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侯江红教授关于小儿四诊之望诊经验,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断思路.方法:跟师学习,综合侯师临床诊病特点,结合相关理论,梳理侯师临床望诊思路.结果:侯师从望神、望头面、审苗窍、望咽腔、望舌、望五脏之余、望皮肤、望指纹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小儿望诊,察之外应,以测脏腑.结论:侯师望诊方法及经验值得推广与学习.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总结张怀亮教授运用望诊技术诊治疾病的经验,更好的继承其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望二便、望舌苔、望面部颜色、望痰、望咽喉五个方面来总结张怀亮教授临床中通过以望诊为主诊治疾病的经验。结果张怀亮教授仅通过望诊诊病即获良好疗效。结论熟练掌握望诊技巧,并结合现代检查技术,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霞 《中医药导报》2012,18(2):30-31
望诊系诊断学名词,属于中医四诊之一,是医生运用视觉对患者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诊断疾病的方法.望诊是医生在第一时间接触患者时所能采集到的最直观、最生动的客观资料,从传统意义上讲,望诊可分为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总体望诊是对全身神、色、形、态的观察,而分部望诊则包括望头颅、望五官、望皮肤、望舌等,是对患者局部变化征象的了解和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明代医家万全治疗小儿泄泻的学术思想。方法:研读万氏著作《广嗣纪要》《片玉心书》《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等小儿泄泻相关论述,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遣方用药、预防传变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归纳总结万氏治疗小儿泄泻的学术思想。结果:万全治疗小儿泄泻,理论上推崇经典,辨证上重视望诊,用药上顾护脾胃,并注重预防传变。结论:万全治疗小儿泄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值得现代医者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相似文献   

5.
四诊包括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小儿特殊的生理与病理特点,生长发育和病情反应均不同于成人,且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往往不能准确诉说病情,给诊断造成困难,因此历代儿科医家都很重视望诊。儿科望诊主要包括望神色、望形态、望舌像、望二便、望指纹、望肛门等。  相似文献   

6.
探析经络腧穴望诊思想,提炼、分析《黄帝内经》原文中相关论述并与临床实际相对应。从经络腧穴望诊概述、望经脉、望络脉、望腧穴四个方面阐述《黄帝内经》中有关望诊内容在针灸临床辨治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表明《黄帝内经》中望诊理论对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正>耳部望诊是临床医师很容易忽略的一种望诊方式,是一项根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并且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望诊内容。笔者通过对先秦时期涉及耳部望诊的历史文献进行梳理,进而阐明耳部望诊最初是在《内经》时期被提出,其望诊的核心内容为望耳的色泽、望耳的形态、望耳部血脉情况、望耳的位置情况进而应用于临床诊疗疾病。1望耳的色泽用耳廓的颜色状况、光泽程度作为诊断疾病的方法最早出现在《灵枢经》相应的篇幅中。《灵枢·卫气失常》:"耳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道家思想对中医局部望诊影响研究的现状,本文将其从形神之论促使中医重视望神、望形态;精气神学说拓展了局部望诊的生理及病机阐释;脏腑功能理论促进了局部望诊的脏腑定位诊断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钱乙在儿科临床中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但因小儿难配合,言不足信,因此,尤重四诊中的望诊,包括望精明、观体态、望二便、审苗窍、辨斑疹、察面色等。  相似文献   

10.
58 望诊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答:望诊主要包括:望全身情况;望局部情况;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一)望全身情况:①望神:就是观察病人的精神好坏,意识是否清楚,动作是否矫健协调,反应是否灵敏。②望色:主要是指面部的颜色和光泽。③望形体:外形与五脏相应。一般地说,五脏强壮的外形也强壮,五脏衰弱的外形也衰弱。④望姿态:病人的动静姿态和体位与疾病有密切关系。从总的方面来看,“阳主动、阴主静”,故喜动者属阳证,喜静者属阴证。(二)望局部情况:①头与发:头项无力抬起者多属病重。头发稀疏易落或手枯不荣,多为精血不足。②目:目赤红肿多属风热或肝火。白睛发黄多为黄疸。  相似文献   

