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性,评价替加环素的体外药敏试验的检测方法。方法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筛选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E-test法确认替加环素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从108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筛选获得34株替加环素不敏感株(中介16株,耐药18株),进一步经E-test法检测,只有16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不敏感(47.1%,中介15株,耐药1株),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16株替加环素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普遍高于65%,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100%;产ESBLs与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更严重。结论 VITEK2法不能作为检测肺炎克雷伯菌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的常规方法,尤其是对于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宜采用E-test法对不敏感菌株进行复核,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区(ICU)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发生率、耐药基因及同源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该院2014-2018年分离自ICU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其耐药性,并对2018年5-7月呼吸ICU(RICU)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2株CR-KP以及该病区环境中分离的3 株CR-KP菌株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同源性分析以及病史资料的回顾。结果共收集2014-2018年1 580株肺炎克雷伯菌,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以2018年439株肺炎克雷伯菌为例,这些菌中ESBL的检出率37.1%,对第三、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26.0%~37.1%、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17.8%,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7.1%~19.0%,对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7.2%和11.6%。五年间CR-KP检出率分别为3.6%、8.1% 、8.0%、8.4%和 18.7%,呈上升趋势。分离自RICU患者的12株CR-KP和环境中分离的3株CR-KP菌株药敏结果显示除对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敏感外,对其他受试的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均现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均携带碳青霉烯酶KPC-2型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提示菌株间呈多克隆分布,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显示均为ST11型。结论该院RICU患者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形势严峻,CR-KP的检出率高,流行病学上呈多克隆散在播散。临床科室应积极加强防控措施,特别强调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克隆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mcr-1基因在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中的分布及其阳性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PCR法对1 617株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进行mcr-1基因的筛查,并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mcr-1基因阳性菌株对于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MIC。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mcr-1基因阳性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 617株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中,仅9株(0.6%)细菌mcr-1基因检测阳性,其中包括8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肺炎克雷伯菌。PFGE分析显示8株mcr-1阳性大肠埃希菌分属8个不同型别;9株mcr-1阳性菌株对多黏菌素E均耐药,MIC为4~8 mg/L;9株细菌对头孢美唑、碳青霉烯类药物及替加环素均敏感,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耐药,仅1株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敏感;1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1株肺炎克雷伯菌和2株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结论 mcr-1基因在受试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出率很低,mcr-1基因阳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多见,未发现克隆传播,其介导的多黏菌素耐药水平也较低。mcr-1阳性菌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及喹诺酮类等药物耐率高,但对头霉素、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敏感,提示mcr-1阳性菌株感染仍有多种抗菌药物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替加环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性。方法测定替加环素对于药敏背景不同的肺炎克雷伯菌防突变浓度(MP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MIC与MPC之间的相关性,考察是否能用MIC推测MPC值。结合MPC和防耐药突变窗(MSW)与替加环素药动学参数评估替加环素单药治疗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性。结果碳青霉烯类耐药、喹诺酮类耐药组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的MPC较碳青霉烯类敏感、喹诺酮类敏感组高出8倍。替加环素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MPC范围在4~512 mg/L,MPC90为64 mg/L,远高于替加环素血药浓度。结论替加环素长期单药治疗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率较高,不宜单独使用,提示临床应加强监测替加环素菌株敏感性及替加环素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及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该类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5月自临床科室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9株,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菌株的KPC酶基因型,E试验法检测替加环素对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所分离的9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所测试的19种抗菌药物均显耐药,7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9株肺炎克雷伯菌均扩增出KPC目的基因条带,均为KPC-2型基因。9株耐药菌对替加环素均敏感。结论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形势严峻,替加环素作为新一代抗生素对其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该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特点、药物敏感性和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和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常见基因型。结果共收集95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细菌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显著耐药。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91株阳性,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3株阳性。PCR结果显示92株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未检测出耐药基因有3株,其中有86株携带KPC基因(93.4%),3株携带NDM基因,3株既携带KPC基因又携带NDM基因。结论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替加环素相对敏感,而产KPC型碳青霉烯酶是该院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做好院感监测及防护,以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儿童患者中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流行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临床微生物室分离的1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和3'-氨基苯硼酸(APB)协同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分析,PCR扩增及DNA测序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确证,接合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是否位于质粒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检测菌株间基因相关性。