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合理地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安全风险评价,从5个方面构建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灰色关联法来获取各指标权重,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模型,以得到风险评价指标的相应综合评价等级,通过结合实际案例验证分析结果,从而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评价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并反映风险变化趋势,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组合赋权-动态模糊理论的评价模型。综合考虑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特点,以人员、设备、构件、管理与环境等5个方面为视角识别并筛选出23个二级评价指标,并以此构建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耦合熵权法的改进组合赋权法计算各级评价指标权重;运用动态模糊理论计算各级评价指标的动态模糊值,从而直观反映出各级评价指标与总体的风险等级及其变化趋势。以黄石市某装配式建筑项目为实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项目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较低,且具有向较低等级发展的趋势,评价结果与调研结果一致。评价方法可客观反映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与随机性,提高其风险评价的精度;评价模型可直观反映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的变化趋势,有效实现动静评价相结合,为类似工程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施工安全评价是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旨在构建一个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模型。分析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综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WM)的优势,形成组合权重方法。引入了模糊综合评价法(FCE)进行安全水平评价。对XC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识别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构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利用建立的评价模型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合不安全因素搜索分析法,对影响因素风险高低进行排序,从而得出制约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因素。研究表明: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外部环境、战略计划、组织关系、科研力量、采购、制造、装配、运输与交付;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产业链成熟度、新材料、建筑规范及行业标准、部品集成化程度、构件制造成本是影响着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是实时的动态系统过程,因此建立施工安全动态评价尤为重要.首先从指标体系的动态性入手,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通过Apriori算法对现有评价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然后,结合施工过程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建立动态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变权和灰色聚类的方法对某装配式工程实例进行动态安全分析,得到各施工阶段及其下属指标的安全评价值,给出了安全管理建议,并验证了该动态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对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进行分析,并基于模糊理论,构建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首先,建立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该指标体系并融入模糊理论,构建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进行实例研究,并得出该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结论.基于模糊理论的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可以将各项指标很好地进行量化,使评价结果更加直观、可靠,具有较大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装配式建筑具有资源节约、生产效率高等优势,在促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研究缺乏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考虑,较少关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随机性和模糊性,造成权重计算结果不尽合理。因此,构建基于模糊决策实验室分析法(FDEMATEL)和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的综合风险评价模型。首先,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使用DEMATEL量化因素间的关联关系,结合模糊集理论解决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并确定其权重;再次,引入TOPSIS法明确各指标优先级和项目整体风险等级;最后,以工程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及措施,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基于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从节能、减排、质量和安全 4 个方面构建了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施工阶段可持续性差异指标,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可持续性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装配式建筑在可持续性上要明显优于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在节能、减排和安全三方面的可持续性上差异明显;装配式建筑在操作难度、施工质量、工作强度、用水量、作业安全、能源消耗、噪音、废弃物、粉尘和模板用量等指标的可持续性上较传统建筑具有明显或比较明显优势;在可持续性差异评价中,构件生产单位的评价最高,其次是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装配式建筑吊装过程的安全风险性,在风险因素交互耦合视角下,通过识别 21 项装配式构件吊装过程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基于相互作用矩阵求解各安全风险因素权重值,分析安全风险管理需求。将 NB-IoT 技术引入装配式建筑构件吊装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中,结合该技术的特点及优势,建立基于 BIM+NB-IoT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吊装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现装配式建筑吊装过程信息化管理,保障吊装质量与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装配式建筑整体绿色施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前,装配式PC构件的出现给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安全风险。基于此,文章对装配式PC构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装配式PC构件施工的特点、装配式PC构件的性能、装配式PC构件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装配式PC构件安全风险规避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砖瓦》2021,(8)
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施工管理工作对于工程整体的安全管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装配式建筑技术改变了传统建筑现场浇筑施工的工作模式,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节省施工周期。分析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并创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适时搭建建筑工程技术架构模型,有助于提高装配式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基于此,将装配式施工技术理论发展延伸,确保能满足高质量装配式建筑物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预制构件及施工人员间存在的安全问题,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了装配式建筑安全预警平台。首先通过对安全预警平台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功能设计,通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危险源进行事故树分析,得到装配式建筑施工危险来源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环境。针对这 3 个危险源,基于 BIM 和物联网技术建立安全预警平台 3 个子系统:数据收集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和安全预警子系统。同时,在 BIM模型中相应区域以红绿黄色显示。结果表明物联网和 BIM 结合,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3.
相较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导致其安全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文章基于对装配式和传统现浇式建筑施工流程、施工特点的对比分析,总结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特点;同时,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不同阶段的工艺流程及危险源进行分析,得出各阶段的安全管理要点;继而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为推进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建立装配式建筑方案评价体系,解决评价中的信息模糊性和专家偏好差异问题,从经济性、技术性和环境性3 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与装配式建筑特点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二元语义和最大共识法的改进 AHP-TOPSIS评价方法。结合具体装配式建筑实例,验证了所建立的装配式建筑方案评价体系与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当前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选择不够全面,对指标的权重计算不够精准,导致评价结果偏回归系数值较大,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优质高效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基于投入-产出视角,开展区域层面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水平评价.构建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水平评价体系,综合采用统计数据、公开数据采集以及专家打分法量化评价指标,测度技术创新指数.分析发现,区域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水平整体较低,且区域差异较大,各区域技术创新投入产出不均衡.  相似文献   

17.
科学合理的合作伙伴评价选择是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企业之间能否高效协同运作的基础。结合装配式建筑特点,分析建立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合作伙伴选择评价体系的原则,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组成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结合熵值法及TOPSIS欧氏距离法,建立具有灰色特征的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准确评价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等级,以"健康、安全和环境(HSE)"作为准则层,收集和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构建了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作业分解结构-风险分解结构(WBS-RBS)对项目进行分解,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指标进行组合赋权;通过计算各作业单元综合权重和风险度确定风险...  相似文献   

19.
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装配等多维空间作业,安全风险易叠加,极易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因此需 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状况进行预警,做好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从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出发,结合装配式 建筑特点,逆向分析影响施工安全的主因,建立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求得各指标权重,结合可拓综合评价法,将 安全预警等级划分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四级,逐层计算关联度,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预警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 于具体工程,验证其可行性,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参与方众多,任一环节的风险因素都会对供应链的整体运行造成影响。基于文献研究,考虑装配式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存在的风险,确定20个风险因素,构建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挑选出的样本项目进行整体评价。将12个项目的评分作为样本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对样本进行训练和检验,证明该模型的准确性较高。基于研究结论,针对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