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是指单发于肺部,直径≤30 mm,边界清楚,不透明的,周围完全被含气组织包绕的非钙化性肺结节,不伴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等[1].SPN是临床和影像诊断中的难点,而直径≤10 mm肺内孤立性小结节(small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SPN)的诊断更加困难,本研究目的在于为伴恶性肿瘤病史患者SSP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数字合成体层成像(DTS)和普通X线数字摄影对肺内结节探测的敏感度,评价DTS检测肺内小结节的能力.方法 22名有肺内小结节的患者进行随访性CT检查,由2名放射医师共同对CT扫描图像进行阅读,来证实结节的存在并为其定位,作为结节存在的标准.另外为患者进行了后前位胸部X线数字摄影(PA)和DTS检查.再由另外3位胸部放射医师独立阅读DTS影像和PA影像,来确定CT所证实的结节在这两种影像上的显示情况.结节按以下标准进行分级:肯定可见,不确定,不可见.3个级别按直径大小分为以下三组:<5,5~10,>10mm.分析那些标记为肯定可见的结节的真阳性结果.结果 CT断层扫描共检出180个直径范围在3.5~19.5mm的结节,DTS和PA的敏感度分别是67%和23%(P<0.0001).一致性检验表明,在所有三组不同大小的结节中,DTS和PA对肺内结节的检出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对小结节(直径<5mm)的探测敏感度,两者分别达到49%和10%.结论 和PA相比,在各类大小不同的肺内小结节的探测中,DTS都显示出较大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胸部模体探讨不同强度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LIR)对低剂量CT图像上肺结节显示及测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包括纵隔、支气管血管束、软组织及骨骼的成年男性胸部仿真模型,内置直径(体积)为5 mm(66 mm3)、8 mm(268 mm3)和10 mm(523 mm3)的实性结节(SN)及磨玻璃结节(GGN),对其进行低剂量CT扫描(100 kVp、40 mA,CTDIVOI=0.84 mGy),采用标准卷积核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V)及中档(DLIR-M)和高档(DLIR-H)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分别进行图像重建。在肺组织内放置ROI(面积100 mm2)测量肺组织CT值的标准差(SD)作为肺组织噪声(N肺组织)。选用肺结节CT影像辅助检测系统自动计算得到10 mm SN及10 mm GGN CT值的SD(即N结节)。计算3组图像上肺组织以及直径10 mm的SN和GGN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以及所有结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低剂量胸部CT(LDCCT)评估肺肿瘤初步筛查高危人群中长期稳定的肺内非钙化小结节(<10mm)。方法初步连续LDCCT筛查超过2年的志愿者共有449例。确诊肺内非钙化结节(NCN)≥10mm的志愿者被推荐行常规的肺肿瘤后续检查。NCN<10mm的志愿者按照协议继续随访,对经过2年随访结节大小没有变化者,在7年随访后采用LDCCT重新评估为间断生长的结节。结果经过7年LDCCT随访,其中83例随访的志愿者肺内非钙化结节大小保持在10mm以内,78例NCN大小无变化,4例缩小。在7年随访中,只有1例志愿者肺内结节间断生长(从6mm到9mm),但其后2年随访中该结节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经过2年LDCCT随访,其大小无变化或者缩小的肺内NCN(<10mm)很可能是良性的。要点①CT正在越来越多地用于筛选肺肿瘤,然而CT经常意外发现肺结节。②<10mm的肺内NCN随访时间7年是比较可靠的。③高危病人中最大的结节甚至也很可能是良性的。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发现肺结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研究降低电流对发现肺结节,尤其是直径≤5mm结节的影响,并观察低剂量CT在胸部初步应用的影像效果。方法 对6例病理证实为肺内多发结节的尸检离体肺脏制成充气固定的肺标本,分别行多层螺旋CT的常规剂量(130mA)和低剂量CT(50、30、10mA)扫描。对40例体检者和60例转移瘤近期复查的患者行低剂量CT(30mA)扫描。记录直径≤5mm的结节的数目并判断影像有无伪影。根据诊断的把握度将结节分为肯定是结节、不能确定和肯定不是结节。对40例体检者及60例转移瘤仅评价影像的伪影情况。结果 肺标本研究中,低剂量各组(50、30、10mA)的Kappa值为0.515、0.242、0.154。经U检验,低剂量50mA组与常规剂量组结节的发现一致性较好。50、30、10mA组的敏感度分别为88.0%、78.4%、75.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94%、93%,准确度分别为85%、73%、69%。标本影像仅在10mA组中21幅(70%,21/31)图像的椎体旁的肺区见到细小条状伪影。100例病人的影像中仅在3例的肺尖可见到能影响小结节发现的条状伪影。结论 低剂量CT有望提高肺癌的早期发现。低剂量50mA组对直径≤5mm的结节能可靠发现。研究显示30mA可得到满意的影像质量。有条件者应开展低剂量CT筛查肺癌。  相似文献   

6.
