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梨黑斑、黑星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斑病是由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病原物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病枝梢、病芽、病果上越冬 ,次年从病组织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 ,靠风雨传播。当孢子萌发后 ,通过梨树皮孔、气孔侵入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 ,引起初次侵染。然后在梨树整个生育期可多次产生新孢子进行侵染危害 ,形成重复侵染。1 病  状梨黑斑病主要危害叶、果实、新梢。嫩叶最易受害 ,初期出现针头大小圆形黑色斑点 ,随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直径为 1cm左右的病斑 ,病斑中心呈灰白色 ,边缘黑褐色 ,病斑多时可相互结合成凹陷的不规则大斑 ,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表面形成黑霉物 ,…  相似文献   

2.
金阳 《湖南林业》2007,(11):26-26
一、褐斑病。叶片的边缘或中间产生大型灰褐色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褐色,周围灰褐色或灰褐相间,边缘深褐色,其上布满黑色小斑,多个小病斑又可合并成大病斑,受害叶片卷曲破裂,最后整叶枯死。  相似文献   

3.
<正>樱花褐斑病又称樱花褐斑穿孔病,该病是樱花叶部的一种重要病害,病原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尾孢属真菌。该病主要危害樱花叶片,有时也侵染嫩梢。发病初期,感病叶面出现针尖大小的斑点,斑点紫褐色,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近圆形斑。病斑褐色至灰白色,病斑边缘紫褐色,直径可达5mm。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灰褐色零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最后病斑中部干枯脱  相似文献   

4.
君子兰炭疽病,病原为盘长孢菌。是由真菌中的炭疽菌引起的。该病主要侵染叶尖和叶边缘部位,病状特征与叶斑病相似,发病初期呈现湿润状褐色病斑,有时出现粉红胶质粘液,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堆。发展扩散后,呈半圆形或不规则的椭圆形红紫色或暗褐色病斑,中央为淡褐色或灰白色,并稍有下陷,发病后逐渐扩大,四周可见轮纹斑痕,呈现褐色,病斑逐渐萎缩干枯。斑上散生着黑色颗粒状物,发病严重时引起整个叶片变黄枯萎。夏季来临时气温渐高,雨量增加,土壤过湿,是最容易发生炭疽病的季节。施肥不当,特别是氮肥用量过多或不施磷钾肥,都是发病的…  相似文献   

5.
症状:一般发生在叶片嫩梢及果穗上,自上而下蔓延.以危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首先在叶背面出现针状凹陷发亮的小点,后病斑扩大到1mm左右.黑色、略隆起,叶正面也随之出现褐色斑点,5~6d后病斑(叶正、反面)中央出现乳白色突起的小点,即病原茵的分孢子堆,以后病斑扩大连成大斑,多成圆形,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变成黑色,病叶可提早脱落2个月;苗木幼嫩时,  相似文献   

6.
常见的油茶叶斑病有三种: 1.炭疽病:病斑近于圆形(发生在叶边缘的形状多不规则),边缘有明显的褐色隆起带条。病斑上有许多黑色小点,这是病菌的子实体。 2.叶斑病:病斑不规则,自叶的边缘或尖端发生。赤褐色,并间杂有灰白色花斑,病斑与健康部无明显界限。  相似文献   

7.
1症状 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花蕾、幼果等幼嫩部分也受侵染。叶片感病后,在叶正面出现淡黄色半透明油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黄绿色,边缘界限不明显,多为数个小病斑连成一个不规则或多角形的大病斑。在叶背面产生一层霜状灰白色霉状物,即病菌孢子囊梗和孢子囊。病斑后期变成淡褐色,干裂枯焦而卷曲,严重时叶片脱落。嫩梢感病后也...  相似文献   

8.
一、柿树角斑病危害叶片及果蒂.初期在叶面出现黄绿色不规则病斑.随病斑扩展颜色加深,呈浅褐色.后期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中间黑褐色,边缘黑色,其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病斑往往连接在一起,形成大型枯斑.果蒂上的病斑近圆形,深褐色,病斑上生黑色小点粒.叶片早落,造成枝条发育不充分,容易遭受冻害而枯死,或引起其他病害.  相似文献   