结果 12株CRKP对多黏菌素E均敏感,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均为1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1.7%、91.7%和100%。PCR及DNA测序显示12株CRKP中8株产KPC-2,1株产NDM-1,3株未检出碳青霉烯酶。将12株CRKP与大肠埃希菌J53进行接合,获得3株接合子。PFGE分型显示,12株CRKP可分为4个型3个亚型。MLST结果显示,8株blaKPC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均为ST11型,1株blaNDM-1阳性肺炎克雷伯菌为ST278,3株不产碳青霉烯酶菌分别为ST76、ST37、ST610。结论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该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产NDM-1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已在该院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性及分子分型。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临床分离的CRKP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 70株CRKP主要来自痰液、血液和引流液。改良Hodge试验显示63株为阳性,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显示66例为阳性。CRKP对大多数常规抗菌药物耐药率为90%以上,对替加环素最敏感,耐药率为4.3%。70株CRKP中携带blaKPC-2基因为64株,携带blaNDM基因为8株。MLST可分为6个ST型,其中ST11型为56株,占比最高(80%)。结论 临床分离的CRKP MLST仍以ST11型为主,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为产KPC-2酶,可选择替加环素治疗CRKP感染,但仍要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性进一步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病区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存在情况和耐药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和纸片法对肺炎克雷伯菌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和药敏进行了检测。结果该医院老年病区病人标本中分离的80株肺炎克雷伯菌检测出携带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63株,检出率为78.8%。分离的8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替卡西林和环丙沙星类抗生素耐药率为100%;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100%。结论该医院老年病区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多数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提示临床耐药菌株可能同时对消毒剂存在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基因。方法收集并鉴定该院2013年2~12月临床分离非重复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株55株。肠杆菌基因间重复性共有序列(ERIC)‐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改良 Hodge 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亚胺培南+乙二胺四乙酸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PCR 方法检测细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 ERIC‐PCR 将55株肺炎克雷伯菌分为4型,以Ⅰ型为主,共41株。55株肺炎克雷伯菌对除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外的其他抗菌药物显示了较高的耐药性。改良 Hodge 试验阳性43株,金属酶检测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PCR 结果显示,K PC‐2型44株,CTX‐M‐9型27株,S HV 型22株, TEM 型23株,其中有25株同时携带3种或3种以上的耐药基因。结论该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显示较高水平的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主要是 K PC‐2碳青霉烯酶,CTX‐M‐9、S HV 和 TEM 型β‐内酰胺酶同时参与其多重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1.
崔超琼  周义正  李承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7):2455-2459,2463
目的了解该院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流行特点、耐药现状及分子型别,为控制CRE的传播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院微生物室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91株CRE,使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和乙二胺四乙酸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联合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采用PCR扩增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间同源性,采用WHONET5.6和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1株CRE菌株中,肺炎克雷伯菌42株,大肠埃希菌23株,阴沟肠杆菌15株,其他CRE 11株。CRE菌株对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但对其他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mCIM筛选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100.0%。60株CRE携带1种碳青霉烯酶基因,8株CRE菌株合并2种碳青霉烯酶基因,毒力基因wcaG检出率为2.4%。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的MLST结果是ST11型12株,ST37型8株,ST17型8株,ST147型2株,ST48型1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大肠埃希菌的MLST结果是ST167型17株;耐青霉烯类药物阴沟肠杆菌的MLST结果是ST418型6株,ST93型4株,ST74型2株,ST175型1株。结论该院CRE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复杂。分子型别较多,各菌种呈现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绍兴市部分医院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对绍兴地区不同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血液标本进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观察。结果4家医院共查出136例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患者,其中男性89例,女性47例,老年患者占82.35%。所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2.79%和24.26%。在136株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3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33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株。结论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耐碳青霉烯类菌株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Carba NP确证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采用多序列位点分型(MLST)对菌株进行遗传相关性分析。结果 50株耐破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中,42株PCR扩增KPC-2阳性,1株NDM-1P阳性,其余7株未检测到碳青霉烯酶基因;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相关耐药基因的携带率为:bla CTX-M 21.5%,bla SHV 42.9%,bla TEM 69.1%和bla DHA4.8%;MLST结果显示42株KPC-2阳性菌株中,37株为ST11型。结论 KPC-2的产生是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且该院存在着ST11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非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非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214株、大肠埃希菌111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对碳青霉烯酶进行检测,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K-B纸片扩散法检测药敏试验。结果214株肺炎克雷伯菌单产碳青霉烯酶的阳性率为57.9%,单产ESBLs为12.6%,同时产ESBLs和碳青霉烯酶为20.6%;111株大肠埃希菌单产碳青霉烯酶的阳性率为54.1%,单产ESBLs为5.4%,同时产ESBLs和碳青霉烯酶为23.4%。试验菌株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耐药率在13.5%-98.1%之间,对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率低。