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背景下,阐述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并结合客观实际,多角度、深层次对农村家族势力纷争主导的利益博弈、贿赂村民选举主导的利益纠葛、个人意志主导的权利异化等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不和谐现象进行原因探析,着重从4个方面探索化解途径:提高农村"两委"成员思想认识,构建农村利益管控机制;创新工作制度,转变工作方式;提高村民民主意识,推进民主监督;加强乡村文化交流,构建和谐"两委"关系。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过程中村委会与党支部关系紧张原因是:村民选举制度的导入,使农村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党的一元化领导为特征的一元权力结构向村委会与党支部并列的二元权力结构转型;作为村民自治规范化、制度化的法律依据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两委"关系界定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农村宗族势力和黑恶势力的影响。解决问题需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打击黑恶势力,并缩小农村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农村的贯彻实施取得了实质性的成就,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问题,农村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现实问题.由于传统观念、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造成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间关系复杂,不利于村民自治的发展,应针对造成双方矛盾的原因入手,达到化解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农村两委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地考察和思考,认为欲改善农村两委关系必须依法确立党支部与村委会的权责界限,党支部把握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等方向性事务,村委会办理发展生产、修路架桥等具体事务;积极探索改善两委关系的新路径,同时,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提出程序化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四项制度之一。村民自治的普遍推行对村党支部等村级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工作内容和领导方式带来很大影响。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作用,必须大胆创新制度、完善决策机制、改进选举办法、转变领导方式、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实现“两委”关系的协调与和谐。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中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协助关系常常被领导控制关系所替代,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自治管理活动进行干预,使村民委员会行政化,成为其附属机构。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乡村关系的现状及其成因,并从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制度完善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乡村关系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作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自村民自治制度确立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作为一种具有内生性的制度,村民自治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随着基层群众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民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农村基层民主的建设不断取得新的发展,自下而上地推动着整个中国的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背景下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问题是村民自治中最突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探讨村民自治背景下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的实际情况、产生乡(镇)村关系不协调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两者关系达到理想状态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村民自治引起的两个矛盾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改变党支部的职权范围,重构村民自治的制度结构,对发展农村经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两委关系的调整关系到农村发展的大局。在当前农村两委关系调整中采取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以及村党支部委员和村委会成员的交叉任职对于理顺二者的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面临一系列新挑战,诸如农村权力过分集中、权力缺乏监督、村务党务不分等。因此我们必须适时调整这一制度安排,通过划定二者职责范围、二者适度交叉任职、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合法性基础等完善这一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关系不协调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是一项崭新的政治民主建设尝试,但社会环境的制约使得许多地区村民自治产生困境。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之间关系不协调就是困境之一。本文试图通过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不协调的原因分析,提出若干对策,对两者关系进行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村委与乡镇的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十几年,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村民自治运作中,如何处理乡镇和村委会的关系,成为突出问题。为此,要合理分权,明确职责,协同治理,加强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鄂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对村民自治制度下少数民族农村治理精英与非治理精英的心态、行为及与乡镇政府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以乡镇政府为代表的国家力量对少数民族农村村民自治的影响和控制力还非常强,治理精英与非治理精英在村庄政治中自主活动的空间不大,村民普遍缺乏参与热情,但乡村精英的影响正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国家、乡镇政权、农民三方利益主体博弈的视角解析改革后乡村治理的内在演变逻辑。在村民自治的实施过程中 ,国家、乡镇政权和农民各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影响村民自治的进程。加强乡村治理是国家实施村民自治的基本出发点。在改革初期 ,国家对乡村治理的重点是通过初步导入村民自治制度填补公社制度解体后的“权力真空”。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分税制改革后 ,乡镇政权的财政困难促使农民与乡镇政权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 ,国家为维护农村稳定而将乡村治理的重点转移到全方位实施村民自治上。村民自治的真正实施和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有待于国家关于农村财政制度和三方利益分配制度的完善 ,需要用长远的、战略性的眼光 ,采取大智慧解决当前的问题和困难 ,把三方整合到共同的目标上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乡村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乡政村治”格局中 ,乡政权 (乡镇党政机构是其主要组织形态 )与村治权 (村民委员会是其主要组织载体 )之间的冲突或矛盾关系是制约乡村治理的深层因素。作者在分析乡村关系冲突的主要表现的基础上 ,提出了健全乡政村治制度体系 ,实现乡政与村治的法治化 ;将村委会与乡镇人大衔接起来 ;改革乡政政绩考核指标制定制度 ,规范乡政行为 ;明确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各自的职责权限 ;有条件地逐步推行乡镇长直选等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村民自治实践日新月异,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生了深刻变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选民资格认定、候选人条件确认、对村委会成员的罢免程序、村务公开制度、新旧村委会班子工作交接等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中国基层县乡村治理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基层政权普遍陷入财政困境,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治理结构面临重新调整的压力。过去关于基层治理结构改革的观点大多没有认识到乡村建设的一体性,忽略了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县、乡、村的资源和优势有所不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较强的互补效应,应从发展县域经济的角度来调整目前的农村治理结构。新的治理模式应该是“强县政、精乡镇、村合作”,在县域经济一体的思路下,利用三者之间的经济协同作用,发挥落后农村的后发优势,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能否对乡村社会和广大农民的需求做出积极、敏感、负责任的回应,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提升乡镇政府回应能力的思路主要有:继承和发展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树立群众观念;改革压力型行政体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把握好回应指向;建立健全乡镇政府回应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村民自治是农村居民根据法律独立自主地管理本村事务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也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充分体现了群众自治、直接民主、普遍平等、基层自主等原则和特点。村民自治既是对社会主义自治理论的发展,又是对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创新,也是对中国村治传统的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20.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村民选举在选民登记、候选人条件、贿选查处等方面会不断出现新情况、发生新变化、产生新动向、暴露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研究政策、统一认识,明确界限,完善机制。只有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农村民主选举才能健康顺利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