11.
孟春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8):339-340
先师张绍富先生是浙江省著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他继承家族四世相传的正骨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博采众方,取长补短。现将其主要学术特点介绍如下。1诊伤特色:重全身,察局部,详查病情先师在临床诊疗中擅用“望、问、摸、比、切”五种诊法。首重望诊,一望全身,二望局部。根据神色形态判断伤势的轻重及疾病的转归,根据伤者特有姿势可判断损伤的部位和性质,如闪腰、锁骨骨折、老年股骨颈骨折均有特殊姿势。望局部则可根据肿痛的部位、性质判断损伤的类型属骨折、脱位还是伤筋是新伤还是陈伤。同时以问诊了解受伤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介绍王力宁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的经验。临床中重视望诊,望小儿眼睑辨体质,望小儿咽喉辨寒热。对特禀质患儿创制麻杏二陈汤作为基本方加减,气虚质加黄芪、白术等,阴虚质加芦根、麦冬、淡竹叶等。强调顾护脾胃,调整气机。特禀质患儿多痰湿,需先治脾,注重脾肺气机的调畅。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5):62-64
小儿由于生理"肺脾常不足",及后天外感、饮食、药物损伤而易导致气虚体质的形成。望诊居于"神圣工巧"之首,临床常通过望诊及结合闻、问、切诊,为小儿气虚体的辨证提供依据。随着对研究不断深入,望诊已不仅仅局限于运用医者双眼,现代科技发展对望诊的拓展和延伸,大大丰富了望诊内容。该课题从研究气虚体小儿望诊入手,优化中医辨证基本理论,形成小儿体质望诊规范化总结,以指导气虚体小儿日常养生防护、疾病防治以及病后调理,更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系,结合望诊现代化研究的突破,推动中医望诊及体质辨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皮部是络脉之气散布所在,通过研究皮部络脉的字解、定位及结构,分析挖掘皮部络脉二者之间的表里关系、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皮部络脉理论是中医传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望诊.望面部皮部络脉而诊疗,十二经脉的气血皆上注于面部;望小儿指纹皮部络脉,通过皮部络脉色泽的变化可以判断内在脏腑的病变及疾病的寒热虚实属性.同时阐述以皮部络脉理论为指导的中医外用药的转输途径,构建中医药外治疗法中经皮给药传输机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苗医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疾病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问诊、嗅诊、号诊,摸诊、弹指诊等等。其中望诊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排在众多诊断方法的首位,足见苗医对望诊的重视。苗族医的望诊内容十分丰富,而且有许多独特之处。其望诊的主要内容包括望形态、望神志、望面色、望眼球、望四毛、望耳、望口舌、望鼻、望指纹、望指甲、望手掌、望二便、望病灶等等。本文对其中几种具有苗医特色的望诊方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儿科门诊人流量大,患儿年龄较小,配合度低,家长迫切度高,这便需要儿科医生诊疗迅速、处方准确。因此,如何提高诊脉的效率是儿科临床诊疗上的一大难点,小儿指纹诊法的应用便能相对弥补其不足。小儿指纹诊法属于儿科望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古代各种学说、理论、思想集大成者,临床上多应用于3岁以下儿童。笔者认为古时多言小儿指纹诊法应用于3岁以下,皆因3岁以下小儿皮肤嫩薄,表皮透亮而薄,食指桡侧浅表静脉易于显现,且小儿血气旺盛,元气蓬勃,加之食指桡侧皮下络脉为人体上最易于观测的手指浅表静脉。而研究明确表明,7岁以下小儿指纹临床意义相同,差别在于年龄越小,患儿指纹越易于观测。文章结合成功案例,探讨3岁以上患病儿童用小儿指纹诊法的临床应用,以期拓展小儿指纹诊法的临床应用范围,更好地将经典中医方法应用于现代临床。  相似文献   

17.
湖湘小儿推拿的学术思想以湘西刘开运小儿推拿为主体,结合众多湖湘地方小儿推拿分支所长,治疗儿科疾病疗效显著。临床推拿取穴涉及头面、胸腹、背腰、上肢、下肢等部位,课堂教学和临床操作将推拿处方分为开窍、五经、局部操作、辨证或对症取穴、关窍五部分讲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清分治治疗小儿鼻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小儿鼻出血为研究对象,根据望诊及触诊鼻部所得分为两型进行辨证治疗,配合局部用药,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痊愈5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1%。结论温清分治辨证治疗小儿鼻出血,配合局部用药,患儿无痛苦,易接受,临床效果佳。  相似文献   

19.
李聚梅 《光明中医》2007,22(9):47-48
中医对疾病的辨证论治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实现的,而四诊之首为望诊,望舌是望诊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中医临床辨证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为历代医学家所重视.  相似文献   

20.
舌诊是蒙医诊断学中望诊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蒙医学的发展,舌诊已逐步形成为一种较有特色的常规诊断方法。《医药月帝》记载:“望诊,即望形体、察舌验尿也”。《网部医典》:望诊,系望形体、望神色,更是察舌、验尿之法”。表明舌诊在蒙医临床上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整理、规范蒙医舌诊,在蒙医临床优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