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紫薯干燥方法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客观地筛选出较优紫薯干燥方法,构建紫薯品质特性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权重分配和乘法算子对5种不同干燥方法所得紫薯产品在形态、色泽、滋味和质地上进行综合考察。利用SPSS 13.0软件对模糊评价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确定最佳紫薯干燥方法。评价结果表明: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所得紫薯干制品综合评分最高,品质表现最佳。紫薯不同干燥方法的优劣顺序为: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真空干燥热风干燥太阳能干燥微波干燥。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胡萝卜干制品品质并且降低能耗,研究热风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热泵干燥三种不同干燥方式对胡萝卜产品的物理性质、营养成分、微观结构和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色泽、水合能力、持油能力,胡萝卜素含量、总糖含量、氨基态氮含量及感官评价方面,热泵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热风干燥。在平均干燥速率、单位能耗方面,热泵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热风干燥。在干燥能力、能量消耗方面,热泵干燥热风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热泵干燥干制品表面孔径比较大,收缩程度最小,微波真空干燥干制品组织结构有一定程度的皱缩,表面孔径比较均匀,热风干燥干制品组织皱缩及塌陷最为严重。维生素C含量方面,微波真空干燥热泵干燥热风干燥。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风干燥、热泵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辅助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方式制备紫薯全粉,研究了4种不同干燥方式对紫薯全粉持水力、堆积密度、冻融析水力、微观结构、花青素含量和细胞破损程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对紫薯全粉的物性品质及花青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真空冷冻干燥制备的紫薯全粉花青素含量(24.61 mg/100 g)、持水性(9.45 g/g)、冻融析水力(0.10 g/g)均优于其他3种干燥方式。其次是微波辅助真空冷冻干燥,紫薯全粉的花青素含量、持水性、冻融析水力分别为19.69 mg/100 g、9.00 g/g、0.25 g/g,其紫薯全粉的碘蓝值最小为2.74。热风干燥与热泵干燥制备的紫薯全粉色泽明亮但花青素含量低,所得的花青素含量分别为9.91和11.72 mg/100 g,仅为微波辅助真空冷冻的50%左右。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与微波辅助真空冷冻干燥的紫薯全粉颗粒完整光滑。微波辅助真空冷冻干燥在制备块茎薯类全粉各方面表现仅次于真空冷冻干燥,研究为微波辅助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块茎薯类全粉制备及其他农产品干燥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系统研究了热风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和热泵干燥三种干燥技术对香菇收缩率、复水率、感官品质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的香菇收缩率最高,复水性能最差;热泵干燥的香菇收缩率最低,复水性能最好;热泵干燥的干制香菇感官评分最高,其次是微波真空干燥,热风干燥的干制香菇的感官得分最低;对热风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和热泵干燥三种干燥技术进行能耗计算,其中热泵干燥消耗的能量最小,其次是微波真空干燥,热风干燥耗能最大。综合热风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和热泵干燥三种干燥技术对香菇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与热风干燥和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相比,运用热泵干燥技术干燥的香菇产品综合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龙眼肉干制品的品质,采用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热风干燥、热泵干燥等干燥方法对龙眼肉进行干制,并应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对龙眼肉干制品感官品质、单位能耗、多糖含量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龙眼肉所测指标的综合加权评分在4种干燥方法中得分最高。该方法可作为最佳干燥方法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6.
