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启溶  陈克强 《化工学报》1990,41(2):249-252
<正>聚乙烯醇(PVA)是制造维纶纤维的原料.维纶是棉型纤维,具有高强、耐磨和高吸湿性特点,但是染色性差,回弹性低.腈纶具有高回弹性和优良染色性,素有合成羊毛之称,但是强度较低,吸湿性差.通过嵌段共聚可使腈纶和腈纶在分子基础上结合,制得兼具维纶和腈纶优异性能的新型合成纤维.有关在超声辐照下PVA与丙烯腈(AN)的嵌段共聚反应已有报道,为进一步提高共聚反应速率、共聚物产率及共聚物中AN含量,本文对体系PH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PET与PEG嵌段共聚物合成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聚酯(PET)和聚乙二醇(PEG)进行嵌段共聚,制得PET-PEG 嵌段共聚物,以PEG 加入比例为25% 的共聚物作改性剂,与CDP共混纺丝,所制纤维的抗静电性、染色性和吸湿性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沈埜  陈克强  王琪  李惠林  徐僖 《化工学报》1988,39(4):478-487
本文研究了超声波辐照下聚乙烯醇(PVA)在水溶液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PVA在水溶液中的超声降解速率遵循Baramboim动力学方程.本文还研究了丙烯腈(AN)与PVA在水溶液中的超声波辐照共聚反应.改变超声辐照时间或溶液中AN的量,可得到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类共聚物.用IR、MS、PGC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证明所得产物主要为嵌段共聚物.在2%的PVA/AN(1/1.6,质量比)水溶液中,以频率为21.5kHz、声强为490W的超声波在20±1℃下辐照28min,水溶性共聚物产率[共聚物产率=(共聚物重/PVA加入量)×100%〕为25.49%,共聚物中AN含量为13.98%;在相同条件下,对2%的PVA/AN(1/4,质量比)水溶液,辐照100min,水不溶性共聚物产率为296.01%,共聚物中AN含量为75.56%.  相似文献   

4.
20024147用由超声波技术制备的聚(乙烯醉/b一丙烯腑)乳液纺得的纤维的研究1.纤维的性质Xiao W.…;J.Appl.Polym.Sei.,2001,80,(7),p.989一994(英)随着纤维的结晶度和亲水的AN含量的增加,聚(乙烯醉/b一丙烯睛)纤维的含湿性下降。含26.94%共聚物纤维,拉伸5倍,200℃热处理,其含湿值略低于商业化的PVA纤维,但比商业化的PAN纤维高得多,嵌段共聚物纤维的保水值比常规的PvA纤维高得多。这是因为这些纤维中孔隙的存在。同时该纤维还具有比商业化的PVA、PAN、羊毛和棉纤维高的芯吸能力,这是由于纤维的沟潜表面和膨松的多孔纤维形态造成的,具…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PET-PEG嵌段共聚物的可纺性、PET-PEG纤维和PET/PET-PEG共混纤维的吸湿性和抗静电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机理。发现随PEG含量的增加,PET-PEG嵌段共聚物的可纺性变差,但纤维的吸湿性和抗静电性能提高,抗静电耐久性变差。PEG在PET-PEG纤维和PET/PET-PEG共混纤维中的导电机理为质子导电。PEG含量为30wt%(占 TPA)的PET-PEG嵌段共聚物与PET的共混纤维具有工业化前途。  相似文献   

6.
20026145用超声波技术制备的聚(乙烯醉lb一丙烯睛)乳液纺得的纤维研究1.纤维结构的特征X iao L.…;J.APPI.Polym Sei,2001.80,(7),P.979-988(英)不同AN含量的聚(乙烯醇/b一丙烯腊)的结构特征与PVA和PAN纤维进行比较研究。X衍射分析表明共聚物纤维中P VA和PAN嵌段形成了晶体。共聚物纤维的动态机械光谱出现了两个分别对应于PvA和PAN组份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表明在纤维中两者的不相容性。SEM直观地表明了与PAN纤维相近似的纵向有裂缝的及有沟潜表面的形态,显示了嵌段共聚物纤维具有内部微观领域分离的形态结构,TEM显示共聚物纤…  相似文献   

7.
<正> 一 前言 维纶是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合成纤维,它具有强度高、伸度低、模量高,耐冲击强度高,耐酸、碱等许多优点,但是也有弹性差、尺寸稳定性差、染色性不好等缺点。目前,全世界每年的生产能力约30万吨,其中,日本7.6万吨;朝鲜5万吨;而我国为16.5万吨,占全世界产量的50%以上。六十年代为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由日本引进的维纶生产线,主要生产1.55dT×35mm的棉型纤维。但是,由于维纶的上述不足,它在民用方面  相似文献   

8.
吸水腈纶的微孔结构与吸水性染色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水腈纶是以聚丙烯腈为母体,采用独特的纺丝工艺制得的具有特殊多孔结构的纤维。运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形态、汞密度测定、吸水性测定及染色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吸水腈纶的微孔结构及其与吸水性、染色性的关系。将吸水腈纶制成的织物与常规腈纶、棉、毛织物进行吸水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吸水腈纶的保水率高于常规腈纶3%左右,但染色后发色不如常规腈纶。认为制取吸水腈纶时需掌握适当的孔隙率。  相似文献   

