乳法制备聚乳酸.头孢唑啉钠(PLA-CEZ)微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热分析(DTA)结果表明,PLA-CEZ呈现完整的球形且聚乳酸和模型药物能够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同时,探讨了聚乳酸分子量大小及释药介质对载药微球释放速度的影响;释药曲线显示,PLA-CEZ微球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抗溶剂法制备聚乳酸微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抗溶剂技术,对影响聚乳酸(PLA)微球粒径的溶液浓度和溶剂配比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温度38℃、压力10 MPa、溶液流速1.0mL/min、喷嘴直径300μm条件下,研究不同溶液浓度和溶剂配比对聚乳酸微粒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乳酸质量浓度为10 mg/mL、混合溶剂二氯甲烷和丙酮的体积比为V(CH_2:Cl_2):V(CH_3COCH_3)=1:2时效果最好,得到的粒堆松软,粒径集中在530~950 nm,粒径分布窄,吹干只需12 min。  相似文献   

4.
微流控芯片模具非平面微电铸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流控芯片中大线距/线宽比条件下的UV-LIGA制作工艺.针对微电铸的要求,优化了大面积SU8曝光的工艺;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和实验验证手段,提出了一种非平面微电铸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大线距/线宽比条件下的UV-LIGA工艺,为微流控器件的批量化制作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用聚乳酸(PLA)类可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制备载药微球或微囊的研究背景和现状.重点介绍了包括丙交酯的开环聚合、乳酸直接缩聚制备聚乳酸,丙交酯与乙醇酸开环共聚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与丙交酯或乳酸开环共聚制备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嵌段共聚物等3种材料的制备方法;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释放机理.阐述了目前应用的主要问题,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以丙酸睾丸素为囊心物制备聚乳酸微球,使用L16(4^5)正交实验表考察了不同因素对粒径,收率和包结率的影响,经统计学处理得到制备注射用缓释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考察了此条件的重现性,微球的体外释药实验表明微球可维持缓释达三个月。  相似文献   

7.
锐孔法是制备微胶囊的常用方法之一。文中根据微通道法乳化技术原理,改进了锐孔法实验装置并用于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应用简化的聚乳酸微球制备模型,研究了油相注入速率、搅拌器转速、聚乳酸浓度和锐孔内径大小等因素对聚乳酸微球平均粒径d和粒径分布系数(C V)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相注入速率小于1.2 mL/min时,对d和C V影响较小;提高搅拌器转速能降低d;随着聚乳酸浓度的增大,d和C V均呈增大趋势;当锐孔内径处于200μm~550μm时,d和C V与锐孔内径无明显关系。用内径50μm玻璃毛细管针头代替金属针头,成功地制备出粒径均一的聚乳酸微球(d=77.93μm,C V=17.59%)。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聚乳酸药物缓释微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L-聚乳酸为模型体系,超临界CO2为抗溶剂,采用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法制备聚乳酸微球.考察了压力、温度、溶液浓度、溶液流速、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聚合物分子量等参数对制备微球的形态、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工艺参数,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控微球粒径,所制微球平均粒径0.67~6.64μm,溶液浓度及其流速为主要影响因素;实验条件一定时,采用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及强制分散溶液法制备得较小粒径微球.释放度实验结果表明,微球按一级释放方程释药,具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龙  张赵文斌  常江 《无机材料学报》2020,35(10):1163-1168
具有大孔结构的多孔微球既可以在体外扩增细胞,还可以作为细胞的传输工具,通过注射的方式把细胞输送到需要修复的组织部位。生物玻璃虽然生物活性良好,但难以直接制备成大孔结构的微载体。因此,本研究将生物玻璃(BG)与聚乳酸(PLA)高分子复合,通过复乳法制备了一种含生物玻璃的多孔微球细胞微载体。并通过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等方法研究分析了微球的形貌、组成和离子释放。通过细胞实验,证明细胞可以在微球的多孔结构中粘附和增殖,并且生物玻璃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在组织工程中具有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将聚乳酸(PLLA)/四氢呋喃(THF)溶液分散在甘油(连续相)中,通过自乳化结合热致相分离(TIPS)制备一系列PLLA多孔微球,微球由捆束状纳米纤维组成。通过改变PLLA浓度、(PLLA/THF)∶甘油比值、溶剂种类以及淬火温度等条件研究所得多孔微球结构与形貌。结果表明,PLLA的质量分数为2%~5%、m(PLLA/THF)∶m(甘油)=1∶3、-20℃和-196℃淬火均能得到形状规整的PLLA多孔微球。多孔微球孔隙率和比表面积最高可达95.44%和32.53m2/g。PLLA多孔微球对牛血清蛋白的药载量为0.355 mg/mg,30 h内释放率达到59.8%,是一种非常良好的药物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用聚乳酸类可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制备缓控释药物载体的研究现状.分别介绍了该类材料在微粒给药载体、凝胶制剂、缓释支架和埋植制剂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阐述了目前聚乳酸类生物降解材料在缓控释药物制剂中的主要问题,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增强聚乳酸(C/PLA)复合材料是较为理想的可降解骨折内固定材料,但由于其降解特性与人体骨骼愈合速度的不匹配,很难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文中将脉冲电磁场(PEF)引入C/PLA的体外降解过程,并研究了该条件下复合材料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PEF处理对C/PLA试样的吸水率、质量保持率、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发现,PEF处理使界面处的PLA基体出现降解洞穴;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说明经不同降解时间的PLA基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模型分析表明PEF处理影响降解溶液中正负离子的扩散行为,使得界面处的PLA基体出现局域降解加速区,进而影响C/PLA复合材料的体外降解行为。这一研究将为研究可降解骨折内固定装置的外部辅助治疗器械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春雪  王苹 《材料导报》2013,27(17):95-97
介绍了静电喷射制备微球、微粒的原理、装置及所用聚合物。总结了静电喷射制备微球、微粒的影响因素及所制备微球、微粒的用途。静电喷射制备微球、微粒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电压、聚合物溶液流量、聚合物溶液浓度及电导率。已通过静电喷射制备微球、微粒的聚合物有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丙交酯乙交酯、聚膦腈、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壳聚糖等,主要用于药物、蛋白质、酶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包埋研究。  相似文献   

