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百里香全草是一味中药,香味浓郁,在食品中多用作除膻调料,但其化学成分作用机理和毒理学特性尚不清楚。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甘肃镇原百里香挥发油,研究三种不同保藏方法保藏的百里香全草的挥发油提取得率,以冷冻保藏效果最好。同时利用GC-MS对甘肃镇原百里香挥发油成分分析研究,分离出82个峰,并且确认了52种化合物。通过对小鼠的急性毒理学实验,初步确定甘肃镇原百里香挥发油的急性毒性致死量(LD)为4.00mL/kg和半致死量(LD50)3.02mL/kg。   相似文献   

2.
百里香属植物的功能利用与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百里香属植物在植被利用、烹饪调味及食用、美容保健、药用及化学成分等领域取得的进展,并对百里香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和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为合理有效地综合利用百里香资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实验与综合评分相结合的方法优化水溶液搅拌法制备百里香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工艺条件,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比分析了包合前后百里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水溶液搅拌法制备百里香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百里香挥发油与HP-β-CD的体积质量比为1:10(mL:g),包合温度30℃,搅拌时间2.5h,HP-β-CD的浓度5%,在此最佳工艺下,平均包合物得率与挥发油利用率分别为91.77%和81.94%,该工艺合理、稳定、可行,有效地提高了百里香挥发油的稳定性.FT-IR和GC-MS分析说明,百里香挥发油与HP-β-CD已经形成了包合物,包合前后百里香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组成比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包合对百里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略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食品工业科技》2013,(01):258-262
采用正交实验与综合评分相结合的方法优化水溶液搅拌法制备百里香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工艺条件,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比分析了包合前后百里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水溶液搅拌法制备百里香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百里香挥发油与HP-β-CD的体积质量比为1:10(mL:g),包合温度30℃,搅拌时间2.5h,HP-β-CD的浓度5%,在此最佳工艺下,平均包合物得率与挥发油利用率分别为91.77%和81.94%,该工艺合理、稳定、可行,有效地提高了百里香挥发油的稳定性。FT-IR和GC-MS分析说明,百里香挥发油与HP-β-CD已经形成了包合物,包合前后百里香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组成比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包合对百里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略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了新疆阿勒泰百里香挥发油,测得含量为0.31%。并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拟百里香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82 种成分,共确认了其中72 种。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同时测定了挥发油的金属螯合性、还原力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阿勒泰百里香挥发油、BHT 和百里香酚均无金属螯合性,挥发油还原能力高于百里香酚和BHT,并且抗氧化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天然香料植物百里香中的挥发性香味成分特征组成,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对百里香茎叶中的香味成分进行提取、富集、浓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中的挥发性香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百里香中44种香味成分被分离、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各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进行定量,其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33.97%)、对伞花烃(29.07%)、3-甲基-4-异丙基-苯酚(8.31%)、芳樟醇(7.84%)、α-蒎烯(5.04%)、D-柠檬烯(3.38%)、莰烯(1.52%)、α-松油醇(1.43%)、龙脑(1.18%)等,占总质量分数的98.50%。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百里香花、叶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分别进行定性分析、差异鉴别及定量检测.结果 表明,百里香花、叶中共检测出72种挥发性物质,定性识别出36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8种、醛类6种、酮类6种、萜类及其衍生物6种、酯类5种、酸类3种和杂环类物质2种.百里香叶中主要存在的是一些萜类物质及其...  相似文献   

8.
利用乙酸乙酯、正丁醇浸提百里香中有效抗氧化成分,通过酸值、过氧化值和亚油酸与棕榈酸的比值的测定对提取物在大豆油样中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对油脂氧化均有一定的抑制能力,且氧化抑制能力呈浓度依赖关系;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强于正丁醇提取物。  相似文献   

