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菜褐斑病对甜菜的产质量影响很大,喷洒杀菌剂是防治甜菜褐斑病的重要手段。为有效防治甜菜褐斑病,确定喷洒杀菌剂次数,2015—2016年,采用4次喷药、3次喷药、2次喷药、1次喷药、清水对照5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进行田间试验。调查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4个指标确定最佳防治次数。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块根产量差异不显著; 各处理间含糖率差异2015年显著、2016不显著;各处理间产糖量差异2015年显著、2016年不显著。试验结果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喷药次数的增加, 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也随之增高。以4次喷药处理的各项指标最高,亦即4次喷药防治甜菜褐斑病效果最好,挽回的产质量损失最大,生产效益最高。平均2年4次喷药的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为70.54%、7.23㎏/m2、14.91%、1.15㎏/m2。甜菜褐斑病化学防治的最佳次数为4次。 关键词:甜菜褐斑病;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  相似文献   

2.
3种杀菌剂防治甜菜褐斑病间隔期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试验新引入三唑类杀菌剂,以期作为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轮换药剂,用于甜菜褐斑病的化学防治。为明确三苯基乙酸锡、氟硅唑、苯醚甲环唑防治甜菜褐斑病的施药间隔期和防治效果以及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于2013—2014 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进行实地调查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2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1809 g、25%氟硅唑水乳剂300 mL、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 g,施药间隔期为3 周,防治效果分别为77.41%、77.03%、71.36%。3 种药剂对甜菜根产量和产糖量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含糖率,间隔3周施药的处理和对照相比增糖率分别为1.16%、1.56%、1.25%。  相似文献   

3.
为选择抗褐斑病性高、含糖率高的优良甜菜品种用于生产,提高经济效益。2015—2016 年,采用田间试验自然发病鉴定方法,15 个品种为处理,随机区组排列,4 次重复,对商用甜菜品种的褐斑病病情指数、含糖率进行调查测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甜菜品种间抗褐斑病性差异极显著,甜菜品种的抗褐斑病性不稳定,不同年份间差异较大。品种间含糖率差异极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年份含糖率存在差异,抗褐斑病性高并相对稳定、含糖率高的甜菜品种为‘KWS1197’,2 年的平均病情指数为18.34,平均含糖率为14.01%。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甜菜在苗期、叶丛繁茂期、块根糖分增长期和糖分积累期的生理所需进行控水灌溉,研究不同灌水量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确定少水、多糖、高产的最佳灌水方案,为甜菜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指导甜菜生产科学灌溉。试验设置3312.75、4005.30、4697.85、5390.40、6082.95、6775.50 m3/hm2等6个灌水梯度,在苗期、叶丛繁茂期、块根糖分增长期和糖分积累期分别按各生长期需水比例灌入不同水量,收获时测定甜菜含糖率、产量和产糖量,分析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结果表明,灌水量对甜菜含糖率、产量和产糖量影响明显,全生育期灌水量为3312.80 m3/hm2时甜菜的产质量处于较低水平,随着灌水量的逐渐增加,甜菜的含糖率、产量和产糖量呈现上升趋势,全生育期灌水量为4697.90 m3/hm2时甜菜的含糖率、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为最高,但当灌水量高于4697.90 m3/hm2时甜菜的含糖率、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开始下降,在灌水量为6775.55 m3/hm2时,甜菜的含糖率、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为最低。因此在新疆石河子地区甜菜全生育期灌水7次时,总灌水量在4697.90 m3/hm2,可以使甜菜含糖率、产量和产糖量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5.
甜菜生产力水平取决于单位面积产糖量,而产糖量取决于块根产量和含糖率, 所以甜菜含糖率的高低是衡量甜菜质量的指标之一.塔额垦区作为新疆甜菜种植新区,甜菜的生产水平有待提高.为此,我们于1998~1999年进行了甜菜栽培技术研究,就肥料对甜菜块根产量、质量的影响做了小区试验及大田调查,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不同保水栽培方式和硼素对甜菜产质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保水栽培方式与硼素两因素处理对甜菜叶片光合性能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探讨栽培方式和硼素对甜菜产质量影响规律,以期为甜菜抗旱高产高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6年进行,通过不同栽培水分处理(CK、JG、FM、JF)和中后期叶片硼素施用(CK+B、JG+B、FM+B、JF+B)处理,对甜菜叶片SPAD值、产量以及品质进行了测定,并对SPAD值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JF保水处理能够显著提升产糖量;施硼能提升大田甜菜的含糖率、产量和产糖,JG+B提升含糖率和产量效果最佳,JF+B提高甜菜的产糖量效果最佳;施硼均提高甜菜叶片SPAD值,且SPAD值与甜菜含糖率存在最大的灰色关联度,两者具有紧密关系。综合分析得出,该生态条件下JF可作为抗旱节水的栽培模式,施硼增强了叶片光合能力、提高了产量和含糖,建议在生产中施硼与秸秆覆膜(JF+B)结合进行。  相似文献   