肺结节模型低剂量扫描及薄层重建对结节CT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扫描及薄层重建对肺结节CT值的影响.方法 选用CT值为-900 HU的塑料模拟肺基底,用直径不同的球体模拟肺结节(直径分别为20.0、10.0、5.0 mm及2.5 mm);每种直径的结节分别由3种不同材料(其CT值分别为:100 HU、60 HU及-100 HU).肺基底中央固定由上述3种材料分别制成的3个圆柱体(半径为10.0 mm、长为50.0 mm),其CT值作为每种材料的准确CT值.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层厚5.0 mm、扫描间隔5.0 mm、螺距0.938:1、扫描时间0.8 s/r,改变管电流(20~120 mA,间隔10 mA)重复扫描肺结节模型.重建层厚0.625 mm,重建间隔0.625 mm,标准重建算法.在工作站上测量重建层厚为5 mm及0.625 mm条件下肺结节的CT值及SD值(直径为2.5 mm结节未测量).统计分析不同扫描剂量、不同重建层厚对结节CT值及标准差(SD)值的影响. 结果 ①在层厚为0.625 mm时:直径为5.0 mm、密度为-100 HU的结节在不同管电流条件下测得CT值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0.05);其它结节在不同管电流条件下测得CT值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所有结节的SD值在不同管电流条件下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且管电流越小,SD越大.②在层厚为5.0 mm时:相同密度结节(直径20.0 mm、10.0 mm、5.0 mm)CT值与标准CT值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采用薄层重建(层厚0.625 mm)时:直径为20.0 mm结节的CT值与标准CT值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直径为10.0 mm及5.0 mm结节的CT值与标准CT值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CT值与标准CT值间的差值明显减小.结论 在低剂量条件下扫描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得肺结节的CT值(直径较小、密度较低的结节不能准确测得结节CT值),同时随着剂量的减低噪声明显增大;采用薄层重建能提高小结节CT值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低剂量CT在肺内结节检出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肺内结节通常是指直径 <4cm的肺内类圆形病灶[1] ,其中 <3cm者称为小结节 ,<1cm者称为微结节。肺内结节可分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恶性结节中最常见的是肺癌。对肺内结节的检出与诊断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情况 ,因此 ,一直是影像学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1 肺组织的解剖学特点与其他组织、器官相比 ,肺组织有着独特的解剖学特点 :(1)含气量高 ,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 ;(2 )易受呼吸影响 ;(3)易受心跳影响。因此 ,肺内结节病变的影像学检查 ,有自身的特殊性 :(1)图像对比度好 ,结节显示清晰 ;(2 )伪影较多 ,易漏诊。2 X线…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导1例肺癌脑内多发钙化转移结节。病人为60岁妇女,患右下叶肺腺癌。X线平片显示胸膜增厚,右下叶原发肺肿瘤,双肺许多大小不一的转移结节,头颅平片未见异常钙化,CT显示脑干、小脑及大脑许多大小不等不规则的钙化结节,最大的1 cm。所有CT层面上(层厚10mm)计数结节共615个。尸检发现右胸膜粘连、右下肺原发肿瘤。不但整个肺部而且肝脏、脑、卵巢均见转移结节。蛛网膜下腔,大脑镰、软脑膜、基底池等处见结节,最小的直径10mm,大脑及小脑表面发现许多相同的结节。有些结节有出血,这些结节有向脑皮质播散的倾向,除脊髓外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共发现  相似文献   

9.
