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于94-96连续三年在四家育苗厂进行了泥蚶人工育苗小试,生产性推广试验,结果获得育苗量12亿粒,总产值729万元,利税636万元的好成绩,在此基础上亲蚶培养,精卵排放,采卵孵化,幼虫培养,变态附着,中间培育等技术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泥蚶大面积工厂化育苗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浙江虾池促育熟肥的肥满足度7.0%左右的亲蚶,高密度采卵,低密度孵化,以海泥作附着基,整池移入变态附着池,分批附着。3-5天倒池洗苗一次,以扁藻,金藻,用角毛藻为主,辅投异胶藻,小球藻。1997年在1746m^26能苗池中育出450-630μm*376-570μm蚶苗18.57亿粒,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106.36万粒/m^2,效益显著,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3.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工厂化育苗技术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泥蚶工厂化育苗的技术要点,内容包括育苗设施、亲蚶的培养与选择、催产方法、幼虫培育和稚贝培育等。  相似文献   

4.
泥蚶工厂化育壮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普通扇贝育苗场进行泥工厂化育苗壮苗试验,亲蚶在室内丰饵能、成熟后自然排放,采卵孵化。幼虫、稚贝以叉鞭金藻、小球藻为饵料。以筛滤的滩泥作附着基,每天换水放干氏,定期换泥洗苗。1996年在底面积480m^2水泥池中,育出平均壳长1.09mm的蚶苗16539万粒。1996年11月专家鉴定认为,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5.
赵青松  竺俊全  徐镇  金珊 《海洋渔业》2000,22(1):31-33,23
<正>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工厂化育苗自90年代中期在浙江成功后,沿海各地纷纷新建育苗厂兴起泥蚶育苗的热潮,但由于有些单位匆匆上马,考虑不周,育苗厂总体布局不合理,育苗池与藻类池比例不配套,池的结构不规范等诸多原因,造成泥蚶育苗的失败,在此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以1000m~3水体育苗  相似文献   

6.
泥蚶(Taglarca granose L.)人工育苗试验国内曾多次报道,本文是在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设施,采用亲贝提早促熟,阴干、流水刺激产卵,合理选择附着基粒径和饵料种类及投喂方法,加大水体交换量等措施,获受精卵4亿粒,培育D型幼虫3.5亿个,眼点幼虫2.5亿个,出池650mm~950mm稚贝1.8亿粒。  相似文献   

7.
泥蚶俗称蚶子、真蚶、属广温、广盐性贝类,盛产于我国江、浙、闽、鲁、两广等沿海各省,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  相似文献   

8.
泥蚶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9.
泥蚶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蚶Tetillarca granosa(Linnaen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曾是我省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它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群众喜爱的滋补佳品。泥蚶养殖曾经是同安县传统养殖对象,蓄水养蚶有着丰富的经验,过去仅赵厝村年产量约50-100吨,1963年后,由于苗种缺乏而养殖中断。苗种是养殖的基础,目前我国泥蚶养殖同样因苗种供不应求,致使养蚶业发展不快。为解决苗种问题,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温州分所、广东省海丰水产养殖场、汕头市水产养殖场、山东省乳山县贝类实验场等单位相继开展泥蚶人工育苗,并获得初步成功。1977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与云霄县水产局共同获得泥蚶人工育苗成功,于1979年又获得了循环池育苗成功。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84—1986年在同安县赵厝泥蚶育苗场开展泥蚶室内人工育苗实验,并着重于育苗工艺和提高成活率的研究。1984年育出蚶沙39万粒,继1984年后,1985年育出蚶沙2257万粒,1986年又培育出蚶沙719.6万粒,连续2年平均每平方米产蚶沙分别达34万粒和22万粒。本文报告了1984—1986年同安县赵厝泥蚶人工育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魁蚶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魁蚶栖息水温达14~20℃时采捕亲贝,使用浮筏式网箱进行暂养。催产时及时挑出雄贝以防止精液密度过大,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人工催产除采用阴干、流水、升温法,使用漂白液处理海水法也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幼虫培育密度以6~10个/ml 为宜。投喂叉鞭金藻加小球藻混合饵料效果最佳。当出现雏形足的幼虫占10%~20%,且壳长大于240μm 的个体占30%以上时投放附着基,附着基以红棕绳最好。  相似文献   

