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怀亮 《中医研究》1998,11(4):35-36
发热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多由某种疾病或其它部位感染引起,常伴随疾病和感染而治愈。但是也有另一类型的发热,热势可高可低,检查无异常,诊断不明确,临床治疗效果不好,迁延数月或数年,为患者带来精神负担和身体痛苦。因此,在临床中应从发热的特点上着眼,从发热的...  相似文献   

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陛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是非常常见的腹部疾病,它的病因很多,其致病机理就是胰酶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发生消化、出血、水肿、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和急性上腹痛。在临床上最多见的是胰腺水肿,预后不会对身体造成其他影响,因此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少数重症患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并会有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癌,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其中重症胰腺炎发病速度快,病情非常严重而且复杂,因此在临床上死亡率较高。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是非常难以治疗的疾病,现在我们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从2001年2月-2010年9月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100例得到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发热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临床极为常见。笔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发热性疾病200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200例患者中男90例,女110例;年龄9~65岁;流行性感冒38例,呼吸系统感染26例,腮腺炎21例,急性胆囊炎32例,急性泌尿系感染22例,妇女产后感染16例,内分泌疾病引起的发热19例,不明原因发热  相似文献   

5.
因高热看急诊的患者众多,其实发热并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存在,它只是许多疾病的症状。比如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包括某种疾病的继发感染比如糖尿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的有感冒、肺炎、肝炎、心肌炎、乙型脑炎、泌尿系统感染、急腹症等等,这些疾病都可引起发热。如果不清楚病因盲目退热,容易耽误病情。因此,首先弄清病因,针对不同的疾病进行治疗与护理是退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养生月刊》2008,29(6):484-489
前言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7.
浅述急诊退热原因分析观察及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急诊因高热就诊的患者人人都不陌生,发热并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存在,它只是许多疾病的症状,比如: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包括在某种疾病上的继发感染比如糖尿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的有感冒、肺炎、肝炎、心肌炎、乙型脑炎、泌尿系统感染、急腹症等等。这些疾病都可引起发热,如果不能清楚病因盲目退热,容易耽误病情,因此,首先弄清病因,针对不同的疾病进行治疗是退热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发热是儿科疾病中的常见症状,许多病因均可引起,大多数可根据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个别病例虽然经过详细检查,但仍不能查出发热的原因,容易造成误诊。根据病因,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感染是导致发热的最常见原因,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是由感染所致的综合征,是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外临床治疗始终没有特效疗法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中西医结合防治Sepsis是今后研究的必然趋势。本文就中西医治疗脓毒症发热症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利巴韦林喷剂和炎宁颗粒治疗普通手足口病患儿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目前,手足口病的防治仍处于比较严峻的时期.我院用利巴韦林喷剂和炎宁颗粒治疗普通手足口病患儿80例,疗效理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有血管的破裂,大多数是由于动脉破裂所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意外。发热是疾病变化的灵敏而客观的指标,也是脑出血患者常见的症状,其中80—90%的脑出血患者可有发热,引起发热的原因有许多,感染是其中常见的原因之一。为了使脑出血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减少并发症,尽早康复,本文对本院2003—10~2006—6月收治的88例脑出血患者(其中36例发生感染性发热),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为危急重症,病死率居高不下,发热为其最常见的症状。目前,多数中医师治疗脓毒症发热以清热为主要方向,效果不尽如人意。梁群教授认为脓毒症患者在入院前多会出现慢性发热,多为低热,容易被忽视,且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体质本虚,病程中出现的发热表象是由多种致病因素造成的短时间内阴阳、气血、脏腑功能迅速虚衰的证候表现,即所谓“急性虚证”,气血阴阳亏虚,因虚致热。梁教授提出治疗脓毒症发热应以益气固本解毒为根本法则,扶正固本,截断扭转,自拟益气回春汤,随症加减,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杨佼  吕文良  谢伟 《河北中医》2011,33(3):374-375
发热为内科常见症状之一,许多发热原因不明确,西医抗生素治疗多无效,个别患者久治不愈,甚至迁延数十日至数月[1-2]。中医学认为发热主要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故"恶寒"便作为临床辨别有无表证的标志。对于内伤发热,通常见于久病之人或素有顽疾,可由气虚、血虚、血瘀等引起。我们观察临床不明原因发热多为外感内伤并存,  相似文献   

14.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71和柯萨奇病毒A16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因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疫情控制难度大,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流行;该病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臀部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15.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16和EV71型病毒常见)[1]引起的传染病,以婴幼儿为主,临床1~5岁多见。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重症患儿发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传播疾病。2011年6~8月本科共收治30例手足口病患儿,通过积极的治疗与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5例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ICU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就其临床感染症状、体征、真菌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并就ICU引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45例ICU重症患者出现症状与体征多以发热为主,依次为肺部湿啰音、痰量增多,黏稠、呼吸急促等。经痰液、肺部分泌物、血液标本检测,共分离真菌156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居首(52.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7.3%),第三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1.5%)。引发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多集中于以下几方面: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气管插管以及气管切开、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各种激素等。结论:ICU重症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后,其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多为发热、痰量增多、黏稠、肺部湿啰音;其感染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则是引发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起病之时多伴有发热、咳嗽、咳痰,或有鼻塞流涕。发热是预示疾病预后转归的重要指标之一,若控制不佳,往往会导致病情恶化[1]。笔者随江苏省医疗队驰援湖北黄石地区,在黄石有色医院工作期间,对收治的新冠肺炎非重症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缓解发热症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兹举3则典型案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发热是临床上及其常见症状,是一些炎症因子刺激体温调定点,引起产热大于散热的体现。多种原因可引起发热,大体分为感染性发热及非感染性发热。感染、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因。根据我国1999年"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探讨会"对发热的定义,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称为不明原因发热(FUO)。在"2016革兰阴性菌  相似文献   

19.
张军海  徐海龙 《河北中医》2016,(11):1612-1614
中枢性发热是指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损伤后导致产热和散热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常见于重型颅脑损伤、重症脑血管病、颅脑手术后、中枢性神经系统感染及脑肿瘤术后等患者,是严重脑部疾患常见的一个伴随症状。魏勇军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多年,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并根据“急则治标,实则泻之”的治则,创立的通腑清脑合剂灌肠在治疗中枢性发热疗效显著。现将魏勇军教授运用通腑清脑合剂治疗中枢性发热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0.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起病急,早期表现为发热,可伴有手足、口腔部位斑丘疹、疱疹,或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头痛等症。2008年在国内局部地区形成了一定流行趋势,并被证实大多由肠道病毒EV71感染所致,症状较重,部分病例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多样,重症可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心力衰竭等多器官功能损伤,可在数小时内死亡。笔者用中药治疗经病原学证实且有典型症状的该病患儿22例获得良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