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保守康复方案与激进康复方案对关节镜下骨-髌腱-骨自体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1999-09/2002-09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45例,分为保守方案组(24例)和激进方案组(21例),分别应用保守和激进康复方案进行术后康复,术后2年检测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2年,关节松弛度测量阳性者保守方案组4例(17%)、激进方案组4例(19%),Lysholm膝关节评分两组各有1例疗效差。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无明显差异(P>0.05)。激进方案组早期关节肿胀较明显、渗液较多,术后行关节穿刺抽液患者激进方案组15例、保守方案组10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恢复正常运动训练所需时间保守方案组1年、激进方案组9个月。结论:两种方案均安全有效,激进康复可明显缩短康复时间,更快地获得膝关节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3种不同康复方案对术后骨隧道增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保守康复组(A组)、激进康复组(B组)和自制康复计划组(C组),每组20例.术后12个月比较Lysholm评分、三维重建CT检查移植物骨隧道直径.[结果]C组Lysholm评分优于A 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骨隧道明显大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康复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但不同康复训练方案将影响术后骨隧道的愈合,应以适度康复为原则.  相似文献   

3.
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两种康复程序效果比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观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两种不同康复程序的效果。方法: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保守康复组36例,激进康复组24例。术后6个月时比较关节活动度、髌上10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Lysholm评分、IKDC评分、关节稳定性和MRI检查移植物骨隧道直径。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髌上10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无明显差异;Lysholm评分无明显差异;IKDC评分有明显差异;关节稳定性检查均为阴性;MRI检查移植物骨隧道扩大有明显差异。结论: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康复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但是并非越激进越好,应以适度康复为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近年来关于自体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的文献资料,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03的文章,检索词为“anteriorcruciateligament,reconstruction,rehabilit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另外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4/2005-04的文章,检索词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文章语言为中文。资料选择:选取有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的文章,纳入标准:①随机或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研究。②观点明确。③采用自体材料重建。排除标准:①综述。②重复性研究。③异体或异种材料重建。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9篇关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的文章,选择其中符合标准的25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观察并比较保守、激进两种不同性质的康复训练方法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一般来说,用骨-髌腱-骨重建后的康复训练应早于用腘绳肌重建,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相当重要,闭链训练适用于康复早期,开链训练适用于康复晚期。由于前交叉韧带中存在着本体感受器,而重建材料中不含有本体感受器,故术后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完善至关重要。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训练变得越来越激进。康复训练方案应该按照重建材料的不同及个体差异分别制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着关节镜在膝关节交叉韧带修复重建治疗中的运用,术后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重建术后膝关节完全固定或者是限制其活动和肌肉收缩,会导致关节囊和关节周围韧带的挛缩,肌肉萎缩,以及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化,影响术后功能的恢复。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03文章,检索词为“anteriorcruciateligament,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reconstruction,re-habilit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1994-01/2004-03文章,检索词为“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重建,康复”,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前、术后康复训练有关的文献。纳入条件:①随机或自身对照的临床研究。②调查研究。③有明确的康复程序。④结论明确。排除条件:①重复的统一研究。②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2篇关于膝关节交叉韧带修复重建术康复干预的文章,选择其中符合标准的23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分别对交叉韧带愈合的生物力学、不同移植物术前、术后的不同康复程序对康复结果的影响等方面作了讨论。①采用髌腱骨-髌腱中1/3-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康复:有研究分别采用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康复程序比较其效果,随访1年后,使用KT-1000关节测量仪测量结果显示:与开链运动组相比,闭链运动组的膝关节前后向松弛度更接近正常。②采用月国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康复:将62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取保守和激进的康复程序进行康复。结果激进的康复能使肌力得到较快的恢复,但存在着增加滑膜炎的发病率的问题;9个月以后两组肌力评定没有显著差异。③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对21名采用月国绳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指导,术后3个月,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均>120°;术后1年,患肢屈膝70°时后抽屉试验Ⅰ度阳性2例,其余均为阴性。结论:修复重建术前、术后的康复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很大,其总的发展趋势是强调早期的关节活动和肌力训练。  相似文献   

6.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系统功能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功能康复护理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进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6例患者按人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康复组23例术后给予系统功能康复护理,对照组23例术后给予一般功能康复护理.康复护理2个月后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康复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进行系统的功能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很多,常涉及到不同的移植材料,但不同移植材料之间比较的研究较少见.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3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0-01/2005-09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完成.对象:选择2000-01/2005-09收治的交叉韧带损伤患者76例,其中异体骨-髌腱-骨移植27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21例,自体四股半腱肌28例.方法:回顾分析21例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28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和27例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情况.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和KT-1000评价疗效.检测术后住院期间患者体温.主要观察指标:①关节活动范围.②后抽屉试验及KT-1000检查关节稳定性.③Lysholm和IKDC评分检测膝关节整体功能.④不良反应.结果:随访26~79个月.3组患者终末随访的IKDC分级、Lysholm评分、KT-1000结果和后抽屈试验阳性率之间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自体骨一髌腱一骨重建组3例膝关节10°屈曲受限;同种异体骨一髌腱一骨重建组1例5°屈曲受限;半腱肌腱重建组2例屈曲受限.3组间膝关节屈曲受限比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患者均无关节粘连、伤口感染、植入物断裂、螺丝钉松脱、髌骨骨折、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自体骨-髌腱-骨重建组12例有不同程度的膝前痛.半腱肌腱重建组5例有不同程度的膝后痛.3组膝周痛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自体骨-髌腱-骨组最高,半腱肌组次之,异体骨-髌腱-骨最低.3组术后发热时间组间比较发现,异体骨髌腱骨高于自体骨髌腱骨和自体半腱肌组(P=0).自体骨髌腱骨与自体半腱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44).4例异体骨-髌腱-骨出现排斥反应,表现为胫骨隧道外口持续果酱样液体流出,经换药、激素或消炎痛治疗后痊愈.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均取得满意的结果,并且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异体骨-髌腱-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合并症及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方法 对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异体骨-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通过使用可调式支具外固定、被动活动器(CPM)、被动及主动功能锻炼等康复护理.结果 8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27~77个月,平均41个月.按Lukianov的ACL重建术后功能评定标准,优8例.随访结果显示,术前7例Lanchman试验阳性,术后均阴性;术前6例前抽屉试验阳性,术后均呈阴性;术前6例有明显膝关节不稳定感,术后均消失;术后8例功能锻炼后膝关节活动度可达0~90°.结论 ACL重建术后早期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明显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的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组为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20例,对照组为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16例,均应用相同的康复方法 进行治疗,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对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和松弛度等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的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分别为90.0%和87.5%,术后12个月时2组优良率均为100%.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achmen试验各有一例阳性;术后12个月时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Lachmen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康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的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组为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20例,对照组为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16例,均应用相同的康复方法 进行治疗,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对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和松弛度等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的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分别为90.0%和87.5%,术后12个月时2组优良率均为100%.