9.
新疆异株百里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新疆异株百里香挥发油,测得含量为w=1.22%.并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对异株百里香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81种成分,共确认了其中70种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32.87%)、r-松油烯(22.41%)、香芹酮(8.02%)、p-聚伞花素(7.72%).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蒸气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产自湖南株洲的刨花楠新鲜树叶中的挥发油,对刨花楠树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鉴定采用的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中分析鉴定出了40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98.91%。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应用普通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的刨花楠树叶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组分为癸醛(51.67%),其余含量相对较高的化合物组分分别为十氢-1,1,7-三甲基-4-亚甲基-氢-环丙薁(11.23%)、罗勒烯(5.67%)、γ-榄香烯(5.25%)、10-十一烯醛(4.58%)、十二醛(2.87%)、β-罗勒烯(2.56%)、3-己烯-1-醇(1.90%)、十氢-1,1,4,7-四甲基-1H-环丙薁醇-(4)(1.59%)、金合欢烯(1.31%)以及α-桉叶醇(1.17%)。本研究为湖南地区的刨花楠植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和高效利用提供了实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SPME-GC-MS分析6种工艺芝麻油的挥发性物质,建立了芝麻油的感官风味轮,使用直线标度对感官属性强度评分,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芝麻油的感官差异,列出部分挥发性物质对应的特征气味,以研究加工工艺对芝麻油的挥发性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榨芝麻油的挥发性成分以醛类和酸类为主,具有较强的生芝麻味、土腥味、木屑味和青草味;精炼芝麻油中挥发性成分最少;芝麻原油由于含有正己烷,表现出较强的机油味和刺激感;芝麻压榨毛油、压榨成品油和小磨芝麻香油富含吡嗪类、酚类、醛类和酮类等物质,具有较强的炒芝麻味、焦香味、留香较久且风味浓郁。小磨芝麻香油风味最纯正和醇厚,口感最绵柔。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空一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精制各阶段牛油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毛牛油、脱酸牛油、脱色牛油、精制牛油分别含有54、56、63、26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烃、醇、醛,及以BHT为代表酚类物质,其次有酮、酸、醚、及少量杂环化合物检出。挥发性组分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反映精制过程两方面作用:一方面,使一些产生不良、刺激性及体现脂肪氧化气味物质种类及含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对油脂原有优良风味物质也具有消减作用。  相似文献   

13.
柑橘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索氏抽提法从3种柑橘籽中提取油脂,并对柑橘籽油的理化特性进行了测定。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3种柑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每种柑橘籽油都分析鉴定出了10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和油酸。柑橘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作为新油源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辅助提取川明参挥发油及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川明参提取工艺及化学成分,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川明参挥发油的最优工艺,并利用GC-MS技术对川明参的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川明参挥发油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8∶1(m L/g)、超声功率175W、超声时间28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得率为2.213%±0.042%。在川明参挥发油中共检测出76种成分,鉴定并确定出其中42种化合物,被鉴定物质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7.37%。本方法可为川明参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鸭梨果实挥发性物质和氨基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鸭梨大果(单果重220~225g)和小果(单果重160~165g)为原料,经破碎、压榨得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的鸭梨原汁。在0.09MPa真空度条件下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5%,馏分用乙醚萃取后利用GC/MS/DC联用仪测定挥发性成份。结果表明,该馏分中含有22种化合物,经解析并与标准图谱对照,初步鉴定出21种化合物,其中有5种酯类物质、7种烷类物质、5种烯类物质、3种醇类物质、1种酚类物质。在酯类物质当中以丁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乙酯含量较高。在鸭梨果实中共检测出游离氨基酸13种,大果游离氨基酸含量为80.46(mg/100g),小果为60.57(mg/100g),平均游离氨基酸含量70.52(mg/100g)。鸭梨游离氨基酸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巴梨和长十郎梨,低于新世纪梨。  相似文献   

