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评估碳青霉烯类失活法(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CIM)和Carba NP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的能力。方法以PCR及测序技术检测菌株携带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结果为标准,评估CIM和Carba NP对75株耐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及25株敏感菌株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能力。结果 75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CIM和Carba NP阳性菌株均为53株(70.67%);PCR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阳性48株,阴性27株,其中blaKPC-2阳性29株,blaNDM-1阳性17株,同时携带blaKPC-2和blaNDM-12株。25株敏感菌株2种表型筛选试验均阴性,PCR未检出相关基因。与PCR检测结果相比较,CIM试验的一致率是87%,Kappa值为0.74;Carba NP试验的一致率是79%,Kappa值为0.58。结论 CIM试验简便、低成本,与测序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率,是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 CIM)和EDTA碳青霉烯类失活法(EDTA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e CIM)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表型的筛选能力。方法分别收集碳青霉烯类耐药和敏感肠杆菌科细菌102株和53株,采用m CIM和e CIM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试验,PCR法检测blaKPC-2、blaNDM-1、blaIMP-4、blaVIM-1和blaOXA-48耐药基因,并对表型筛选试验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97株检出耐药基因,包括51株blaKPC-2基因、38株blaNDM-1基因、5株blaIMP-4基因以及3株同时携带blaKPC-2和blaNDM-1基因;m CIM检出阳性98株,阴性4株。98株m CIM阳性菌中,e CIM阳性46株,阴性52株。53株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m CIM试验均为阴性。m CIM试验筛选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产生的敏感性为99.0%,特异性为96.6%,与PCR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959;e CIM筛选金属酶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94.6%,Kappa值为0.881;e CIM筛选丝氨酸碳青霉烯酶敏感性为92.6%,特异性为95.8%,Kappa值为0.882。结论 m CIM试验与e CIM试验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有效筛选碳青霉烯酶产酶株,而且可同时区分碳青霉烯酶类型,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Carba NP试验及Carba NP-direct试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分离的各种标本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科细菌112株,同时选取碳青霉烯敏感的菌株100株作为对照组。所有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PCR检测、改良Hodge试验(MHT试验)、Carba NP试验(CNPt)以及Carba NP-direct(CNPt-d)试验检测。结果: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共112株,92株携带blaKPC-2;8株携带blaNDM-1;1株携带blaVIM-2;1株携带blaIMP-4;10株不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未检测到携带D组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以PCR检测的结果为标准,Carba NP试验、Carba NP-direct试验诊断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100%;改良Hodge试验诊断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8%。Carba NP试验及Carba NP-direct试验均在2 h内完成检测。结论:Carba NP试验和Carba NP-direct试验均能快速、准确筛查出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Carba NP-direct试验相比Carba NP试验成本低、反应快、结果更明确,可作为表型确认实验和耐药监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菌株,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类灭活试验(m CIM)筛查菌株碳青霉烯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测序方法检测菌株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共收集到24株CRE,其中13株为肺炎克雷伯菌,11株为阴沟肠杆菌,mCIM阳性率均为100%。1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0株携带bla_(KPC-2)基因,1株携带bla_(NDM-1)基因,1株携带bla_(NDM-4)基因,1株未检出bla_(KPC)、bla_(IMP)、bla_(VIM)、bla_(NDM)及bla_(OXA)基因;11株阴沟肠杆菌均携带bla_(NDM-1)基因。MLST结果显示1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2株为ST11型,1株为ST571型;11株阴沟肠杆菌均为ST93型。结论研究涉及的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为携带bla_(KPC-2)基因,优势序列分型(ST)为ST11;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为携带bla_(NDM-1)基因,优势ST为ST93。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CRE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某医院阴沟肠杆菌中产碳青霉烯酶菌株耐药性及基因型分布。方法分离鉴定2015年10月-2017年6月期间临床送检标本中阴沟肠杆菌,运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应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阴沟肠杆菌产碳青霉烯酶表型,采用PCR方法检测阳性株携带相关酶基因情况。结果分离出的298株阴沟肠杆菌中33.2%来源于呼吸科,21.8%来源于重症医学科。共鉴定出26例产碳青霉烯酶的阴沟肠杆菌菌株。碳青霉烯酶阳性菌株对头孢拉定、头孢美唑等头孢类抗生素和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耐药率为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制剂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8.5%和76.9%,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相对较低,为30.8%;26株产酶菌株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以blaKPC为主,blaIMP和blaNDM-1也有检出。结论该院分离的产碳青霉烯酶阴沟肠杆菌主要为产KPC、VIM和NDM-1酶菌株,且耐药性较强,提示临床医生应重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强化耐药菌监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筛查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利用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KPC、IMP、VIM、NDM)及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SHV、TEM、CTX-M-1组、CTX-M-2组、CTX-M-9组);利用肠杆菌基因重复一致序列分析(ERIC-PCR)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通过接合试验验证碳青霉烯酶基因是否能水平转移。