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肝脏炎性假瘤:13例MRI征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13例肝脏炎性假瘤(IPL)在MRSE序列和FMPSPGR序列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征象,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13例经手术证实的IPL,术前均行MRI检查,行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和FMPSPGR序列多其动态增强成像,统计病灶数目,观察病灶在各序列上的信号变化和强化特征。结果 共发现病灶15个,在SET1WI上,5个病灶为等信号,其余10个病灶为略低信号。在SET2WI上,5个病灶为略高信号,10个病灶为等信号。在SE序列上病灶的边界显示不清,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15个病灶均无明显强化,在门脉期和/或延迟期,所有病灶可见到强化表现,如:(1)周边环形强化(12/15,80.0%),(2)小结节状强化(6/15,40.0%)。位于边缘呈“钟乳石”状或位于中心呈核心状;(3)分隔强化(8/15,53.3%)。结论 MRSE序列对IPL的检出和定性有一定困难,FMSPGR多期动态增强可反映病灶的病理特征,提供有价值的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iver,IPL)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10例IPL的临床和MRI资料,6例为手术病理证实,4例根据MRI表现并2年以上随证实,10例IPL均进行MRI平扫+增强扫描。结果:IPL的MRI表现为SE序列T1WI低信号,大部分病灶边缘模糊;T2WI7例表现为等信号,2例表现为稍低信号,1例表现为稍高信号,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病灶内均无早期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边缘表现为细环状强化9例,1例病灶内缘显示“钟乳石”样强化,2例病灶内有纤维间形成,1例延迟扫描病灶内表现为均匀中等程度强化。结论:低场强MRI平扫怀疑病灶为IPL时,应加扫动态MRI增强扫描,二者结合使用对IPL有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olitary necrotic nodule ,SNN)的MRI表现.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NN 20例的MRI表现.结果 依据其在MRI的T1WI和T2WI信号高低及增强后的表现分为4类:(1) 4个病灶在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其中2个病灶在T2WI上其内可见点状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2)7个病灶在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3)4个病灶在T1WI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门脉及延迟期边缘强化;(4)5个病灶在T1WI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伴中央点状或片状更高信号,增强后边缘强化.结论 平扫加动态增强MRI能较好反映SNN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SNN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平扫和动态增强MRI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SNN的MRI征象,对病灶数目、形状、大小、部位、边界、平扫和增强后信号及强化方式进行评价.结果 病灶单发14例,另1例有2个病灶.平扫T1WI及T2WI各发现15和14个病灶,增强扫描发现16个病灶.14个病灶最大径≤3 cm.平扫T1WI病灶呈低信号5个,略低信号9个,1个呈等信号伴有周边低信号包膜及内部点状低信号.在T2WI病灶呈高信号5个,略高信号4个,略低信号3个,明显低信号2个,其中2个病灶内见点状或细线样极高信号.16例在增强扫描后各期均呈低信号,尤其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明显低信号,边界及形态显示清楚.12个病灶形状不规则,4个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增强后病灶内部均未见强化,3个病灶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细环状轻度强化的包膜.结论 SNN特征性MRI表现有助于与肝脏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赵国礼  程红岩  龙行安 《放射学实践》2008,23(11):1220-1222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螺旋CT及高场强MRI表现,提高对SNN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NN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10例行螺旋CT平扫和3期动态增强检查,20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CT发现11个病灶,MRI发现23个病灶。CT平扫示病灶均呈低或稍低密度,6例中央可见星芒状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无明显强化,延迟期4个病灶有边缘强化。MRT1WI示23个病灶均为低或稍低信号,10个病灶中心见点状、星状更低信号;T2WI示5个病灶呈稍低信号、18个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未见明显强化,8个病灶门脉期及延迟期边缘强化。16个病灶中心更低密度/信号区均未见强化。结论:CT平扫和动态增强及MRI能较好地反映SNN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对SNN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L)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它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IPL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点。14例行CT检查,3例MRI检查,2例同时CT和MRI检查。