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濬,明代琼州府琼山县人。历任翰林院编修、侍学讲士、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职。明孝宗朱佑樘御赐丘濬"理学名臣"的荣衔桂冠。其卒后,被追封左柱国、太傅,谥文庄。丘濬墓修建于明弘治八年,位于海口市的西南部(今海秀镇水头村),坐落在一处较平缓的坡地上,北面不远处有海瑞墓,东约5公里为明琼州府旧址—府城。该墓坐南朝北,今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现北面紧邻一水塘,俗称丘公塘。"文革"中该墓遭到严重破坏,1986-1989年间重修。此次丘濬墓园的考古发掘是为了进行文物保护管理和制定修复保护工程设计规划,发掘出土了花纹砖、地砖、滴水、板瓦、青石条等明清时期修建和修缮该墓的文物,基本明确了墓冢前神道的建筑布局情况,发现了拜亭等相关建筑遗迹,为丘濬墓园的文物维修保护提供了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2.
南窑遗址位于九台市东湖镇(原名放牛沟乡)荆家村南窑屯北侧20米处的一条东西走向的漫岗上,东侧、南侧紧邻石头口门水库,遗址分布面积较大。由于兴建引水管线,占用了遗址部分区域。因此由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九台市文物管理所及德惠市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对该路段涉及的遗址范围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相似文献   

3.
2012年春季,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对陕西彬县境内先秦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本文对此次调查的13处商周时期遗址进行介绍。初步分析来看,调查所见遗存的年代主要为"先周"和西周时期,位于彬县泾河沿岸商周时期遗存与黑河以北、红岩河流域所见遗存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红岩河流域所见红褐陶器区域特征较为独特,这种差异可能代表了区域文化和人群构成等方面的不同。此次调查对泾河流域商周时期文化分布、区域文化特征,先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古豳地"文化格局演进等方面的认识,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自2007年开始,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在周家庄遗址开展了连续多年的考古发掘工作,旨在探索龙山期遗存,为研究早期国家起源等问题提供实物资料。除获取大量龙山遗存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时期的遗迹与遗物,本文主要介绍2007—2013年在周家庄遗址发现的周代遗存。周代遗迹大都为居址堆积,包括房址、灰坑等;另有少量瓮棺葬。依时代不同,可将周代遗存分为西周、东周两个时期。西周遗存的数量较少,仅见少量灰坑,另在一些地层中发现少量西周陶片。但西周遗存的内涵较丰富。据初步分析,可知其包含商、周两类因素,为探索商周关系等学术问题提供了资料;东周遗存的种类相对丰富,文化面貌也比较清楚,时代约当春战之交,属典型的晋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5.
吴山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庙川村北侧吴山东麓山前台地。201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陈仓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确认遗址面积约为10.2万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单位106处。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对吴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800平方米,发现车马祭祀坑8座,坑内均有驷马一车,出土青铜车马器、玉器、铁器、骨器等232件组。吴山遗址祭祀坑与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2016年发掘的A类坑类型相近,年代相近。综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吴山遗址出土的铁锸应与玉人、玉琮、车马器具有同样的祭祀属性,并用于祭祀特定对象炎帝。吴山遗址应是秦灵公所作吴阳下畤。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考古发掘品的特点和《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体系著录规范》出发,寻找一种能利用现有馆藏藏品信息数据库条件,充分体现考古发掘品蕴含背景信息的分类方式。  相似文献   

7.
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是我们获取考古研究资料的主要来源,而要想获得丰富而又准确的资料则又非考古发掘莫属。每一项考古发掘工作在选点之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布方。在我国的田野考古中,一般采用坐标系按象限对探方进行区域分布。在探方的方向和规格的选择上基本采用的是正南北向的5m×5m和loreXlore这两种方。多数隋况下,我们需要成片的布方,怎样才能快速而又准确又节省人力地布好这些方了?  相似文献   

8.
韩家屯墓地位于榆树市环城乡朝阳村韩家屯西侧约150米处的一条南北向的缓坡中部,榆树至舒兰铁路穿越墓地西南,因此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榆树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该路段涉及的墓地范围内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和清理。  相似文献   

