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华林 《科技信息》2010,(29):184-184
"四两拨千斤"是太极拳实战中顺势借力的一种形象化艺术性的比喻,顺势借力是符合力学中合力、重心、杠杆、惯性等基本原理的。它不是虚无缥缈、高深莫测的神技。它是中华武术"尚巧善变"最重要特色的体现,是千万太极拳爱好者持之以恒,努力奋斗的目标。只有明确了太极拳中力的运用,且勤加练习,"四两"拨动"千斤"就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太极拳中"掩手肱捶"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身练习体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太极拳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访谈,对其动作结构作了分析,又着重以其动作用力,身形要求,阴阳结合,虚实变换,艺术审美等方面分别研究了"掩手肱捶"的健身价值、技击实战价值、艺术价值等。从而进一步分析阐述了"掩手肱捶"动作的实用价值,与此同时也根据研究的结果,对太极拳练习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上2000—2009年太极拳理论研究论文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并对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理论研究中研究方法主要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着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不相符合、研究方法的实施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就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发源地——温县现有的太极拳人才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温县有大量的太极拳师、社会指导员,太极拳后备人才充足,但还缺乏高级的太极拳研究人才;应制定太极拳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太极拳师资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的演化与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思想源远流长,太极拳理论博大精深基础深厚。本文探讨了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及太极拳 理论与儒道思想、古代哲学和养生学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4,(1):108-1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体系进行了研究,梳理了太极拳养生保健观念的形成、太极拳养生保健观念发展,并从修身养生、运动养生、生活养生四方面阐释太极拳养生保健体系,丰富太极拳养生保健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远锋  许瀚声 《科技信息》2010,(16):249-249
与跆拳道和瑜珈产业化相比,我国太极拳产业化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太极拳产业化的市场宣传、理论研究、技击功能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探索出一条适合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冯玉娟 《科技信息》2010,(35):J0246-J0246,J0292
0前言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要求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太极拳法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动作形态要求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使太极拳更符合运动适度的健身原则。同时太极拳独特的心静用意,使心更易入静,可有效抵抗过度的亢奋情绪对人体的伤害,例如愤怒、伤心等有害情绪。  相似文献   

9.
付荣 《中国西部科技》2007,(5):116-117,110
太极拳运动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适合各类人群参与的体育项目。它在当前我国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角色作用。但是,太极拳运动在我国青少年中的实施现状与前景不客乐观,认同率较低。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理论分析、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从在青少年中推广太极拳运动的理论依据入手,重点探讨了在青少年中推广太极拳运动的必要性与方法,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其研究目的在于引起广大体育同仁和青少年对太极拳运动的关注与重视,充分挖掘太极拳运动的内在价值功能,使其服务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素质教育的稳步实施等提供理论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体系进行了研究,梳理了太极拳养生保健观念的形成、太极拳养生保健观念发展,并从修身养生、运动养生、生活养生四方面阐释太极拳养生保健体系,丰富太极拳养生保健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源远流长,其理论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是太极拳理论诞生的摇篮。太极拳理论源于古代哲学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和古代养生思想。对太极拳理论渊源的探讨,必然会促进太极拳及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氏第九代传人陈王廷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它融合了我国古代道家养生修炼术并结合阴阳与经络学,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笔者从太极拳价值的探究入手,提出了太极拳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太极拳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24式简化太极拳为例,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太极拳的价值,并希望能够为研究太极拳的相关学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利用分析与综合、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对传播理论在太极拳推广过程中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太极拳推广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土在武术的对外传播过程中,太极拳的对外传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太极拳在文化、健身、表演、技击等各个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太极拳对外教学工作是太极拳对外传播的核心工作,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太极拳乃至整个武术的对外传播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太极拳对外教学的原则、手段、方法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这几个方面问题进行讨论,为太极拳对外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太极拳与瑜伽从文化底蕴、健身原理、套路组成、推广定位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太极拳应从本质入手,进行套路创新,减少外形的复杂性,注重内涵推广,同时改变太极拳定位,使太极拳不仅能够在老年人群中得到传播,而且能够在青少年人群中得到认可,为太极拳的发展以及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探讨了练习太极拳所强调的意、气、力与人体神经、呼吸和运动三大生理系统的对应关系及其修炼的生理机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太极拳相关实验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太极拳训练理论与实践,阐述了太极拳练习对人体三大系统的生理效应,指出相关研究的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太极拳与瑜伽从文化底蕴、健身原理、套路组成、推广定位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太极拳应从本质入手,进行套路创新,减少外形的复杂性,注重内涵推广,同时改变太极拳定位,使太极拳不仅能够在老年人群中得到传播,而且能够在青少年人群中得到认可,为太极拳的发展以及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文献资料、特尔斐法,专家咨询法、实地观察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现行高校太极拳教学中所遭遇的瓶颈及其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域出发,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研究提出以下创设适宜教学情境的具体举措:(1)应注重对高校太极拳情境性教学中教学情境设计;(2)建立高校太极拳情境性教学中教学协作关系;(3)高校太极拳情境性教学中强化对于交流互动的设计;(4)注意对高校太极拳情境性教学中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魏俊清 《科技信息》2007,(28):287-287
太极拳是一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它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是以诸多文化为其理论实质。这些文化对现代体育文化的拓延与外放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太极拳的文化实体进行阐释,以求为太极拳与现代体育的同构与整合提供理论参考性。  相似文献   

20.
张卫东 《科技信息》2008,(3):213-214
高等院校作为太极拳研究和传播的基地在太极拳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发现 1949年以来太极拳在高校的三次较大规模教学改革,分别是"教学方法"→ "教学理论"→"教学理念"的三次研究主题的变化,并以此为切入点,总结此三个时期太极拳在高校教学传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应着力加强太极拳的文化本体建设 ,加强太极拳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建设,构建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太极拳文化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