结果 19例患者中多发病灶5例,收集29个病灶。位于肝右叶15例;CT平扫均为低或等密度;5例MRI检查,T1WI呈低信号,T2WI呈低或稍高信号;动态增强强化方式多样:周边小结节状或厚薄壁环形强化8例;病灶内分隔状或结节状强化3例;全瘤强化8例;16例动态增强表现为动脉期不同程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以延迟强化为主。所有病灶镜下均见纤维组织增生伴不同程度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CT和MRI可以提供IPL的诊断线索,其影像学表现多样与病灶的病理基础有关。如果临床怀疑,病理诊断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类癌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类癌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8年11月间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类癌患者资料.4例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11例中肿瘤多发2例,表现为2个或2个以上的结节状病灶,其余9例均为单发.CT检查4例患者病灶均表现为平扫边界清楚低密度,中心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中心更低密度区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轻度强化,强化程度较动脉期减低,中心坏死区始终无强化.MRI 8例患者中7例T_1W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不均匀低信号,T_2WI病灶呈高信号,中心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不均匀强化,病灶中心可见不规则无强化低信号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轻度强化,边缘显示不清,病灶中心无强化低信号区范围较动脉期缩小.1例患者T_1W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状低信号影,囊内可见高信号,T_2WI病灶呈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低信号.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CT扫描及MRI能反映原发性肝类癌的影像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典型及不典型MRI表现及与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提高FNH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共40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的MRI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28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病灶。40个病灶在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31个病灶(94%)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稍高或等信号;1例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可见强化;1例动脉期边缘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逐渐强化。12个病灶(30%)中心可见纤维瘢痕,11个延迟期强化,1个未见明显强化。3个病灶(8%)边缘见假包膜,延迟期可见强化。结论:MRI能较好地反映FNH内部组织学情况及血供特点,充分认识FNH的典型征象及不典型表现能帮助我们准备地做出诊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活检及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探讨肾脏罕少见良性肿瘤的 CT、MRI 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提高肾脏罕少见良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脏罕少见良性肿瘤的 CT 及 MRI 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和病理特征。结果入组病例分别为混合型上皮间质肿瘤(MESTK),囊性肾瘤(CN),平滑肌瘤(RL),嗜酸细胞腺瘤(RO)。病变分布情况:6例位于左肾,3例位于右肾。瘤体大小:长径2.5~8.9 cm,平均5.7 cm;短径2.5~8.4 cm,平均4.9 cm。形态:类圆形或椭圆形(n=7),不规则形(n=2)。9例病灶突出于肾轮廓外。MESTK 呈多囊性病变,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未见明确强化,囊壁及粗间隔可见强化。CN 呈囊性病灶,平扫可见斑片状钙化,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未见明确强化,病灶可见强化分隔影。RL 的 CT 和 MRI 平扫密度/信号不均匀,可见斑片状坏死;病灶增强扫描皮质期及髓质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RO 1例 MRI 平扫 T1 WI 呈不均匀低信号;T2 WI 呈不均匀高信号;CT 病灶密度欠均匀,平扫以等密度为主;增强扫描皮质期、髓质期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排泄期强化程度下降,中心瘢痕可见轻度延迟强化。结论肾脏罕少见良性肿瘤具有一定的 CT、MRI 影像学特点,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可以提高肾脏罕少见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射频毁坏傅立叶采集稳态技术(RFFAST)的动态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MRI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肝血管瘤患者行常规MRT1WI和T2WI横断面扫描。经肘静脉团注GdDTPA0.1mmol/kg,后推入10ml生理盐水冲洗(推入时间5~6s),再行射频毁坏傅立叶采集稳态技术T1WI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及邻近肝实质增强。