9.
伊犁地区杨树常见病害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秀红 《中国林业》2012,(13):37-37
近年来,随着三北重点防护林工程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新疆伊犁地区杨树造林面积逐年增大。由于树种单一、管理粗放,使得杨树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给杨树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杨树病害进行调查,掌握其发生规律,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杨树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杨树炭疽病识别要点:枝梢部发病初期呈现出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梭形至不规则形淡褐色病斑,中央凹陷,病健交界处明显色深、隆起。病斑逐渐扩大绕枝一周时,病部以上枝条枯死。后期病斑中央产生黑色小粒,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叶部被害初期,叶面也现失绿水渍状斑点,逐渐变为淡褐色,病斑不定型,扩大至叶缘、叶脉时,发展较快,病健交界处明显。病斑中有时见有黄褐色轮纹,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状分生孢子盘。遇  相似文献   

10.
四环素治疗杏李树细菌穿孔病细菌穿孔病发生在杏、李树的叶片上,主要表现为叶片正面出现病斑,病斑由小到大,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呈红褐色,周围有淡黄色的晕圈,后来斑中间干枯脱落成穿孔;发生在果实上有褐色圆斑并有裂纹。此病严重影响杏、李树的光合作用,使其果...  相似文献   

11.
四环素治疗杏李树细菌穿孔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环素治疗杏李树细菌穿孔病彭锋细菌穿孔病发生在杏、李树的叶片上,主要表现为叶片正面出现病斑,病斑由小到大,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呈红褐色,周围有淡黄色的晕圈,后来斑中间干枯脱落成穿孔;发生在果实上有褐色圆斑并有裂纹。此病严重影响杏、李树的光合作用,使...  相似文献   

12.
1.常见病害核桃白粉病危害叶片幼芽和新梢,造成早期落叶,甚至苗木死亡,7月-8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退绿或造成黄斑,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幼芽萌发而不能展叶,在叶片的正面或反面出现圆片状白粉层,后期在白粉中产生褐色或黑色粒点。防治方法:连续清除病叶、病枝并烧掉,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和抗病力;7月份发病初期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喷施。核桃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嫩梢,可造成落叶枯梢。叶片感病后,先出现近圆形和中间呈灰色的小褐斑,病斑上略呈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病斑增多后呈枯花斑,果实表面病斑小而凹陷。嫩苗上呈椭圆形或不规则…  相似文献   

13.
一、病状:腐烂病在杨柳树栽培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树干及枝条。发病初期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灰褐色水渍状病斑,略为肿胀,病部皮层组织腐烂变软,用手压即流出褐色液体,以后病斑失水、干缩、开裂,被害皮层变黑,后期病斑上长出许多针头状小突起,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剥开病斑可看见表皮内部变成黑褐色,腐烂病斑逐渐扩大,围树一圈时,病部以上的枝干即行死亡。  相似文献   

14.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主要危害针叶和嫩梢,一般10年生以下的幼林受害严重。病菌侵染当年生新叶,初期,叶片上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周围有淡黄色水渍状晕圈。病斑扩大后形成不规则形,呈暗褐色,周围有半透明环带状的病斑。病斑再扩大即在叶片上形成褐色段斑,两端有淡黄色晕带。嫩梢上的病斑初时和新叶上的相似,后扩展成梭形斑,周围晕圈不明显,严重时多个病斑汇合使嫩梢变褐色枯死。该病的病原菌是细菌类的假单孢杆菌,具好气性,适应PH值6.8至7.6的环境,在10至32℃温度条件下能正常生长。杉木细菌性叶枯病病菌在  相似文献   