9.
<正> 一 前言 聚乙烯醇(PVA)纤维耐水性能较差,缩醛化后的维纶(PVF)虽耐水性有一定的提高,但染色性、回弹性仍很不理想。樱田一郎等人曾分别研究了PVA纤维经预辐照与一些乙烯基单体的接枝共聚,使接枝产品的耐水性、染色性有所改善。Geacintov等人曾将单体丙烯腈接枝到纤维素上,提高产品的耐水性。另据报道,丙烯腈单体与棉纤维接枝共聚能提高纤维的耐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腈纶是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之一,它具有弹性好、强力高和染色性良好等优点,但纺织加工性差。为了消除腈纶在纺织加工中产生的静电,改进纤维的柔软性、平滑性、集束性。保证纤维有良好的加工性能,过去腈纶制造行业每年需进口相当数量的腈纶油剂,腈纶毛型油剂是  相似文献   

11.
<正> 一 维纶和聚乙烯醇(PVA)系纤维 1.维纶 自七十年代初期以来,随着涤纶、腈纶、锦纶等合成纤维的兴起和迅速发展,维纶的产量以及在合纤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日本是资本主义世界大量生产维纶的唯  相似文献   

12.
<正> 一 前言 早期日本樱田一郎等曾发表了用乙烯基单体与聚乙烯醇纤维接枝共聚的工作,但较偏重于接枝共聚规律的探讨,涉及共聚物结构方面的报导则较少见。前报的工作表明聚乙烯醇纤维(PVA)及其缩醛化产物维纶(PVF)经预辐照接枝丙烯腈单体后,耐水性显著提高,染色性也有所改善。本文在前报工作的基础上,用红外光谱(IR)和电子能谱(ESCA)研究了接枝共聚物(PVA-g-AN)、(PVF-g-AN)和分离出的支链(PAN)的结构,还用电子顺磁共振(ESR)等方法初步探讨了接枝共聚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正> 聚丙烯纤维具有较高的断裂强度、良好的回弹性和优异的耐化学性能,但由于链结构的特点,它的吸湿性、染色性、耐老化性和手感都较差,在服用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用极性单体进行接枝改性具有一  相似文献   

14.
<正> 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为了解决合成纤维吸湿性差的问题,近年来通过小试已研制成功一种微孔吸水性腈纶。纤维中的微孔具有良好的毛细管吸水效应。高吸湿腈纶除具有腈纶一般物理性能外,与常规腈纶相比具有比重轻,吸水率大(25%左右)的特点。制成织物后,较常规腈纶同类织物吸水速度  相似文献   

15.
热塑性弹性体(SBS)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它不需硫化就具有硫化橡胶的性能,如高的抗张强度、伸长率、回弹性、良好的耐磨性和溶解性等。 SBS是以有机锂为引发剂,烃为溶剂,用无链终止、无链转移的“活性”阴离子聚  相似文献   

16.
涤纶辐射接枝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60)Coγ射线研究了丙烯酸在涤纶织物上的辐射接枝共聚反应。探讨了单体浓度、辐照剂量及阻聚剂等对接枝率的影响,并且测试了所得接枝物的吸湿性、染色性和物理机械性能。随着接枝程度的提高,吸湿性和染色性有明显的提高,但机械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已内酰胺(PA6)和聚乙二醇(PEG)嵌段共聚反应制备聚醚酯酰胺(PEEA),与PA6混合纺丝获得共混纤维。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分析证明PEEA为嵌段聚合物,差示扫描量热表明PEEA具有两相结构;共混纤维的抗静电性随PEEA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共混纤维强度小于PA6纤维;当PEEA质量分数为6%时,共混纤维断裂强度最大达4.4 cN/dtex,断裂伸长小于46.01%。  相似文献   

18.
<正> 七十年代以来,丙纶的世界产量迅速增长,仅次于尼龙、涤纶和腈纶而跻于四大合纤之列。但丙纶与其他合纤不同,用作衣着的数量和品种十分有限。为了扩大它的服用范围,有必要对其可纺性、染色性、吸湿性、抗静电性以及其他服用性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红外光谱(FTIR)法、元素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法对不同配比的PET-PA6嵌段共聚物的结构、组成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A6和PET反应后形成了相容性较好的共聚物而非共混物,分子链结构特征是以软段PA6封端的共聚物;共聚反应中加入的PA6质量分数为5%~20%时,随PA6投料比增加,共聚物的熔融温度、冷结晶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均呈下降趋势;元素分析法和1H-NMR法测得PET-PA6嵌段共聚物的实际组成与投料比非常接近,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合理控制投料比来制备所需材料。  相似文献   

20.
王喜仁 《合成纤维》1989,18(3):28-34
从分析维纶和PVA的结构特点与性能特点出发,探讨了开发服用型维纶差别化纤维的局限性,论证了开发产业用维纶差别化纤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服用型维纶差别化纤维中,唯有阻燃性维氯纶和有色维纶还值得注意开发和生产;工业用缝纫线、防寒纱、水溶性维纶、高强高模纤维等产业用维纶差别化纤维新产品,很有发展前途,建议进一步深入开发,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