14.
聚乳酸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吸收性的高分子材料,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及日常生活等领域.梯度功能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凭借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聚乳酸梯度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国内外应用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展望了聚乳酸梯度功能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纺制备直径为(2.69±0.63)μm,孔径大小为150 nm×120 nm聚乳酸(PLLA)纳米孔超细纤维。以丙烯酸(A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聚丙烯酸(PAA)水凝胶。将PLLA纳米孔超细纤维浸泡在上述体系中,通过原位聚合制备PAA/PLLA复合水凝胶,并研究m(AA)∶m(PLLA)对复合水凝胶形貌的影响。致孔剂聚乙二醇(PEG)加入,明显提高纤维孔隙率。与PAA水凝胶相比,PAA/PLLA复合水凝胶pH响应时间大大缩短,且拉伸强度由1.9 MPa增加到5.2 MPa,弹性模量从90.4 MPa增加到108.2 MPa。  相似文献   

16.
17.
以自制Fe3O4磁性纳米为磁性靶向核,在乳液体系中制备壳聚糖/三聚磷酸钠/5-Fu磁性壳聚糖纳米载药体(TCF),经一定比例的PHB和PEG混合外包覆,得到载药率为16.56%的磁性纳米微囊(PTCF),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和振动磁强计表征,结果显示,TCF、PTCF分别为粒径15nm和20nm均匀颗粒,25℃时的矫顽力和剩磁均趋于零,表现出超顺磁性;体外释药行为显示,PTCF无突释现象,释药速率随PHB和PEG用量可控,具备磁靶向控释药物的潜在性质。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obtain a novel microparticulate formulation of prednisolone, which was adequ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The formulations prepared were evaluated in vitro. Two types of chitosan microspheres containing prednisolone, named Ch-Pred and Ch-SP-MS, were prepared by an emulsification-solvent evaporation method using a chitosan-prednisolone mixture and a chitosan-succinyl-prednisolone conjugate (Ch-SP), respectively. Ch-Pred and Ch-SP-MS were obtained in almost spherical shape. Ch-Pred showed a relatively high drug content of 13.2% (w/w), but the particle size was distributed from 10 to 45 µm, and a large initial burst release of approximately 60% was observed. On the other hand, although Ch-SP-MS exhibited a fairly low drug content of 3.5% (w/w), their particle size ranged from several hundred nanometers to 20 µm, with the mean diameter of 5 µm, and a gradual drug release profile was achieved. These characteristics on particle size and in vitro release suggested that Ch-SP-MS should have good potential as a microparticulate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IBD.  相似文献   

19.
纳米结构的空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与缓释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作为胶体模板,采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交替组装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PDDA]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10和20nm),得到核壳型聚苯乙烯/聚电解质/二氧化硅复合微球,高温煅烧除去模板PS和聚电解质,制得空腔二氧化硅微球.TEM观察的结果显示空腔二氧化硅微球呈单分散性且内部空腔呈球形;XRD图谱显示组装的二氧化硅颗粒热处理后晶化的程度很小,仍基本保持着无定形状态;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测得用10和20nm的二氧化硅组装成的空腔二氧化硅微球的平均孔径和比表面积分别为11nm、282.71m2·g-1和15nm、158.17m2·g-1. 染料的装载和释放实验分别验证了空腔二氧化硅微球的腔壁具有可渗透性和缓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