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起550kV瓷柱式断路器绝缘拉杆的事故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电器》2015,(9):177-181
介绍了一起550 kV瓷柱式断路器绝缘拉杆事故。通过现场一、二次设备的详细检查,故障后试验和返厂试验,以及对该主绝缘事故的缜密分析,发现造成该事故的主要原因为该断路器B相绝缘拉杆存在绝缘缺陷,由此引发局部放电并逐渐造成绝缘劣化,最终导致故障发生。进一步加快推进绝缘拉杆中存在气隙及气隙数量、大小的检测、判断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在岭澳500kV开关站0GEW系统倒送电过程中,500kV岭东甲线310JA的B相断路器由于设备质量问题发生绝缘闪络事故。通过图片对事故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尤其就可能导致断路器绝缘闪络事故的粒子来源点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3.
应用电磁暂态仿真计算EMTP程序,对在同塔双回线路中采用不平衡绝缘时,可将两相闪络有效锁定在低绝缘侧的最低不平衡度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绝缘配置方案.当线路采用平衡绝缘或绝缘的不平衡度较小时,雷击导致的两相闪络通常发生在两回线路中,即一回各有一相闪络;而随着两回线路绝缘水平差距的拉大,两相闪络将逐渐向低绝缘侧集中.利用该原理,通过保证两回线路之间足够的绝缘水平差距可将两相闪络锁定在绝缘水平较低的一回中,即实现以一回三相跳闸为代价来避免严重的双回同跳事故,从而提高线路的双回耐雷水平.计算结果显示,当220 kV和110 kV同塔双回线路的绝缘不平衡度达30%左右,或分别相差4片和3片绝缘子时,不平衡绝缘可较好地起到锁定两相闪络的效果.并且,该方案的防同跳效果在采用各种导线相序布置方式的双回线路上均稳定可靠,因而可有效地避免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发生雷击同跳事故.  相似文献   

4.
分析发电机定子端部事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昌达 《大电机技术》1993,(2):20-26,32
当发电机定子端部发生事故,在分析事故的首发原因时,常常引发制造工作者和运行工作者之间长时间的争论。因为在事故后发电机端部的损坏这样严重,以致难于找出事故的真实原因。大多数这类事故的罪魁祸首不是绝缘,而绝缘却是受害者。文中除强调上述观点外,清楚地描述了两类事故(单纯的绝缘击穿短路和长期过热损坏绝缘后的短路)后端部残留物在形貌上的不同。为便于区分这两类事故,文中提出了一初步的分析判断依据。只要对残留物进行仔细的考察并紧密地与判据相对照,这些事故的首发原因就不难找出。作为实例本文对国内200MW汽轮发电机的19次事故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某厂10kV系统的一次弧光短路事故过程及对事故原因的分析,认为这是一起C相弧光接地发展而成的的相间弧光短路事故,开关柜内铜排裸露、绝缘防护不到位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起区外故障引起主变差动保护动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起区外故障引起主变差动保护越级跳闸事故的相关情况,通过对现场相关电气设备进行了特性试验、绝缘检查、二次回路测量等,并就保护动作报告和事故录波进行分析,确定是变压器中压侧B相区外发生接地故障,同时C相区内发生瞬时性绝缘击穿,引发接地故障,B、C相通过过渡电阻(大地)发生转换性B、C相间短路,一点区外,一点区内,导致差动保护跳闸,得出结论为:保护为正确动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起区外故障引起主变差动保护越级跳闸事故的相关情况,通过对现场相关电气设备进行了特性试验、绝缘检查、二次回路测量等,并就保护动作报告和事故录波进行分析,确定是变压器中压侧B相区外发生接地故障,同时C相区内发生瞬时性绝缘击穿,引发接地故障,B、C相通过过渡电阻(大地)发生转换性B、C相间短路,一点区外,一点区内,导致差动保护跳闸,得出结论为:保护为正确动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起配电柜引风机回水提升泵电源抽屉柜起火延燃事故,阐述了事故的处理过程,从检查过程、DCS运行记录及电机三相绝缘3方面分析了事故原因,指出电机在缺相期间因B,C相电气元件接触时间过长,导致电源抽屉内部元件发热严重而引发电源抽屉柜着火,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电机的绝缘事故占电机本身事故的比重是很大的。而在电机的全部绝缘事故中,静子线卷的绝缘事故又是最主要的。例如,上海电业管理局在1953—1956的四年中,共发生了8次发电机本体的事故,其中有6次是静子线卷绝缘事故(包括两次因雷击而烧毁静子线卷绝缘的事故),1次是转子线卷绝缘事故,1次是转子扇叶开裂事故。表1为苏联电站部电机绝缘事故的统计资料,从表1统计结果也不难看出,电机绝缘事故占全部电机事故的比例是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龙口水电站20 MW发电机纵差保护动作事故,对发电机电气一次设备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并分析事故动作报告,确定事故原因为发电机励磁变压器高压侧电缆冷缩终端头V相绝缘击穿并对地放电。将励磁变压器高压侧电缆冷缩终端头更换为热缩终端头,并针对发电机纵差保护动作未启动PLC电气事故停机流程的问题,在发电机监控系统PLC电气事故停机流程中增加了SOE量启动源。处理后,发电机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1.
我厂一号发电机为 QFQ—50—2型,哈尔滨电机厂71年产品。72年12月投产以来共进行大修5次,截止事故前累计运行共73780小时。一、事故情况82年12月1日5时07分,由于猫害造成发电机出口刀闸 A、B 相两相短路。发电机开关跳闸后检查现场,发电机出口刀闸 A、B 相瓷瓶表面有弧光短路的严重烧痕。测量发电机绝缘电阻为150兆欧(1000伏兆欧表)。刀闸瓷瓶经处理后,带主变压器测量绝缘电阻  相似文献   