9.
实现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的遗址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城市化加速进程,经济发展与考古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以往的考古遗址保护模式和措施,越来越难以抗拒大规模城乡建设对考古遗址的蚕食和破坏,因此,必须在科学保护考古遗址的前提下,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吴山遗址出土的27件木材和木炭样品进行分析,揭示出以栎属(Quercus sp.)和榆属(Ulmus sp.)为主体的祭祀木材利用情况。部分木材或木炭结构变形,可以初步鉴定为阔叶材类。祭祀坑底板与壁板使用栎属木材搭建,有别于血池遗址同类结构使用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的情况。本次分析的车马器木材样品主要来自栎属和榆属等阔叶材,铁锸使用栎属木材装柄。吴山遗址与血池遗址祭祀用材的区别,可能反映了战国至汉代祭祀礼制的差异和祭祀主体文化选择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上郭—邱家庄遗址位于山西省闻喜县桐城镇,2021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上郭古城北城墙及城内开展考古工作,发掘了8座墓葬,其中M1和M8两墓并列,间距3米,为夫妻异穴合葬墓。两墓出土器物丰富,有铜礼器、玉石器、陶器等,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为研究这一时期晋国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2.
酒务头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河底镇酒务头村西北200米处。2017-2018年,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甲”字形大墓5座(M1-M5)、长方形中小型墓7座(M6-M12)、车马坑6个以及灰坑5个,出土青铜器、陶器、玉石器、骨器等600余件(组)。该墓地的发掘为研究晚商时期的历史、礼制、文化和国家政治结构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是发生在江西的一件大事,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承接了西汉海昏侯墓发掘的现场直播,在直播中运用了4G、无人机航拍、头戴式GoPro等多种信号传输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报道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本文简要介绍此系列直播中综合运用的技术,旨在为今后的大型直播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疆若羌瓦石峡古城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遗址。本文从遗址出土冶金遗物的检验分析入手,结合古代矿冶遗址的调查与研究,探讨了瓦石峡遗址的古代冶金技术。文章报告了遗址出土的炉渣、坩埚等冶金遗物的科学分析结果,并讨论了其冶炼工艺,认为此处采用过木炭进行生铁冶炼与炒铁联用的冶炼工艺。对瓦石峡遗址出土的冶金遗物进行科学研究,对于认识其冶金技术水平和中西技术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5年3月,山东省济阳县垛石镇前刘村发现两座东西并列的唐代家族墓葬。两座墓葬的形制均为带墓道的圆形穹隆顶砖雕墓;M1为单室,M2为双室。M2出土的墓志中记载墓主人为顾忖,生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卒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顾忖先后任官黄县尉,东光、章丘、临济县令。其家族是魏晋时期名门士族,多出官吏,涉及多位重要历史人物。M2是济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有明确年号的唐代砖雕双室墓,墓葬的形制、结构、砖雕风格均极富特色,为了解唐代穹隆顶双室墓提供了详细资料。墓志中记载墓葬的年代,准确解决了唐代墓葬考古上的断代问题,具有标尺意义。前刘村唐代家族墓的发掘,为了解济阳的地名沿革提供了重要资料,填补了现存《济阳县志》只能较为详细地记录到金代的历史;墓葬的发掘对于研究当地水利水文、自然环境变迁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21年底至2022年初,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三门峡市开发区甘棠学校工地发掘了一处墓地,其中东周墓葬70余座。M568为一椁重棺墓,出土文物29件(组),其中铜礼器7件。该墓的发掘,为三门峡地区春秋晚期的墓葬制度、风俗习惯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有明之民壮选自田野农夫,本素无训练。为有效发挥民壮功能,明代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措施加强民壮训练。除制定规范的训练要求外,还提供必要的训练设施和条件,练阵法,习火器,执行较为正规的军事训练。这些措施为提升民壮军事素养发挥了一定作用。由于民壮"役"的属性,负责民壮事务的地方官员多敷衍塞责;而朝廷亦不谙实情,对民壮运行机制横加干涉。在各方利益的争斗和博弈中,最终葬送了一度行之有效的民壮训练制度,使得民壮失去了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于明代广东海防三路的划分时间、过程,前人多止于郑若曾的《筹海图编》,认为始于嘉靖末年。新近鲁延召打破以往的认识格局,认为广东海防区域的划分始于元末,为刘鹗所提出。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对比分析,认为元末说值得商榷。郑若曾虽提出了三路划分的设想,但基于种种原因,其设想之真正实践乃经历了由二路到三路的复杂过程,至万历四年(1576年)才得以实现。在分析海防分路形成时不仅要考虑到其与明代岭南地区陆海防御重心时空格局的密迩关系,同时亦有必要将海防分路置于同北部边防分路比较的视野下考量。故此,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解读,对相关问题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19年7月,章丘区清源大街发现一座元代砖雕壁画墓。该墓四面砖雕仿木结构门楼,体量较大、装饰考究,砖室华丽繁复,是本地区发现的单体墓葬中砖雕门楼最多的一座,为研究元代建筑绘画、砖雕艺术以及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墓道东侧有明堂位心遗迹,是古代葬礼斩草仪式中举行“埋劵”这一步骤而产生的设施,在宋金时期山东地区比较少见,系首次在济南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现。该墓对深入研究元代历史及当时丧葬习俗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周原遗址新见凤雏三号西周夯土建筑基址的宏大体量,及立石、铺石等特殊设置,明显具有宗教祀典场所的特征。发掘者推断为社祀遗迹应较可信,但比较发现与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的夯土之社,形制特征等有明显不同。后者为西周时期齐国卿大夫采邑之社,与文献记载周人封土为社吻合,前者显然属立石为社的典型,以文献推求可知与殷商文化的关系密切,参照以往周原等地考古发现情况,可知西周早期有以微氏家族为代表的贵族和手工业作坊工匠等大量的殷商移民迁居周原,故其应该是周王朝为了安抚人心、发展经济的需要,允许商遗民所建之社及社宫。但环围于建筑之内似有贬抑的含义,当属于文献记载的亡国之社,名称应为学者已论证的"亳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