低剂量螺旋CT肺结节扫描与常规剂量CT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通过对肺结节模型进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CT扫描 ,评价低剂量CT对肺内结节的检出率 ,分析影响低剂量CT肺结节检出率的因素。方法 用包绕水囊的绷带卷模拟肺及胸廓 ,面粉、黄油及固体石蜡按一定比例制作成CT值 - 10~ 5 0HU的结节 ,直径为 10和 5mm。分别进行常规剂量 (2 4 0mA、14 0kV)及 3组低剂量扫描 (4 3mA、14 0kV ;5 0mA、12 0kV ;75mA、80kV)扫描 ,低剂量各组分别以螺距 1 0、1 5、2 0扫描。比较不同剂量、不同螺距组之间的差别。将不同X线剂量模型CT扫描图像与正常成人胸部图像融合 ,由 3名医师在不知模型结节的情况下分别读片 ,统计肺内结节的检出率和假阳性、假阴性率。分析扫描剂量、螺距对其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低剂量扫描对肺内 10mm及 5mm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 10 0 %、89 7% ,与常规剂量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 =0 6 90 7,P >0 70 )。增加螺距导致 5mm的结节检出率下降。结论 低剂量CT对肺内直径 10mm和 5mm结节的检出率与常规剂量CT无差别。增大螺距导致肺内结节的密度及边缘的清晰度下降 ,结节检出率也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在检测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有胸部CT检查且在前后10 d内行胸部后前位片检查的200例患者,由3位不同临床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记录应用CAD前和应用CAD后直径在3~20 mm的结节个数,并以CT检查为金标准,对其检出敏感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发现45例80个结节符合直径在3~20 mm,CAD准确率51.25%,放射科医师甲、乙、丙在使用CAD前准确率分别为40%、37.5%及26.25%,使用CAD后准确率分别为46.25%、46.25%及30.0%.在直径3~10 mm的结节中,CAD发现30个,放射科医师甲、乙、丙在使用CAD前分别发现12、13、7个,各位医师的准确率与CAD间有显著差异(P<0.05);使用CAD后,放射科医师对3~20 mm结节的准确率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放射科医师应重视CAD提示的小结节,尤其是低年资医师和对直径3~10 mm的结节.  相似文献   

11.
