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腔胃-气管(主支气管)瘘临床与影像学诊断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胸腔胃—气管(主文气管)瘘的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胸腔胃—气管瘘临床、CT和口服碘水造影表现。结果:胸腔胃—气管瘘临床表现有进食水后呛咳和平卧位呛咳,坐立位减轻,肺部感染、发热、消瘘、乏力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口服碘水造影可显示瘘口的位置、大小以及肺部感染情况;CT检查可详细观察胸部情况,了解瘘与邻近结构的详细解剖,测量气管/支气管内径。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和食管造影可以确诊胸腔胃—气管瘘,CT为无创伤、无刺激性检查确诊手段,并为下一步制定气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方案提供详尽资料。  相似文献   

2.
食管瘘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价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瘘的影像学特征及支架置入治疗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5月间12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食管瘘患者,其中放疗、保守治疗后出现食管-胸腔瘘及食管-纵隔瘘各1例,食管癌术后出现瘘患者10例.12例均行口服碘水造影及螺旋CT检查,并于透视引导下置入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结果:口服碘水造影,检查显示,造影剂溢入胸腔8例;溢入气管3例;溢入纵隔部位1例.12例行螺旋CT检查,其中8例显示瘘口与胸腔相通,2例直接显示食管残胃-气管瘘的瘘口和瘘管,2例因瘘口小而未能显示.12例患者均顺利置入覆膜内支架,既完全封堵了瘘口,又解决了进食、呛咳问题,有效控制肺部、纵隔等感染问题,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结论:根据口服碘水造影和螺旋CT征象可以诊断食管瘘,置入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明显,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胸腔胃-气道瘘是食管癌切除行食管-胃弓上或颈部吻合术后,胸腔胃与气管/支气管之间异常沟通而形成的瘘管[1-4].目前,临床医生对该病缺乏认识,常漏诊[1]或误诊为食管-气管瘘、误咽或放射性肺炎而贻误治疗.作者对22例胸腔胃-气道瘘患者中的18例进行经鼻空肠营养管和胃减压管置入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体质,更为气道内覆膜内支架置入封堵瘘口提供了治疗时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CT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口服碘水造影X线检查以及CT扫描影像学表现。结果发现胸腔积液7例,有5例口服造影剂后可见造影剂溢出,2例常规造影显示不明确,经CT扫描显示造影剂经瘘道进入包裹性积液腔内。结论吻合口瘘通过口服造影剂后立即通过CT扫描能够发现常规造影不能发现的吻合口瘘,更能清楚胸腔积液是包裹性、非包裹性及局限包裹性积液的位置、分布、病灶多少、大小,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CT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口服碘水造影X线检查以及CT扫描影像学表现。结果发现胸腔积液7例,有5例口服造影剂后可见造影剂溢出,2例常规造影显示不明确,经CT扫描显示造影剂经瘘道进入包裹性积液腔内。结论吻合口瘘通过口服造影剂后立即通过CT扫描能够发现常规造影不能发现的吻合口瘘,更能清楚胸腔积液是包裹性、非包裹性及局限包裹性积液的位置、分布、病灶多少、大小,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主支气管分支型部分覆膜金属内支架置入气管治疗胸腔胃-支气管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根据胸部多排螺旋CT﹙SCT﹚平扫结果及口服碘水食管造影显示瘘口(位于主支气管)的位置、大小、数目,设计定做气管-主支气管分支型部分覆膜金属内支架。根据测量瘘口近端距隆突距离(AB段)及瘘口远端距上叶支气管开口距离(CD段),将患者分为Ⅰ组(AB段或CD段的长度<5 mm,共4例)和Ⅱ组(AB段和CD段的长度≥5 mm,共10例)。X线透视下,14例患者14处瘘口置入15枚气管-主支气管分支型部分覆膜金属内支架。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对比两组,以明确AB段及CD段对术后瘘口复发的影响。结果 14例患者内支架均置入成功,瘘口完全封闭,即刻消除呛咳症状,而4例在术后1个月内出现瘘口复发;对比分析Ⅰ组与Ⅱ组瘘口复发率,两组间瘘口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使用气管-主支气管分支型部分覆膜金属内支架能有效封堵胸腔胃-主支气管瘘,操作简单,安全有效。AB段与CD段的长度是影响支架置入后瘘口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食管记忆金属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和食管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食管、贵门或吻合口癌合并狭窄及食管、吻合口、残胃-胸腔瘘共53例患者置放多种记忆金属支架的临床资料,其中晚期食管癌22例,晚期贲门癌7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癌复发并狭窄8例,纵隔肿瘤所致食管外压性狭窄1例,食管癌所致的食管-气管瘘及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与气管或胸腔形成的瘘共15例。结果53例患者支架均一次成功置放到位,操作过程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所有患者吞咽进食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痿口封闭。无明显出血,术后仅轻微胸痈。结论食管记忆金属支架置放操作安全,是目前治疗食管、贲门恶性狭窄以及各种内瘘的有效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青  赵锡立  王志学 《医学争鸣》2004,25(16):1509-1509
