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海水淹溺型急性肺损伤早期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活性及相关细胞因子动态变化。方法 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对照组(0 h)和海水灌注后1、3、6、12、24 h组。灌注组经气管插管灌注2 ml/kg海水。观察各组动物血气分析的变化。计算肺湿干重比值、肺通透指数。以非放射性凝胶迁移实验分析肺组织NT-κB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浓度,同时进行病理学检查,计算肺病理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海水灌注组氧合指数迅速低至300 mmHg以下,持续时间长达6 h(P<0.01);肺大体标本淤血水肿严重,显微镜下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等急性肺损伤病理学征象;肺湿干重比于海水灌注后3 h达高峰,肺通透指数及肺病理评分以海水灌注后6 h组数值最高;肺组织NF-κB活性及TNF-α、IL-1β、IL-10表达量显著增高,并于6 h达高峰。海水淹溺型急性肺损伤早期NF-κB活性与TNF-α、IL-1β、IL-10及肺病理评分正相关(P<0.05),TNF-α、IL-1β、IL-10与肺病理评分、肺通透指数亦密切相关(P<0.05)。结论 NF-κB活化在海水淹溺型急性肺损伤早期与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密切相关,在肺组织炎症反应和病理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海水淹溺型肺损伤与淡水淹溺型肺损伤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复制海水和淡水淹溺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比较海水淹溺与淡水淹溺造成的急性肺损伤的特征与区别.方法 90只大鼠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即对照组、淡水淹溺组和海水淹溺组,每组在吸入淡水或海水后30min、1、2、4、8h时间点进行观察,每个时相点取6只大鼠用于实验.气管内灌注淡水或海水4ml/kg,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检测动脉血气分析、肺湿/干重比值(W/D)、肺微血管通透性(PVMP)、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大鼠吸入淡水或海水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降低(P<0.05),海水淹溺组比淡水淹溺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海水淹溺组和淡水淹溺组大鼠的肺W/D值、肺PMVP、血清和BALF中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海水淹溺组较淡水淹溺组升高更明显(P<0.05).病理观察显示,海水淹溺组可见肺间质和肺泡水肿,肺组织灶性出血,并有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淡水淹溺组病理学改变与海水淹溺组相似,但损伤程度较轻.结论 海水淹溺较淡水淹溺所引起的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更为明显,低氧血症、肺水肿和炎症反应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海水淹溺后兔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以及海水淹溺性肺水肿(PE-SVCD)治疗作用。方法:家兔气管切开后模拟海水淹溺造成急性肺损伤,于淹溺前(T1),淹溺后15、30、60、120、240、480min(T2~T7)7个时间点采集外周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测定外周血炎症介质含量和单核细胞中NF-κB的淹溺前后表达变化,并采集肺组织。结果:海水淹溺致兔急性肺损伤各时间点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淹溺后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的表达开始增高,90 min后达到最高峰,而山莨菪碱可降低NF-κB以及炎症因子表达(P〈0.01)。结论:海水淹溺急性肺损伤可能与NF-κB高表达有关。山莨菪碱可降低NF-κB表达,减轻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地塞米松对海水淹溺性肺损伤兔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机械通气的麻醉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对照组(CG)和地塞米松治疗组(DG),每组12只。CG兔的气管内灌注4ml/kg体重海水,DG兔在CG的基础上静注1mg/kg地塞米松。取部分右下肺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分别用RT-PCR和ELISA检测肺组织中TNF-α、IL-1β和IL-8的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结果病理学观察显示CG的肺组织内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有出血及透明膜形成。DG的上述改变轻于CG。DG肺组织内TNF-α、IL-1β和IL-8的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显著低于CG(P〈0.05)。结论地塞米松治疗可抑制海水淹溺性肺损伤兔肺组织TNF-α、IL-1β和IL-8的表达,减轻肺组织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海水淹溺型兔肺损伤后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不同剂量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了解地塞米松对海水淹溺型兔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兔经气管注入海水,制备海水淹溺型肺损伤兔模型.将35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海水淹溺组、地塞米松低剂量(0.5 mg/kg)、中剂量(1 mg/kg)、高剂量(5 mg/kg)组.海水淹溺组、地塞米松各剂量组于手术稳定20 min后经气管插管注入配方海水(2 ml/kg),对照组气管切开后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各剂量组同时经颈动脉注入不同剂量的地塞米松.