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背景:A型肉毒毒素临床上可以治疗增生性瘢痕,体外细胞培养研究发现可以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消化法分离培养出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型肉毒毒素对细胞的生长增殖过程进行干预,通过MTT染色,于酶联免疫检测仪570nm测定吸光度来研究细胞生长增殖情况,计算抑制率。通过Hoechst33342及PI染色检测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隋况,并计算凋亡率。结果与结论: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过程中呈梭形,细胞生长旺盛,细胞融合成单层,细胞排列成高度一致性。经A型肉毒毒素处理后,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细胞数量减少,细胞排列方向散乱。MTT染色后吸光度减弱,随A型肉毒毒素浓度增加,吸光度明显减弱,与对照细胞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半数抑制率出现在0.4IU/L。在荧光显微镜下,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经Hoechst33342和PI染色后细胞核呈现蓝色,细胞核为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外观。A型肉毒毒素干预后细胞核致密浓缩,染色不均匀,折光性增强,核膜皱缩,部分细胞核碎裂,出现碎块,有凋亡小体出现。随着A型肉毒毒素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与对照细胞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半数凋亡率在0.4IU/L。说明A型肉毒毒素可以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其主要通过引起细胞凋亡的途径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愈合伤口产生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基质酶的基质成分.然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或伤口基质重塑过程失调,会导致瘢痕组织过度增殖.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皮肤创面愈合和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从5例进行瘢痕修复手术患者身上同时取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分离培养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应用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种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采用JC-1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测定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内ATP水平改变.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两种细胞的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减慢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表达和合成(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表达和合成均无影响.然而可上调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纤维连接蛋白(P<0.05).此外,10,10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呈去极化趋势,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ATP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果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皮肤创面愈合和增生性瘢痕形成中可能有不同的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吡非尼酮(PFD)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 人增生性瘢痕标本取自整形患者,采用组织块法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根据PFD用药的不同浓度分为对照组(0mg·mL-1),实验1组(0.15mg·mL-1)、实验2组(0.3mg·mL-1)及实验3组(1mg·mL-1),加药24、48、72h后,提取细胞上清,EIISA法检测PFD干预下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胶原蛋白的分泌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均P<0.05),但对胶原蛋白分泌抑制作用与干预时间的延长无明显的关系(均P>0.05).结论 PFD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增生性瘢痕的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背景:临床研究证实,富硒温泉水对增生性瘢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目的:观察富硒温泉水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取第3~5代细胞,用含10%,20%,30%富硒温泉水及自来水和蒸馏水的培养基培养48h,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富硒温泉水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突起不同程度的变短或者缺失,细胞质及胞核浓缩。不同浓度的富硒温泉水、自来水、蒸馏水均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以富硒温泉水培养基的抑制作用最明显(P<0.05),且随浓度的升高,抑制率增大。说明富硒温泉水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背景: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形成是创面愈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是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形成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目的:建立可靠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贴壁法和消化法分别进行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使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37℃,体积分数5%C02,饱和湿度下培养,分别描述其生长曲线、形态及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组织贴壁法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培养成功,20-40d可传第1代,以后每7—10d可传1代,细胞为长梭形,波形蛋白表达阳性;消化法培养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成功,15—20d细胞可融合成片,细胞为长梭形,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进一步证实两种方法进行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均培养成功。  相似文献   

6.