干燥方法对南美白对虾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热风干燥、冷风干燥、微波真空干燥3种干燥方法对南美白对虾色泽、虾青素含量、组织结构、质构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干燥后L*下降,其大小依次为微波真空干燥冷风干燥热风干燥;虾青素含量降低,微波真空干燥产品虾青素含量最高,为77.5μg/g;热风干燥后肌纤维断裂严重,而冷风干燥和微波真空干燥产品肌纤维结构较为完整;干燥后南美白对虾硬度、胶着性、咀嚼性提高,其中微波真空干燥产品增加最为显著;感官方面,微波真空干燥产品口感风味更好。综合来看,微波真空干燥方法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不同干燥工艺对杏鲍菇品质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杏鲍菇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优选杏鲍菇干燥模式,选用热泵、热风、真空冷冻和真空微波4 种干燥工艺对新鲜杏鲍菇进行干燥处理,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杏鲍菇主要营养成分、色度、糖(糖醇)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总蛋白受干燥方式影响较小,总糖含量在真空微波干燥条件下最低(13.56%),总酚含量(39.97 μg/g)和粗脂肪含量(1.27%)在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最低,色度方面真空冷冻干燥能较好保持杏鲍菇色泽;杏鲍菇中含量丰富的海藻糖受干燥方式影响为:热泵>真空冷冻>热风>真空微波干燥,主要的糖醇甘露醇含量变化为:热泵和真空冷冻>热风和真空微波。杏鲍菇4 种干燥方式条件下共鉴定出68 种挥发性风味成分,热泵、热风和真空微波干燥后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均最高,主要风味成分为异戊醛、正己醛和2-甲基丁醛,真空冷冻干燥后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主要为1-辛烯三醇,同时还检测出酯类、酮类、烃类、吡嗪类以及少量其他类物质,各风味成分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风味。对比不同干燥方式,真空冷冻干燥能较好保持杏鲍菇品质和风味,热泵干燥在经济性和稳定性方面可以做到较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对紫薯片热风与微波联合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6种数学模型的适用性,对干燥后紫薯片的色泽、复水比以及干燥时间和能耗进行了分析,并与单独干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紫薯片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前期与单独热风干燥相应阶段一致,后期分为升速和降速阶段。微波-热风联合干燥前期与单独微波干燥相应阶段一致,后期只有降速阶段;联合干燥的热风干燥过程和微波干燥过程分别采用Verma模型和Modified Page模型进行描述;联合干燥所得紫薯片褐变较热风干燥严重,与微波干燥差异不显著。微波-热风联合干燥花青素降解最严重,热风-微波联合干燥花青素保留效果最好。联合干燥复水比低于热风干燥,高于微波干燥。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干燥时间和能耗都介于微波干燥和热风干燥之间。微波-热风联合干燥干燥时间最长,能耗最高。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具有干燥产品品质好、能耗较低的特点,更适合于紫薯片的干燥。  相似文献   

9.
比较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干燥以及真空冷冻干燥对橄榄果粉外观色泽、物理特性、营养成分及微观结构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橄榄果粉色泽较佳,具有较高亮度和最低的红绿度,最接近鲜食橄榄绿色色泽;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所得果粉吸油性较低,吸湿性较高,热风干燥的果粉堆积密度和溶解度均最高,真空冷冻干燥的果粉堆积密度最低,吸湿率低,复水性、流动性、吸油性和溶解度均较高,微波干燥的果粉含水率最高,复水性、吸湿率、堆积密度、吸油性和溶解度均较低;微波干燥的还原糖、总酸含量损失较小,热风干燥的类黄酮损失较小,真空干燥的总糖和总酚含量损失较小,真空冷冻干燥的蛋白质含量损失较小。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发现微波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果粉颗粒间空隙大,组织较光滑完整,皱缩少,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果粉颗粒间空隙小,部分皱缩。通过主成分分析品质综合得分结果为: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干燥方式对杨梅果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比较不同干燥方式所得杨梅果粉的水分含量、溶解性、流动性、色泽、香气成分、VC含量、花色苷含量和总酚含量,研究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热风-微波联合干燥3种干燥方式分别对杨梅果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所得杨梅果粉水分含量(3.68%)最低,溶解性(57.68%)、流动性(34.25°)和色泽(a*值为24.48)最好,干燥后杨梅的特征香气成分损失最少,VC、花色苷和总酚含量(分别为103.51、122.81、144.59 mg/100 g)最高;其次是热风-微波联合干燥;真空干燥效果最差。综合考虑杨梅果粉的品质、干燥效率和成本,热风-微波联合干燥适宜在杨梅果粉加工产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紫薯片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和干燥效果,通过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对紫薯片内部水分存在形式及其含水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体视显微镜和色差计观察紫薯片的微观结构与色泽变化。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紫薯片除去的主要是自由水、部分结合水和半结合水,半结合水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整个反演图谱向T22峰转移;随着干燥的进行,紫薯片含水量持续下降,伪彩图的亮度和清晰度随之降低。在干燥效果方面,显微结构观察发现水分升华,其先向紫薯片两侧进行扩散,水分脱除后,紫薯片形成疏松多孔结构;干燥时间延长可以提高紫薯片的亮度,但对其色泽影响很小,可用于开发紫薯产品。  相似文献   

12.
