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传富 《建筑施工》2021,43(10):2013-2015,2022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12标浦东南路站—浦东大道站—源深路站区间东西通道工程桩基侵入盾构断面的特殊工况,结合桩基对盾构机的影响、桩基及复杂地层对盾构施工的影响,通过前期调查、盾构机选型、同步注浆系统改造、铰接装置优化、盾尾刷油脂充填优化、盾构穿越桩基的施工流程细化,形成完整的施工工艺,使盾构穿越平稳、安全,并保障了东西通道及区间隧道结构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地铁7号线北延伸陆翔路站—潘广路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从盾构设备改造、盾构推进控制、施工监测3个方面介绍盾构切削钢筋混凝土桩穿越厂房的施工技术,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沈阳地铁10号线中医药大学站—松花江街站区间盾构隧道上跨既有运营地铁2号线崇山路站—岐山路站区间隧道,是目前国内盾构上跨既有运营隧道上跨距离最近的工程之一,上跨最近距离仅0.176 m,因此,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变形控制要求较高。笔者以该工程为背景,对既有隧道预加固处理措施、刀盘刀具改造、盾构掘进姿态控制、参数预设等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施工和现场监测表明,采取上述施工关键技术后,盾构隧道安全上跨既有运营隧道,对既有结构造成的扰动小于控制值。该工程施工技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圆盾构施工地铁隧道是解决地下工程空间利用的有效途径。介绍了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3标同济大学站—大连路站—邮电新村站区间隧道采用双圆盾构施工的方案。重点叙述了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及控制地面沉降的措施。通过工程实际,测得双圆盾构施工中累计的最大沉降量为49mm。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盾构设备铰接的分类和机理,并结合北京地铁16号线08标段肖家河站—西苑站盾构区间的施工进行了说明,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杭州地铁2号线建国路站—中河路站区间盾构穿越凤起桥6根大直径桥桩工程需要,根据软土地区及大直径桩基特点进行刀具选型,结合AdvantEdgeFEM有限元软件对贝壳刀的角度进行设计,并对刀具布置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双面刃、零后角、负前角组成的贝壳刀,结合先行刀与刮刀,采用同心圆三段高差立体刀具布置切削桩基效果最佳。将结果应用到盾构刀盘改进,配合盾构推进过程中的施工控制,对桥面进行沉降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盾构磨桩过河区间中桥面平均累计沉降仅-3.09mm,未对凤起桥及河流产生明显影响,切削钢筋效果较好且只有极少部分钢筋缠绕在刀具上。此项技术成功应用于杭州地铁2号线凤起桥磨桩工程,可为今后类似磨桩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地铁7号线08标百子湾站—化工路站区间隧道穿越污染地层为工程背景,根据土层和地下水污染情况,基于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的特点,对现有泥水平衡盾构进行了创新性改造,采用加强型盾尾刷、卡箍式泥水管路连接方式,在隧道内布置有害气体吸附装置和监测仪,增强了盾构在污染地层中的适应性。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二次补浆、采用改良装置封闭洞门和加强洞内通风等施工措施,有效避免施工人员接触污染物,确保了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8.
