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目的:观察胃舒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生存质量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胃舒散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GⅠ、PGⅠ/PGⅡ升高,PGⅡ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PGⅠ、PGI/PGⅡ高于对照组,PGⅡ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2.0%,对照组为4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舒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能保护患者胃黏膜细胞,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治萎方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奥硝唑片0.5 g、克拉霉素0.5 g、雷贝拉唑片20 mg、枸橼酸铋钾胶囊0.6 g,每天两次,早晚各1次)连服用14天后停用;试验组在四联用药基础上应用化浊解毒健脾方,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胃镜、病理组织学改变,PGⅠ/PGⅡ的变化。结果(1)总有效率:试验组90%,对照组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Hp根除率:试验组90%,对照组4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3)胃黏膜病理:在改善胃黏膜萎缩程度方面试验组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GⅠ/PGⅡ的变化:治疗后试验组PGⅠ/PGⅡ为(12.92±1.31),对照组(8.03 0.98),试验组明显提高了PGⅠ/PGⅡ比值,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治萎方联合四联疗法可提高Hp根除率,减轻Hp对胃黏膜的损害;有效减轻胃黏膜萎缩程度,甚至可以逆转萎缩性胃炎,其作用可能与提高胃蛋白酶原尤其是PGⅠ水平,促进胃黏膜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利于胃黏膜修复,恢复腺体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下,观察运气方对高海拔地区(青海海西州)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症状积分、胃功能及Hp的影响。方法 将5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且Hp为阳性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给予西医标准四联疗法)与观察组30例(给予西医标准四联用药+运气方治疗)。两组均治疗后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后及回访后Hp转阴率,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胃泌素17(G-17)水平,对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胃疼、反酸评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饱胀、嗳气、恶心、痞满、纳差、疲乏、睡眠、二便、嘈杂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PGⅡ、G-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G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回访G-17无统计学意义(P>0.05),PGⅠ、PGⅡ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324-2326
目的:观察萎胃康颗粒对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生长激素调素(GH)、胃蛋白酶原(PG)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两组均給予常规四联疗法根除Hp(奥硝唑片0.5 g,克拉霉素0.5 g,雷贝拉唑片20 mg,枸橼酸铋钾胶囊0.6 g,2次/d,早晚各1次)连服用14 d后停用,对照组服用摩罗丹,试验组应用萎胃康颗粒,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胃镜、病理组织学改变,及GH、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Ⅰ/PGⅡ)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可明显减轻胃脘胀满、胃脘刺痛或隐痛、纳差食少、食后胃痛、神疲懒言、肢体倦怠、呃逆嗳气、烧心反酸、面色萎黄等症状(P0.05);在改善胃黏膜萎缩程度方面试验组优于治疗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GH的含量(23.31±7.26)μg/L较对照组(19.89±6.72)μg/L增加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PGI/PGII在试验组为12.92±1.31、对照组8.03±0.98,试验组明显提高了PGI/PGII比值(P0.05)。结论:萎胃康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PGI/PGII及GH水平,增强胃黏膜屏障,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胃黏膜局部微循环,保护胃黏膜腺体,修复受损的黏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调中和胃舒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胃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于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mg/次,2次/d;口服克拉霉素缓释胶囊,0.5g/次,2次/d; Hp阳性者给予抗菌治疗,口服阿莫西林,1.0 g/次,2次/d,连续口服15d。观察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调中和胃舒痞汤治疗。两组分别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清促胃液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黏膜色泽、血管透见度、黏膜隆起和黏膜质地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胃脘痞满、胃脘疼痛、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反酸嗳气和大便稀溏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G-17、PGⅠ和PGⅠ/PGⅡ含量高于对照组,PGⅡ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黏膜色泽、血管透见度、黏膜隆起和黏膜质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汤辅助治疗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8例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运用西药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通络汤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及T细胞亚群水平(CD4+T、CD8+T)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17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G-17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GⅠ、PGⅡ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GⅠ、PGⅡ水平较高(P0.05);对照组患者PGⅡ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T、CD4+T/CD8+T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CD8+T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T、CD4+T/CD8+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CD8+T水平较对照组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络汤辅助治疗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以显著升高患者血清胃泌素17水平、胃蛋白酶原水平、CD4+T水平,降低CD8+T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赵文强 《新中医》2020,52(4):59-62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Hp阳性CAG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PGⅠ、PGⅡ水平、PGⅠ/PGⅡ值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54.67%(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85.67%,显著高于对照组61.33%(P0.05)。治疗前,2组PGⅠ、PGⅡ水平及PGⅠ/PGⅡ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TNF-α、CRP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CAG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PG水平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庞石凯 《新中医》2021,53(14):22-25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Hp相关性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Hp根除率、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和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胀满、纳差、恶心呕吐、嗳气泛酸评分及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病,能有效提高Hp根除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  相似文献   

9.
万军鸽 《国医论坛》2022,37(1):40-42
目的:观察扶正活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胃蛋白酶原PG Ⅰ及PGR(PG Ⅰ/PG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扶正活血汤中药颗粒剂,对照组给予胃黏膜保护剂瑞巴派特,两组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均给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四联疗法.经治3...  相似文献   