16.
水香薷香料的制备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香薷原料制备香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收集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该香料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32种组分,确认了其中的19种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峰面积,其主要成分为:油酸乙酯(24.22%)、乙酸丁香酚酯(11.71%)、邻苯二甲酸丁基酯2 -乙基己基酯(11.43%)、十六酸乙酯(8.6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51%)、α-愈创木烯(3.97%)、3 -烯丙基-6-甲氧基苯酚佳味备酚(3.24%)、棕榈酸(2.8%)、脱氢香薷酮(2.21%)、肉豆蔻酸(1.7%)、硬脂酸乙酯(1.57%)、邻苯二甲酸二辛酯(0.88%)等。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臭黄荆叶主要理化组成及挥发油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臭黄荆叶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挥发油进行分离分析,鉴定出具体化合物的组分和含量。结果表明:臭黄荆鲜叶中水分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79.06%;臭黄荆叶粗粉中灰分含量为7.37%,果胶含量为35.57%,蛋白质含量为18.70%,粗脂肪含量为4.27%,粗纤维含量为6.87%,总黄酮含量73.43mg/g,总多酚含量为29.44mg/g;挥发油中鉴定出68种化合物,约占挥发油总量的96.34%,包括醇14种(24.5%)、烯14种(18.85%)、酮8种(8.81%)、酯6种(7.95%)、醛8种(6.41%)、呋喃2种(3.95%)、烷3种(1.93%)、石竹烯氧化物(9.71%)、1,1,5,6-四甲基-茚(3.06%)、长叶松萜烯-(V4)(1.25%)等;臭黄荆叶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1-辛烯-3-醇(11.45%)、石竹烯氧化物(9.71%)、α-石竹烯(5.82%)、反式-β-紫罗(兰)酮(3.43%)。臭黄荆叶中含有多种具有食用或药用价值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采用GC-MS法分析经水蒸气蒸馏法所提柠檬果皮精油的化学组分,并对其抗氧化与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鉴定出23种挥发性成分,占精油总量的94.57%,主要为dl-柠檬烯(42.93%)、γ-萜品烯(8.41%)、α-松油醇(6.39%)和E-柠檬醛(6.09%)等;柠檬精油对O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效果,清除率可达95.14%;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在实验条件下最高为34.81%,远低于同浓度的PG和TBHQ。200mg/kg添加量的柠檬精油可延缓猪油和花生油的贮藏期,但略差于同浓度TBHQ和VE的抗氧化效果。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柠檬精油对6种供试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1μL/m L。   相似文献   

19.
Thermal treatment of pasteurisation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stabilisation method for packed green table olives.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influence of pasteurisation on the compositi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packed Spanish-style green table olives was studied. To this aim, two thermal processes (P1 = 85 °C for 7 min; P2 = 85 °C for 15 min) were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contents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pasteurised olives with those in unpasteurised olives. Volatiles were analysed, both in olive juice and cover brine, by means of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follow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Both pasteurisation treatments caus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diverse ethyl and methyl esters and in volatile compounds derived from several chemical reactions (lipid oxidation, Maillard reaction, degradation of carotenoid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amples subjected to P1 and P2 were only found for 1-octen-3-ol, pentanal and 6-methyl-5-hepten-2-one in olive juice.  相似文献   

20.
张莲  廖君  邹峥嵘 《中国油脂》2019,44(11):144-147
将素心蜡梅种子的种皮和种仁分开,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油脂含量,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得到素心蜡梅种皮油和种仁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素心蜡梅种皮油和种仁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素心蜡梅种皮油脂含量为12.14%,种仁油脂含量为32.51%;从种皮油中共检测出16种脂肪酸,其中14种被定性鉴定,以十八碳二烯酸(57.70%)和棕榈酸(21.78%)的含量最高;从种仁油中共检测出16种脂肪酸,其中13种被定性鉴定,以十八碳二烯酸(56.76%)和棕榈酸(17.03%)的含量最高;从种皮油和种仁油分别鉴定出18种和19种不皂化物,其主要成分均为二十三烷和二十烷。素心蜡梅种子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