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城中村在更新改造过程的中出现的问题与发展思考,从空间设计的角度入手,以合肥城区一处城中村为例,文章提出"绿色共享空间"的渐进式城中村更新策略。渐进地引入社区绿地、立体活动空间、社区中心等空间形式,以空间的渐进微更新推动城中村环境的改造,推动城中村的社区更新。  相似文献   

2.
深圳大量原始村落因为特殊的城市化轨迹,与深圳的城市发展相互纠缠,最终演变为城中村。这些村落自身具有历史基底,同时包含深圳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印记,并容纳大量来自不同阶层的人口,因此具有多维度的文化价值。深圳本土文化的研究长期受到忽视,本文率先系统梳理基于深圳自身特点的城中村的文化价值。根据这些文化价值,最后提出相应更新策略建议,以提升深圳本土文化内涵,改变深圳"文化沙漠"的固有印象。  相似文献   

3.
《新建筑》2018,(6)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其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从当下关于城中村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于城中村如何拆除等宏观层面的定性研究,而非常缺乏对某个地区在广泛调研基础之上的定量的、实证性的研究。在此背景下,从研究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兑山村居民的日常行为模式入手,分析行为一环境两者的耦合关系,尝试从行为学、心理学等角度阐释城中村公共空间的更新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的成因分析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 《山西建筑》2007,33(7):35-36
介绍了“城中村”形成的主要原因,着重对“城中村”的形成和发展机理进行了阐述,并以西安市李家村为例,探讨了“城中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加快城市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存量更新不应仅仅关注初始产权人的利益,更应关注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外来人口基本居住权利,为其提供可支付的公共住房.房地产开发驱动下的城中村改造导致外来人口的住房排斥,本应用于社会公共服务的土地增值收益被土地原业主“透支”,加剧村民与外来人口在城市更新中的利益分配不公,居住空间分异固化.在厦门,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整村拆建在高昂的补偿成本下步履维艰,公租房供应面临空间错配和公平缺失的隐忧;从保障外来人口的居住权出发,提出了城中村升级改造与公共住房供应联动的思路与方式,以及具体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6.
7.
文章分析了礼和洋行大楼历史与艺术价值的研究和更新过程,指出礼和洋行大楼的前世今生是文化特征和生活方式百年来变迁的写照,每个时代的空间类型是一个时代社会背景下的文化与建造技术的选择。该项目的更新从学者的严谨研究,到修缮工程设计的突破和新功能植入的空间打造,都是基于文化内涵的空间价值重塑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社区人居环境作为人居环境五大层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及建筑人居环境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以昆明市斗南城中村为例,运用人居环境学科系统,分析其发展起源、背景及特殊性,探讨如何建设宜居的四生空间,如何营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居住状态。为建设“新生活+乡音”“新产业发展+乡貌”的花卉小镇奠定基础,实现城中村的多元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金俊  李东 《华中建筑》2009,27(10):70-72
宝鸡市"东岭村"城中村改造更新立足于开放与融合的规划思路,采用城市设计的方法,通过动态的土地功能置换实现城市空间形态的"跳跃式"重塑。  相似文献   

10.
正景德镇陶瓷工业遗址众多,旧瓷厂是其中分散最广、数目最多的类型。随着陶瓷工业企业的倒闭,其遗留下的工业遗存该如何处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景德镇工业遗址的现状,对景德镇陶瓷工业遗址的价值进行了多方面价值评估,为其走向改造与新生奠定了研究基础。引言  相似文献   

11.
从人口属性特征、用地布局、道路网结构、建筑群、环境景观等方面分析了城中村与城市空间形态的根本差异,并从优化城市空间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相关优化策略,以实现城中村和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拥挤空间中的居住行为分析——以深圳城中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深入,健康的人居环境和城中村的改造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笔者以深圳市福田村为例,采用实地勘察,访谈等方法,对城中村的人口特征、居住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城中村高密度拥挤空间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拥挤机制下的居住行为心理表现,提出了以公共空间为切入点的城中村改造措施,减少拥挤负面影响,营造新的城中村社区。  相似文献   

13.
浅谈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地产权、拆迁补偿、外来人口居住、改造后余房买卖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城中村"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集体资产的量化及处置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妥善处理好"城中村"改造问题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内涵与成因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内涵城市内部二元结构是指发达城市内部发达的中心城区与落后的都市边缘区之间、拥有城市权利的本地人与缺乏城市权利的外地人之间的二元结构。关于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内涵,既有研究中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城市中由于存在着户籍身份差别、制度因素和社会因素造成的收入差距加大、社会分化日趋加剧的两大阶层:城市居民和农民工,二者在收入、就业、住房、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景德镇方家弄历史街区建筑特征与现状.结合其面临的主要矛盾,对于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模式提出建议;并以湖北会馆等典型建筑为例进行分析.为同类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着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各城市都在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优化城市环境,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然而城中村改造在完全铲平原有村庄痕迹的同时也遗失了很多东西,给城市建设带来了千城一面的问题。如何在城中村改造中更好地保护、继承、弘扬地区城市传统文化,创造优美的环境,进而实现与整个城市的协调持续发展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伴随国家经济社会全面进入高质 量发展阶段,城中村更新成为我国城市转 型升级发展的突破口与重要的空间支撑, 也成为相关话题研究的热点,但基于空间 规划学科的相关研究缺乏系统的梳理与总 结,造成学科对此研究的主体性不足、主 题性不明。为此,本研究基于城市规划类 期刊,以历史主义为切入点,应用文献研 究法,回顾我国空间规划学科研究城中村 更新的成就与不足。研究发现,我国城中 村更新改造研究可分为“城—村”割裂的 起步期(1998—2002年)、“城—村”共生 的兴盛期(2003—2007年)、“城—村”一 体的稳定期(2008—2012年)和“城—村” 共融的转型期(2013—2020年)四个阶段,相关研究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更新改造的空间环境特征、产业经济特征、社会文化发 展特征以及改造更新模式四个方面开展,并呈现出五个转变轨迹与四大不足,文中最后剖 析了相关原因及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景德镇以瓷业生产为中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城市空间.但随着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和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历史城市空间肌理逐渐发生转变,街区环境逐渐恶化.景德镇建国瓷厂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作为历史城区空间的关键节点,以彰而不显、融入街区的姿态重塑历史城市空间横断面,以开放空间的塑造与复合功能的植入激活历史城区空间.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中村数量愈来愈多,并呈现了部分社会问题。很多城市为推动城中村改造,制定了相关积极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合理改造城中村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促使农村居民融入城市生活。然而,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依然暴露了一定问题对其发展产生了制约。基于此,本文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完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青岛市城中村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入手,意图通过对城中村空间形态要素的分析得出关于城中村更新改造的设计手法,使改造后的城中村社区具备完善的功能体系、宜居的生活环境和延续的文化特色,以增强城中村的适居性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