结果共收集29株阴沟肠杆菌,药敏结果显示对检测抗菌药物耐药率90%的有3种,分别为头孢他啶(93.1%)、头孢西丁(100%)和氨曲南(93.1%);多黏菌素B耐药率最低为3.4%。改良Hodge试验阳性率为79.3%(23/29)。29株实验菌共检出23株含有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IMP基因阳性17株、KPC基因阳性1株。29株阴沟肠杆菌可分为23个不同的型别,其中1株未能分型。接合试验成功率48.3%(14/29)。结论该院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以IMP基因较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相关耐药基因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分离的16株阴沟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进行耐药表型筛选。采用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 IMP、bla KPC、bla NDM、bla VIM、bla OXA-48)、ISCR1、Ⅰ类整合酶、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基因。结果16株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耐药。16株细菌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均阳性。16株均携带有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14株携带bla NDM-1,2株携带bla IMP-4。16株ISCR1、Ⅰ类整合酶和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均阳性,携带的基因盒主要由dfrA17-aadA5或dfrA15-aadA2组成。结论该院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以bla NDM-1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基因(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blaNDM-1)在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的流行状况。方法收集并鉴定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51株。药物敏感试验用琼脂稀释法;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亚胺培南和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PCR法检测blaNDM-1基因及其他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blaVIM、blaIMP、blaSIM、blaKPC、blaGES、blaSME、blaOXA-48),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通过质粒转化试验来确定耐药基因的转移性。结果 1株阴沟肠杆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检出blaNDM-1基因,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阴性。2株细菌改良Hodge试验均为阳性,均产金属β-内酰胺酶,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耐药。耐药基因质粒转化试验阳性,转化子blaNDM-1基因检测阳性,并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产生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在本地区首次发现blaNDM-1基因,临床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加强对此类耐药基因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012-2014年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肠杆菌科菌株37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筛查碳青霉烯酶及金属酶表型,采用PCR法及基因测序方法调查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37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菌株包括肺炎克雷伯菌16株(43.2%)、大肠埃希菌6株(16.2%)、黏质沙雷菌6株(16.2%)、阴沟肠杆菌4株(10.8%)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阿斯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成团泛菌、芳香沙雷菌各1株(各2.7%);耐药表型显示33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8株金属酶表型阳性;其中35株检出耐药基因,包括bla_(KPC)(21株)、bla_(IMP)(6株)、blaOXA-48(3株)、bla_(NDM-1)(3株)和bla_(VIM)(2株)。结论本院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以bla_(KPC)为主要耐药基因,其次为bla_(IMP)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西部战区总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临床各种标本分离出的CRE 121株,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及测序检测碳青霉烯酶、ESBL酶、AmpC酶和膜孔蛋白基因;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21株CRE中碳青霉烯酶阳性96株,其中65株产blaKPC、25株产blaNDM-1、7株产blaOXA-48、2株产blaVIM,有2株同时产blaKPC和blaNDM-1,1株同时产blaKPC和blaVIM;未检测到blaIMP、blaGES基因;blaSHV、blaTEM和blaDHA检出率分别为46.3%、47.1%和37.2%;OMPF、OMPC缺失/突变率分别为48.1%、84.6%,OMPK35、OMPK36缺失/突变率分别为35.7%、91.1%。药敏结果分析发现121株CRE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ERIC-PCR结果显示5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克雷伯菌有5种基因型;2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有3种基因型;23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有3种基因型。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CRE以blaKPC为主要耐药基因,其次为blaNDM-1;部分CRE既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同时合并膜孔蛋白基因缺失/突变。从分型结果得出,部分菌株同源性非常高,存在克隆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江苏盛泽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KPC和NDM-1耐药基因,分析耐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亚胺培南-EDTA纸片协同试验和AmpC酶三维试验检测29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产酶情况;用PCR方法检测KPC及NDM-1两种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结果29株分离菌中,26株菌改良Hodge试验阳性,7株亚胺培南EDTA纸片协同试验阳性,7株AmpC酶三维试验阳性,16株携带KPC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未扩增出NDM-1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结论该院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携带KPC型碳青霉烯酶基因。  相似文献   

12.