张鸿  郑志  熊宇豪  于世朗  赵妍嫣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0):177-181,187
为研究微波辅助热风干燥预处理对油炸紫薯片品质的影响,以厚度为3 mm的新鲜紫薯片为对象,首先采用不同微波功率(259、280、358 W)辅助热风(50、60、70 ℃)干燥方式对紫薯片进行预干燥,对不同微波功率(259、280、358 W)干燥后的紫薯片油炸8、3.5、2.5 min,研究紫薯片预处理过程的干燥特性及花青素含量,以及油炸紫薯片产品的色泽、脆度、硬度和脂肪含量等。结果表明:随着微波预处理功率的升高,紫薯片达到干燥终点的时间缩短(90 min以上),平均干燥速率显著提高;并且热风干燥温度越高,微波预处理对干燥效率的促进作用也越明显。而低功率(259 W)的微波辅助50 ℃热风干燥联用更有利于干燥紫薯片花青素的留存;较低功率(259、289 W)的微波预处理不仅在保护产品颜色上具有优势,还可以使得油炸紫薯片更高的硬度和更好的脆性。在不同微波预处理功率下,油炸紫薯片的脂肪含量最低值基本一致。本研究可为微波辅助热风技术在干燥紫薯及其他农产品干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紫薯为原料,以紫薯熟全粉的彩度指数b*值、花青素含量、碘蓝值为评价指标,探讨了膨化温度、停滞时间、抽空温度等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因素对各评价指标的影响,运用响应面法中Box-Behnken试验设计确定了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工艺参数:膨化温度90 ℃、停滞时间7 min、抽空温度70 ℃,结果表明:该条件下制得的紫薯熟全粉彩度指数b*值可达-6.573、花青素含量达1.51%、碘蓝值为19.06,产品为紫红色,花青素含量及紫薯气味都保留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采后紫甘薯叶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及利用率,研究了紫甘薯叶真空冷冻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以冻干后紫甘薯叶的含水量为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对冻干过程的3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并以色差变化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紫甘薯叶的最佳护色条件。研究表明:紫甘薯叶真空冷冻干燥最佳工艺过程为:预冻3h,升华干燥8h,解析干燥2h;最佳护色条件为:护色剂ZnCl2、质量浓度500mg/L、温度70℃、时间30s。  相似文献   

15.
甘薯片真空微波干燥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高品质的膨化甘薯脆片,对真空微波干燥甘薯片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在预干燥甘薯片水分含量、真空度、微波功率和加热时间对真空微波干燥甘薯片品质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真空微波干燥甘薯片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水分含量、微波功率和加热时间可以提高甘薯片的膨化率和脆度,高真空度较利于甘薯片膨化;最佳真空微波干燥甘薯片的工艺参数组合为:预干燥甘薯片水分含量31.23%,微波功率771.38 W,微波加热时间39 s,真空度0.085 MPa.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产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变温压差膨化干燥5种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干燥产品物理性质、营养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硬度:热风干燥>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真空微波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色泽: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真空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经过干燥加工后无明显变化;5种干燥加工处理均可使甘薯产品粗淀粉含量减少,还原糖含量增加;干燥处理后甘薯β-胡萝卜素和VC都大幅度下降;真空冷冻干燥产品与变温压差膨化样品的细胞结构孔隙较大且均匀一致,呈现出较好的蜂窝状结构;热风干燥与真空干燥产品结构紧密;真空微波干燥产品细胞结构致密,密度较大。综合看来,变温压差膨化干燥产品品质优良且生产成本也较低,适宜于进行甘薯干燥加工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对比分析热泵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三种干燥方式对桑叶粉色泽、粉体特性、氨基酸组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L*、b*最大,a*最小;微波干燥润湿性、持水力和持油力最差,溶解性和堆积密度最强;真空冷冻干燥桑叶粉润湿性、吸湿性、持水力和持油力最强,堆积密度最小;微波干燥桑叶粉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必需...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甘薯脆片热泵干燥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烘干温度、烘干时间、切片厚度、汽漂时间为影响因素,以含油率及感官评分为响应值,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响应面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甘薯脆片烘干最佳工艺为:烘干温度74℃、切片厚度2.7 mm、汽漂时间3 min,烘干时间为3.5 h,在此优化条件下,甘薯脆片油炸后感官评分为88.75分,含油率为7.84%,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产品色香味俱全。  相似文献   

19.
红薯叶粉热泵-热风联合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保证红薯叶粉品质,降低加工能耗,采用热泵-热风联合干燥技术对红薯叶进行处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 Design优化试验,研究热泵干燥温度、热风干燥温度和转换点含水率对单位能耗、叶绿素含量、色泽L*值和吸湿性的影响,通过加权综合评分法推导多项式回归模型,进而优化联合干燥工艺参数。经响应面优化的干燥参数为:热泵干燥温度52℃、热风干燥温度73℃、转换点含水率58%,该工艺下单位能耗3 621. 36 k J/g、叶绿素含量6. 42 mg/g、色泽L*值46. 21、吸湿性7. 19%,综合评分值与预测值拟合度高达99. 632 5%,为红薯叶综合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