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征.随着对干细胞进一步了解及肿瘤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肿瘤中极少数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肿瘤干细胞概念随之产生,且已从血液肿瘤、乳腺癌及神经系统肿瘤中分离出肿瘤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治疗抵抗特性,能够耐受传统的细胞毒化疗和放射治疗.肿瘤生长正是这些具有特殊表型细胞分化增殖的结果.许多学者认为,肿瘤复发、转移以及耐药等均与肿瘤干细胞相关,肿瘤治疗关键应该针对肿瘤干细胞.这一全新的治疗概念给肿瘤治疗带来希望,同时对传统肿瘤治疗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肿瘤干细胞的发现、自身特点以及对肿瘤治疗可能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虽然肿瘤是免疫逃逸的结果,但肿瘤中也经常发现肿瘤相关性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各种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可以攻击肿瘤.肿瘤吸引免疫细胞主要通过肿瘤新抗原、肿瘤体、肿瘤外泌体和肿瘤细胞死亡等方式来实现.理解肿瘤免疫吸引作用可以改变肿瘤免疫治疗策略,强调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近年来肿瘤千细胞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为关键词,检索1979-01-2008-12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2 760条.纳入标准:1)肿瘤干细胞的表面标志、耐药机制、信号传导通路;2)肿瘤干细胞来源;3)肿瘤干细胞与肿瘤临床诊治的联系.根据纳入标准,最后精选33篇文献进行分析综述.结果:肿瘤干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和分化,具有特异的表面分子标志,对放化疗不敏感.肿瘤干细胞存在Wnt、Notch、Hedgehog、Bmi-1等调节细胞自我更新信号通路异常.肿瘤干细胞是维持肿瘤生长、复发和转移的根源,已经成为抗肿瘤研究的靶细胞.结论: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迅速,深入研究肿瘤干细胞的特性,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肿瘤干细胞理论将改变目前肿瘤的诊治模式.  相似文献   

4.
适宜的微环境可以引起基因组不稳定、提供支架和屏障、产生免疫豁免区域、诱导双向分化和形成许可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生.在肿瘤发展的过程中,肿瘤又形成组织缺氧、pH值降低、营养缺乏和肿瘤血管生成等特点的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既是肿瘤发生的原因又是肿瘤发展的结果.理解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肿瘤淋巴管生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10-11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591篇,中文文献655篇.纳入标准:1)肿瘤淋巴管形态学特点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2)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机制;3)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根据纳入标准分析31篇文献.结果:肿瘤组织内部淋巴管可能是功能缺陷的,但肿瘤组织内部增多的淋巴管增加了肿瘤淋巴转移的概率,肿瘤组织内部淋巴管密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肿瘤组织中有功能的淋巴管多数位于肿瘤组织周围,肿瘤组织周围淋巴管密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肿瘤组织周围淋巴管可能在肿瘤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无定论,有研究认为肿瘤新生淋巴管主要来源于组织中既存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在肿瘤淋巴管生成过程中,许多因子如VEGF-C、VEGF-D、VEGF-A、PDGF、HGF、IGF、FGF-2和Ang等都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中,但多数研究认为VEGF-C和VEGF-D是肿瘤淋巴管生成中最重要的调控因子.结论: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能为肿瘤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肿瘤干细胞传统治疗抵抗与靶向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年来,不断有资料表明,肿瘤干细胞和正常干细胞具有相似的性质.肿瘤干细胞导致肿瘤的发生、复发及转移.肿瘤干细胞对传统治疗方法的抵抗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同时,肿瘤干细胞位于特定的微环境中,肿瘤干细胞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显著影响肿瘤的进程.本文针对肿瘤干细胞及其微环境的靶向治疗做一综述.期望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肿瘤的形成、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关键是肿瘤的血管化.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必然伴随着肿瘤血管新生,如果没有血管新生,大部分肿瘤则处于休眠状态.1971年,Folkman[1]最早提出肿瘤生长是血管依赖性的,他认为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肿瘤干细胞在维持肿瘤细胞的分化、增殖及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转移和复发与肿瘤干细胞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这也许会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因此研究肿瘤干细胞的起源及其与肿瘤的发生关系,成为当前研究和治疗肿瘤领域的新热点.本文就肿瘤干细胞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王耀焓  张培彤 《中国肿瘤》2016,25(9):699-705
目前研究认为肿瘤的复发转移与肿瘤干细胞有密切关系.对肿瘤干细胞与肿瘤侵袭转移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肿瘤治疗疗效.然而,影响肿瘤干细胞发生侵袭转移的具体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其相关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MT的发生、肿瘤微环境的影响等.另外,中医药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因其“多靶点、多途径”存在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0.
肿瘤休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休眠是一个临床概念,已有近50年的研究历史,经历了对肿瘤休眠的现象描述、肿瘤休眠动物模型的建立、肿瘤休眠机制研究、实验性肿瘤休眠诱导与肿瘤休眠疗法等阶段.休眠肿瘤细胞的长期存在是恶性肿瘤难以彻底根治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根源.彻底阐明肿瘤休眠机制,将有助于实现对肿瘤复发与转移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目前已进行了恶性脑瘤、卵巢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基因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肿瘤生长、复发和转移,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目前已进行了恶性脑瘤、卵巢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基因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肿瘤生长、复发和转移,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目前已进行了恶性脑瘤、卵巢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基因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肿瘤生长、复发和转移,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目前已进行了恶性脑瘤、卵巢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基因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肿瘤生长、复发和转移,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目前已进行了恶性脑瘤、卵巢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基因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肿瘤生长、复发和转移,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目前已进行了恶性脑瘤、卵巢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基因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肿瘤生长、复发和转移,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目前已进行了恶性脑瘤、卵巢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基因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肿瘤生长、复发和转移,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Lung cancer is a group of diseases that are difficult to cure and new treatment modalities, like gene therapy are actively tested to find alternatives for currently used strategies. 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ganciclovir (HSV-TK/GCV) method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tilized forms of gene therapy and it has been tested on lung cancer, but no systematic study with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lung cancer types has been published.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in vitro and in vivo how good target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cell lines representing adenocarcinoma, squamous cell lung cancer and large cell lung cancer are for adenovirus-mediated HSV-TK/GCV gene therapy. By using an adenovirus vector carrying a fusion gene of HSV-TK an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we found that: a) adenoviruses were efficient gene transfer vehicles for all types of NSCLCs; b) all adenocarcinoma and large cell lung cancer cells were good targets for HSV-TK/GCV therapy, whereas one of th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 lines was not responsive to the treatment; c) bystander effect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success of this gene therapy form; d) subcutaneous tumors representing all three NSCLC types were efficiently treated with adenovirus-mediated HSV-TK/GCV gene therapy. In summary, this form of gene therapy appeared to be efficient treatment for human NSCLC and these results warrant further studies with primary lung cancer cells and orthotopic lung tumor models.  相似文献   

19.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目前已进行了恶性脑瘤、卵巢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基因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肿瘤生长、复发和转移,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目前已进行了恶性脑瘤、卵巢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基因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肿瘤生长、复发和转移,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