15.
葡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 1 葡萄霜霉病 葡萄霜霉病多发生在雨水较多的季节。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大量叶片干枯脱落,病梢扭曲,发育不良,进而影响树势和产量。叶片受害初期呈现半透明、边缘不清晰的油渍状小斑点,然后相互联合成黄色至褐色多角形大块病斑,环境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新梢、卷须、穗轴、叶柄发病后,油渍状病斑很快形成黄褐色凹陷,病梢生长停滞、扭曲直至枯死;幼果感病初期果面变成灰绿色,上面布满白色霉层,后期病果变成褐色并干枯脱落。  相似文献   

16.
千日红叶斑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千日红俗称百日红(Gomphrenaglobosa),又称火球花,为苋科一年生草本。2—7月播种,6—11月 开化,为夏季主要露地花卉。在最近几年珠海苗圃的千日红叶斑病危害严重,1996—1998年发病率100%,主要为害叶片,进而影响开花,失却观赏价值。 症状 受害叶片病斑最初为针头状小黄点,渐向四周扩展成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10毫米。有时几个病斑连结为不规则形,边缘有一明显的紫红色晕环,直径0.5—4毫米。后期病斑褐色至灰白色,中央变薄呈透明状或穿孔,间或产生黑色小点。病叶凋萎干枯,大大影响植株生长及花朵变小、变少。(图1)  相似文献   

17.
杨树黑斑病又称杨树褐斑病,该病病菌能侵染多种杨树,苗木、幼树、大树都可感病,严重发病时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造成经济损失。 1、症状:一般发生在叶片嫩梢及果穗上,自上而下蔓延,以危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首先在叶背面出现针状凹陷发亮的小点,后病斑扩大到1毫米左右, 黑色、略隆起,叶正面也随之出现褐色斑点,5-6天后病斑(叶正、反面)中央出现乳白色突起的小点,即病原菌的分孢子堆,以后病斑扩大连成大斑,多成圆形,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变成黑色,病叶可提早脱  相似文献   

18.
1997年5月下旬,宁西林业局板房沟林场苗圃地内发生了水曲柳幼苗褐斑病。经调查幼苗株受害率71.3%,受害等级。该圃地位于海拔1400m、坡向为东北的河旁;土壤质地轻壤,地下水位1.0m。圃地周围天然生长有卜氏杨、枫杨、灯台树等阔叶乔木,受害水曲柳是当年播种的幼苗。症状:发病初期,在叶面上出现黄褐色不规则或近圆形的小斑点,以后随病斑逐渐扩大颜色加深为褐色。整个病斑愈合成斑块,最后变成多角形,病斑边缘呈褐色,中央灰褐色。秋季于病斑中央生出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炮子器。病原菌:属半知菌类,球壳抱目。分生炮子器烧瓶状…  相似文献   

19.
山茶炭疽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茶炭疽病是山茶、油茶的主要病害[1],多发生在长江以南各省区以及北方的河南、陕西省南部地区,庭园及盆栽山茶上普遍发生.它是由山茶炭疽孢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Mass)侵染所致[2].山茶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新梢,症状多出现于叶缘、叶尖和叶脉两侧.初发生时为小点,后扩大成不规则的大斑,黄褐色至褐色,最后中央灰白色,其上散生或轮生许多小黑点,病健交界处稍隆起.  相似文献   

20.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主要危害针叶和嫩梢,一般10年生以下的幼林受害严重。病菌侵染当年生新叶,初时,叶片上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周围有淡黄色水渍状晕圈。病斑扩大后形成不规则形,暗褐色,周围有半透明环带状的病斑。病斑再扩大即在叶片上形成褐色段斑,两端有淡黄色晕带。嫩梢上病斑初时和新叶上相似,后扩展成棱形斑,周围晕圈不明显,严重时多个病斑汇合使嫩梢变成褐色枯死。该病的病原物是细菌类的假单胞杆菌,具好气性,适应酸PH值6.8至7.6的环境,在10至32℃温度条件下能正常生长。杉木细菌性叶枯病病菌在寄主病枝叶中越冬,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极少气孔侵入。侵入后潜育7至8天即开始发病。杉木林区中的此类病害从4月中、下旬开始发生,6月为高峰期,7月后渐渐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