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2005~2007年进贤县金红村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为科学制定此类疫区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和《江西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实施方案》,调查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病情、洲滩螺情和血吸虫病防治措施。结果金红村实施健康教育结合人群化疗和易感环境灭螺综合防治措施,2005~2007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5.22%、0、0;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33%、5.63%、2.35%;洲滩感染螺密度分别为0.0058、0.0045、0.0039只/0.1m2。结论金红村监测点3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下降,但洲滩感染螺密度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均处较高水平,应加大易感环境灭螺和控制传染源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2.
2006年湖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2006年湖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监测结果,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16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并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结果湖北省16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1. 91%,耕牛感染率为12. 06%,活螺平均密度为0. 67只/0*1 111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11只/0.1 1112,钉螺感染率为0.17%。与2005年相比,螺情指标有较大幅度下降。结论人群感染率较低,但耕牛疫情重,是整个血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认真落实针对耕牛的各项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查灭螺工作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2000~2003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分析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4年来的疫情变化规律.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方案>,对全国疫情监测点2000~2003年的疫情进行纵向监测.结果在21个监测点中,6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2个监测点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逐步下降,但多数监测点的螺情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大部分监测点耕牛感染率年间有起伏且感染率居高不下;监测点4年中每年均有急性血吸虫病例发生,但晚期血吸虫病人数没有明显变化;在消灭地区的上海枫泾监测点未发现新病例及阳性钉螺.结论现有防治措施在血吸虫病情控制上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应长期坚持,而钉螺和耕牛的监测和控制尚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国家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宿松县荆安村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要求,每年开展螺情、病情等纵向观察。结果2005~2006年监测结果显示,荆安村监测点螺情较严重,感染性钉螺持续存在。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维持在2%~3%之间,感染者主要是农民和学生。耕牛感染率较高,且流动性大。结论监测点采取的常规防治措施有一定的效果,但收效甚微。应加强综合治理措施,彻底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加强传染源控制工作,有效降低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5.
2000 ~ 2004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全国21个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2000~2004年的疫情,掌握各监测点的疫情变化趋势。方法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方案》,对上述监测点疫情进行纵向观察。结果 有6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2个监测点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逐步下降,但多数监测点的螺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大部分监测点的耕牛感染率各年间有起伏,且居高不下。5年间每年均有急性血吸虫病例发生,但晚期血吸虫病病例数无明显变化。在已消灭地区的上海市金山区枫泾监测点未发现新病例及阳性钉螺。结论 采取选择性人畜化疗、易感地带灭螺等常规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病情可取得一定成效,但应长期坚持。而对钉螺和耕牛的监测和控制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洞庭湖洲垸亚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与疫情变化,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洲垸亚型疫区五一村为疫情观察点,对螺情、人群病情、耕牛感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2005--- 2006年居民感染率分别为6.61%、3.40%,2006年较2005年下降44. 93%。不同距离居民感染率第一年一层高于二层,男性高于女性;第二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以副业渔民最高,耕牛感染率分别为8.00%和13.33 %,垸外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3.38只10.1 m2和2.16只10.1 1112,钉螺阳性率分别为0.26%、O。结论五一村血吸虫病疫情呈下降趋势,但沆行仍未控制,尚需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74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人畜查病和钉螺调查。结果 2006~2008年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77%、1.97%和1.32%,耕牛感染率分别为8.83%、5.85%和1.85%,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73、0.47和0.37只/0.1m2,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002 0、0.000 5和0.000 3只/0.1m2,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27%、0.11%和0.08%。疫情逐年下降,2008年和2006年相比,居民血吸虫感染率、耕牛感染率、活螺平均密度、感染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52.35%、79.05%、49.32%、85.00%和70.37%。结论 2006~2008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呈明显下降趋势,但疫情并不稳定,反弹因素依然存在,疫情进一步下降的难度加大,为确保2013年全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的实现,必须重点加强耕牛的管理与处置,加强查螺和灭阳性螺的工作,切实控制传染源。  相似文献   

8.
2005-2009年汉寿县凤阳冲村血吸虫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9年湖南省汉寿县凤阳冲村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结果表明,5年来,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下降,但螺情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掌握2014年武汉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行政村为单位, 设监测点28个,对各监测点进行人群、耕牛病情、螺情监测及相关因素调查,统计分析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耕牛感染情况及钉螺分布等相关指标。 结果  全市监测点共调查居民15 310人, 耕牛348头, 调查有螺及可疑环境67处1 370.90hm2。人群、耕牛感染率分别为0.05%和0,人群感染率较2013 年下降了61.54%(χ2= 5.844,P=0.016)。垸内、垸外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结论  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需进一步加强螺情监测,巩固传染源控制措施,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两年疫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比较2005、2006年湖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制定全省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16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并将2年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05年和2006年16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71%和1.91%,2006年较2005年上升了11.69%;耕牛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1.69%和12.06%,2006年与2005年相比上升了3.17%;活螺平均密度、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850 0只/0.1 m2、0.002 5只/0.1 m2、0.29%和0.670 0只/0.1 m2、0.001 1只/0.1 m2、0.17%,2006年较2005年分别下降了21.45%、56.00%和41.59%。结论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较重,防治工作难度较大,仍然需要加大综合防治措施力度,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