7.
施钾量对膜下滴灌甜菜光合性能以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下滴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内蒙古冷凉干旱地区的甜菜生产中。为探明施钾量对膜下滴灌甜菜光合生理特性和产质量的影响及其适宜钾肥用量, 于2014?2015年在内蒙古凉城县设K2O 0、90、180、270和360 kg hm -25个施肥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钾素能够提高甜菜的光合性能, 如促进株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的增加; 施钾肥180、270和360 kg hm -2显著提高了叶丛快速生长期甜菜的净光合速率, 影响净光合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是RuBPCase活性, 其次是气孔导度, 净光合速率与甜菜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宜的钾肥用量有利于块根、叶柄和叶片干重的增加及产量增加, 但施钾过量, 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下降, 含糖率下降, 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与甜菜含糖率呈显著正相关。施钾量270 kg hm -2时产量最高, 90 kg hm -2时含糖率最高, 当施钾量大于180 kg hm -2时, 块根中K +、Na +含量增加, 大于270 kg hm -2时, 块根中α-氨基酸含量增加, 施钾量180 kg hm -2时产糖量最高。综合考虑施钾量对膜下滴灌甜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内蒙古甜菜种植优势区域的钾肥推荐施用量为180 kg hm -2。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外施低浓度亚硫酸氢钠和碳酸氢钾对甜菜光合碳代谢与块根产质量形成的内在机制及其在生产上应用的前景,以甜菜品种农大甜研4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喷洒亚硫酸氢钠(200 mg/L)和碳酸氢钾(700 mg/L)对甜菜叶片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相关酶以及块根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aHSO3和KHCO3喷施甜菜叶片,可显著提高甜菜叶片净光合速率、PEPCase和Rubisco酶活性(P0.01);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表现为前期升高后期下降的趋势,表明后期光合速率间的差异是非气孔因素占主导地位;收获期块根重量及含糖率分别较对照增加7.1%~23.2%和10.5%~20.3%。  相似文献   

9.
通过连续两年从丹麦麦瑞博公司引进的7个甜菜新品种在黑龙江红兴隆甜菜试验站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麦瑞博公司甜菜品种在块根产量、产糖量方面均超过对照KWS3418,其中MA10-4和MA10-8在根产量增产尤其突出,而且两年表现稳定,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分别为23.3%和20.9%;同时,MA10-4和MA10-8在产糖量提高显著,两年表现稳定,两年平均比对照提高分别为28.5%和14.6%;MA097产糖量表现也比较突出,两年平均比对照提高24.4%;含糖率MA097高出对照2.1%,MA10-4高出对照0.7%。其中MA10-4无论是从地上部表现,还是抗病性、产量和含糖方面表现十分突出,红兴隆地区可依照当地需求,适当示范并推广选用,提高农民和制糖企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不同甜菜品种块根重量、大小、长度之间的差异性,以及甜菜块根个体和含糖率、块根产量和含糖率之间的关系,以5个新疆主栽甜菜品种(KWS1176、KWS9147、BETA379、BETA468、BETA356)为材料,用GB/T 10496-2018中的调查方法测定5个甜菜品种的块根性状、含糖率、根产量和产糖量等经济性状,并分析其相关性。KWS1176、KWS9147、BETA379、BETA468、BETA356之间单个块根重量差异性不显著。块根含糖率表现为:KWS1176(13.62%)> BETA379(13.37%)> BETA468(12.80%)>KWS9147(12.56%)> BETA356(9.04%);块根产量表现为:KWS9147(100000.5 t/hm2)> BETA468(95000.48 t/hm2)> BETA379(93187.97 t/hm2)> BETA356(89875.45 t/hm2)>KWS1176(82000.41 t/hm2)。KWS1176、KWS9147、BETA356含糖率与个体...  相似文献   

