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社区养老"已经成为我国主流养老模式。然而,寒地城市住区因其特殊的地域、气候特点,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丁香家园住区环境和老年人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寒地住区环境在适老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基于通用设计的理论,针对哈尔滨市丁香家园,从生理适老、心理适老、行为活动适老三个层次提出适老性改造策略,为我国寒地城市实现"社区养老"提供物质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2.
社区医疗是我国养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适老性社区健康保障服务体系。本文仅从适老性社区药房服务建设方面着手,旨在通过提出建构策略对健康保障服务体系进行补充和扩展。笔者研究国外的社区药房服务现况,分析我国社区药房服务的不足,针对国内老年人对适老性社区药房服务的需求进行实地调研,并进行访谈。从老年人对社区药房相关服务的需求出发,以国外社区药房的服务为借鉴,提出在我国适老性社区药房服务方面的建设策略,从而更好地补充、丰富和发展我国适老性社区健康保障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适老性社区的室外空间环境为研究内容,通过调查天津代表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特点以及空间使用情况,结合老年人心理需求和生理机能等方面特征,总结了老年人在室外环境中的行为需求,并分析了目前社区环境中影响室外空间使用的地方,在空间营造、舒适提升、安全设计三方面对营建适老性社区室外环境提出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中国老年人进行适老型社区康复景观设计研究,从康复景观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出发,阐述适老型社区康复景观的研究意义及内涵。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出泰州地区适老型社区康复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通过对老年人群体生理、心理特征的分析,提出以无障碍性、康复性、地域性为主要设计原则,从道路交通、植物配置、景观小品、亮化照明、水体设计等景观设计要点上来阐述泰州地区适老型社区康复景观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当前老龄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要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老年人营造宜居的环境。该文以青岛市胶西镇为例,在对该地区老年人口及年龄构成、老年人生活行为、老年人对居住空间和功能的要求以及对新农村社区的态度等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进行新农村社区适老性设计。以室外竖向庭院设计与室内主要空间打造为重点,营造宜居舒适的环境,探讨新农村社区适老性建设模式,为乡村养老做好规划与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在地养老”的老年人最主要的活动场所,社区建成环境的适老性对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影响显著。我国山地城市形态特殊,建成环境的微观适老性问题相比平原城市更复杂、更严重,但目前针对山地城市社区的适老性评价工具较少。社区建成环境审计是一种逐条评估微观环境要素的方法,在适老性问题识别上具有全面、详细的优势。文章基于适应山地城市特征的高密度社区建成环境审计工具扩展版(The High-density Environment Audit Tool-Extension)的构建过程,选取重庆市主城区两个典型区域的123个交叉口、139个路段和22个集中活动空间作为样本进行实地审计。根据审计结果,总结影响老年人社区室外活动的环境要素、需求要素,形成山地城市社区建成环境适老性问题的“环境—需求”识别体系,并以重庆市为例梳理、识别出主要问题的类型并讨论成因,为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在地评价与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魏钢  张播  魏维 《室内设计》2014,(5):26-30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数量最 多的国家,老年人生活和居住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改善现有的居住环境,使老年人真正感 觉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规划师亟待解 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入手,结合我国实际探讨了社区适老性的必要 性,对当前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进行了分析,从 社区总体布局、老年住宅设计、社区空间环境 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4个方面提出了应对老 龄化的社区适老性规划设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老年人户外行为活动的需求,并针对现有社区户外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交通系统、交往空间、生态环境等方面,阐述了户外环境的适老性设计策略,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从社区安全现状和老年人需求角度出发,梳理分析我国老龄化社区调研数据的统计结果,针对社区中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探究。当今大量老旧社区的环境早已不能保障老年人在日常养老生活中的行为安全,为预防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意外伤害,文章针对既有老龄化的社区提出科学合理的适老化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居家养老是现今顺应我国国情的主要养老模式,而对既有社区适老性改造是当前居家养老模式下最切实可行的举措之一。本课题组就城市既有住宅社区的适老性现状进行初步的调研,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调研结果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行为特点,对环境的适老性改造进行研究,并对其改造的策略作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马嘉阳 《城市建筑》2023,(15):60-64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快。面对老旧社区现有空间环境老化与老年人日常活动诉求之间的矛盾,社区环境更新改造已迫在眉睫。