临床资料 晚期食管癌并发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患者13(男8,女5)例,年龄51~83(平均61.8)岁.均经钡餐或碘水造影诊断并经病理证实.其中食管气管瘘7例,食管纵隔瘘4例,食管左支气管瘘2例.晚期食管癌性瘘9例,食管癌放疗中并发瘘2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2例.临床表现为进食后剧烈呛咳9例,低热、寒颤6例,持续性胸背痛4例,声音嘶哑1例,X线检查见食管中、重度狭窄伴气管瘘5例,纵隔瘘2例,左支气管瘘2例;食管中度狭窄伴气管瘘1例,纵隔瘘1例(放疗近半量后);食管吻合口梗阻伴气管瘘1例;食管胃吻合口线状狭窄伴纵隔瘘1例.13例均使用国产镍钛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胃-气道痿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胸腔胃-气道痿的临床资料。结果胸腔胃-气道痿主要临床表现为烧灼样刺激性呛咳、发热、顽固性肺部感染、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实验室检查显示水、电解质紊乱,白细胞增高;胸部螺旋CT和胃腔造影显示胸腔胃-气管痿6例、胸腔胃-隆突痿2例、胸腔胃-左主支气管痿10例、胸腔胃-右主支气管痿2例。结论根据特征性临床表现和胃腔造影可以确诊胸腔胃-气道痿。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9例。介绍口服美兰溶液观察胸腔引流液或胸腔穿刺液出现蓝色,口服碘油或12.5%碘溶液后 X 线摄片发现瘘口的早期诊断方法。食管吻合口瘘发生后,及时胸腔闭式引流,积极控制感染,以空肠造瘘维持营养的姑息治疗,无一例死亡。分析了食管吻合口瘘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提高对先天性食管闭锁或伴食管气瘘 食管气管瘘的早期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24例食管闭锁或伴食管气瘘 食管气管瘘临床表现及分型。结果:该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口吐泡沫,呛咳、发绀,以Ⅲ型为多见。结论注意该病早期临床表现,提高警惕,及早给患儿做胸腹平片,食管碘油造影等检查,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食管闭锁、食管气管瘘的早期认识,减少误诊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24例食管闭锁、食管气管瘘临床表现及分型. 结果:该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口吐泡沫、呛咳、气促、发绀,以Ⅲ型为多见.结论:注意该病早期临床表现,提高警惕,及早给患儿做胸腹平片、食管碘油造影等检查,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减少误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胸腔-纵隔双管胸腔引流和单管胸腔引流对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TERE)围术期吻合口瘘、食管气管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行TERE的105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放置双管胸腔引流进行分组:双管组(双管胸腔引流,n=45)及单管组(单管胸腔引流,n=60)。比较两组围术期吻合口瘘、食管气管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双管组围术期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管组(4.4%vs 25.0%,P=0.005),在食管气管瘘(0%vs 1.6%)、住院总时间(15d vs 17d)、住院总费用(93 530元vs 98 464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ERE双管胸腔引流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围术期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救治体会。方法分析我院1999—2007年8月收治的11例食管癌术后并发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11例胸内食管胃吻合瘘患者经手术或带膜支架封堵或"三管一禁"非手术治疗后,10例发热、胸痛等临床症状消失,上消化道碘油造影证实瘘口愈合。结论通过早期诊断、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后,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正>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0.44~9.4%,病死率38.4~50%。我院自1984年11月至1987年2月对10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施行手术,其中肿瘤切除消化道重建98例,发生吻合口瘘5例(5.1%),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贲门癌切除1例,食管癌切除4例(其中上段癌2例、中段癌1例、中下段癌1例)。肿瘤切除后,颈部食管胃吻合者3例(其中2例为胸骨后胃代食管),胸腔内食管胃吻合2例。5例吻合口瘘均经美蓝口服和碘油造影证实。二、主要表现:本组吻合口瘘均发生于术后6~10天。4例在瘘发生前3~4天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6.