贵阳地区主要为中风化灰岩地层,岩石强度较高、地下水位高,盾构施工面临施工效率低、刀具磨损快、盾构掘进姿态不易控制等不利情况。以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师范学院站—东风镇站为工程背景,针对盾构施工的实际需要,通过对盾构机进行改造(采用复合式盾构设计,配置高强度复合刀盘、提高主驱动功率及扭矩等)为在灰岩地层掘进提供保障。统计隧道右线前200环掘进参数和管片轴线偏差数据,对区间隧道盾构作业掘进参数、注浆参数以及配套机械设备作业适应性进行研究,同时对施工质量全过程开展分析,总结并完善对应的施工与管片质量控制措施,以适应贵阳灰岩地层盾构机改造及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轨道交通L3胡家庙站—石家街站盾构区间穿越陇海铁路线总体工程建设风险为Ⅰ级。为了解决黄土地区盾构下穿陇海铁路施工中地面沉降、管片上浮等施工技术难题,通过风险分析和盾构试验段施工,获得如下结论:采取地面沉降和管片上浮控制、监控测量等技术措施,使得Ⅰ级风险点累计最大沉降为-4.39 mm,Ⅱ级风险点累计最大沉降为-15.2 mm,满足产权单位-6 mm和-20 mm沉降控制要求,保证既有线安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结合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双塔西街站—大南门站盾构区间下穿南沙河工程,对盾构下穿河流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影响盾构施工的内外部环境、工程水文地质、盾构施工参数等方面着手,重点对该区间盾构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丁海潮  杨俊  张栲  周诚 《中国市政工程》2015,(1):83-86,89,105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往往需要穿越大量的建(构)筑物群,施工时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这些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以武汉轨道交通L2中山公园站—循礼门站区间轨道交通隧道为依托,系统介绍轨道交通盾构隧道在穿越小高层建筑物群所采取的相关保障技术,综合考虑隧道各项设计参数、合理调整穿越施工参数、严密监控建筑物沉降。该工程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后,盾构顺利穿越建筑群且建筑物未出现有害裂缝,其中建筑物最大累计沉降为62.78 mm,最大差异沉降43.69 mm,且在建筑物脱出盾构影响范围后3~7 d沉降即出现明显的稳定趋势。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铁14号线土压平衡盾构隧道穿湖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铁14号线朝阳公园站—枣营站—东风北桥站区间盾构隧道施工要穿越朝阳公园湖,区间隧道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机在湖底长距离掘进存在较大的施工风险,处置不当会造成重大工程事故。结合该工程穿湖段的地质特点和以往的工程经验,对盾构穿越朝阳公园湖的风险点进行辨识与分析;基于风险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保证了盾构的顺利掘进。  相似文献   

13.
曾英俊 《建筑施工》2022,(6):1318-1322
为研究新建盾构穿越软土地区运营双圆地铁隧道过程中既有隧道结构的变形特征,依托上海新建轨道交通14号线云山路站—蓝天路站区间盾构近距离下穿运营中的地铁6号线双圆隧道工程,对既有双圆隧道结构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参数调整,展开探讨。结果表明,新建14号线下穿既有地铁6号线的过程中,既有地铁双圆隧道结构隆沉控制在±2 mm内,满足施工要求,证明了施工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根据穿越过程中的实际施工控制参数,明确了类似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关注的关键技术参数,即合理设置土仓压力、盾尾注浆量可有效控制施工过程对既有隧道结构变形的不利影响,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盾构始发段施工作业是盾构施工中最容易产生事故的工序,直接关系到盾构隧道能否顺利贯通。武汉地铁6号线琴台站~武胜路站区间工程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盾构直径6.5 m,已成功始发掘进。针对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进行分析始发作业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盾构适应性,本文依托福州地铁某区间盾构施,研究盾构扩径改造技术,拟定了盾构设备的改造方案,并对拟改造后的系统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南宁地铁1号线白苍岭站—火车站区间盾构在泥岩掘进的情况,介绍了泥水盾构在应对泥岩地层时出现刀盘结泥饼、排浆口堵塞、仓内滞排、总推力较大、掘进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改造措施,并应用于泥岩比重较大的区间检验优化改造效果,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工程在徐家汇站—上海体育馆站盾构区间段斜穿市级保护文物——徐家汇天主教堂。对盾构穿越施工过程中和地铁运营期间的影响分别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保护性措施。结果表明:采取一定施工控制措施后,能满足工程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6月25日,佛山地铁3号线工程兴业路站—太平站左线"天佑19号"盾构机顺利出洞,这是继6月16日罗村站—佛山西站区间右线贯通后,3206-1工区再添一贯通区间,为3号线工程建设再次提速。2020年6月地铁3号线土建工程取得多个重大节点突破,单月完成2座车站封顶、3条区间贯通。兴业路站—太平站区间左线全长2 044.106 m(1 364环),采用辽宁三三直径6 280 mm盾构机进行掘进。该区间盾构掘进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以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竹园路站—港务路站区间盾构下穿京杭大运河工程为背景,从盾构选型、掘进参数、端头加固、沉降监测控制等方面研究盾构下穿京杭大运河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工程实际选择合适的盾构机型、优化掘进参数,进行二次注浆可较好地完成地铁隧道盾构下穿运河段施工。  相似文献   

20.
结合北京地铁14号线枣营站—东风北桥站区间盾构隧道的地层特点和以往工程经验,对土压平衡盾构在小半径曲线段始发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始发路径选择、始发准备、盾构姿态、初始掘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