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芪地明目颗粒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组织及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 探讨其改善DR的可能机制。  方法  选择SD雄性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配合STZ注射建立DR模型, 用低、高剂量(1.0、3.0 g · kg-1 · d-1)芪地明目颗粒分别进行干预, 并设立正常对照组、DR模型组及羟苯磺酸钙干预组, 观察并比较干预后各组视网膜组织的病理改变、微血管数目、内皮细胞与周细胞比值(E/P比值), 以及视网膜组织中TGF-β1、miR-200b、VEGF表达水平的差异。  结果  芪地明目颗粒低、高剂量组及羟苯磺酸钙组的视网膜组织病理改变较DR组明显减轻, 视网膜微血管数目及E/P比值较DR组均显著下降(P < 0.01), TGF-β1、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 < 0.05), miR-200b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 < 0.05);芪地明目颗粒高剂量干预组的作用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 < 0.05)。  结论  芪地明目颗粒可减轻DR大鼠视网膜损伤, 抑制视网膜微血管增殖。其可能通过抑制视网膜中TGF-β1/miR-200b/VEGF信号通路激活而达到对DR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19-22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8月单纯型DR患者72例(12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62眼)和对照组36例(58眼)。两组患者均继续予以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治疗控制血糖等。对照组患者给予羟苯磺酸钙片0.5 g/次,2次/d,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片50 mg/次,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和视网膜黄斑区平均厚度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视力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视网膜黄斑区平均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变薄(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和5例,症状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单纯型DR的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能改善其视力,减少视网膜黄斑区厚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口服羟苯磺酸钙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176例NPDR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降脂、降糖及降压等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加服羟苯磺酸钙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口服羟苯磺酸钙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出血吸收时间、血糖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出血吸收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98,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显效率为86.4%,高于对照组的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羟苯磺酸钙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NPDR效果显著,能有效调节血糖水平,控制病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析双丹明目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眼科收治的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分别实施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治疗和双丹明目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血糖指标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且组间研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双丹明目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该治疗方式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养阴活血明目方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口服养阴活血明目方和羟苯磺酸钙胶囊,对照组单纯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在视力改善、眼底检查、眼底荧光造影(FFA)和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差异性。结果治疗组在视力改善、眼底检查、FFA及中医症候等方面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养阴活血明目方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羟苯磺酸钙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大鼠TGF-β1、BMP-7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羟苯磺酸钙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8)、模型组(n=012)、治疗组(n=12),采用单肾切除加2次静脉注射阿霉素法造成慢性肾功不全模型,实验第5~8周治疗组羟苯磺酸钙灌胃,分别于实验6周、8周处死部分大鼠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TGF-β1和BMP-7表达情况.结果 肾小球硬化指数(GI)和模型组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组较同期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TGF-β1表达:模型组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治疗组较同期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BMP-7表达:模型组较同期对照组表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较同期模型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羟苯磺酸钙可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降低致纤维化因子、增加抗纤维化因子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服用羟苯磺酸钙后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肌酐结果偏差水平,探讨羟苯磺酸钙对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肌酐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82例CKD3~5期未行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0.5 g,3次/d口服,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血肌酐水平,实验组加测停用羟苯磺酸钙1周后血肌酐水平,对照组亦检测同期血肌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实验组血清肌酐最低下降47.3μmol/L,最高下降295.5μmol/L,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停用羟苯磺酸钙1周后血肌酐值较羟苯磺酸钙治疗1周后血肌酐值明显上升,与对照组同期血肌酐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对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CKD 3~5期患者血肌酐结果有明确干扰作用,检测值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实际水平,建议避免在评估肾功能期间服用羟苯磺酸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丹参+羟苯磺酸钙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接受丹参+羟苯磺酸钙治疗的观察组、羟苯磺酸钙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眼科检查并测量血管瘤体积、黄斑厚度、出血斑面积,采集血清并测定血管新生分子、炎症分子、氧化应激分子的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管瘤体积、黄斑厚度、出血斑面积以及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含量均明显降低,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红素加氧酶-1(HO-1)、维生素E(VitE)、总抗氧化力(TAC)含量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管瘤体积、黄斑厚度、出血斑面积以及血清HIF-1α、VEGF、EPO、IL-1β、TNF-α、ICAM-1、MDA、AOP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PEDF、HO-1、VitE、TA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羟苯磺酸钙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能够较单用羟苯磺酸钙更为有效改善病情并抑制血管新生、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对羟苯磺酸钙治疗前、后的眼底及视力变化.方法 选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6).所有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治疗组加用羟苯磺酸钙6个月,比较服药前后视力、眼压、散瞳眼底变化.结果 治疗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眼底改善者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具有改善和稳定D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126例(153眼)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意愿分成研究组(A组,63例,76眼)和对照组(B组,63例,77眼)两组。B组予以保守治疗方案,A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anibizumab(雷珠单抗)疗法。