12.
正1事故经过2013-07-19,某110 kV变电站35 kV I段母线压变发生爆炸。检修人员赶赴现场检查后发现,35 kV I段母线压变A相受损最为严重。手车A相保险管已完全破裂,绝缘支撑杆上部有烧焦痕迹,且A相压变发热,温度约为70℃,A相静触头仍存在。B,C两相熔断器、绝缘支撑杆外表均有烟尘覆盖。同时发现,压变手车及柜内存在严重破坏,无法处理。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稔底水电站3号机组因定子线圈A相与C相之间绝缘击穿短路,所导致的定子线圈被烧毁事故,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前言根据71年-74年全国6千伏以上发电机事故缺陷的统计,发电机绝缘事故和绝缘缺陷在发电机总事故和总缺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四年来发电机绝缘损坏事故达170台次,占损坏事故总台次的66%.其中定子绝缘损坏事故占发电机事故总台次的53%;转子绝  相似文献   

15.
某220kV变电站雷雨后,巡视发现110kV北母B相避雷器泄漏电流超标,通过用红外线成像仪测温中发现内部发热缺陷,分析为避雷器顶部密封不良,进水受潮,引起氧化锌阀片绝缘下降,及时进行了停电处理;停电后进一步进行高压试验测试,发现B相避雷器泄漏电流值过大,认定内部绝缘有局部击穿现象,故更换了B相避雷器,检查其它两相正常后,投入了运行,避免了一次110kV母线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985年以来,黑龙江省高压电气设备共发生绝缘事故48次,其中变压器事故最多,为20次,占事故总数的41.67%,发电机事故14次,占29.17%,两者之和为70.84%。由此可见要想降低我省的绝缘事故,首先必须抓好变压器和发电机的绝缘监督工作。发电机和变压器的34次绝缘事故分析如附表所示。  相似文献   

17.
详细介绍2000年6月27日大同第二发电厂200kV升压站由于250-1型刀闸A相静触头绝缘支持瓷瓶、引线支持瓷瓶先后折断,造成220kVA葙接地短路事故的情况和事故处理的经过;总结事故处理的经验,分析事故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而批出了通过本次事故应吸取的教训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由于10kV高压开关柜长期温升超标而加速了柜内设备绝缘的老化,导致柜内10kV真空断路器绝缘拉杆性能下降而发生单相弧光接地,而柜内10kV三相限压保护器又由于选型不当而在暂时过电压作用下发生爆炸,引起相间短路,进而扩大了事故范围。  相似文献   

19.
结合国内首个高度集成的智能变电站——朝阳何家220 kV智能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独立式光伏供电系统,省去了铺设电缆等工作,同时与避雷器绝缘在线监测装置的无线通信方式相协调。经过实验室测试和变电站现场的实际应用检验,证明该独立光伏供电系统能够对负载避雷器绝缘在线监测装置实现24 h不间断供电,保证了绝缘监测装置对避雷器绝缘状态的实时长期监测,有效预防避雷器因绝缘事故造成的损失,同时满足何家智能变电站高度集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1 安全运行的一般概念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受电、热、力 3种势力的破坏 ,变压器的发展是在与这 3种势力的斗争中完善起来的 ,变压器运行的全过程 ,也是与这 3种势力做斗争的过程。许多有关变压器的标准和反事故措施 ,也都针对防止这 3种因素引发的事故 ,以提高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水平。为此 ,本文着重讨论绝缘事故、短路事故和过热事故的分析和预防。2 绝缘事故2 .1 绝缘事故概述变压器的绝缘系统 ,有一个绝缘配合问题。合理的绝缘配合是绝缘的耐受电场强度 (以下简称场强 )大于其受到的作用场强 ,并有一定的裕度。当绝缘配合受到破坏 ,便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