肺内结节性病变是病理诊断上的重点和难点,肺内结节性是指最大直径≤20mm的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或圆形病变[1,2].本文运用16层螺旋CT联合的Lung Care软件对肺结节的形态及体积大小的变化进行分析与胸部CT常规扫描结果对照比较,探讨计算机的辅助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摘要目的评估直径≤10 mm的纯磨玻璃结节(p GGN)肺腺癌的CT表现和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对含有150处≤10 mm的p GGN病变并经根治性切除术验证的148例肺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在64层CT低剂量肺癌筛查肺结节检出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放射科医师的辅助作用.方法 从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肺癌低剂量筛查数据库共578例中运用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0例.低剂量CT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及40 mA或管电流调制技术,层厚1.25或1.00 mm.由2名胸部影像医师首先阅读胸部CT图像,再应用CAD系统按结节所在位置分为肺外野、肺内野两部分,并将结节检出阈值分别设定为3.0、4.0、5.0 mm进行分析.所有结节以2人达成一致作为真结节.分别分析医师双阅片及CAD系统检出结节的能力,并进行McNemar-Bowker检验.结果 在100例胸部低剂量CT中,共检出真结节257枚,直径为1.7 ~18.5 mm;分布在双肺外野191枚,双肺内野66枚.CAD系统肺结节检出率为91.1%( 234/257),漏诊率为8.9%( 23/257),在漏诊的23枚结节中,10枚为实性结节,直径为2.4~6.0 mm;13枚为非实性结节,直径为2.1~8.6 mm;分布在肺外野17枚,肺内野6枚.放射科医师阅片结节检出率为59.1%(152/257),漏诊率为40.9%( 105/257),漏诊结节中94枚为实性结节,10枚为部分实性结节,1枚为非实性结节,结节大小2.4~11.8 mm;分布在肺外野69枚,肺内野36枚.结论 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中CAD检出肺结节的能力明显高于医师双阅片,尤其是对肺内野病灶的检出.使用CAD作为辅助诊断时,对非实性结节漏诊率高.  相似文献   

14.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影像学上直径<3 cm,位于肺实质内的圆形或类圆形不透明结节,不伴有明显的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或胸腔积液[1].以往,传统 CT 为 SPN 的主要检查方法,CT 增强扫描诊断 SPN 的敏感度为 96%,而特异度仅为 58%[2].近年来,能谱 CT 图像可获得能谱曲线、直方图、散点图、基物质图像等资料,并可清楚显示纵隔和肺门结构,准确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鉴别肺结节良恶性,确定肺肿瘤TNM分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CT的不足,同时能谱CT自适应迭代统计算法(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可优化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3].本文主要对能谱CT在SPN诊断方面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肺内结节的测量直接关系到病变的定性诊断和疗效评估[1,2].多层螺旋CT(multilice spiral CT,MSCT)技术改善了肺结节的测量方式,三维(three-dimention,3D) 体积测量方法的应用对非对称性结节生长有很大帮助[3].  相似文献   

16.
当肺结节病灶太小或离胸膜表面太远时其准确定位导引对胸腔镜切除病变十分重要。作者介绍了一种新开发的钩金属线定位系统,并已成功地在CT导引下放置于2例有肺小结节病变患者的靶肺实质内。其中1例30岁女性孤立性肺结节直径8mm,距胸膜面18mm。另1例58岁男性肺结节直径10mm,距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18 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的4种重建算法对肺结节标准摄取值(SUV)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18F-FDGPET/CT检查的46例实性肺结节患者[男27例,女19例,中位年龄66(44~82)岁]的PET/CT图像,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OSEM)、OSEM+飞行时间(TOF)、OSEM+TOF+点扩散函数(PSF)及正则化算法(BSREM)进行图像重建(方法依次以G1~G4表示),通过视觉和半定量方法分析肺结节及背景参数.根据肺窗所测结节直径,分为小结节(直径≤10 mm)和大结节(10 mm<直径≤30 mm).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及Bonferroni法分析不同算法间SUV的差异,行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SUV变化率(%△SUV)与结节直径的相关性,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探讨SUV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114个结节,大结节55个,小结节59个.在视觉分析中,G4较G1 ~ G3的小结节视觉检出率分别提高了55.93%(33/59)、44.07% (26/59)和20.34% (12/59).在114个肺结节中,最大SUV(SUVmax)、平均SUV(SUVmean)在不同算法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SUVmax:2.65~5.29,中位SUVmean:2.05~ 2.99;H值:20.628和17.749,均P<0.001),G4对G1的SUVmax(中位数分别为5.29和2.65)和SUVmean(中位数分别为2.99和2.05)有明显提升(均P<0.001).%△SUVmax(中位数:4.45%~52.96%)、%△SUVmean(中位数:1.69% ~47.56%)与结节直径呈负相关[9.75(6.20,16.58) mm;rs值:-0.371^-0.354、-0.371 ^-0.320,均P<0.001].在59个小结节中,G4对G1的SUVmax(中位数分别为4.05和2.14)有明显提升(H=18.327,P<0.001),G4对G1和G3的SUVmean(中位数分别为2.31、1.26和1.53)有提升作用(H=16.808,均P<0.05).在55个大结节中,SUV在不同算法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值:0.812~7.290,均P>0.05).G1~G4的SUVmax诊断良恶性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335、5.185、5.410、5.74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7、0.699、0.756和0.778,四者的SUVmean及SUVpeak最佳截断值对应的AUC也显示出类似趋势.结论 在4种重建算法中,BSREM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和直径10 mm以下肺结节的SUVmax及SUVmean,其SUV良恶性诊断阈值应适当上调.  相似文献   

18.