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液黏性指标差异,分析视力、眼压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等治疗指标变化情况,记录其治疗前后眼动脉(O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在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上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A组患者全血黏度、PLT、PDW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MPV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及PDW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LT同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OA及CRA血管PSV、EDV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RI则显著降低(P0.05);其中A组改善幅度大于B组(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及眼压值较治疗前明显提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则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予以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予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羟苯磺酸钙对尿蛋白、血液流变学、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12周后,在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羟苯磺酸钙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明显降低[(176±28)μg/min比(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降低尿蛋白的效果。方法:对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羟苯磺酸钙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加用羟苯磺酸钙治疗12周后,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都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枸菊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值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志愿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枸菊明目汤,治疗3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眼底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眼底评分均降低,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1.7%,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菊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NPDR可显著改善患者眼底病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降糖明目饮联合羟苯磺酸钙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6例,分为A(n=53)组和B组(n=53)。B组患者给予羟苯磺酸钙片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上采用降糖明目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结果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2%)远高于B组患者(81.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症状积分远低于B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的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糖明目饮联合羟苯磺酸钙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羟本磺酸钙降低血肌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calciun dobesilate)对血肌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后,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C组)及羟苯磺酸钙治疗组(D组),2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蛋白激酶(PKC)、转化生长因子(TGF-β1)、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及血管紧张素Ⅱ(AgⅡ)水平,用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组织,用质子谱分析仪分析羟苯磺酸钙与肌酐结合情况.结果羟苯磺酸钙治疗组血肌酐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下降,肾脏PKC,TGF-β1,type Ⅳ Collagen水平,D组较C组减少,D组和C组间的AgⅡ和Ccr水平无差异,光镜、电镜示D组病理改变较C组明显改善,质子谱分析仪分析证实羟苯磺酸钙可以和肌酐牢固结合.结论羟苯磺酸钙通过化学结合及改善肾脏病理结构来降低血肌酐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99例D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水平、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FBG、HbA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EGF、vWF、ET-1、Scr、BUN水平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c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依那普利治疗DN患者,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和肾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单纯依那普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DR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已给予降糖治疗。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等血流学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全血黏度等血流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及全血黏度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2%(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胰激肽原酶可显著改善DR患者局部血流动力及临床症状,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健 康雄性新西兰兔,以液氮冻伤术在兔右颈总动脉处建立AS斑块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 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加羟苯磺酸钙0.15mg·g-1·d -1喂养8周。分别于实验前 及实验8周后取血,ELISA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8周 后处死动物,取右颈总动脉,光镜和电镜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兔右颈总动脉基质金属 蛋白酶9(MMP-9)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表达。结果:8周后,模型组兔血管内膜具有典型 的AS斑块表现,治疗组兔血管内膜AS斑块病变轻微;2组兔颈动脉局部可见PAI-1和MMP-9蛋白表达,但治疗 组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ET-1显著降低,NO、VEGF显著升高,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治疗组ET-1降低幅度大于模型组,NO、VEGF升高幅度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羟苯磺酸钙通过减少血管壁局部组织中PAI-1和MMP-9蛋白的表达,降低血循 环中ET-1含量,升高NO、VEGF水平等改善内皮功能障碍,进而发挥抗AS斑块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对各期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影响。方法: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每分钟60mL/1.73m2且未行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120例,分为羟苯磺酸钙组(31例)、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59例)、肾衰方组(30例)。羟苯磺酸钙组和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采用羟苯磺酸钙组胶囊500mg,每日3次口服;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和肾衰方组采用肾衰方50mL,每日3次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观察各组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结果:①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CKD III期、IV期、Ⅴ期)治疗2周后BUN下降(P<0.01),Scr显著下降(P<0.001),Ccr明显上升(P<0.001);②羟苯磺酸钙组(CKDIII期、IV期)在治疗后BUN、Scr下降,Ccr上升(P<0.05);③肾衰方组(CKD III期、IV期)肾功能在治疗后BUN、Scr下降,Ccr上升(P<0.05);④与羟苯磺酸钙组和肾衰方组比,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疗效优于羟苯磺酸钙组(P<0.01)。结论:①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对慢性肾脏疾病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羟苯磺酸钙组或肾衰方。②肾衰方联合羟苯磺酸钙组对于血肌酐的作用明显优于尿素氮。③单独使用羟苯磺酸钙组或肾衰方对于慢性肾脏病Ⅴ期的患者肾功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治疗组33例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疗程为4个月。观察两组病例用药前后眼底病变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眼底病变、视力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