注射地塞米松后1、3、6 h取血,测血清NO浓度,并于注射地塞米松6 h后处死动物,迅速取出肺脏,测定肺湿/干重比、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光镜下观察肺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 海水淹溺可以使肺湿/干重比、肺泡灌洗液内蛋白含量、血浆中NO含量、肺组织中NOS活性升高,使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引起肺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地塞米松可减轻海水淹溺引起的肺损伤,但地塞米松各剂量组与海水淹溺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海水淹溺可明显升高兔血清中的NO含量,地塞米松可减轻海水淹溺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海水淹溺型急性肺损伤(SWD-ALI)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演变规律以及细胞因子对其可能的影响.方法 36只新西兰兔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作为Oh基线值)和海水灌注后1、3、6、12、24h组(分别于灌注后1、3、6、12、24h处死).观察各组血象和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计算肺湿/干重比(W/D)和肺微IfIL管通透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PMN凋亡情况,EIJSA法检测血清TNF-a、IL-1β、IL-10水平;对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并计箅病理评分(LPS).结果 W/D值在3h达高峰,肺微血管通透指数以6h最高,炎症细胞浸润以6~12h最显著.LPS在1h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h达最高.PMN凋亡率于灌注后1h-过性升高,3h显著抑制,6h最低,以后逐渐接近对照水平.PMN计数与凋亡率呈负相关(P<0.05).各海水灌注组血清TNF-a、IL-1β、IL-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LPS呈正相关(P<0.05或P<0.01),但与PMN凋亡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 PMN凋亡在SWD-ALI炎症反应早期受到显著抑制,是最主要的炎症效应细胞.TNF-a、IL-1β、IL-10在SWD-ALI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对PMN凋亡抑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沈美华  霍正禄  梅冰  何建  王美堂 《武警医学》2008,19(11):969-972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打击致急性肺损伤(ALI)兔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打击法复制ALI兔模型.制模成功后1 h、4 h、8 h、24 h、48 h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干重/湿重比值(D/W),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肺组织内NF-κB的变化情况,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打击使动物PaO2及D/W值进行性下降,于48 h降至最低(P<0.01);血清TNF-α含量及肺组织NF-κBp65的含量升高,并均于4 h达到最高峰(P<0.01);相关分析显示1 h、4 h、8 h、24 h、48 h NF-κB活性与TNF-α含量之间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肺组织病理显示肺泡壁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局灶出血、部分肺泡萎陷.结论 NF-κB的活化,介导TNF-α等炎症介质的大量表达,在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打击导致ALI的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海水淹溺型急性肺损伤(SWD ALI)后血清及组织血管内皮乍长因子(VEGF)及其可溶性受-1(sVEGFR-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8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制作SWD-ALI模型),分别用于3h和6h时间点(每组7只)的观察.分别检测各组动物的肺微血管通透指数、肺湿/干重比和肺组织病理学评分;ELISA法榆测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的VEGF及sVEGFR-1表达,RT PCR法检测肺组织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在肺组织的分布.结果 海水淹溺后,肺组织湿/干重比、肺微血管通透指数均增高,肺组织病理损伤重,6h时点肺组织湿/干重比略低于3h.而肺组织病理学积分仍高于3h.血清中VEGF和sVEGFR-1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与损伤时间(r=0.837,r=0.761,P<0.01)和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796,r=0.839,P<0.01).VEGF和sVEFR-1在肺组织及BALF中的表达均明显减低,两者mRNA的表达也明显减低,6h时有所回升.免疫组化提示VEGF在对照组大量表达,分布均匀,淹溺后表达明显减少,分布不均.结论 SWD-ALI时,VEGF和sVEGFR-1表达异常,两者变化规律一致,其水平与肺损伤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兔肺泡巨噬细胞(AM)中I-κB激酶-β/核因子-κB (IκK-β/NF-κB)信号通路的改变,探讨肺部炎症损伤的细胞分子基础.方法 建立失血性休克I/R家兔模型,分离、培养AM,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AM中IκK-β的mRNA表达,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AM中NF-κB的活性和AM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的含量.病理学光镜观察肺组织的炎症损害.结果 模型组IκK-β、NF-κB、TNF-α、IL-6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R损伤动物肺组织呈现明显炎症病理改变.