孤立肺结节多层螺旋CT容积灌注成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灌注成像在孤立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85例孤立肺结节(直径≤4cm,57例恶性,15活动性炎性,13例良性)患者,在增强(从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前、后采用ToshibaAquilionMarconi16层螺旋CT(采用4×i模式,i代表扫描层厚)及GELightspeed64层螺旋CT(采用8×i或16×i模式,i代表扫描层厚)进行同层动态扫描.11~41s,每1s扫描1次;90s扫描1次.16层螺旋CT:病灶直径3~4cm时,扫描层厚8mm;2~3cm时,扫描层厚6mm;1.5~2cm时,扫描层厚4mm;1~1.5cm时,扫描层厚3mm;<1cm时,扫描层厚2mm.64层螺旋CT:病灶直径3~4cm时,扫描层厚5mm;<3cm时,扫描层厚2.5mm.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分别计算肺结节有效层面的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平均通过时间,有效层面参数的平均值作为肺结节的容积灌注成像定量参数.结果 恶性(36.52±11.07)HU与炎性(37.69±7.10)HU结节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7.02±5.85)HU结节(P<0.001;P<0.001).恶性与炎性结节强化值无显著差异(P=0.686>0.05).炎性结节与大动脉增强峰值比(17.49±3.78)%明显高于良性(2.78±2.23)%与恶性(14.73±4.28)%结节(P<0.001;P=0.019<0.05).恶性结节与大动脉增强峰值比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1).炎性(47.83±31.29)mlmin-1100g-1结节灌注值明显高于良性(3.03±3.01)mlmin-1100g-1与恶性(31.15±9.66)mlmin-1100g-1结节(P<0.001;P<0.001).恶性结节灌注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1).炎性(33.00±8.87)HU与恶性(40.45±7.03)HU结节平扫的CT值明显低于良性(50.51±10.87)HU结节(P<0.001;P<0.001).炎性低于恶性结节平扫的CT值(P=0.002<0.01).结论 多层螺旋CT容积灌注成像有助于结节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观察者内、观察者间、人工智能与手动测量对肺结节轴位最大径测量的一致性与重复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1日~2018年6月30日间在我院检查发现70个肺结节(≤30mm,≥3mm)的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观察者内、观察者间、人工智能与人工手动测量并记录最大直径。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2种直径测量方法的差异、Bland-Altman法评估2种方法的重复性。结果人工智能与人工手动直径测量、同一观察者不同时间段的直径均无明显差异(P=0.247,P=0.909);而不同观察者所测量的肺结节直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同一结节不同时间观察者间的测量重复性最佳(RD 95%一致性区间为-1.04%~1.32%,均值为0.14%)及相关性最好(r=0.975,P=0.000)。结论不同观察者之间测量肺结节直径差异具有显著性,但人工智能自动测量结节直径与人工手动测量差异无显著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孤立性肺结节(single pulmonary nodule,SPN)是肺部常见病变,是指发生于肺部直径≤3 cm的圆形或类圆形肺内病灶,病灶一般无钙化或空洞,不伴有肺不张、卫星病灶和局部淋巴结肿大[1].孤立性肺结节是肺部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病变仅凭形态学表现难以定性诊断.CT动态增强为SPN诊断提供了功能信息,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