10.
唐峰  余舒文 《新中医》2021,53(19):93-97
目的:观察清热养阴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 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 例Hp 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热养阴方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胃黏膜病理变化、胃蛋白酶原及Hp 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胃镜下征象、病理活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胃镜下征象、病理活检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胃镜下征象、病理活检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P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PGⅠ、PGⅠ/PGⅡ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PGⅠ、PGⅠ/PGⅡ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p 转阴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养阴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Hp 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疗效突出,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黏膜组织及胃蛋白酶原水平,提高Hp 转阴率,且药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及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检测在良恶性胃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130例胃病患者,分为A组(浅表性胃炎,35例)、B组(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C组(胃溃疡,30例)、D组(胃癌,30例),并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者130例为对照组,检测Hp及PG。结果:A、B、C、D四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PGⅡ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D组PGⅠ、PGⅡ、PGⅠ/PGⅡ值均低于其他组(P 0.05)。A、B、C、D四组Hp阳性患者PGⅠ、PGⅡ、PGⅠ/PGⅡ值与Hp阴性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G可作为良恶性胃病的筛查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与胃镜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东莞市凤岗医院住院就诊的胃炎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诊断、胃镜检查、血清PG检测,并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设为观察组,统计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PGR),比较血清PG检测与胃镜检查的诊断准确度。结果:4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21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9例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观察组PGⅠ、PGR均低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间P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PG检测与胃镜检查的诊断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R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同时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血清PG检测的诊断准确度与胃镜检查的诊断准确度相近,因此,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不耐受胃镜检查时可选择使用血清PG检测。  相似文献   

13.
史继波  徐清喜 《新中医》2018,50(6):163-165
目的:观察加味化肝煎结合三联疗法治疗肝胃郁热型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肝胃郁热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加味化肝煎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及胃泌素-17(G-17)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5.0%,实验组总有效率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G-17、PGⅠ及PG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17、PGⅠ及P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G-17、PGⅠ及P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化肝煎结合三联疗法治疗肝胃郁热型Hp阳性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胃黏膜病变情况,增强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联合检测在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胃镜检查的胃病患者60例都检测血清PG Ⅰ、PG Ⅱ抗体含量。结果:胃溃疡病患者血清PG Ⅰ中位值明显高于其它三组,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和胃溃疡病患者血清PG Ⅱ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血清PG Ⅰ/PG Ⅱ比值明显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胃溃疡病组。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可反映胃黏膜变化,可作为胃癌高发区有症状慢性胃病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重要筛查指标,同时也可应用于胃溃疡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对慢性胃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至12月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对照组)63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观察组)63例(萎缩性胃体炎18例,萎缩性胃窦炎30例,全胃多灶性萎缩性胃炎15例)血清中PGⅠ、PGⅡ和G–17的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PGR),比较各组指标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萎缩性胃体炎患者血清G–17水平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窦炎患者、全胃多灶性萎缩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的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及萎缩的部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腹针联合益胃平萎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幽门螺杆菌转阴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予标准四联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四联疗法基础上予腹针联合益胃平萎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杆菌转阴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积分、血清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gastrin, GAS)、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水平以及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Ⅰ和PGⅡ水平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病理组织学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AS、SS、PGⅠ和PGⅡ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标准四联治疗基础上,腹针联合益胃平萎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萎缩性胃炎可提高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改善病理组织学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柴龙逆萎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肝胃气滞型非HP感染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年收治的100例肝胃气滞型非HP感染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0例)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常规西医治疗联合柴龙逆萎汤及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变化及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胃蛋白酶Ⅱ(PGⅡ)水平、PGⅠ/PGⅡ、血清白细胞介素-32(IL-3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人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治疗不良反应情况、萎缩性胃炎发生率及6个月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PGⅠ、PGⅡ、PGⅠ/PGⅡ、IL-32、CGRP、EGF等指标均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PGⅠ、PGⅡ、PGⅠ/PGⅡ、IL-32、CGRP、EGF等指标均改善,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PGⅠ、PGⅡ、PGⅠ/PGⅡ、IL-32、CGRP、EGF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00%)同对照组(0.00%)相当,均较低(P0.05);观察组萎缩性胃炎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8.00%),6个月疾病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柴龙逆萎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肝胃气滞型非HP感染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佳,患者症状改善,胃功能恢复良好,萎缩性胃炎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少,疾病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及其对PGI、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96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三联疗法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疗程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主要症状评分、血清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PGⅠ(胃蛋白酶原I)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0.8%(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血清TNF-α、PGⅠ水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血清TNF-α、PGⅠ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Hp相关性胃炎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加速患者恢复,且能降低血清TNF-α、PGⅠ水平,促进胃功能康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费侃强  刘加新  李莉 《新中医》2023,55(17):107-111
目的:观察和胃化湿汤合厚朴三物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效果及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B淋巴细胞瘤2 (Bcl-2)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CAG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和胃化湿汤合厚朴三物汤口服。2组均治疗1个月。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PGⅠ/PGⅡ及胃黏膜NF-κB、Bcl-2蛋白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8.33%(P<0.05)。治疗后,2组胃脘痞胀、恶心呕吐、口苦口臭、大便黏滞、胃脘灼热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较治疗前升高,PG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PGⅠ水平及PGⅠ/PGⅡ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F-κB、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隔姜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Ⅰ/PGⅡ)的影响。方法收治CAG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隔姜灸。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症状总积分、胃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血清G-17、PGⅠ/PG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减轻胃脘胀满、胃脘疼痛、胸胁疼痛的中医症状(P0.05),改善胃黏膜萎缩(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G-17、PGⅠ/PG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姜灸可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胃黏膜萎缩,可能与其上调G-17及PGⅠ/PG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