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移植患者无肝前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实施原位肝移植的患者36例,观察其无肝前期5个时间点,即麻醉前、麻醉诱导时及游离肝30、60、90 min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游离肝90 min比麻醉前低(P〈0.05);心率(HR)游离肝90 min比游离肝60 min高(P〈0.05),游离肝90 min比麻醉前及游离肝30 min高(P均〈0.01);中心静脉压(CVP)游离肝90 min比麻醉前及游离肝30 min低(P均〈0.05)。结论肝移植患者无肝前期游离肝90 min时,SBP、DBP及CVP降低,HR加快。  相似文献   

2.
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术的体外静脉转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动物的原位肝移植实验是开展临床肝移植的重要的动物模型。我科于 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4月间采用贵州小香猪行原位肝移植 19次 ,全部行离心泵体外静脉转流 ,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材料与方法贵州小型香猪 3 8头 ,雌雄兼有 ,体重 12 .5~ 2 3 .5kg ,供受体体重相近  相似文献   

3.
2005年3~10月,我们开展了非转流下猪原位肝脏移植术,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甲梅 《肝脏》2000,5(1):39-39
原位肝移植(OLT)术后的肝内胆汁淤积很常见,现就其常见原因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人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相关的麻醉学处理.方法 取67例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n=21)和对照组(<60岁,n=46),均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全麻,监测术中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无肝期肺动脉楔压(PAW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较术前明显下降,心率(HR)增快(P<0.01);在腔静脉开放时CVP较术前明显升高、PAWP升高、MAP下降.心输出量(CO)在腔静脉阻断及开放时较术前降低.而老年组患者血流动力变化更加明显(P<0.05).结论 老年组患者在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中,血流动力学更加不稳定.给予术前及术中及时处理,加强监测,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活体部分肝移植术患者术中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对32例患者于静吸复合全麻下行部分肝移植术。分别于切皮前即刻(T0)、无肝期5 min(T1)、30 min(T2)、新肝期5 min(T3)、30 min(T4)和术毕(T5)记录SVV、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HR、MAP、CVP、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_VO2)。结果与T0时比较:SVV于T1~2升高,T3~4降低,T5时恢复至切皮前水平;CO和CI于T1~4降低,T5时升高;HR于T1~5时升高;MAP于T1~4降低,T5时恢复至切皮前水平;CVP和PCWP于T1~2降低,T3时升高,T4时恢复至切皮前水平;S_VO2于T1~2降低,T3~5时升高(P<0.05或P<0.01)。结论 SVV于无肝期时升高,新肝期时降低,术毕时恢复至切皮前水平。提示活体肝移植术无肝期时血容量不足,此期机体对液体治疗的反应性较好,需积极补液治疗;而新肝期时机体对液体负荷的反应效果下降,应避免过多补液。  相似文献   

7.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 (2 4~ 72h)经常出现一过性少尿、轻度肾功能异常 ,文献介绍该过程多为自限性 ,主要治疗手段为限制入量并酌情使用利尿剂[1] 。但在一些重症患者中 ,此方案不利于术后营养支持和抗感染等治疗的实施 ,而且利尿剂有可能加重患者的内环境紊乱。为使这些肝移植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 ,我们对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连续性静脉 静脉血液滤过 (continuevenovenoushemofiltration ,CVVH)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 2 0 0 0…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成人活体肝移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实施成人活体肝移植术的患者42例,记录并分析术中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切肝期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阻断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心排血量(CO)剧烈下降(P<0.01),HR和每搏变异度(SVV)显著增加(P<0.01);腔静脉开放后,除HR和SVV外所有指标均能恢复到阻断前水平;门静脉开放后,发生MAP和CO剧烈下降,而MPAP、CVP和PCWP显著升高,伴HR减慢,除HR外所有指标与阻断前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 成人活体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无肝期和新肝早期为著,与肝血管的阻断和开放以及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倪家连 《山东医药》2005,45(17):66-67
原位肝移植术(OLT)是目前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由于肝动脉的解剖变异非常多见,致使肝动脉的重建成为OLT所有管道重建中最为复杂的技术。OLT后肝动脉血栓形成是很严重的并发症,常可导致肝功能衰竭、败血症、再次肝移植或死亡等。  相似文献   

