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江苏群发化工有限公司于 2 0 0 2年对己内酰胺聚合装置 2 #  1 0 0 0前聚合器进行了加压聚合改造 ,改造后装置的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产品质量得到改善。1 1 0 0 0VK管加压聚合的主要工艺参数  加压聚合改造后的主要工艺参数见表 1。表 1 主要工艺参数项目参数项目参数预热器温度 /℃ 160熔体温度 /℃前聚压力 /MPa 0 .2 前聚 (上 ) 2 5 5后聚真空度 /MPa 0 .0 45 前聚 (下 ) 2 77聚合反应器产能 /t·d- 1 19.5 后聚 (上 ) 2 70前聚停留时间 /h 3 .10 后聚 (中 ) 2 72后聚停留时间 /h 16.10 后聚 (下 ) 2 5 22 加压聚合改…  相似文献   

2.
聚苯基均三嗪耐高温树脂的实验室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压下对苯二腈经无水ZnCl2催化聚合制得聚苯基均三嗪(PPST)耐高温交联树脂,表征了PPST的结构,研究了PPST的结晶性能和耐热性能,探讨了不同聚合体系、温度、时间、催化剂及其含量等对单体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PPST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药品腐蚀性和耐水解性能; 400 ℃前未检测到玻璃化转变;表现出优异的耐热和耐热氧化性能,在N2中5% 热失重温度为515 ℃ 以上.较佳聚合工艺为:选择本体熔融聚合体系,以摩尔分数为10% 的ZnCl2作催化剂,295 ℃反应12 h后于365 ℃再反应36 h,此时单体转化率可达82%.  相似文献   

3.
凯芙拉纤维/尼龙6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凯芙拉纤维与尼龙 6单体通过阴离子原位聚合制备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方法。以氢氧化钠为引发剂 ,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为活化剂 ,确定体系的聚合温度为 160℃ ,引发剂、活化剂用量为6.42 m ol/L ,聚合时间 60 min,在此条件下聚合速度较快 ,单体转化率 1h后达 95 %以上。研究发现 ,凯芙拉纤维经酰化处理后 ,基本上不会对己内酰胺阴离子聚合体系产生阻聚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己内酰胺前聚工艺中预热器、前聚反应器温度、回流量及物料液位对前聚和后聚产品质量的影响,找出己内酰胺前聚最佳控制方式和工艺参数:预热器温度最高值为220℃,前聚反应器温度为267-272℃,回流量为90-95 L/h,物料液位为50%。  相似文献   

5.
浓缩液直接回用的尼龙6聚合工艺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萃取水浓缩液与新鲜己内酰胺的配比实验 ,研究了浓缩液直接回用的尼龙 6聚合工艺。采用80 %左右的浓缩液与新鲜己内酰胺按 12 5 10 0 0的比例配置成含水 2 .5 %左右的混合液进行工业化聚合试验 ,生产的切片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低聚体含量等指标与新鲜己内酰胺生产的切片质量指标接近。  相似文献   

6.
<正> 1 性质已内酰胺是ε-己内酰胺的简称,为白色结晶薄片或熔融体或结晶性粉末。熔点68~70℃。沸点140~142℃(2kPa)。手触有润滑感。工业品有微弱的叔胺气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醚、氯仿和苯等。70%水溶液的相对密度1.05。纯己内酰胺不会聚合,在高温、有引发剂(水)存在下聚合成聚己内酰胺(尼龙6)。己内酰胺的分子式:  相似文献   

7.
影响聚己内酰胺质量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己内酰胺的生产过程复杂且影响因素很多;研究了生产工艺中聚合温度、聚合管液位的控制、氧等影响因素,外加剂开环剂、分子量稳定剂以及原材料己内酰胺的纯度对聚己内酰胺质量的影响;为得到高质量的产品,必须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  相似文献   

8.
织物粘接剂聚酰胺的制备是将二聚妥尔油脂肪酸,癸二酸或壬二酸,H_2N(CH_2)_6NH_2,和己内酰胺与H_2N(OH_2)_(10)CO_2H,H_2N(CH_2)_(11)CO_2H,和/或月桂内酰胺聚合。此粘接剂用于粘接织物,在60—95时对洗涤剂的水溶液具有良好的抗性,干洗时遇到Cl_2C:CCl_2不会分解。例如,将经过蒸馏的二聚妥尔油脂肪酸25.35克,硬脂酸13.65克.癸二酸138.3克,H_2N(CH_2)_6NH_287.5克,己内酰胺153.04克和H_2N(CH_2)_(10)CO_2H32.35克在250°聚合得到熔点为33°的粘接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CTL离心萃取分离机结构及工作原理;讨论了CTL离心萃取分离机处理己内酰胺废液的工艺。结果表明:CTL萃取机能有效回收废液中的己内酰胺;CTL萃取机转速为800~1 000 r/min较适宜,废液中的己内酰胺回收率达60%以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
刘继延  刘学清  张远方 《广东化工》2010,37(9):11-12,14
文章研究了天然氨基酸作用下ε-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及其与ε-己内酯的共聚反应。结果显示:中性、酸性、碱性等三类氨基酸中,中性两官能团氨基酸作用下ε-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反应可以进行。当ε-己内酰胺与L-苯丙氨酸摩尔比等于100,体系在220℃反应48h后,得到粘均分子量为15700g/mol的聚(ε-己内酰胺)。天然氨基酸作用下ε-己内酯和ε-己内酰胺的共聚也可以发生,聚(ε-己内酰胺-co-ε-己内酯)的结构通过GPC,1H-NMR和FT-IR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1.
己内酰胺聚合萃取水利用工程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己内酰胺聚合萃取水回收与聚合 4种工艺路线 ,其中己内酰胺的开环与成环反应为萃取水回收开辟了新的方法。提出建设大型己内酰胺聚合装置对萃取水回收 ,应选择浓缩液直接聚合回收萃取水为主 ,该工艺投资效益最佳。在产品性能要求很高时 ,选择 PE公司的浓缩液开环后聚合的回收路线较好。  相似文献   