谢亚敏  章俊  谌琴 《安徽医学》2014,(3):315-316
目的:探讨内支架置入在不同原因食管气管瘘中的应用,总结支架处理的手术难点和临床疗效。方法12例经碘水造影确诊食管气管瘘患者,其中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6例,选择两端球头直径至少大于体部6 mm的支架;食管支架置入后瘘2例,采用咳嗽动态显影和导丝的应用确认瘘口位置;放疗后瘘4例均先使用球囊导管预扩张。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准确定位后行支架置入。结果11例支架置入成功,瘘口完全封堵,肺部感染得以控制,术中无并发症,其中1例支架置入后15 d出现大出血死亡;另外1例置入支架后瘘口仍存在,1个月后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对于不同原因食管气管瘘患者,关键是选择合适类型和直径的支架,同时支架置入后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杨春锋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573-2574
目的探讨食管胃胸腔内吻合口瘘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0例食管胃胸腔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其吻合口瘘症状均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90%。结论食管胃胸腔内吻合口瘘患者接受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临床症状均能够得到控制,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韩利红  马原  陈智霞  郑有光 《医学争鸣》2009,30(12):1090-1090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0-10/2008-11经电子支气管镜在气管内植入带膜支架治疗食管上端或贲门区及附近的食管气管瘘16例,均为男性,年龄58~70岁,其中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4例,放疗或化疗后瘘3例,其余9例均为癌肿侵犯气管所致,食管上端距门齿20em以内4例,贲门区及附近的食管气管瘘12例;瘘口直径约1.0~1.5cm者11例,支气管镜下观察不清5例,碘油造影证实,全部患者有肺部感染和发热,咳黄色脓痰10例,进食及饮水时均有呛咳,术前禁食水4~6h,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67例空肠、结肠代食管消化道重建治疗食管胃双源癌、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残胃癌及胃体贲门癌的临床资料,总结食管-空肠、食管-结肠端端吻合方法,操作技巧及优点.全组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3例,2例治愈,1例自动出院.胸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一过性心律失常8例.吻合口无张力,术后消化道造影示吻合口通畅,无残端盲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恶性肿瘤合并食管瘘的临床特点及可回收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晚期恶性肿瘤伴食管瘘23例,其中食管气管瘘13例,食管纵隔瘘8例,食管胸腔瘘2例.术前行CT检查,并口服泛影葡胺造影或经食管插管造影明确瘘口位置及与邻近组织关系,根据瘘口处食管情况定制可回收覆膜金属支架,观察瘘口封堵情况,随访并发症及一般情况.结果 全部手术一次成功,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胸骨后钝痛,持续5~7 d,用止痛药可缓解.支架放置2~4周后,经回收线在透视下将支架取出.结论 食管瘘是一种预后差的肿瘤并发症,可回收覆膜金属支架的应用且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操作安全、可行,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