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achmen试验各有一例阳性;术后12个月时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Lachmen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康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的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组为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20例,对照组为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16例,均应用相同的康复方法 进行治疗,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对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和松弛度等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的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分别为90.0%和87.5%,术后12个月时2组优良率均为100%.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achmen试验各有一例阳性;术后12个月时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Lachmen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康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的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组为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20例,对照组为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16例,均应用相同的康复方法 进行治疗,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对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和松弛度等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的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分别为90.0%和87.5%,术后12个月时2组优良率均为100%.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achmen试验各有一例阳性;术后12个月时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Lachmen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康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的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组为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20例,对照组为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16例,均应用相同的康复方法 进行治疗,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对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和松弛度等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的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分别为90.0%和87.5%,术后12个月时2组优良率均为100%.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achmen试验各有一例阳性;术后12个月时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Lachmen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康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的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组为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20例,对照组为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16例,均应用相同的康复方法 进行治疗,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对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和松弛度等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的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分别为90.0%和87.5%,术后12个月时2组优良率均为100%.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achmen试验各有一例阳性;术后12个月时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Lachmen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康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的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组为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20例,对照组为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16例,均应用相同的康复方法 进行治疗,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对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和松弛度等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的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分别为90.0%和87.5%,术后12个月时2组优良率均为100%.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achmen试验各有一例阳性;术后12个月时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Lachmen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康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的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组为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20例,对照组为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16例,均应用相同的康复方法 进行治疗,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对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和松弛度等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的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分别为90.0%和87.5%,术后12个月时2组优良率均为100%.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achmen试验各有一例阳性;术后12个月时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Lachmen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康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的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组为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20例,对照组为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16例,均应用相同的康复方法 进行治疗,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对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和松弛度等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的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分别为90.0%和87.5%,术后12个月时2组优良率均为100%.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achmen试验各有一例阳性;术后12个月时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Lachmen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康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的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组为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20例,对照组为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16例,均应用相同的康复方法 进行治疗,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对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和松弛度等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的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分别为90.0%和87.5%,术后12个月时2组优良率均为100%.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achmen试验各有一例阳性;术后12个月时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Lachmen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采用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同康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自体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近年来关于自体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的文献资料,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03的文章,检索词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reconstruction,rehabilit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另外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4/2005-04的文章,检索词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文章语言为中文。 资料选择:选取有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的文章,纳入标准:①随机或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研究。②观点明确。③采用自体材料重建。排除标准:①综述。②重复性研究。③异体或异种材料重建。 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9篇关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的文章,选择其中符合标准的25篇进行综述。 资料综合:观察并比较保守、激进两种不同性质的康复训练方法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一般来说,用骨-髌腱-骨重建后的康复训练应早于用膪绳肌重建,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相当重要,闭链训练适用于康复早期,开链训练适用于康复晚期。由于前交叉韧带中存在着本体感受器,而重建材料中不舍有本体感受器,故术后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完善至关重要。 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训练变得越来越激进。康复训练方案应该按照重建材料的不同及个体差异分别制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常常疏于出院后康复管理,为此通过加强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管理并进行效果分析,探讨其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1998-02/2002-04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对47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出院患者,通过门诊随诊、家庭随诊和电话指导的方式进行系统管理.6个月后进行Lysholm评分、关节稳定性、肌力和活动度测定,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康复管理均在8个月以上.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1.8&;#177;2.2)分,KT-2000测定显示患侧和健侧松弛度<3 mm,Cybex测定肌肉功能达到健侧80%以上.结论:加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管理,对保证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