11.
泥蚶(ArcagranosaLinne)属热带、温带海洋埋栖贝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市场前景广阔。前几年泥蚶天然资源遭到了很大破坏.也严重制约了泥蚶养殖业的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两年多的泥蚶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现总结如下:1 亲蚶的选优和培育选择本地区自然海区2~3龄、体大肥壮的野生亲蚶、蓄养于水流通畅、饵料丰富的中、低潮区上段的围塘中,蓄养以稀疏为佳。培育中、应对亲蚶的性腺成熟度进行定期检查.每天可取少量剥壳解剖、掌握具体的排放时间.以免受精卵流失。在排放期前2~3天,选择塘内…  相似文献   

12.
13.
沈永忱  李秋  牟均素 《河北渔业》2005,(2):36-36,45
泥蚶legiiiurcagranosalinne人工育苗试验国内曾多次报道,本文是在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设施,采用亲贝提早促熟,阴干、流水刺激产卵,合理选择附着基粒径和饵料种类及投喂方法,加大水体交换量等措施,获受精卵4亿粒,培育D型幼虫3.5亿个,眼点幼虫2 .5亿个,出池6 5 0~95 0 μm稚贝1.8亿粒。  相似文献   

14.
于2001年3-4月在浙江乐清进行了泥蚶亲体工厂化人工促熟培育,前期饵料以小新月菱形藻,微绿球藻为主,后期待温度升至25℃以上时,投喂微绿球藻,金藻,扁藻,室内培育时间30-45d即能达到生产标准,比自然成熟提前20-30d。  相似文献   

15.
泥蚶生产性育苗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泥蚶生产性育苗的高产技术,亲贝在室内人工暂养保熟,自然排放,以金藻,扁藻,小球藻为饵料,以筛选的滩泥作附着基,每天放干池水,定期筛泥洗苗,经78天在480m^2水池育出平均壳长1.09mm的泥蚶苗种16539万粒,单位面积出苗量达到34.45万粒。  相似文献   

16.
随着泥蚶工厂化育苗技术的不断提高,其生产工艺也逐步简便化、规范化。正常情况下出苗密度已达100万~150万颗/m2,但与之配套的藻类培养工艺往往达不到上述规模的需求。这是因为泥蚶繁殖季节处于高温多雨期,尤其在浙南一带,气候闷热,污染机会明显增多,不能顺利进入下级培养,造成在时间和数量上与投喂需求难以吻合。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将整个培养过程分为初级、扩大、生产培养三个阶段,初步总结了一套操作简便易行、生产相对稳定、能充分满足育苗需要的方法,介绍如下。1初级培养  包括保种培养和扩种培养。1.1藻种选择选择…  相似文献   

17.
泥蚶人工育苗的几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蚶(Tegillarca gransa Linnaeus),俗称花蚶、蚶子、真蚶,属广温、广盐性贝类,盛产于我国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沿海地区,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近年来,泥蚶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一些常规操作技术日益普及,但是目前泥蚶人工育苗中,还普遍存在着生产不稳定、质量差,甚至失败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泥蚶养殖业的发展。    笔者在多年的育苗生产实践中,总结了泥蚶人工育苗提高幼虫及稚贝成活率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1 育苗设备条件    泥蜡育苗厂育…  相似文献   

18.
金珊  赵青松 《海洋渔业》2002,24(3):139-140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又叫花蚶、真蚶,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经济贝类,盛产于我国沿海各省,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来泥蚶的人工养殖发展迅速,对苗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因此沿海省份纷纷开展了泥蚶的人工育苗,并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但由于种种原因,泥蚶的人工育苗过程中,常常出现幼苗大批死亡,导致生产失败。现根据几年来的育苗经验,谈谈泥蚶人工育苗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提高泥蚶育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泥蚶育苗过程中如何做好育苗设施配套、水质处理、藻种培育、新蚶选择和催产的各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泥蚶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泥蚶产卵孵化和幼虫培养试验,在480m^2育苗水体中,经过45天,育出平均壳高353μm的泥蚶稚贝2.3亿粒,平均出苗密度47.92万粒/m62,最高达63.5万粒/m^2,创产值65万元、纯利38万元。试验证明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泥蚶人工育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