结论对碳青霉烯类非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碳青霉烯酶率高,治疗该类细菌引起的感染可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和患者病情合理选用替加环素或米诺环素,以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老年医院2010~2012年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及研究耐碳青霉烯类细菌基因类别。方法收集该院2010~2012年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1 528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性下降的菌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确认,PCR扩增试验分析其耐药基因类别。结果 1 52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排前3位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48.49%)、肺炎克雷伯菌(22.84%)及变形杆菌属(18.39%)。其中大肠埃希菌对3代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达80%以上;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含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对主要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对美罗培南耐药5株,亚胺培南中介敏感4株。经改良Hodge试验确证:4株为产碳青霉烯酶株,均为肺炎克雷伯菌,PCR检测均为碳青霉希酶blaKPC-2基因型。结论该院产碳青霉希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均为肺炎克雷伯菌且均为blaKPC-2基因型。临床与实验室应加强监控,防止耐药基因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宿迁地区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分布、耐药特点及产碳青霉烯酶的主要类型。方法收集宿迁地区3家三级综合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临床分离的CRE非重复菌株52株,E-test法测定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纸片扩散法检测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 CRE菌株标本来源广泛,痰液(38.5%)和尿液(28.8%)位于前两位;菌种分布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部分CRE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显示高水平耐药(MICs32 mg/L),未检测到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菌株中厄他培南比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显示更高的MICs。CRE菌株除对阿米卡星、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0.4%、30.8%和0外,对大多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90%。49株CRE检测到碳青霉烯酶基因,产酶比例94.2%,其中blaNDM-1占主导(79.6%),blaKPC次之(22.4%)。blaNDM-1菌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66.7%)、肺炎克雷伯菌(15.4%)和阴沟肠杆菌(10.3%)。blaKPC阳性菌株中,除1株同时携带blaNDM-1为大肠埃希菌,其余均是肺炎克雷伯菌。结论宿迁地区CRE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产生碳青霉烯酶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耐药机制,其中blaNDM-1是主要型别。临床应加强CRE的监测工作,采取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耐药基因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宿迁地区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分布、耐药特点及产碳青霉烯酶的主要类型。方法收集宿迁地区3家三级综合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临床分离的CRE非重复菌株52株,E-test法测定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纸片扩散法检测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 CRE菌株标本来源广泛,痰液(38.5%)和尿液(28.8%)位于前两位;菌种分布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部分CRE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显示高水平耐药(MICs32 mg/L),未检测到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菌株中厄他培南比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显示更高的MICs。CRE菌株除对阿米卡星、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0.4%、30.8%和0外,对大多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90%。49株CRE检测到碳青霉烯酶基因,产酶比例94.2%,其中blaNDM-1占主导(79.6%),blaKPC次之(22.4%)。blaNDM-1菌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66.7%)、肺炎克雷伯菌(15.4%)和阴沟肠杆菌(10.3%)。blaKPC阳性菌株中,除1株同时携带blaNDM-1为大肠埃希菌,其余均是肺炎克雷伯菌。结论宿迁地区CRE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产生碳青霉烯酶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耐药机制,其中blaNDM-1是主要型别。临床应加强CRE的监测工作,采取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耐药基因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携带blaNDM-1耐碳青霉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和毒力特征分析,为有效防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成都地区部分医院临床分离CR-hvKP耐药和毒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集的160株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中,有41株携带blaNDM-1耐药基因,其中8株为CR-hvKP。携带blaNDM-1基因的CR-hvKP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酶抑制剂类药物耐药率为100%,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CR-hvKP血清荚膜分型以K1和K2型为主,主要携带rmpA和aerobactin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以ST11和ST307型为主。结论 成都地区部分医院临床分离的CRKP菌株blaNDM-1携带率较高,CR-hvKP具有高耐药性和高毒力,应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和qnrS的存在情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间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57株,用PCR法检测qnrA、qnrB和qnrS基因,并对部分阳性菌株进行测序。采用E-test方法测定阳性菌株的药敏情况。结果 5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25株(43.9%)检出qnr基因,其中3株(5.3%)含qnrA基因,21株(36.8%)含qnrB基因,20株(35.1%)含qnrS基因;3株(5.3%)qnrA、qnrB和qnrS同时阳性,13株(22.8%)qnrB和qnrS同时阳性。结论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携带率很高,临床上应加强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检测,以避免产qnr基因菌株的感染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分布和临床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3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58株肺炎克雷伯菌非重复临床分离株。采用自动化鉴定药敏仪进行菌种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拉丝试验筛选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5种常见荚膜血清型。对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同源性分析。收集感染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比较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和常用抗菌药物敏感肺炎克雷伯菌(SKP)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5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CRKP 22株(13.9%),SKP 29株(18.4%)。CRKP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全部表达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2,其中1株同时携带金属酶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IMP-4。拉丝试验结果显示,51株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3株为hvKP,其中CRKP2株、SKP11株。SKP菌株uge、iutA、mrkD、alls、aerobactin基因检出率高于CRKP菌株,ybtA基因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