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了不同半径大小的纳米Al2O3颗粒夹杂在三个温度下(1750、1730和1710K)对纯Fe液的诱导凝固过程,并分析了作为诱导核心的纳米Al2O3颗粒的结构演变及其对Fe原子体系的凝固过程的影响.发现在诱导过程中,纳米Al2O3颗粒的内部保持较好的晶型结构,仅表面原子有结构变形;诱导凝固的Fe原子主要为面心立方(fcc)和密排六方(hcp)原子;纳米Al2O3颗粒的尺寸越大,发生诱导凝固的温度越高;诱导凝固得到的Fe晶体的晶格取向受纳米Al2O3颗粒在Fe液中的漂移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2.
Ni-Al2O3催化剂焙烧温度对丙烷催化还原NO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污染与防治问题全球瞩目,而一氧化氮作为最难消除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是研究贫燃条件下烃类选择催化还原NO的一个重要方向[1~3],以氧化铝为载体的镍催化剂虽然表现出很高的活性[4,5],但是催化剂结构对NO转化活性的影响并未见详细报  相似文献   

3.
负载性Pt助燃剂已被广泛应用。由于助燃剂能促进CO的转化成CO_2,对焦炭本身的燃烧速度无明显影响,故欲强化催化剂再生过程应提高其表面结焦的燃烧速度。我们制备了一系列Bi_2O_3/γ-Al_2O_3助燃剂以取代较为昂贵的Pt系助燃剂,并考察了Bi系助燃剂的物相结构、表面吸附性能、抗硫性及CO催化氧化活性和烧碳速度。结果表明,在高温实用区域,Bi系和Pt系对CO催化氧化活性相近,Bi系尚具有较好的去焦性能,有利于催化剂再生。  相似文献   

4.
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Cu/La2O3/Al2O3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催化剂, 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 程序升温还原(TPR) 和光电子能谱 (XPS) 等分析方法研究了La2O3对Cu/Al2O3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La2O3的加入促进了铜在催化剂表面的高度分散, 阻止了铜晶粒团聚、烧结, 促使铜晶粒细小化, 促进了铜的还原, 从而改善了催化剂的性能, 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发光材料用纳米Al2O3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异丙醇铝在不同的溶剂相中进行水解反应制备纳米Al2O3的前驱体AlOOH,以聚乙烯醇作为模板剂和热处理条件下,前驱体转相为纳米Al2O3,并自组装成球形纳米Al2O3聚集体,TEM和SEM观察结果表明,纳米Al2O3粒径为20nm左右,球形聚集体从100nm至3um。  相似文献   

6.
7.
牺牲阳极法制备纳米Al2O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牺牲阳极法制备纳米Al2O3;电解;溶胶;凝胶  相似文献   

8.
不同添加物和制备方式对Al2O3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通过水溶液成胶和丙三醇络事助成胶制备了不同的结构的γ-Al2O3,研究了La,Si,Ba以及La,Si和La,Ba双组分改性对它们结构热稳定的作用,讨论了改性元素的引入方式及硅铝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丙三醇络合助成胶能明显提高Al2O3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并能显著改善Al2O3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TiO2微粒功能化多孔Al2O3膜的光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彦忠  蔡生民 《化学学报》2005,63(13):1201-1204,i002
用恒电位法制备了多孔Al2O3薄膜,通过在Al2O3薄膜孔内水蒸汽水解钛酸异丙酯生成了锐钛矿型TiO2微粒,制备出了Al2O3与TiO2微粒的复合薄膜.用XRD,SEM,光电化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该复合薄膜具有光电转换特性,在光催化、光电化学太阳能转换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NaCO3和Y(NO3)3做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用稀土氧化物(Y2O3)作为基础材料的新型电流变材料——NaNO3掺杂Y2O3材料。对于这些材料的介电性质、微观结构和电流变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NaNO3的掺杂可以明显地提高Y2O3材料的电流变活性。材料在二甲基硅油中的悬浮液的剪切应力随NaNO3在Y2O3中的掺杂程度有明显变化,当Na/Y(物质的量的比)为0.6时材料的电流变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双脉冲;Ni-nanoAl2O3复合镀层;耐蚀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柠檬酸表面修饰 Y2 O3:Eu3 颗粒 ,苯乙烯乳液聚合的方法 ,制备出核 -壳型的 Y2 O3:Eu3 /聚苯乙烯颗粒 .在 FTIR谱图上 ,羰基伸缩振动峰向低波数位移 ;在 XPS谱图上 ,Y3d5 / 2 的电子结合能向高能方向移动 ,表明柠檬酸和颗粒表面发生键合作用 .说明此过程符合吸附层媒介作用机理 :柠檬酸使颗粒表面变成两亲性 ,从而使苯乙烯可吸附在颗粒表面形成包覆无机核的乳液结构 .EDS谱图表明聚苯乙烯均匀地包覆在颗粒表面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进的溶胶 -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超细三元 Ni O- L a2 O3 - Al2 O3 气凝胶催化剂 .通过 BET、TEM、XRD、DTA、IR等物性表征 ,考察了煅烧温度和组成等对气凝胶催化剂制备的影响 .结果表明 ,此种方法制备的多元气凝胶催化剂不仅保留了氧化铝和 Ni O- Al2 O3 气凝胶的主要特征 ,而且 ,氧化镧的加入使气凝胶更易晶化 ,热稳定性更好和吸附能力更强 .这种改进的溶胶 -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技术操作简单有效 ,适合要求组分之间相互作用强、分布均匀、结构热稳定性好的多组元负载催化剂的制备 .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2O3:Er3+)粒子. 微波法制备过程中烧结温度降低到600 ℃. 980 nm激光激发下得到550 和660 nm两个上转换发射带. 微波法制备的上转换材料得到了强的红光发射和弱的绿光发射,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材料得到了强的绿色发射和弱的红光发射. 结果表明, 微波促进了S6对称性的形成, S6对称性促进了红光的发射.  相似文献   

