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药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便于为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综述了近几年药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技术.在提取方面常用的有水提法、醇提法、酶解法、微波法、超声波法;而分析方法方面有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相似文献   

2.
以杜仲叶为原料,采用亚临界萃取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亚临界萃取的最优工艺条件。在最优的工艺下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并与超声波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得率进行对比。研究表明,亚临界萃取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温度120℃、提取时间30 min、料水比(g/m L)1∶25、压力1.0 MPa,此工艺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得率可达(3.09±0.06)%,超声波法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仅为(2.17±0.05)%。亚临界萃取法能够大幅度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依次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以及夹带剂用量对超临界萃取的综合影响,优选出桑叶黄酮类化合物的超临界CO2最佳萃取工艺。最佳萃取条件是: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0 h,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4.0 mL/g,总黄酮得率是3.2%。研究表明超临界萃取的效率远优于传统提取方法,适用于桑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大规模提取。  相似文献   

4.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植物界广泛分布的多酚类天然产物.综述了天然黄酮类物质的多种提取工艺,分别是水提法、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微波法、超声波法、酶解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超临界萃取法.同时对黄酮类物质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和其结构的关系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花生壳总黄酮工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微波提取花生壳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8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微波提取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510 W、提取时间12 min、液固比32∶1(mL/g);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花生壳总黄酮得率为2.385 mg/g.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响应曲面法微波辅助提取夏枯草中黄酮化合物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乙醇体积分数(V/V)、液固比(mL/g)和提取时间(s)等因素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提取夏枯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20%、液固比24:1、提取时间116 s,黄酮化合物的实测结果(3.85%)与响应曲面拟合所得方程的预测值(3.87%)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活性物质,并具有特殊的保健及疗效功能。本文阐述了黄酮的提取方法,包括热水提取法、碱液提取法、丙酮提取法、乙醇浸提法、微波萃取法、超声波法、酶解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滤法等方法,从而为黄酮类化合物在各行业的应用开辟了一条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银杏叶的药用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研究发展的新动向,指出了其主要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9.
对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提取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了L9(34)正交试验,最终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银杏叶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在固液比145,微波功率1000W,70%乙醇的条件下进行4次平行实验,每次提取12 min,提取两次,可得微波法提取的黄酮含量占银杏叶中总黄酮的80.4%.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以葛根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以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m]Br)水溶液为提取剂提取葛根总黄酮.分别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微波功率、提取液浓度以及同液比对葛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葛根总黄酮提取最佳条件为:提取剂[bmim]Br水溶液浓度为1.0 mol/L,最佳固液比为1:20,微波功率为500 W,提取温度为70℃,萃取时间8 min,其粗黄酮的提取率为8.05%.与传统的乙醇提取方法相比,萃取率要高13.5%,使用的溶剂量少,微波功率低,快速高效,且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1.
以水作为溶剂,利用微波法制备桔梗总皂苷,结合正丁醇纯化,通过试验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微波功率400W,提取时间4分钟,料液比1∶15,产率为3.68 mg/g。研究表明微波技术有利于桔梗皂苷的提取,与浸提法相比,微波萃取法具有短时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选和探讨微波提取裂褶菌多糖的最优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SAS 8.2软件设计试验,用响应面分析优化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微波强度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裂褶菌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时间为20 min,料液比为1∶28.5,提取温度为51℃,微波强度为548 W,此条件下,多糖实际提取率为1.765%。与其他方法比较,微波提取方法时间短,得率高,是裂褶菌多糖提取的一种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微波萃取法提取无患子皂苷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微波萃取法从无患子果皮中萃取无患子皂苷。对微波萃取时的微波功率、萃取剂种类、萃取剂用量、萃取时间等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微波萃取皂苷较佳的工艺条件。微波炉采用低火档,选用正丁醇作萃取剂,体积为30 mL,萃取时间控制在30 min。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须为原料,对玉米须总皂苷的提取方法进行研究.考察有机试剂浸提法、超声法、微波法对玉米须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并对这三种方法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玉米须总皂苷得率较高,但有机溶剂用量较大,实验时间较长;微波法和超声法试验相对简单,时间较短、温度较低、提取速率较快.因此,微波法和超声法作为玉米须总皂苷的提取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微波电子回旋共振(delectroncyclotronresonance.ECR)等离子体溅射法是能在低温下制备高质量薄膜的最新镀膜技术.在该技术中,微波输入窗口易受金属粒子污染,导致微波在窗口反射,从而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本文初步探讨了在ECR溅射装置中.采用真空波导与共振腔连成一体,在连接处配置磁轭(纯铁).通过改变共振腔与波导连接处的磁场分布,能有效的避免微波窗口污染的技术途径,并较细致的研究了该装置的放电特性。  相似文献   

16.
对超声波及微波提取异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超声波提取最佳条件:60%乙醇、60℃、功率400W、提取30min,微波法提取最佳条件:微波功率560W,料液比为1:30g/mL,微波处理4min溶剂浸提40min.结果表明,超声波及微波处理能有效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率.  相似文献   

17.
海洋沉积物中多氯联苯微波萃取优化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波萃取-气相色谱法(ECD)测定沉积物中的多氯联苯,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微波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萃取条件为微波功率1 200 W,萃取剂为丙酮/正己烷体积比1∶1,体积为25 mL,萃取温度为115℃,萃取时间20 min。采用该方法对威海湾养殖区沉积物中多氯联苯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此方法适用于海洋沉积物样品中多氯联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以马铃薯粉渣为原料,研究微波辅助提取果胶工艺.对比了液料比、提取pH值、微波加热时间、微波功率和硫酸铝用量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优化提取方案.结果表明,优化的提取条件为:液料比15∶1,提取pH值为2,微波加热时间为5 min,微波功率0.4 kW,硫酸铝用量7 mL,果胶提取率为1.853 7%,比传统提取方法时间缩短、产率提高、大量节约溶剂.  相似文献   

19.
微波萃取核桃油工艺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用Mars5微波萃取系统,对微波萃取山核桃仁油的影响因素,包括溶剂类型、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萃取溶剂体积进行单因素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正己烷是萃取核桃仁油的较佳溶剂,在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出优化的微波萃取核桃仁油的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12min,每克核桃仁用萃取溶剂7mL。将萃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时间明显的缩短(是磁力搅拌法的1/12、索氏提取法的1/20),萃取温度也比传统方法下降5℃,微波萃取法所用溶剂体积较磁力搅拌法低,而且提油率也比传统方法高。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核桃油中的脂肪酸的组成,微波萃取法得到的核桃仁油与传统方法相比在脂肪酸组成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由82.94%上升到90.25%,而亚油酸的质量分数由43.49%上升到48.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