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就侗族、侗族建筑与聚落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研究人员以民族学者以及建筑规划专业人士为主,民族学者主要以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美学视角研究侗族建筑与聚落,建筑规划人士研究视角较为多样,建筑规划人士注重匠作、构造与结构技术的分析,也不乏有地理、文化以及人类学层面的探讨。为了保证研究完整性与系统性,从不同学科视角对文献与调查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的研究现象层出不穷。本文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梳理以及概括了侗族传统建筑与聚落的研究现状,并针对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有望成为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桂北侗族传统聚落公共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斯真  郑志 《华中建筑》2008,26(8):229-234
该文着重分析桂北侗族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形式特点和群体组合方式特点,发掘侗族传统聚落中会共空间营造的精华,  相似文献   

3.
张颀  赖筱书  黄琼  张安晓 《室内设计》2023,38(1):141-146
侗族传统聚落在有限的资源与技术条 件下,运用独特的生态自然观,获得宜人居址。 本文以山地隘口、河谷平坝两种不同类型侗族 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与数值模拟等 方法,归纳其适应地域气候的规律及经验。研 究表明,山地隘口聚落与河谷平坝聚落选址及 空间布局的气候适应性各有特点。山地隘口聚 落以山地地形为气候适应前提,通过地势高差 调节微气候环境;河谷平坝聚落以“背山面水” 选址作为获得良好聚落方位的前提,通过合理 布局建筑朝向及街巷空间适应当地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侗族干栏式民居及鼓楼、风雨桥的现状分析,阐述了侗族独特的建筑形式及其传统村落的文化脉络.在此基础上,运用实物照片对该民族建筑进行图文展现.并使用时代建筑语言对干栏建筑进行解读,赋予干栏建筑以新的生命力.同时对侗族的建筑形式及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新见解.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各不相同。为了发掘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笔者通过传统聚落公共空间概述,对广西桂北侗族传统村落的聚落公共空间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其空间形式,为现代民族村落的公共空间建设形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侗族传统聚落整体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的基础上,探讨和挖掘聚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深层的文化内涵,为更新与提高传统聚落民居及营造新型山地聚落提供广阔的意蕴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志英  孙奕 《华中建筑》2010,28(3):153-156
文章从黔东南传统侗族村寨的选址因素、村寨空间形态的研究出发,分析传统侗族村寨的空间布局具有向心性、认同感、领域性和排他性的建筑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贵州传统聚落中核心的公共空间"场坝"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场坝"为起点的贵州传统聚落建筑外部空间的结构关系以及"场坝"边界节点空间的三维构型。选取不同形态的贵州传统聚落,利用空间句法理论和计算方法量化分析以"场坝"为连接或辐射的二维空间结构。利用完形理论以及空间体积方程的计算方法量化"场坝"和与下一级空间连接处节点的三维空间构型,从而得到一定的贵州传统聚落建筑外部空间平面组织的规律和垂直空间组织规律,对贵州地区的建筑群体地域性重构外部空间设计提供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玲玲 《建筑结构》2021,51(20):后插22-后插23
侗族木结构构建筑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当地的地理环境与木材获取的难易度,以及当地的文化特色、社会心理和精湛技艺.故对以穿斗式木构架为基础、以坡顶为屋顶外部形态的侗族木结构建筑进行系统性研究,既可窥见侗族的空间观,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又可启发当前的建筑设计与建造,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闽南地区是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代表,其传统聚落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多元的建筑特征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自然地理和人文因素的双重影响构成了闽南传统聚落复杂的空间差异性。本文旨在对闽南地区传统聚落空间秩序进行多尺度的量化分析,提供一种空间秩序的判定方法,以期为闽南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形成提供数据支撑,促进对闽南传统聚落生成演变规律的认知与了解。  相似文献   

11.
缪小龙 《华中建筑》2009,27(8):224-233
根据亲临金门实地的考察及参阅大量史料,该文论述与研究了金门岛的历史沿革;传统聚落的形成、营造原则、代表性传统聚落的现况;闽南式传统民居的类型、立面造型;洋楼建筑的类型、象征表现;军事建筑的遗存;景观建筑小品风狮爷的来历、艺术造型等。同时提出设想:金门与厦门、漳州、泉州共同以"闽南建筑"为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国内传统乡村聚落形态量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CNKI对国内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的量化研究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查阅与整理,总结概括为数理方法、空间句法、3S技术以及非线性方法等几个不同的研究视角,分别进行了简要的述评与展望,以期对后续的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的量化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谢莎  邓继莹  熊伟 《华中建筑》2022,(10):168-172
在城镇化发展迅猛的当下,如何引导侗族聚落进行良性演变的问题亟待解决,对区域案例进行研究可为聚落良性演变的研究提供基础。该文基于三江侗族传统聚落的主要演变趋向与发展特征的差异性,选取三种类型的典型聚落进行分析,得出以下演变特点:聚落由内敛演变为开放、聚落文化趋于多元、聚落形态秩序变异,进而总结出聚落的演变受到自然环境、交通、政治制度、家庭人口、技术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壮族与侗族均为广西土著民族,其主要聚居区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相似,生产方式与生活习俗亦较为接近。微观自然环境、民族发展历程和社会结构的分异,使这两个民族的传统聚落在形态上有所差异。本文以这些差异作为比较分析的对象,借助空间句法的理论与方法,旨在呈现其聚落组构层面的异同,从中探讨差异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建筑聚落形态是许多建造行为在时间上的"拼贴"而成,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形成过程.从水街、水上广场和楼阁三方面阐述了分析了我国传统滨水建筑的聚落形态,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滨水建筑的形态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河南地区传统聚落与堡寨建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堡寨作为一种防御性聚落与河南地区传统聚落的发展、城镇的形成以及中原文化的影响有密切联系。本文从历史沿革、形成原因、地域特点、类型构成几方面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说明堡寨聚落作为古代城市的原型和要素,具有由聚落到城市及里坊制度形成的发展脉络,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堡寨聚落的研究有助于乡村聚落史和中国建筑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聚落更新的研究往往凭借主观经验进行感性判断,缺乏科学定量分析的准确依据,难于对方案预期的效果进行科学的量化评判。通过对聚落空间形态演变内在逻辑的研究,综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长处,建构一个整体上生成模拟、局部量化分析,包含了建筑学的物理环境、社会行为环境的关系总和的研究方法体系。不仅仅是要获得一个良好的聚落更新的结果,更是要形成一套可以操作的科学方法,使我们能够摆脱那种仅仅依靠直觉、无法交流、难以评判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侗族,是我国古代百越民族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现有人口180多万,主要分布在湘、黔、桂三省毗邻地带。如湖南的通道、新晃、芷江侗族自治县,以及靖县、城步、黔阳、绥宁等县;贵州主要分布在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区的黎平、榕江、仁江、玉屏等县;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也是侗族的集中聚居地。侗族居住集中,地域连片,民族内部交往密切。居住区内除侗族外,还有汉、苗、壮、瑶、布依、土家等民族杂居。在漫长的岁月里,侗族同其他兄弟民派和睦相处,相互学习,共同创造了灿烂的祖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爱美并善于创造美的民族,侗族在建筑设计领域也有着较高的造诣,其根据环境、地势、气候等实际情况,形成了精湛超群的传统侗族木结构建筑文化,如雄伟的鼓楼、精巧的风雨桥,拥有着建筑、艺术、美学等多重价值,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技术的高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