结果:共发现肝血管瘤病灶67个,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显示46个病灶呈边缘不连续的结节样强化,21个病灶呈周边不规则强化或迅速强化充填;5个病灶动态增强早期见引流静脉较早强化,14个瘤周肝实质强化。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中,射频毁坏傅立叶采集稳态技术T1WI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显示肝血管瘤及邻近实质强化方式,与其他成像序列结合更有利于肝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祥囊肿30例,男13例,女17例,除9例仅作MR平扫外,其余均作MR平扫 增强扫描。12例选用FLAIR序列。结果 典型表现者27例,占90%,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有时不均匀;非典型表现者3例,占10%,T1WI上肿瘤实质内为高信号。21例增强扫描中,16例无强化,1例分隔状强化,4例边缘强化。T2WI上大多表现为均匀高信号,少数信号不均匀。结论 典型常见的表皮样囊肿T1WI为低信号,信号欠均匀;非典型的表皮样囊肿T1WI呈高信号,信号形成原因是高浓度蛋白质所致,并非脂类物质。  相似文献   

12.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表现特点。方法:11例FNH共12个结节行MRI平扫,其中10例10个结节行动态增强。11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对病灶的MRI一般和特殊表现进行分析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2个结节中T1WI呈稍低、等信号,T2WI呈稍高、等信号9个;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2个;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个。12个结节中信号不均匀4个,9个结节见疤痕,2个结节见包膜,3个结节周围见胆管受压移位。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强化9个,2个结节动脉期强化,延迟期大部分实质低于正常肝组织,2个结节边缘见包膜样强化;6个病灶见疤痕强化,1个结节疤痕无强化,3个结节平扫与增强未见疤痕。结论:绝大多数FNH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少部分结节表现不典型,经认真观察与分析,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Gd-BOPTA增强MRI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Gd BOPTA增强MRI与MRI平扫、Gd DTPA动态增强MRI在诊断小肝癌 (SHCC)方面的差异 ,进一步提高小肝癌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并观察其不良反应。资料与方法 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SHCC患者 2 5例。采用GESigna 1.5T磁共振扫描仪。行SE序列T1WI、FSE序列T2 WI及Gd DTPA快速动态增强多期扫描。Gd BOPTA增强扫描亦采用静脉团注快速动态增强扫描 (同Gd DTPA) ,并在团注后 15min、6 0min行SE序列T1WI和FMPSPGR序列T1WI扫描各 1次。观察MRI平扫、Gd DTPA快速动态增强和Gd BOPTA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对病灶的检出率、包膜显示情况以及病灶的强化特征并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2 5例患者共发现病灶4 2个。对SHCC病灶的检出率 ,MRI平扫为 6 9.0 5 % ,Gd DTPA增强为 85 .71% ,Gd BOPTA增强 (动态 延迟 )为95 .2 4 % ,和Gd DTPA增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和MRI平扫有统计学意义。病理检查发现 30个病灶有包膜。Gd BOPTA增强对SHCC包膜的显示 ...  相似文献   

14.
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在乳腺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在乳腺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58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常规MRI平扫、脂肪抑制MRI平扫和脂肪抑制动态增强MRI扫描,对比分析SE TlWI、FSE T2WI、脂肪抑制SE T1WI、脂肪抑制FSE T2WI和脂肪抑制SE T1WI增强扫描5种图像对病变的检出情况及病变形态和内部信号的显示效果。结果 (1)对病变的检出,脂肪抑制增强扫描明显优于平扫各图像,检出率达100%,平扫各图像对病变的检出无显著性差别,其中以脂肪抑制T2WI为最好,检出率为93.1%,脂肪抑制T1WI最差,检出率为85.06%;(2)在病变形态的显示上,虽然脂肪抑制T2WI效果较好,但与常规T2WI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别,而脂肪抑制的增强扫描则明显优于平扫各图像;(3)在病变内部信号的显示方面,脂肪抑制的平扫(包括T1WI、T2WI)明显优于常规平扫,而脂肪抑制的增强扫描明显优于平扫各图像。结论 乳腺MRI平扫中脂肪抑制的应用对病变的检出及内部信号的显示具明显优势,以脂肪抑制T2WI效果更好;在脂肪抑制基础上进行动态增强扫描不仅对病变强化的形态学特征显示良好,明显提高病变的检出率,而且能准确判断病变强化程度,观察病变血流灌注的动态变化过程.明显提高了MRI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因此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在乳腺MRI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超顺磁性氧化铁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能力。材料与方法 43例怀疑肝占位者经常规MRI和Gd-DTPA增强后1-7后,行SPIO增强检查。其中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经随访、实验室生化检查及临床资料证实。分析平扫MRI及SPIO增强后病灶的信号变化,并与Gd-DTPA动态增强结果相对照。结果 43例共12种病变、单发病灶21例,多病灶22例。