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继 《计算机工程》2006,32(18):50-51,5
基本单位名录的系统管理是目前国家经济普查的重要内容,基于关联规则方法研究了名录用户对名录信息访问兴趣的相关性,构建了基本单位名录推荐代理,利用布尔矩阵和增量法提高了名录频度集的处理效率,利用数据对象方法实现了名录数据集的远程传递,增强了推荐代理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移动代理(mobile agent)的数据查询方法具有节约能耗、容错性能好、扩展方便等特点,特别适合于传感器网路。本文提出了基于移动代理的智能化数据查询系统(MAIQS)。系统将产生式规则系统应用到传感器网路的查询优化和agent生成中,通过规则匹配的方式优化查询路由,精简传输代码。基于传感器网络移动代理中间件系统Agilla,结合一个小规模的室内温度监测系统实现了本文的部分创新成果。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简便易用,实现了基于移动代理数据查询的自动化执行。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状况和移动代理的特点后.指出了目前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入侵检测模型(MACDIDS)。在这个入侵检测系统中,引入了移动代理技术,使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跨平台使用.实现了数据和处理的分离、数据收集、入侵检测和实时响应的分布化。  相似文献   

4.
移动代理互操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如何解决移动代理互操作性方面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与移动代理系统互操作性有关的CORBA,MASIF和FIPA规范,系统地提出了移动代理技术与三者结合实现互操作性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并且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给出了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个企业内部网络的移动代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实现了一个基于Java语言的移动代理平台。这是一个原形系统,采用中心服务器的结构形式,能够支持简单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开发。它实现了移动代理平台的核心功能,能够支持代理的装载、移动、运行,实现了移动代理的持续性运行特性,能够提供简单的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6.
基于RBAC的移动代理安全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移动代理是一种新兴的分布式计算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安全问题是移动代理系统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在分析移动代理系统存在的主要安全需求及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扩展的X.509公钥证书,提出了基于RBAc的移动代理安全访问策略,通过基于角色的授权实现了对代理服务器资源的访问控制,利用公钥认证协议实现了移动代理与代理服务器之间的安全认证,同时采用数据加密实现了信息的安全传输。  相似文献   

7.
移动代理系统中连接的迁移机制可用来支持移动代理之间连续透明的通信。描述了一个可靠的连接迁移机制的设计与实现,它为所有在代理迁移期间传送的数据提供准确的一次性传输。在用于虚拟专用网安全机制的移动代理平台VPNAgent系统中实现了该机制,并将其命名为AgentSocket,这是一个纯中间件实现,不需要更改Java虚拟机。  相似文献   

8.
一个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状况和移动代理的特点后,指出了目前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MADIDS)。在这个入侵检测系统中,引入了移动代理技术,使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跨平台使用;将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检测结合起来,配置多个检测部件代理,各检测部件代理侧重某一方面的工作;并且将所有配置信息存放在数据库中,实现了数据和处理的分离、数据收集、入侵检测和实时响应的分布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移动代理技术实现了对数据库的远程访问。与传统的基于Client/Server计算模式相比,在涉及到必须对大量远程数据进行处理时,基于移动代理Aglets平台的远程数据库访问技术能够明显的提高通信效率、改善系统性能。此外,通过对移动代理携带的结果数据引入消息摘要和加、解密技术,数据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实验结果显示,文章中实现的基于移动代理的远程数据库访问技术是安全、可行的,特别在应用涉及对大量远程数据进行处理时,该技术比Client/Server计算模式有明显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0.
移动代理系统综述   总被引:94,自引:1,他引:93  
移动代理技术是新型的分布计算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移动代理系统是实现移动代理应用的基础框架。简述了移动代理(mobile agent)的定义和特点、移动代理系统(mobile agent system)的定义和基本内容,移动代理技术的优点和应用范围。着重讨论了8个有代表性的移动代理系统,就各自的体系结构和特色作出说明,并且综合分析了实现移动代理系统所需的技术和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分析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状况以及移动代理的特点,指出了目前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MADIDS)。此入侵检测系统中,引入了移动代理技术,使得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跨平台使用;将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的检测结合起来,配置了多个检测部件处理;并将所有配置信息存放在数据库中,从而,实现了数据和处理的分离、数据收集、入侵检测和实时响应的分布化。  相似文献   

12.
移动代理安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移动代理的安全性成为了移动代理系统在Internet及其它现代网络技术中推广应用的瓶颈。论文详细分析了移动代理系统中在数据传递和通信链接、服务器系统资源、移动代理运行环境以及移动代理自身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种种安全威胁和隐患。然后分别对传输中的移动代理、服务器资源、执行环境中移动代理的保护方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造性地将JavaCard技术用于构建安全的移动代理执行环境。并在此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设计并开发出SMMA2002移动代理安全模型系统。  相似文献   

13.
移动代理技术是新型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移动代理系统是实现移动代理应用的基础框架,在移动代理广泛应用的今天,它的安全性问题成了移动代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在介绍了移动代理的定义、特性和移动代理系统基本组成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移动代理面临的一些安全性威胁,给出了如何抵御这些安全性威胁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4.
移动代理技术是新型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移动代理系统是实现移动代理应用的基础框架,在移动代理广泛应用的今天,它的安全性问题成了移动代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在介绍了移动代理的定义、特性和移动代理系统基本组成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移动代理面临的一些安全性威胁,给出了如何抵御这些安全性威胁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5.
校园网管理中基于移动Agent数据采集问题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网络管理中,以轮询和陷阱实现的数据采集会造成网络带宽的极大浪费,也会带来时延和拥塞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本文以校园网为基础,设计了基于移动Agent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采用了以DPI/RDPI协议实现移动Agent与SNMP代理互操作、基于移动Agent实现数据库的访问等技术。这样的设计能很好地减轻网管站的计算负载,减少大量信息交换对带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讨论目前所使用的入侵检测技术的基础上,把移动代理技术应用到入侵检测系统(IDS)中并结合先进的移动代理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移动代理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模型。阐述了模型的总体结构及其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铁  冯志勇 《计算机应用》2003,23(6):69-71,74
提出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架构。针对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引入移动代理技术,对分布在Internet上制造企业的资源和活动进行有机集成。讨论了具有一定智能性的移动代理的体系结构、舍话策略和实现方案,以及支持该移动代理的低层运行环境和项目管理平台,并采用XML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系统与企业原有数据源进行绑定,为实现不确定环境下企业的动态联盟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传统的基于C/S模型的数据访问机制在医疗保险系统中的不足,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中基于移动代理(mobile agent)的数据访问方式。介绍了移动代理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医疗保险系统模型进行了新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固定用户安全共享移动终端的加密数据,提出了跨加密系统的非对称代理重加密系统。在该系统中,计算能力有限的移动终端使用相对简单的基于身份的加密系统,而服务器和固定用户使用较复杂的基于身份的广播加密系统。该系统基于密文转换机制,使移动终端简单的IBE密文被代理者转换成复杂的IBBE密文,同时代理者不会得知明文的任何信息。该方案的安全性可以归约到底层的IBE和IBBE方案的安全性。理论和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案可实现移动终端只需很少的资源便能让固定用户安全地共享其加密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目前离散制造业过程追踪与作业管理对数据采集与信息处理的更高需求,提出基于多移动Agent的过程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服务代理体系结构,给出应用服务代理结构中多移动Agent的实现机制与复杂逻辑控制方法,建立了进度分析模型,采用RFID技术实现数据实时采集,通过嵌入式技术与图形引擎技术实现采集终端可视化管理,最后给出了过程监控管理原型系统及智能终端的实现,证明了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