结论 AM是I/R损伤炎症信号通路的重要细胞基础;细胞内IκK-β激活/NF-κB核移位/细胞因子产生是I/R肺组织炎症病理损伤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分次灌注海水致兔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向兔气管插管内灌入海水,建立海水淹溺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方法14只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平分为C组(对照组,无任何处理)和S组(海水组,用海水灌注)。观察分次适量海水灌入气管插管后症状学、血气分析、血液动力学、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2h后给每组试验兔拍摄肺CT片,并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S组的O2和CO2指数显著降低(P〈0.01),呼吸动力学和血液动力学的情况明显恶化。TNF—α和IL-6增高,这一结果提示肺损伤发生于兔被海水灌注之后。另外,还发现模型兔有明显的肺水肿、肺泡隔断裂和炎性渗出。结论成功复制了既符合海水淹溺的实际情况,又符合国内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海水淹溺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时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与SIRS的关系。方法采用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致伤模型并诱发SIRS。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F—κB在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小肠组织中的活性。结果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1小时,大鼠出现SIRS;血TNF—α、IL-6水平升高;免疫组化显示大鼠PBL和小肠组织中NF-κB表达的阳性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可致大鼠SIRS,NF-κB和细胞因子参与了SIRS的发生、发展。NF-κB的激活介导了TNF—α、IL-6等细胞因子的释放,在SIRS中可能处于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在大鼠肺型氧中毒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230 kPa高压氧暴露2、6、10 h组.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以及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在肺组织中含量的变化.结果 (1)病理检查发现肺组织在高压氧暴露6 h组出现炎症改变,10 h组肺损伤加重.(2)肺组织细胞核中NF-κB P65含量在高压氧暴露2 h组中明显增高,6 h组中达高峰,10 h组中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3)肺组织TNF-α mRNA表达及肺匀浆中TNF-α浓度在高压氧暴露6 h组中明显增高,10 h组中继续增高.结论 高压氧可以通过活化NF-κB诱导TNF-α高表达从而介导氧中毒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兔海水淹溺性肺水肿(PE-SWD)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清IL-8、TNF-α及IL-10的影响。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G,10只)和不同剂量(0.05 mg/kg、0.2 mg/kg、1.0 mg/kg)地塞米松治疗组(DG1、DG2、DG3,各10只)。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淹溺前及淹溺后30、120 min血清中IL-8、TNF-α及IL-10的含量,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CG组比较,DG2、DG3组PaO2升高(P〈0.05),IL-8、TNF-α含量显著下降(P〈0.01),IL-10含量明显增加(P〈0.01);DG2组与DG3组比较,PaO2、IL-8、TNF-α、IL-10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较大剂量地塞米松能减轻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8、TNF-α的释放,增加IL-10的生成有关。但增加剂量(1 mg/kg)并不能增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高尔基蛋白73(GP73)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揭示其参与肿瘤发生发展可能的机制。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中肝癌患者的GP73与炎症因子NF-κB、IL-1β、IL-6、TNF-α等基因表达相关性的分析,推测GP73可能参与炎症反应。依据数据分析结果设计细胞实验,构建过表达GP73的质粒和敲低GP73的小干扰RNA ( siRNA),通过检测野生型、过表达和敲低表达GP73细胞系中NF-κB的转录活性以及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等基因的表达,来验证GP73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的作用。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提示,临床肝癌患者的GP73基因表达与NF-κB、IL-1β、IL-16及TNF-α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GP73细胞系与野生型相比,细胞内NF-κB转录活性升高,而敲低GP73细胞系内NF-κB转录活性降低;过表达GP73细胞系与野生型相比细胞内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均升高;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PDTC)能抑制GP73激活炎症反应,NF-κB为GP73激活炎症反应的关键分子。结论 GP73可能参与炎症反应,并因此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坤  高温杰  李宏 《武警医学》2020,31(10):888-892