11.
甜菜褐斑病发生时间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摸清甜菜褐斑病发生时间动态规律的前提下,确定甜菜褐斑病化学防治时期,为科学治理甜菜褐斑病提供理论依据。2016—2017年,采用田间定期调查甜菜褐斑病病情指数的方法,探讨甜菜褐斑病发病程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6年病害发展时间曲线有4个高峰日,分别为7月25日、8月24日、9月3日、9月18日,病情指数分别为:9.33、42.5、55.92、61.46;2017年,病害发展时间曲线经过8月14日、8月19日、8月24日、8月29日4次升高点一直到9月3日,病害发展达到第1个高峰期日9月3日,病情指数分别为7.86、10.75、30.56、36.53、42.88。发病前期(7月上中旬),降雨是甜菜褐斑病发生蔓延的决定性因子。9月中旬以后,温度是甜菜褐斑病发生蔓延的决定性因子。第一个高峰期或上升点日期之前为最佳打药时期,2016年应在7月25日前喷洒杀菌剂,2017年应在8月14日前喷洒杀菌剂。  相似文献   

12.
黑土机械压实对土壤结构和甜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土机械压实是由于机械化作业引起的土壤结构破坏,导致土壤质量下降。通过对土壤孔隙比、土壤孔隙度比、土壤透气性、渗透率等指标的分析,明确了土壤压实积累区变化特征总体上表现为,随着机械压实次数的增加,土壤隙比和土壤孔隙度比均减小,通气性变差,土壤雨水入渗率降低,影响区域以5-10cm耕层土壤为最大,拐点在10cm处,对深层土壤的影响减小。土壤压实给甜菜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与对照比甜菜块根直径小6.67%-16.08%,甜菜块根长度短1.96%-17.65%,块根产量减产5.81%-24.13%,含糖率降低0.49-0.81度,糖产量降低4.73%-27.03%,碾压次数越多对甜菜产质量的降低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13.
微生态制剂对重茬甜菜生长及块根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微生态制剂对重茬甜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影响效果,试验于2016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进行。分别施用微生态制剂LJT1号和LJT3号于甜菜苗床喷施3次和移栽甜菜田喷施3次。试验结果表明,苗床喷施微生态制剂可以增加甜菜幼苗根长、株高、植株干重及增大根冠比率;移栽田喷施微生态制剂提高了叶片SPAD含量,增强了叶片光合能力;施用微生态制剂降低了甜菜根腐病发病率,提高了甜菜块根产量、含糖和产糖量。因此,在甜菜种植中特别是重茬甜菜栽培生产中可以施用微生态制剂培育壮苗、提高光合能力、降低发表率,进而增产增糖。  相似文献   

14.
摘 要:在摸清甜菜褐斑病发生时间动态规律的前提下,确定甜菜褐斑病化学防治时期,为科学治理甜菜褐斑病提供理论依据。2016—2017年,采用田间定期调查甜菜褐斑病病情指数的方法,探讨甜菜褐斑病发病程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6年病害发展时间曲线有4个高峰日,分别7月25日、8月24日、9月3日、9月18日,病情指数分别为:9.33、42.5、55.92、61.46;2017年,病害发展时间曲线经过8月14日、8月19日、8月24日、8月29日4次升高点一直到9月3日,病害发展达到第1个高峰期日9月3日,病情指数分别为7.86、10.75、30.56、36.53、42.88。发病前期(7月上中旬),降雨是甜菜褐斑病发生蔓延的决定性因子。9月中旬以后, 温度是甜菜褐斑病发生蔓延的决定性因子。第一个高峰期或上升点日期之前为最佳打药时期, 2016年应在7月25日前喷洒杀菌剂,2017年应在8月14日前喷洒杀菌剂。 关键词:甜菜;甜菜褐斑病;病情指数;病害发展时间曲线;时间动态。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asb17110062  相似文献   