夏菲  张青  李克诚  钱定良 《疾病监测》2011,26(7):582-585
目的 对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1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进行研究。 方法 通过E-test检测阴沟肠杆菌及接合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接合实验、聚合酶链反应(PCR)、 质粒抽提、琼脂糖凝胶电泳及耐药基因克隆测序分析细菌的耐药机制。 结果 接合试验显示阴沟肠杆菌中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位于质粒上,基因扩增、测序、比对等方法测得此耐药基因为BlaKPC-2型。 结论 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由质粒介导的KPC-2酶引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非脱羧勒克菌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及16S r R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常规药物敏感性试验,用E-test条检测菌株对亚胺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 CIM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确定耐药基因型;采用接合试验、S1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S1-PFGE)方法分析其携带质粒的特征。结果临床分离非脱羧勒克菌菌株对亚胺培南、除氨曲南外的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对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敏感;接合试验使受体菌E.coli J53获得与非脱羧勒克菌相似的耐药谱。碳青霉烯酶表型试验阳性,PCR扩增及测序表明该菌株同时携带blaNDM-1、blaTEM和aac(6')-Ib,而接合子仅携带blaNDM-1;S1-PFGE示非脱羧勒克菌具有3个质粒。结论非脱羧勒克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为携带blaNDM-1基因造成,该基因可能存在于100 kb左右的可接合传递的质粒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和耐药机制。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16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1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产酸克雷伯菌1株。利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s和MEM(美罗培南)-EDTA(乙二胺四乙酸)-Na2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耐药表型筛选。采用PCR法检测耐药基因blaIMP、blaKPC、blaNDM、blaVIM、blaOXA-48。结果 16株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耐药。16株细菌Hodges均阳性,15株双纸片协同试验阳性。在11株大肠埃希菌,9株携带blaNDM-5,2株携带blaNDM-1。4株肺炎克雷伯菌携带blaNDM-5,1株产酸克雷伯菌携带blaKPC-2。结论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以产blaNDM-5碳青霉烯酶为主。  相似文献   

15.
崔超琼  周义正  李承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7):2455-2459,2463
目的了解该院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流行特点、耐药现状及分子型别,为控制CRE的传播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院微生物室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91株CRE,使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和乙二胺四乙酸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联合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采用PCR扩增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间同源性,采用WHONET5.6和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1株CRE菌株中,肺炎克雷伯菌42株,大肠埃希菌23株,阴沟肠杆菌15株,其他CRE 11株。CRE菌株对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但对其他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mCIM筛选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100.0%。60株CRE携带1种碳青霉烯酶基因,8株CRE菌株合并2种碳青霉烯酶基因,毒力基因wcaG检出率为2.4%。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的MLST结果是ST11型12株,ST37型8株,ST17型8株,ST147型2株,ST48型1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大肠埃希菌的MLST结果是ST167型17株;耐青霉烯类药物阴沟肠杆菌的MLST结果是ST418型6株,ST93型4株,ST74型2株,ST175型1株。结论该院CRE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复杂。分子型别较多,各菌种呈现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筛查临床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表型敏感但携带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分析改良Hodge试验(MHT)的筛查效果。 方法 用MHT筛查低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M-H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K-B)检测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度;EDTA 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碳青霉烯酶;PCR检测细菌相关耐药基因。 结果 203株表型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中,24株MHT阳性,EDTA双纸片协同试验均阴性;M-H琼脂稀释法结果对头孢他啶(CAZ)2株敏感,2株中介,其余均耐药;对厄他培南(ETP)、亚胺培南(IPM)和美洛培南(MEM)均敏感;碳青霉烯酶、β内酰胺酶基因特异性PCR扩增,4株扩增出KPC基因,2株扩增出CTX-M基因,13株扩增出TEM基因。 结论 经MHT筛检出临床分离株中存在潜在的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阳性结果需用基因检测的方法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7.