背景:临床研究证实,富硒温泉水对增生性瘢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目的:观察富硒温泉水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取第3~5代细胞,用含10%,20%,30%富硒温泉水及自来水和蒸馏水的培养基培养48h,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富硒温泉水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突起不同程度的变短或者缺失,细胞质及胞核浓缩。不同浓度的富硒温泉水、自来水、蒸馏水均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以富硒温泉水培养基的抑制作用最明显(P〈0.05),且随浓度的升高,抑制率增大。说明富硒温泉水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背景:最新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与皮肤纤维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然而有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鲜见报道.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和2型受体在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它们在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6-08/2007-11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完成.对象:取住院患者增生性瘢痕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9~47岁,将增生性瘢痕标本分为两组,每组各9例.正常皮肤7例,取自增生性瘢痕切除患者的正常皮肤.所有取材部位未经任何治疗,标本经无菌取材后分成2份,其中一份用40 g/L多聚甲醛固定后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另一份用于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和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测定法观察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和2型受体的表达,并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2种受体在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中的作用.主要观察指标:2种受体在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在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中的作用.结果:①在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可见1型受体和2型受体表达,阳性染色信号较强.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测定法显示在培养的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有1型受体和2型受体,受体密度分别为(10.69±2.15),(4.9±1.05)fmol/106个细胞.②在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血管紧张素Ⅱ明显促进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1 型受体阻断剂Valsartan明显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这种促进作用,2型受体拮抗剂PD123319明显增强血管紧张素Ⅱ的这种作用.结论:在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表达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和2型受体,血管紧张素Ⅱ通过激活2种受体对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产生相反的作用,血管紧张素Ⅱ产生和受体表达比例的变化可能影响瘢痕的形成和成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表现型的差异,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的影响。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液闪计数测定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结果: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速度比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慢;胶原蛋白的合成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bFGF对两种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是一种特殊基因表现型的成纤维细胞,它具有自己特殊的生物学特性。bFGF可以使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趋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增生性瘢痕是一种真皮纤维增生性疾病.A型肉毒毒素具有预防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但其抗皮肤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A型肉毒毒素(BTXA)对增生性瘢痕(HS)JNK信号通路和成纤维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0、1、2、4U/ml BTXA对人瘢痕成纤维细胞进行干预,通过CCK8划痕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碱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为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烧伤后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加入不同含量的复方苦参碱,24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以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为指标观察细胞毒性,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其增殖活性。结果:不同含量的复方苦参碱均能改变成纤维细胞形态,抑制细胞增殖,含量在300mg/L以下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EC50值约为20mg/L。结论:复方苦参碱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具有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背景:蛇床子素对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有抑制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目的:体外观察蛇床子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对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以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作用于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MTT法和生长曲线法检测蛇床子素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蛇床子素能明显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MTT法检测的IC50为(15.2±2.0)μmol/L,可以明显下调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P<0.05)。说明蛇床子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可以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侯晓华  陈虹  曹波 《中国临床康复》2011,(41):7681-7684
背景:蛇床子素对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有抑制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目的:体外观察蛇床子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对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以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作用于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MTT法和生长曲线法检测蛇床子素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蛇床子素能明显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MTT法检测的IC50为(15.2±2.0)μmol/L,可以明显下调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P〈0.05)。说明蛇床子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可以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通过多种调节机制促进皮肤创伤修复,抑制瘢痕形成,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因子起主要作用。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将12,24,48 h收集的条件培养液孵育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24 h,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采用CCK-8实验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Real-time PCR 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在24 h和48 h收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对其胶原的合成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可通过分泌抗纤维化的生物活性因子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产生,为细胞疗法策略减轻瘢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钙通道阻滞剂可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蛋白的分泌,减少瘢痕的增生。实验拟进一步观察钙通道阻滞剂对体外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分泌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6—03/06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Wistar大鼠10只;盐酸维拉帕米注射液为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产品。②实验过程及分组:制作大鼠双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术后2周取损伤处神经瘢痕,按组织块法培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实验所用细胞为4~8代,分4组,其中3组培养基中维拉帕米药物浓度分别为10,50及100umol/L,l组为空白对照组。③实验评估:分别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羟脯氨酸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的胶原含量和胞浆中的胶原含量。 结果:①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细胞增殖结果:钙通道阻滞剂对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②羟脯氨酸比色法测定胶原含量:钙通道阻滞剂可使分泌到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胶原含量明显减少,以100μmol/L浓度组作用最为显著(P〈0.05);胞浆中的胶原含量增加,具有明显剂量依赖性,以100μmol/L浓度组作用最为显著(P〈0.05)。 结论: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抑制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分泌。  相似文献   

15.
背景:作者前期研究发现腺苷受体激动剂可以刺激胶原合成,腺苷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胶原合成,并且可以减轻皮肤胶原纤维增生.腺苷A2A 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瘢痕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降低.目的:利用苦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法观察腺苷A2A 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瘢痕胶原亚型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制作瘢痕模型,采用苦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法对瘢痕组织中胶原的性质及分布特点进行观察、确定瘢痕组织胶原类型、分布、排列与水平.结果与结论: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野生型组小鼠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含有大量的嗜酸性胶原蛋白纤维束,Ⅰ型胶原纤维为红色,呈致密的条束状,显示很强的双折光性,腺苷A2A 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瘢痕缺乏粗大胶原束,呈稀疏的条束状,排列相对整齐、密度较为均匀,Ⅰ型胶原纤维水平减少(P < 0.01),瘢痕增生显著减轻.提示腺苷A2A 受体参与瘢痕增生,对预防瘢痕增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