15.
Gd_2O_3:Eu~(3+)纳米棒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表面活性剂辅助的水热条件下合成出尺寸均一的Gd2O3:Eu3+纳米棒,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XRD结果表明,水热前驱体样品为六方晶相的Gd(OH)3,经过灼烧之后样品为立方相的Gd2O3.TEM照片表明,所得样品为直径60 nm,长度约600 nm的纳米棒.荧光光谱表明,在波长为254 nm 的紫外光激发下,Gd2O3:Eu3+纳米棒产生了不同于前驱体的特征红光发射,对应于Eu3+ 的5D0-7F2跃迁,表明Gd2O3是红色发光材料的良好基质.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辐射下,I2/Al2O3催化芳香醛和盐酸羟氨的无溶剂反应.一锅法合成了腈类化合物,产率80%~99%.  相似文献   

17.
通过化学分析、SEM显微分析技术结合RosinRamiler概率统计理论从介观层次研究Na5P3O10CaOH2CO2H2O体系纳米CaCO3的合成反应及其成核和生长过程。结果表明Na5P3O10对CaOH2的碳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随着Na5P3O10的增加体系中CaCO3的成核速率B0逐渐增大。在Na5P3O10=0ppm时CaCO3结晶的生长由长程扩散和凝聚生长控制Na5P3O10=380.4760.9ppm时前期受短程扩散和界面反应控制、后期受长程扩散控制。Na5P3O10的存在抑制了纳米CaCO3的晶体生长。  相似文献   

18.
S_2O_8~(2-)/Zr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固体超强酸因其特殊的晶相结构和表面特性及高比表面积使其具有许多重要的催化特性 [1] ,某些经特殊处理得到的金属氧化物 (如 Zr O2 、Ti O2 、Fe2 O3 等 )负载 SO2 - 4后可以成为固体超强酸[2 ] .有关 SO2 - 4/ Zr O2 系列固体超强酸的研究和应用报道较多[3 ,4 a,5] .夏勇德等[4 b,6 ] 报道用( NH4 ) 2 S2 O8浸渍无定形 Zr( OH) 4可制备超强酸性和催化活性比 SO2 - 4/ Zr O2 更强的新型固体超强酸 S2 O2 - 8/ Zr O2 .本文在文献方法的基础上 ,研制出新型固体超强酸 S2 O2 - 8/ Zr O2 -Al2 O3 ,以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作探…  相似文献   

19.
超微粒CO3O4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用胶溶法合成了纳米级超微粒Co_3O_4,初步探讨了合成Co_3O_4超微粒的最佳实验条件,对产品的结构性能测试表明,所得超微粒子Co_3O_4粒度均匀,平均粒度为4.0nm.200℃热处理时,产品为无定形,在许多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透明性;400℃热处理得到立方Co_3O_4纳米晶体,平均粒度为6.0nm,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Mn掺杂摩尔分数为0~5%的CeO2-ZrO2-Al2O3(CZA)复合氧化物, 并采用BET, OSC, XRD, XPS, H2-TPR等方法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材料均形成了稳定的CZA固溶体, 尤其是Mn掺杂0.5%的材料在600和1000 ℃焙烧后均表现出最好的织构性能. OSC和H2-TPR的结果表明, Mn掺杂量≤1%时, 氧在材料中的体相移动是材料储氧和被还原的速控步骤, 并且Mn的掺杂量为0.2%时, 储氧量最大, 材料的还原温度也最低; Mn掺杂量>1%时, Mn物种对材料储氧和被还原的作用显著. XPS结果表明, Mn在焙烧过程中会迁移向表面, 结合H2-TPR结果可知, 新鲜样品表面的MnOx物种主要为Mn2O3, 而老化样品主要为Mn3O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