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这里,"止"是指达到,"至"是指最高最完美的境界。修身育人,都必须以追求完美的境界而永不动摇。今天我写的《建筑心语》,也是遵循这个道理。建筑行业中策划、规划、设计都必须做到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2.
<正>齐康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特邀理事杨俊宴: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关于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起源。齐先生,您投身建筑和城市研究领域这么多年来,有哪些事件对您来说印象十分深刻?齐康:要说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苏州的干将路。当年苏州拓宽干将路,为了留住苏州的老味道,我的老朋友周干峙委托我来做项目审查,让我把握两边建筑的基调和风格。  相似文献   

3.
<正>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9月1日为什么不同的建筑蕴含着不同的意义?力什么有些建筑如此特别?哪些建筑可以名垂青史?从古埃及金字塔、悉尼歌剧院到普通的农舍,作者深入到建筑的背后,探寻其中的经济、政治因素和美学意义,揭示出建筑自身所负载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4.
缘起: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的《建筑与文化》杂志的总策划金凯生先生,在《建筑与文化》的几年实践中,越来越感到周易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之深远而广泛,拟开设“建筑与周易文化”专栏。为此特请示了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长齐康院±,得到高度认可。遂约易学专家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李书有先生与齐康院士会面。  相似文献   

5.
6.
正公众微信帐号|CHINAACSC新浪官方微博|WEIBO.COM/CHINAACSCNJ以建筑表达文化诉求,以文化影响建筑表现是《建筑与文化》的办刊宗旨。杂志现已开通公众微信、微博平台,诚邀您即刻加入,体验与更多业界资深人士沟通的惊喜。扫扫左侧的二维码,赶紧加入吧!·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大16开印刷244页·月刊每月15日出版  相似文献   

7.
8.
9.
10.
《建筑师》2015,(3)
在我国介绍著名建筑师作品的书籍中,关注成功建筑师人和事的书较少。建筑院士访谈录系列图书建立在建筑与人生紧密相连的视角上,采用口述历史、回忆、追溯等访谈的形式,生动揭示出建筑师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见解下的职业生涯,确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该系列填补着国内建筑文化出版的空白,它的作用不仅有益于界内,甚至会影响到全社会,是一套展示中国建筑文化自信的丰富教科书。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与文化》2013,(3):126-136
建筑装饰是指对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修饰,它是一种文化,集中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社会审美取向、物质条件、技术水平以及地域差别等。建筑装饰文化是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将建筑看作一种产品,那么建筑装饰就是生产这种产品的末端工艺。自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建筑装饰业开始蓬勃发展,近年来产值过两万亿,从事建筑装饰行业的设计人员近百万之多,开设建筑室内设计课程的高等院校已近千  相似文献   

12.
余卓群 《华中建筑》2007,25(2):124-126
<建筑地理环境>是个专论,另有专篇阐述,本章仅就几个主要问题加以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记者张胜利报道:8月6日,《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杂志社德才工作站正式成立。《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杂志社总编辑华敬友亲手将工作站牌匾授给了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工作站名誉站长叶德才和德才公司行政部经理兼董事长秘书、工作站站长张胜利。  相似文献   

14.
金磊 《建筑》2015,(10)
<正>2013年11月,当我还在策划《建筑师的童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一版)时,便登门向张锦秋院士约稿,她便讲到建工社正在做类似口述建筑师历史的编撰。未曾料到,2014年一套建筑院士访谈录丛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陆续公开出版,我特意在2014年12月从沈元勤社长那儿寻到这套书的其中四部,它们是:《张锦秋》(2014年6月第一版)、《程泰宁》(2014年7月第一版)、《郑时龄》(2014年7月第一版)、《戴复东》(2014年10月第一版)。通读至今,之  相似文献   

15.
<正>关于建筑适应性,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和实践。我只能简单就建筑本身属性,谈一下对建筑适应性的理解。建筑出现之初,其基本属性就是为人类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使人有了更好地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生存环境,从而使得千百年来人类的进化远远优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恰恰表达出人类对环境的顺应性适应。这并不是一种完全适应,而是在顺应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成长与进化,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使得自己的能力与智力愈发具有能动性。早期人类作为个体或小群落存在,力量渺小,对自然界多是敬畏和依顺之情,顺应自然是其生存的基本法则。只有解决了生存问题,才会考虑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