12.
用文献实验数据验证了己内酰胺水解聚合过程动力学模型,并对不同反应温度下聚合产物组成(己内酰胺单体浓度与转化率、环状二聚体及水的浓度、数均聚合度和多分散性指数)进行了模拟,得到己内酰胺水解聚合过程用先高温后低温的程序控温方法,与其工业生产实际控温方法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以60kt/a己内酰胺聚合装置萃取蒸发系统为例,探讨了影响萃取蒸发系统蒸汽消耗的因素,分析了装置节能改造的方案和效果.结果表明:影响己内酰胺聚合装置萃取蒸发系统蒸汽消耗的因素包括萃取水量、萃取水温度、蒸发回流量、蒸发浓缩液固含量;采用三效蒸发+浓缩液闪蒸技术对60 kt/a己内酰胺聚合装置进行改造,同时控制萃取水浴比为...  相似文献   

14.
己内酰胺浓缩液直接回用的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己内酰胺浓缩液直接聚合理论 ,对 PE公司 ,Aquafil公司 ,Inventa-Fischer公司和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在锦纶 6切片生产中己内酰胺浓缩液直接回用的工艺技术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 ,讨论了浓缩液直接聚合时 ,水含量 ,聚合时间 ,聚合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比了国外公司的不同尼龙 6浓缩液直接在己内酰胺聚合中回用的工艺特点 ,国内引进装置采用该工艺的情况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保持聚合进料组成稳定和防止浓缩液析出是成功地采用浓缩液直接在尼龙 6聚合中回用工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在己内酰胺聚合过程中,三效蒸发工艺对PA6萃取水浓缩液浓度的影响,为蒸发系统节能降耗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温度和真空度相互制约,温度98~118℃,真空度0.040~0.085 MPa,一效蒸发塔底部物料温度与二效蒸发塔的二次蒸汽温度差为6~8℃,回流水量75~105 L/h,调节浓度梯度,控制蒸汽调节阀开度为55%~80%,可得到己内酰胺质量分数约80%的萃取水浓缩液,且一效蒸发塔出料温度稳定,有利于节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20kt/aPA6聚合装置前聚合器的结构及工艺特点;分析了生产中前聚合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验证了前聚合器结构的设计参数。指出生产中由于前聚合器底部出料温度波动大,波动值达±8.08℃,影响了PA6切片的可纺性。通过降低前聚合反应的压力及加热联苯炉的温度,调整前聚合器顶部冷凝器的排汽温度,前聚合器底部出料温度的波动值可控制在±2.5℃,有效提高了PA6切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活化处理的纳米蒙脱土(OMMT),通过原位插层聚合原理,控制聚合温度、压力、时间等,在聚合管实现连续化稳定制备剥离型尼龙6(PA6)/纳米OMMT复合材料;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得PA6/纳米OMMT复合纤维;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分析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聚合时控制水与己内酰胺质量比为3%~5%,前聚压力不超过0.4 MPa,后聚压力小于-0.040 MPa,聚合温度240~280℃,聚合时间26~30 h,可制得相对分子质量为18 000~18 600,单体质量分数小于1.6%,含水率小于450μg/g的PA6/纳米OMMT切片;TEM分析表明,纳米OMMT在PA6基体均匀分散;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断裂强度达102.15 MPa,比纯PA6提高了12%;PA6/纳米OMMT复合纤维性能优异,适合轮胎骨架材料的制备要求。  相似文献   

19.
The initial state polymerization of propylene with Ziegler–Natta catalysts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discussed at very low polymerization yields under adiabatic industrial pre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in diluted slurry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significant process parameters like monomer pressure, aluminum alkyl, and donor kind and concentration including the morphology of the catalyst/polymer particles formed. A sharp temperature increase in the first minutes of the initial state polymerization is followed by a temperature maximum and a slow decrease. With cocatalyst triethyl aluminum (TEAL), high prepolymerization yields were already achieved at a molar ratio TEAL/Ti of 3.0, remaining about constant until ratios of at least 300. The external donor dicyclopentyl dimethoxy silane leads to higher polymerization yields than the donor cyclohexyl dimethoxymethyl silane in the initial state polymerization too; however, both show a remarkable decreasing effect on polymerization yield above a specific molar ratio donor/Ti obviously correlated with the bulkiness of the alkyl groups.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catalyst and the catalyst/prepolymer particles is increasing with polymerization yield until about 22 g PP/g Cat with particles almost perfectly spherical.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s rather broad at lower prepolymerization stages but unifying with lower polymerization rates at higher polymerization times.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