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疗法对脑梗塞运动性失语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脑梗塞运动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给予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语言训练疗法康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ABC法评分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在流利性、信息量、复述、色命名、词命名、是否、听辨认、反应命、执行指令等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疗法能够较好的改善脑梗塞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能力恢复情况,方法简单,安全性高,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现民  陈煦  胡兴旺 《河南中医》2010,30(10):1015-10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训练对中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汉语失语成套检测(ABC法)关于运动性失语症的诊断标准,选择60例中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的治疗组30例,服用西药溴隐亭和左旋多巴的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均按照"汉语失语成套检测(ABC法)"制定的记分标准进行语言功能评分。结果: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组临床恢复3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0%,与西药对照组疗效(83.3%)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副作用较小,起效较快,复发率低。结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是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76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语言康复训练,对治疗组同时行针刺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口语表达、交流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得到改善和提高(P<0.01)。结论运用针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优于单纯语言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4.
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治疗本病的机理。方法:两组共60例病人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合格的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语言训练。针刺治疗以舌针取穴为主;语言训练分口腔发音器官的训练,口形及声音训练,口语表达训练以及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在疗程前后以《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ABC法)各作一次语言检测评价;以及疗程前后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两组疗效有差异,其中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疗效好(P〈0.05),治疗组(ABC)汉语失语检查法各亚项(信息量,流利性,复述,词命名,颜色命名,反应命名,是否,听辨认,执行指令)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P。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缩短,和P3波幅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疗效显著,其效果优于单纯的语言训练组。汉语失语检查法各亚项(信息量,流利性,复述,词命名,颜色命名,反应命名,是否,听辨认,执行指令)分值提高,P湖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缩短,和P3波幅升高,可作为临床评价和预测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指标,也是临床治疗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语言康复治疗对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组(针康组)30例、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组)30例与单纯语言康复训练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来评定患者的语言功能,作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观察患者失语商(AQ)、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命名4项基本语言功能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ADL)。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AQ和CADL、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针康组患者AQ、CADL、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针刺组CADL、复述和命名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康组与针刺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提示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以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方面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6.
针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只进行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言语训练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失语症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较单纯针刺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介绍运动性失语症症状、恢复机理以及针灸、语言训练治疗失语症的方法,对比分析针灸配合语言训练与单纯语言训练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失语症评分、失语严重程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均能改善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但前者疗效更佳。针灸和语言疗法相结合治疗失语症,既弥补了传统康复的不足,又是对现代康复的有益补充,并且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模拟语言训练法治疗运动性失语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共观察治疗6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病人。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4—72岁;病程在3个月以下者42例,3—6个月者13例,6个月以上者5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CT、MRI和“汉语失语症检查法”检查结果,均证实为运动型失语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治疗本病的机理。方法:两组共60例病人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合格的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语言训练。针刺治疗以舌针取穴为主;语言训练分口腔发音器官的训练,口形及声音训练,口语表达训练以及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在疗程前后以《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ABC法)各作一次语言检测评价;以及疗程前后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两组疗效有差异,其中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疗效好(P〈0.05),治疗组(ABC)汉语失语检查法各亚项(信息量,流利性,复述,词命名,颜色命名,反应命名,是否,听辨认,执行指令)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缩短,和P3波幅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梗塞致运动性失语疗效显著,其效果优于单纯的语言训练组。汉语失语检查法各亚项(信息量,流利性,复述,词命名,颜色命名,反应命名,是否,听辨认,执行指令)分值提高,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缩短,和P3波幅升高,可作为临床评价和预测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指标,也是临床治疗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聂文彬 《北京中医药》2011,30(12):938-939
目的 观察针灸益脑调神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50例中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益脑调神针灸疗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语言康复训练,2组疗程均为4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语言功能.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失语程度分级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7,(10):1366-1368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患儿症状或体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痉挛型小儿脑瘫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儿应用针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推拿配合针刺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治疗效果、评估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痉挛程度、粗大运动功能及精细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1.29%(19/31),高于对照组41.94%(1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觉追踪、上肢关节活动能力、抓握能力、操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痉挛型小儿脑瘫,应用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临床疗效较好,患儿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患儿运动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钟如春  刘霞  卢欣 《陕西中医》2019,(9):1288-1290
目的:比较理气和胃调神法针刺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中风后呃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巴氯芬片,口服10 mg/次,3次/d,试验组患者给予理气和胃调神法针刺治疗,疗程均为3 d。于治疗前后采用呃逆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分析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患者在治疗即刻(P=0.001)、30 min(P=0.000)及第1天(P=0.000)的呃逆症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理气和胃调神法针刺治疗能够显著降低中风后呃逆患者治疗即刻、30min后及第1天的呃逆症状评分,提高总有效率,较常规西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宁心安神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选的7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宁心调神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睡前口服,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减分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宁心调神针治疗失眠与艾司唑仑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艾司唑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颈动脉结构与功能超声指标评价"调神通络"针法对颈动脉硬化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缺血性脑梗死(前循环梗死)急性期合并颈动脉低回声斑块患者,分为"调神通络"针法组和常规针法组,分别治疗28 d,对治疗前后硬化及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调神通络"针法组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特别是对于改善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总胆固醇(TC)具有明显的作用。(P0.05或P0.01)。(2)短期应用"调神通络"针法对颈动脉硬化超声指标没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调神通络"针法对颈动脉硬化的干预短期内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对照组48例,予传统针刺法治疗。治疗4周后,以《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53.3%,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后失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全明  靳瑞 《中国针灸》2005,25(10):699-701
目的:观察针刺方法对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的疗效,改善患儿预后.方法:将98例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76例)和对照组(22例)进行临床观察,针刺组取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智三针、舌三针、风池、哑门为主;对照组口服脑复新0.1~0.2 g,γ-氨酪酸0.25~0.5 g,每日3次;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2 mL,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4个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86.8%,对照组总有效率59.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同时治疗组结果显示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针刺对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奇穴调神法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奇穴调神组为治疗组,以药物组为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均采用SPIEGEL量表、Athens失眠量表(AI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分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均有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的愈显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奇穴调神针刺法与口服艾司唑仑对失眠症均具有治疗作用,二者总体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在愈显率方面奇穴调神组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8.
针罐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万学文 《中国针灸》2005,25(8):551-552
目的:寻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疗法.方法:将针罐组(32例)采用针刺和拔罐结合治疗,针刺组(3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进行观察治疗40天.结果:针罐组临床缓解率62.5%,针刺组临床缓解率33.3%,经χ2检验,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针罐组总有效率93.8%,优于针刺组的83.3%(P<0.01).随访1年后复发率分别为3.3%与24.0%(P<0.01).结论:针罐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优于针刺组,且疗程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20.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贴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本病的最佳疗法。方法:将7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穴贴组(36例)和药物组(37例)。针刺加穴贴组取中极、关元、子宫等穴位针刺,然后用药物贴敷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加味没竭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疼痛积分、临床疗效、止痛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结果:针刺加穴贴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近期总有效率为91.2%(31/34),优于药物组的83.3%(30/36)(P0.05);远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7.1%(33/34)、69.4%(25/36),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针刺加穴贴组较药物组改善程度显著(P0.01);针刺加穴贴组较药物组止痛起效时间快(P0.05),维持时间长,止痛效果稳定。结论:针刺加穴位贴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疗效显著,是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