11.
原位肝移植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及其可能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对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3年4月至2001年12月间的肝移植病例住院期间术后近期发生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8位患者实施了89例次肝移植,65例患者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同心血管并发症相关的病死率为12.4%(11/89)。术后凝血功能紊乱可能是发生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心力衰竭程度随术中输血量不同差异有显著性(x~2=5.714,P<0.05);术后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结论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并有较高的病死率。合适的病例选择,维持凝血机制及出入量的平衡是降低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夏春燕  刘惠敏  丛文铭 《肝脏》2009,14(6):439-44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三种主要并发症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对应关系,了解其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9例肝移植术后病理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AR)、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及胆道狭窄(B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肝穿刺前5d和肝穿刺后3d期间共9个时段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红素(TBil)5项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IRI组的AST及γ-GT的波动幅度显著高于AR组(P〈0.05),而ALT的波动幅度显著高于BDS组(P〈0.05);BDS组的DBil及TBil波动幅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能反映AR、IRI和BDS等并发症的基本病理生理特点,将这些特点与肝穿刺病理检查相结合,有助于对AR、IRI和BDS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以及治疗转归做出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时冠状动脉支架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11月至2005年9月,14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患者接受肝动脉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治疗,其中早期治疗10例,延迟治疗4例。总结肝动脉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的技术结果、肝动脉通畅及患者临床转归等情况。结果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成功率达100%。中位随诊146d(9~345 d),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6 d和45 d出现再狭窄,其余患者肝动脉均保持通畅;10例早期介入治疗的患者中,2例分别于术后9 d和30 d死于败血症性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患者由于反复胆道感染于术后147 d接受再次肝移植,其余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正常且无症状生存。4例延迟治疗的患者中,1例生存至今已345 d,但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其余3例死于肝脓肿和胆道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动脉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可以成功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早期介入治疗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原位肝移植术中容量性肺动脉导管的监测指标,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择期施行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病人20例,于静脉和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从右颈内静脉放置容量性肺动脉导管(Swan-Ganz CCOMBoV导管),分别在麻醉后、无肝期15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15 min、术毕前30min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脏指数、每搏指数、体循环阻力指数、肺循环阻力指数、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结果 与麻醉后相比,平均动脉压在新肝期15 min下降(P<0.05),其余时间点基本稳定;肺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心脏指数及血氧饱和度在无肝期显著下降(P<0.01);各时间点内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与心脏指数均相关(P<0.01),肺毛细血管楔压仅在无肝期与心脏指数显著相关(P<0.01),中心静脉压在新肝期及术毕前与心脏指数相关(P<0.01).结论 容量性肺动脉导管检查能在肝移植术中提供全面实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助于评估循环功能状态,指导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及容量治疗.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月~2003年2月我院为15例肝豆状核变性病患者施行活体肝移植术,现将患者术后铜代谢指标恢复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8):1901-1904
正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终手段,手术风险高、难度大,其中动脉重建对手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术后一旦发生动脉并发症,将严重影响预后。肝动脉并发症主要包括肝动脉栓塞(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肝动脉狭窄(hepatic artery stenosis,HAS)、动脉吻合口漏等,其发生率为3%~9%~([1-2])。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 患者 女,4 3岁,汉族,诊断为肝泡状棘球蚴病(经B超,CT及手术探查病理证实)。由于巨大病灶侵犯了第一肝门和胆道系统,且间歇性胆道感染并继发肝脓肿,反复出现寒战高热、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肝功能趋于衰竭,各种治疗措施无效,最后于2 0 0 2年9月17日施行原位肝移植术。移植术后总体恢复良好。术后一周血清胆红素进行性上升,经药物治疗无效,故于2 0 0 2年10月2 2日先后4次进行MARS(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人工肝治疗。每次治疗后患者精神好转,头脑清醒,全身浮肿明显消退,腹胀减轻,尿量增加,睡眠改善。血清胆红素和胆汁酸水平较治疗…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索超声造影技术用于早期诊断肝移植术后非血管性肝缺血/坏死的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及超声造影诊断的非血管性肝缺血/坏死患者的图像特征。结果?9例患者超声造影早期均表现为移植肝血管无异常,大面积肝实质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却无增强,肝功能急剧恶化,与CTA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超声造影具备操作便捷,可动态观察的特点,可作为肝移植术后非血管性肝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20.
未分化性肝肉瘤(undifferentiated sarcomaoftheliver,UESL)多发生于6~10岁的儿童,误诊率高,成人少见,肝移植术后发生更为罕见[1].我院收治了1例肝移植术后新生UESL成年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