 目的 探讨富马酸氯马斯汀(clemastine fumarate, CLE)对大鼠高原缺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高原缺氧肺损伤组(HH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XM组)、氯马斯汀治疗组(CLE组),每组10只。将HH组、DXM组和 CLE组以低压低氧模式放入动物实验舱,DXM组入舱前1 h开始每6 h肌注2 mg/kg DXM,CLE组入舱前2 h按0.9 mg/kg肌注CLE,入舱10 h后按0.9 mg/kg追加一次用药,完成造模。立即处死大鼠,测肺组织湿/干重比(W/D);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PCR检测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IL-1β、TNF-α、TLR4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HH组、DXM组、CLE组肺组织W/D比值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中IL-1β、TNF-α、TLR4、NF-κB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HH组比较,DXM组和CLE组肺组织W/D比值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中IL-1β、TNF-α、TLR4、NF-κB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富马酸氯马斯汀可以减轻大鼠高原缺氧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大鼠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后不同时段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IL-8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116只,随机分为2组,其中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组96只,腹部开放伤对照组20只。应用微生物快速检测仪和γ测量仪检测大鼠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后0.5,1,2,3和4h血浆LPS、TNF-α、IL-6和IL-8水平。结果: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2~4h后,血浆中LPS水平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海水浸泡4h后血浆中TNF-α浓度上升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海水浸泡3~4h后血浆中IL-6浓度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海水浸泡后不同时间血浆中IL-8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浆中LPS、TNF-α和IL-6浓度明显升高与损伤关系密切,是引发中毒性休克导致机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 ⅡA)对小鼠肺爆震伤导致的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肺爆震伤致脑损伤模型。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肺爆震伤组(Blast)和Tan ⅡA干预组,每组10只。冲击伤后48 h采集标本,通过HE和ROS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脑损伤标志物Tau和S100β,炎性相关因子IL-1β、TNF-α和IL-10,氧化应激相关因子SOD-1、IRE-α和MDA5,以及PI3K、p-PI3K、Akt、p-Akt和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蛋白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Blast组S100β升高到(31.5±4.19),其他相关促进因子均升高,而通路上NF-κB升高到(12.25±1.92),PI3K和Akt的磷酸化分别升高到(4.36±0.41)和(27.00±0.09),而与Blast组相比,Tan ⅡA组S100β降低到(0.21±0.09),Tan ⅡA恢复了冲击波导致的相关因子改变,NF-κB降低到(0.32±0.02),PI3K和Akt的磷酸化分别降低到(0.47±0.01)和(0.18±0.04),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n ⅡA对肺爆震伤导致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炎性因子在急性肠黏膜损害中的作用,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保护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TBI后1,3,5,7 d组和谷氨酰胺干预组,每组6只.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肠组织中NF-κB的活性,ELISA法测定肠组织中TNF-α、IL-1β的浓度.结果 大鼠TBI后回肠组织中NF-κB活性明显升高,伤后3 d达到峰值,伤后第7天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肠组织IL-1β、TNF-α峰值均出现在伤后1 d,伤后3 d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经胃肠内注入Gln后,NF-κB的活性及TNF-α、IL-1β的浓度与脑损伤后正常进食组比较有明显下降.结论 TBI可引起小肠NF-κB即刻且持久的活性增加以及炎性细胞因子浓度的增高,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可能在急性肠黏膜损害中起重要作用.胃肠内补充谷氨酰胺,可以抑制伤后肠组织NF-κB的活性,降低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浓度.谷氨酰胺可能通过抑制创伤后肠组织的炎症反应来达到保护应激状态下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肺组织中NF-κB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0只,分别在1517m和3848m两个海拔高度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DFR,n=50)、即时复苏组(IFR,n=60)和对照组(CG,n=10),建立30%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6、12、24、72和168h取材,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NF-κB的表达。结果: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肺组织病理变化越明显,且DFR组较IFR组差异显著。NF-κB阳性表达位于肺泡上皮细胞核或胞浆,高海拔组表达强度高于低海拔组,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各海拔高度DFR高于IFR组(P〈0.05)。结论:NF-κB表达强度变化与高原地区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肺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