余兰  熊英  夏云 《临床检验杂志》2012,30(3):229-230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科细菌所产碳青霉烯酶的型别及其流行情况。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1月~2010年4月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用Vitek 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从中筛选出11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或中介的菌株。PCR检测blaKPC、blaIMP、blaVIM基因,阳性结果用DNA测序和BLAST比对确定基因型。结果 11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或中介的菌株均为多重耐药,除1株来自眼科外均来自ICU。PCR结果3株肺炎克雷伯菌和3株阴沟肠杆菌携带blaIMP,DNA测序比对均为blaIMP-8,未扩出blaKPC、blaVIM基因条带。结论本次筛检的11株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型别IMP-8,且已在外科ICU中局部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流行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4-12月分离自ICU的CRKP,改良Hodge试验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 CIM)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ESBL耐药基因、Amp C酶、血清型及毒力基因;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同源性分析和分型。结果 16株CRKP改良Hodge试验均阳性;15株m CIM阳性;14株同时携带blaKPC、blaSHV、blaTEM,blaCTX-M-1基因,1株同时携带blaKPC、blaSHV、blaCTX-M-1基因,还有1株携带blaNDM-5基因;16株CRKP血清型均为阴性,毒力基因uge、mrk D、fim H、kpn阳性。ERIC-PCR检测为同一型别,MLST均为ST76型。结论我院ICU分离CRKP为ST76型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子流行特征,为临床抗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0月入住EICU患者送检标本且经VITEK2鉴定为CRE,进行改良Hodge试验、金属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表型确证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RE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通过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RIC-PCR)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明确EICU是否存在克隆株的流行。结果 1EICU分离的CRE菌株高产碳青霉烯酶和ESBL,改良Hodge试验、金属酶和ESBL表型确证试验阳性率分别为96%、13%和52%,其中以KPC-2、TEM和SHV为主,各自携带率分别为86%、86%和96%。2从2株耐碳青霉烯类的大肠埃希菌和1株阴沟肠杆菌中分离出较少见的B类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NDM-1。3ERIC-PCR分析表明EICU分离的CRE菌株中48株肺炎克雷伯菌的电泳图谱相同,3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阴沟肠杆菌的电泳条带各不相同。结论 EICU中分离的CRE高产碳青霉烯酶和ESBL,且为同一克隆菌株播散,表明该院耐药形势严峻,积极的预防和抗感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荚膜血清型和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以探究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利用黏液丝试验筛选高黏液阳性菌株;使用改良Hodge试验及碳青霉烯酶抑制试验(CIM)对碳青霉烯酶表型进行检测;利用PCR法检测常见荚膜基因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β-内酰胺酶基因、膜孔蛋白基因、毒力基因。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出CRKP 126株[39.87%(126/316)],CRKP菌株中对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类、碳青霉烯类、单环类药物耐药率最高,且耐药率显著高于non-CRKP菌株(P<0.05),替加环素类耐药率最低,与non-CRKP菌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Hodge试验阳性106株,CIM试验阳性117株;检测出A类碳青霉烯酶KPC基因最多,共117株;β-内酰胺酶基因TEM基因53株,SHV基因100株,CTX-M基因112株,膜孔蛋白Ompk35基因缺失50株,Ompk36基因缺失94株;126株CRKP中携带4种不同耐药基因的菌株数目最多。结论本研究分离获得的CRKP大部分荚膜血清分型尚不清楚,其主要耐药机制为产生碳青霉烯酶,部分菌株合并有膜孔蛋白基因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