研究基于“适老化”视角,以平顶山市沿西社区为例,采用访谈、观察行为活动轨迹和问卷调研的方法,对沿西社区的街道、广场等室外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归纳总结老年人室外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从老年人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老旧社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老年人的自身活动特征,提出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策略,着重探究老年人活动空间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问题,为老年人活动空间的设计提供可行性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积极老龄化为背景,对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对我国老龄化现状、社区“适老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的既有社区改造基础上,满足老年人社交和情感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适老化”社区改造具有必要性。在对现有社区改造案例进行了比较研究后,提出针对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适老化”设计改造策略,以期能探索出使老年人健康养老、积极养老的“适老化”社区改造及建设模式,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15,(11)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国家提出了"9073"的养老布局,要求9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环境及服务体系的建立满足养老需求,可见社区环境是这97%的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既有社区是社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老龄化的集中地区。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既有社区室外环境适老化现状的主要问题,借鉴老龄化发达国家的适老化环境设计策略,探究我国既有社区居住环境改造更新的策略,提出适老性环境分级配置要点,以期为未来社区整治改造提供一定的标准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解决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养、乐”七大需求出发,基于对设施空间的分类,对空间适老化需求作了整理。城乡建设的适老化转型应当根据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在四大空间体系中进行空间适老化建设,即适老居住空间、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适老出行空间、适老生态交互空间。在适老宜居城镇,适老宜居社区及适老宜居建筑三个空间尺度层面进行落实,分别按照存量城市更新适老化改造,增量乡村振兴城乡设施融合两个方向,统筹完成城乡建设的适老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住区外部空间是老年人使用和接触频率较高的区域,应结合老年人需求重点考虑,建立舒适、安全的室外环境,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本研究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以住区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无障碍社区环境、适老型功能、空间场所营造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老年人构建安全、健康、舒适、无障碍的社区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6.
对永宁里社区进行了分析,从居住内环境、外环境及社区养老服务三个方面进行了适老性论述,发现社区中存在适老性不足的问题,并根据老年人体工程学及老年人的特征提出了适老性改造的对策,对社区适老性方面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压力与问题的背景下,明晰老年人出行行为的影响机制对于应对城市规划与建设适老性新需求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上海市中心城4个社区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并构建回归模型,围绕个人与家庭属性、出行目的、空间与环境属性以及政策与服务水平4个因素对老年人日出行行为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指出个人与家庭属性、出行目的、政策与服务水平均与老年人日出行次数、日出行时耗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而空间与环境属性对老年人日出行行为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适老性社区发展并不理想,尤其是物质环境建设,未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8.
《建筑》2022,(4):F0003-F0003
《适老社区环境营建图集—从8个原则到50条要点》周燕珉、秦岭著为社区环境适老化改造总结了8个基本原则50条设计要点,营建空间涵盖社区出入口、社区道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场地、人行道路、散步道、楼栋出入口、活动休息场地、园林景观、标识照明系统等。相比于其他年龄段的社区居民,老年人在社区环境中的活动频率更高、停留时间更长,因此社区环境的营造宗旨是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做好适老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在社区环境改造中,针对老年人开展适老化环境设计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考虑到社区的特殊功能,在适老化环境改造中还应考虑“全龄化”对社区功能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全龄化”社区的适老化环境设计要求,围绕建筑的可达性、立体景观设置、完善社区基础设施系统等几个维度展开讨论;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根据某老小区的改造经验,详细介绍了基于“全龄化”社区的适老化环境设计方案;最后对设计效果展开评估,以期为类似项目改造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蒋怡宁  张欣宇 《城市建筑》2023,(10):79-82+116
生活性街道是老年人活动频繁的场所,因其分布密度较高,与城市生活结合紧密,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老年人对不同街道空间与氛围感知的重叠与差异,影响着街道空间适老性的塑造与使用。为了探究生活型街道空间的适老性,对上海四平路社区中的3条空间环境差异性较大的邻近街道进行调研分析,深入剖析街道中的空间环境、老年人行为活动,以及感知需求。研究表明,老年人在街道公共空间中以必要性活动为主导,选择性和社会性活动受时间和具体空间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街道空间适老性设计需遵循老年人行为活动的特殊性,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需求。通过对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空间需求等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以及街道空间环境感知的分析,提出街道空间适老性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