包括原发性肝细胞肝癌22例,血管瘤5例,囊肿4例,转移性肝癌5例,肝硬化结节4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5例,其他病变6例。22例多发病灶中有8例合并1或2种病变。SPIO增强后,肝细胞肝癌T1WI为等或略高信号,T2WI为较高信号;血管瘤T1WI为较高信号,T2WI信号同平扫为高信号;囊肿T1WI、T2WI信号无改变;肝硬化结节T2WI为等信号同正常肝实质;FNH T2WI信号明显下降。其余病变的诊断SPIO增强不具有特征性,须与Gd-DTPA动态增强相结合。结论 SPIO具有一定的定性能力Gd-DTPA增强相结合,可帮助提高肝局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肝段MRI异常信号对肝脓肿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肝脓肿的MRI表现,特别是肝段MRI异常信号,探讨其在肝脓肿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肝脓肿的41个病灶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4例肝脓肿,单发13例,其中单房7例,多房6例;多发脓肿11例。肝段性异常信号灶29个,均表现为T2WI高信号,其中4个病灶T1WI呈低信号,其余T1WI无异常信号;22个表现为楔形,7个为圆形,范围、大小不一。8例行增强MRI者中,5例平扫表现肝段性异常信号的病灶均呈肝段性强化。另有2例MRI平扫呈肝段性T2WI高信号灶,CT增强检查见动脉期一过性肝段性强化。无论MRI增强还是CT增强其强化形态和范围与平扫MRI肝段性异常信号一致。结论 肝段MRI异常信号是炎症导致门静脉分支狭窄、血流减少,肝动脉血流代偿性增加所致,对肝脓肿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Al4例。12例行CT平扫,10例行CT增强扫描;10例行MM检查,6例行Gd—DTPA增强扫描;9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 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以单发病灶多见。12例CT平扫发现16个病灶,全部病灶均呈高密度或稍高密度,7个病灶可见钙化;10例CT增强扫描发现病灶14个,9个病灶无强化,5个病灶呈轻度强化。10例MRI检查发现13个病灶,3个在T1WI上是等信号,10个为高信号;在T2WI上全部病灶为高低混杂信号,其中9个病灶周围伴有环形低信号,大多数病灶周围无水肿带,无占位效应。结论 CA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对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MRI优于CT。正确诊断有赖于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征象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MRI表现及最佳检查序列。资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胰岛素瘤的MRI表现,检查序列包括SE T1WI、FSE T2WI、预饱和脂肪抑制T1WI,常规增强和动态增强检查。其中4例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检查。比较增强前后MRI不同序列胰岛素瘤的检出率,并与CT检查进行对照。结果:MRI检出了所有6例胰岛素瘤,其中预饱和脂肪抑制T1WI的检出率最高(6/6),其次是常规SE T1WI(5/6),而FSE T2WI(2/6)、常规增强T1WI(2/5)和动态增强检查(2/3)的显示率较低,但增强检查尤其是动态增强检查有助于显示肿瘤的富血供特征。CT对胰岛素瘤的检出率(平扫1/4,双期增强2/3)要低于MRI。结论:对于胰岛素瘤,MRI是一种较佳无创性检查方法,能够检出双期增强CT检查漏诊的肿瘤。MR预饱和脂肪抑制T1WI是最佳检查序列,增强尤其是动态增强则能反映肿瘤的富血供特征。  相似文献   

19.
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全部病例均作了CT平扫与MRI检查,其中1例摄有颅骨平片,1例MR/增强扫描,1例DSA检查。结果:4例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中,1例位于左蝶骨嵴和左眶骨处,2例位于左颞骨。1例位于右额骨。CT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膨胀性吹气球样溶骨破坏区,密度不均匀;MRI示有出血、囊变及液面,T1WI和R2WI上呈混杂信号,1例增强后示肿瘤实质和邻近脑膜强化;血管造影示血管有推移改变。结论: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与MRI相结合能提示诊断,并有助于评价周围结构。  相似文献   

20.
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CT、MRI、MRA认和DSA表现并比较四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A的影像学表现,其中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经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证实。20例进行CT和MRI平扫、MRA认,13例行CT增强扫描,15例行MRI增强扫描,12例行DSA检查。结果: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以单发多见(17/20,占85%)。20例CA检出25个病灶。CT和MRI平扫均发现所有病灶。CA的CT平扫均表现为高密度或稍高密度;13例CT增强扫描发现15个病灶,其中10个病灶无强化,5个病灶轻度强化。CA的MRI平扫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12个,高信号8个,混杂信号5个;T2WI全部病灶均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23个病灶周围伴有低信号环,2个病灶周围有水肿带,无占位效应;15例MRI增强扫描发现17个病灶,其中7个病灶出现瘤体血管床轻中度强化,2个病灶边缘强化,8个病灶无强化。20例CA行3D TOF MRA认均未见异常血管影。12例行全脑DSA检查未见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4例表现为毛细血管期或静脉窦期富血管性病变。结论:CA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平扫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MRI优于CT;CA的CT和MRI增强扫描无特征性表现;MRA和DSA对诊断CA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