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混凝土》2017,(6)
阐述了现有的混凝土自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自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自修复技术特征、自修复效果评价方法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自修复技术在混凝土结构领域的研究意义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自修复混凝土(SHC)技术是一种新型混凝土修补技术,利用混凝土中添加的自修复剂或微生物等使得混凝土中的裂缝自行愈合,从而延长混凝土使用寿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本文介绍了自修复混凝土技术的原理、发展、研究热点及未来的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自修复混凝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自修复混凝土的自修复原理,探讨了智能自修复混凝土和仿生自修复混凝土配制主要技术途径,阐述了自修复混凝土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自愈合/自修复混凝土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于传统裂缝修复技术,智能混凝土在实时监控、无损修复等方面都拥有巨大潜力。本文回顾了自愈合/自修复理论的发展;介绍了当前智能修复技术的机理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杰  吴瑾 《低温建筑技术》2009,31(10):122-123
文中通过试验研究了混凝土裂缝的自修复技术。制作了四个混凝土标准试件,内置空心玻璃管,分别在修复空心玻璃管中注入环氧树脂、丙烯酸酯胶粘剂。通过抗压试验比较了这两种胶粘剂的修复效果,研究玻璃管布置位置对试件承载力恢复和提高能力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内置含有修复胶粘剂的玻璃管使混凝土裂缝自愈合是可行的;环氧树脂胶粘剂比丙烯酸酯胶粘剂的修复效果要好;将含有修复胶粘剂的玻璃管布置在可能开裂部位更能满足修复要求。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混凝土裂缝自修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阐述了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技术及其自修复机理,分析讨论了此领域尚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自修复混凝土的起源与发展,阐述了混凝土自修复的作用机理,在提出自修复混凝土修复材料选择的基础上,概述了现阶段自修复混凝土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关于自修复混凝土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微裂缝自修复技术是延长混凝土建筑服役寿命,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措施。本文综述了自然、渗透结晶和电沉积等本征型自修复,以及微胶囊、微生物和玻纤/纤维增强等外源型自修复两类微裂缝自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其自修复原理和修复条件,分类评价了其在多种环境下的修复效果,并分析对比了各类自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初步讨论了这种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适用范围及应用前景,展望了自修复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
本文介绍了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的工作机理,概述了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并总结了该技术的研究方向,希望对其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裂缝自修复剂,是处理混凝土材料裂缝损伤的高效方法。它可有力减少检查和修补混凝土所需的资金,节约建筑结构维护经费,加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和耐久性。文章对国内外的混凝土自修复技术的发展与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尚未完善的地方,并对于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期望能指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推动混凝土自修复技术的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11.
国外混凝土裂缝的自修复技术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蒋正武 《建筑技术》2003,34(4):261-262
混凝土的裂缝,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发表了大量的有关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评估与修补的文献。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形成混凝土裂缝有许多原因。大量调查研究认为,混凝土中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变形(包括结构因温度和湿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及外荷载(动、静荷载)直接应力引起的。目前已经有多种评价、修补混凝土裂缝的方法。研究并设计混凝土裂缝自修复的技术是国外近些年提出的混凝土裂缝修补的新方法。裂缝自修复技术指混凝土在外部或…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2014,(8)
混凝土其最大的缺点是表面及内部容易产生微裂缝。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修复混凝土的策略,目前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阐述了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机理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利用微生物的碳酸盐沉积作用修复混凝土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成果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对未来该领域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翠莲  柯国军 《山西建筑》2008,34(14):22-23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裂缝自修复混凝土的研究现状,着重分析了内置胶囊混凝土的研究情况,提出了由ABAQUS对修复胶囊进行有限元分析的思路,最后,总结了裂缝自愈合混凝土的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2017,(6)
混凝土材料具有脆性大、抗拉强度较低等特点,导致其内部或表面难以避免出现微裂缝。基于微生物矿化沉积的裂缝自修复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混凝土裂缝的自诊断和自修复。以具有嗜碱特性的科式芽孢杆菌为自修复剂,以膨胀珍珠岩为修复剂载体,研制出一种新型裂缝自修复混凝土。分别对普通混凝土、采用直接掺菌的混凝土和研制的自修复混凝土的裂缝自修复能力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裂缝修复早期,裂缝内表面未水化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致使裂缝宽度小于0.2 mm的普通混凝土试件具有较好的自修复能力;随着裂缝修复时间的增长,基于科式芽孢杆菌矿化沉积的混凝土试件具有更优异的自修复能力,水中养护28 d后研制的自修复混凝土最大修复裂缝宽度可达0.56 mm。研究结果可为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2017,(8)
基于微生物矿化沉积的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修复。营养物质作为微生物代谢反应过程中的底物,其掺量可能对自修复混凝土的裂缝自修复能力及基本力学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课题组以科氏芽孢杆菌为裂缝自修复剂、以膨胀珍珠岩作为自修复剂的载体,以乳酸钙作为营养物质,研制出一种新型裂缝自修复混凝土,主要考察了乳酸钙掺量对该混凝土的裂缝自修复能力与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裂缝自修复混凝土表现出良好的裂缝自修复能力,28 d修复养护后的裂缝最大修复宽度可达0.67 mm;随着乳酸钙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乳酸钙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分数的1.05%时,相比未掺乳酸钙的对照组增加了16.3%。  相似文献   

16.
利用修复胶粘剂对裂缝的填充及修复特性,研究了一种内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内置胶囊混凝土的损伤自修复全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揭示了损伤自修复的机理。通过试验验证了计算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试验结果表明:内置胶囊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自修复能力,一旦混凝土中出现损伤或裂缝,修复胶囊及时破裂,其中的修复胶粘剂流出,使其修复;修复后的混凝土试件,其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了一种掺有硅酸钠修复剂的自修复混凝土,介绍了它的制作工艺,并制作了3组不同修复剂掺量(修复剂与胶凝材料的体积比为2%、4%、6%)的自修复混凝土试件。试件通过劈裂的方法制作裂缝,通过快速氯离子渗透(RCM)试验得出3种不同修复剂掺量的自修复混凝土裂缝自修复28 d后的氯离子渗透系数,并运用Dura Crete方法对含有不同掺量修复剂的混凝土自修复后的寿命进行预测。最后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得到了修复剂与胶凝材料的体积比为4%是最佳的修复剂掺量。该试验分析结果与国外从力学性能方面研究这种修复剂最优掺量的结果相吻合,从自修复混凝土寿命预测的角度给出了强有力的说服力,有利于这种自修复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8)
混凝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建筑材料,其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已有100多年历史。因其具有原材料丰富,成本低;良好的可塑性;高强度;耐久性好;可用钢筋增强等诸多优点。但由于其是一种多孔脆性材料,容易产生裂纹以及局部破坏,会影响其使用性能。自修复混凝土是一种模仿动物骨骼修复机理的,具有自修复能力的混凝土,可以解决传统混凝土的问题,国内外均对其有多方面研究,其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本文主要阐述自修复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总结归纳了目前国内外研究水平,探究了自修复混凝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对混凝土中掺入矿物质以及修复液对混凝土的自修复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针对修复液的处理与添加工艺,矿物掺合料的掺配方案和修复液对混凝土自修复能力测试方案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20.
自修复混凝土是近几年来建筑材料的研究热点,内置胶粘剂自修复混凝土中胶粘剂载体是影响混凝土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在混凝土中以装载胶粘剂的玻璃管掺入方法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对比了内置玻璃管的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抗压试验后玻璃管的破裂及抗压强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