15.
优异甜菜种质资源筛选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筛选评价优异的甜菜种质资源,为在育种上科学利用提供可靠信息支撑。本研究对277份甜菜种质资源的块根产量、含糖率、有害性非糖分以及主要病害抗性等8个主要性状的试验数据,按规范标准进行分组划类,分别对各类型种质资源进行筛选与评价。筛选出块根产量52 t/hm2以上的高产型种质资源37份,含糖率17%以上高糖型88份。其中,高产高糖型4份、高产中糖型的21份、中产高糖型的72份。种质资源中有害性非糖分:钾含量低于3.79 mmol/100 g的25份、钠含量低于2.00 mmol/100 g的96份,α-N低于4.76 mmol/100 g的49份,其中,低钾、低钠含量的4份,低钾、低α-N含量的4份,低钠、低α-N含量的20份,低钾、低钠、低α-N含量的3份。参试种质资源中具有高抗褐斑病兼中抗立枯病的种质资源10份,高抗褐斑病兼抗根腐病的5份,抗褐斑病兼中抗立枯病的14份,抗褐斑病兼抗根腐病的5份、抗褐斑病兼中抗根腐病的3份。结果表明,现有甜菜种质资源中高产型较少、高糖型的比较丰富;抗褐斑病种质资源较多,抗立枯病和抗根腐病的数量少并且抗性级别低。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为了获得对甜菜经济性状进行有效选择的依据,对26个甜菜品种(系)地上部性状进行了调查,测定了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与表型相关等。进而对这些性状与主要经济性状(产糖量、含糖率、块根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提出相关信息,从而为甜菜的经济性状选择,培育高产、高糖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娜  周芹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5):37-42
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提高甜菜产质量,推广缓释肥料的使用。采用HI003为试材,研究了缓释肥料和普通肥料对甜菜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重、蔗糖含量、块根产量和含糖率、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料处理比普通肥料处理增加了叶片叶绿素含量,8月5日样品中,缓释肥料处理比普通肥料处理叶绿素含量提高12.22%,9月5日样品中,单纯缓释肥料处理比普通肥料处理叶绿素含量提高9.72%。在生育期前期,普通肥料处理的干物质重高于使用缓释肥料的处理;在生育后期,使用缓释肥料的处理的干物质重高于普通肥料处理。缓释肥料和普通肥料对甜菜叶片和块根蔗糖含量影响不显著。缓释肥的施用降低了甜菜生育期土壤脲酶活性。缓释肥料处理比普通肥料处理提高了甜菜块根产量和含糖量,三种处理中,普通肥料:缓释肥料=1:1,产糖量最高,效果最好。初步试验表明,缓释肥料对于甜菜的增产效果明显,有必要进一步对缓释肥料类型进行筛选,减少肥料使用量,减少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甜菜品种,对10个新疆主要种植甜菜品种进行农艺性状比较,结果表明:BETA5665含糖率和块根产量较高,综合表现较好;BETA468甜菜块根较大,含糖率和块根产量中等;LS1318含糖率较高,块根产量较低,适宜在低糖高产区种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甜菜品种的块根产量与苗期生长势和叶丛快速生长期生长势呈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供试甜菜品种可聚为2大类,其中:I类包含7个品种,分别为LS1318、ST13806、KWS9147、BETA468、KWS1479、ST13092、BETA5665;II类包含3个品种,分别为LS1210、LS17101、KWS2314,在2个聚类中,I类甜菜品种苗期生长势、叶丛快速生长期生长势以及产质量方面都高于II类甜菜品种。  相似文献   

19.
甜菜不同基因型品种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发展甜菜生产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含糖率,对发展工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益有重要的意义。以丰产型和高糖型甜菜品种为材料,研究比较不同基因型品种光合特性及其与产质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甜菜在各生育期叶片SPAD值、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的动态变化趋势不同,且存在显著差异。苗期丰产品种的胞间CO2浓度低于高糖品种。叶丛快速生长期丰产品种气孔导度低于高糖品种。块根及糖分增长期丰产品种光合速率高于高糖品种。糖分积累期丰产品种叶片SPAD值低于高糖品种,胞间CO2浓度高于高糖品种。叶丛快速生长期、糖分积累期丰产品种蒸腾速率低于高糖品种。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甜菜库源比改变后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地下干物质对含糖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各项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库源比改变对甜菜含糖调控机制的认识。以‘KWS6167’为试材,采用同一育苗期育苗(3月26日),不同时期移栽,共设4个处理——A:4月26日移栽;B:5月1日移栽;C:5月6日移栽;D:5月11日移栽。结果表明:1、衡量库的两个指标--地下干物质重和块根含糖率,在整个生育期内,块根单株干物质重和含糖率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2、在4个生长阶段,地下干物质增长速率呈“N”型,而含糖增长速率呈倒“N”型。3、A、B、C 3个处理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与含糖在6月10日-8月10日间呈正相关关系,8月10日-10月7日呈负相关关系。D处理6月10日-10月7日,地上干物质不断增加,含糖率也不断增加,呈正相关关系。4、各处理地下干物质与块根含糖率在6月10日-10月7日呈正相关。5、不同处理根冠比在生育期内呈上升趋势,根冠比与块根含糖率呈正相关关系。库源比改变影响了甜菜含糖,育苗移栽期对含糖率影响较大,适时早移栽含糖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